第3节:儒学大师谈人生一:人生信念(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杞梁、华舟说:"您设立'五乘勇士',却不给我俩,这是轻视我们的勇气;面对敌人,遇上危险,您又用利益阻止我们,这是污辱我们的人格。深入敌阵,多杀敌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至于齐国的利益,不是我们想知道的。"
于是,二人继续前进,冲破敌人的战阵,三军不敢抵挡。他俩和战友们一直攻到莒国都城脚下。莒国人用炭火铺在地上,阻止他们前进。二人站在火边,不能进去。
这时,武士隰侯重说:"来吧!我帮助你们跨过去。"他拿着盾牌伏在炭火上,杞梁、华舟踩着他的背攻入城内。兄弟俩回头看着惨死的隰侯重,哭起来了。华舟哭的时间长些。杞梁就问:"你害怕了吗?为什么哭这么久?"
华舟说:"我哪是害怕!我是因为他的勇气跟我一样,却比我先死,因此感到难过。"
这时,莒国将军劝诱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拼命,我们将和你们共同享有莒国。"
杞梁、华舟说:"离开本国,投降敌人,不是忠臣;放弃职责,接受馈赠,不是志士。何况,在鸡叫时答应的事,中午就忘记了,是不守信用。深入敌阵多杀敌人,是我们的职责,莒国的利益,不是我们想要知道的。"
二人继续奋勇作战,杀了二十七个敌人后,力竭而亡。
杞梁与华舟忠于职守,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无所畏惧,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不愧勇士。
能够在职责面前,放弃得失的盘算,排除利害的干扰,一心一意履行自己的使命,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第三,在友情面前,有义气。
古人说:"义者,宜也。"意思是按恰当的方式做事。"宜"又通"谊",意思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人交往,重然诺,守信用,这是恰当的方式;对他人尽道义责任,这是恰当的方式;对朋友讲感情,同忾相求,同甘共苦,这是恰当的方式。如果一个人总是按恰当的方式做人,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左儒和杜伯是好朋友,他们同在齐宣王的朝廷为臣。周宣王不喜欢杜伯,就给他强加了一条罪名,想处死他。左儒多次为杜伯据理力争,齐宣王仍不答应,还责备说:"不跟国君同心,却偏袒朋友,这就是你!"

左儒争辩道:"我听说,君王有道,朋友无道,就顺从君王的意愿去杀朋友;朋友有道,君王无道,就带着朋友离开君王。"
齐宣王大怒道:"改变你的话,就让你活下去,否则的话,就教你死。"
左儒说:"我听说古代的志士,不枉屈道义而宁可去死;不改变说出的话而求生。所以我敢于指出您的过失,以死证明杜伯无罪。"
齐宣王最后还是处死了杜伯。左儒义不独生,也自尽而死。
在小人眼里,朋友是用来出卖的。他们交朋结友,目的是将来占得某种便宜。但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们给予朋友的是真义气。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诱惑,很容易让我们放弃操守;到处充满了欺诈,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善良;到处充满了艰难困苦,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耐心。如果能在滚滚红尘之中"堂堂地做个人",哪怕不识一字,哪怕一无所有,也可以"笑傲江湖"了。
孟子生平
孟子(约前373-前289),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平生志向不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年轻时周游列国,晚年隐居讲学,著《孟子》一书。
要做就做大丈夫
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从端起书本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做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为了帮助老板办大事,造福社会大众,而不是为了摆个小摊卖点小菜赚点小钱。孔子曾无限遗憾地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意思是:谁要是用我啊,我能帮助他实现东周的圣治。孟子则自信满满地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