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七月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邪自与聂师道相识以来,聂师道道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变化莫测,时常令他目瞪口呆。他第一次见到聂师道时,似个有道的高道,可是随即时就发现他是个骗子,在清涧城始现祭酒身份,随后冰凝黄河,气压吕梁,脱因天龙山,致胜智缘法师,直到与萨守坚决战,将这个号称是中土正道的第一高手击败。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身份,拥有着怎么样的力量,一直是无邪疑问,可是无邪万万想不到的,聂师道竟然会是灵域的师君。
古老相传,这世间除了齐阴阳二气于一身,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还有鬼和妖。鬼是阴气凝聚而成,妖是阳气依附所化,也都有人类的形、貌、思。
如人之有国家和民族,妖鬼之流也有各自的种族。如妖分九流,有三十六族类,如金、木、水、火、土五行,如狐、鼠、蛇、鱼、鹰、龙走兽飞禽等等。鬼分七种,分布于七十二治方,或为阴灵无形而有质,或为野鬼孤魂在世间飘荡,或修灵体成为鬼仙。
如人类有国主和族长,妖鬼也有其统率之首,相传妖三十六族各有其族长,而十年前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通天教主,现在已经成为三十六妖族共同尊从的领袖。与妖界不同的是,鬼界千载传承一个共同的领导者,那就是灵域的师君,他即是鬼之师,也是鬼之君。
这个号为“师君”之人,统率百万之众而从不现身,传承千载而无人识其真面目,算得上是天地间第一神秘之人了。
古老的传说,无邪也曾听说,可是他未想到的是,有一天他竟然与这个最神秘的“师君”站到了一起。
这个曾经的,奸滑的骗子,古怪的道人,绝世的高手,竟然就是统率灵域千载的“师君”,此刻他就这般凛然挺立,果真有一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王者之风。
无邪也唯有用“莫测高深”来形容了,不由叹息道:“原来你就是幽冥界之主。”
聂师道淡然一笑,说道:“幽冥界极其广大,灵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只是那里的‘师君’,我即没有一统幽冥界的野心,也没有兼并三界的愿望,只是教授灵域之鬼修炼的老师和主持灵域的管理者而已”。
无邪苦笑道:“传说灵域中有七大祭酒,每一个都是绝世高手,更有七十二治方,各种鬼物数以百万计,你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又为何偏要拉上我为你效力。”
聂师道目注无邪,缓缓道:“自从东汉开始,灵域已经在天地间存在千年,自灵域建立以来,共有十界师君,每一界师君主持灵域大概百年左右,我于后蜀亡灭之时接任第十界师君,至今将有百年了,我推算我的大劫将至,必须要选择一个接替之人,我选择的这个人就是你。”
无邪讶然,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聂师道接着道:“每一界师君传承时,都会将自己的本体、智慧、灵力、记忆通过合体灌顶的‘传薪之法’传承给下一界的师君,下界师君就会拥有前任的所有力量,而前任师君的身体和灵魂也可以在继任者那里得到延续,从而达到永生。这就叫做‘薪尽而火不失其明’。”
无邪这才知道聂师道如何会拥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高的智慧、那么强的灵力、那么多的知识,原本他是积蓄了前九界师君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那么在他与萨守坚决斗时闪现的君主、道人、武将、文士等九个分身,想必都是前界的师君了,聂师道因此才会有了十世之身。
道家以汇聚前代智慧经验的道经和凝聚了前代法力的法器,传承道法;妖界修炼有成者将全部的力量凝结为丹珠,作为传承之宝;而灵界的鬼仙的传承之法,竟然是这等合体灌顶的传薪之法门,当真令无邪大开眼界。
只是他说什么也猜不出聂师道为何会要他作为下界灵域师君的人选,忍不住问道:“我非灵域之鬼,甚至与灵域是敌非友,你为什么要选我作为继任之选。”
聂师道叹道:“这是人谋,也是天定。我主持灵域以来,总想找到一个能够超脱阴灵的路径,可惜百年来始终碌碌无为。我欲问道华山,只惜因正邪之分而半途而废,若能引华山圣地的高弟进入灵域,那是最简捷的方法了。所以当日在华山脚下我初遇你时,就是有意引导你进入灵域,才授你地道法门。可是这一路来你坚持不从,我已经准备放弃,可是方才为了让已经成为废人的你对抗白魍,将我破碎的九世前身与你合体,那是再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了,唯有将你作为继任之人了。”
“现在你已经拥有了我的九世前身,只要我在寂灭之时,将我全部的记忆与力量通过灌顶传承给你,再将自己的本身与你合体,你就将拥有十世的前身和智慧力量,再加上你个人修炼所得的道法与法力,足以成为新一界的灵君。”

他顿了顿,又说道:“现在我只担心你的威德不足,这才要你从我远赴边塞夺回灵经,立此大功,足以服众。”
无邪未想到聂师道为了让他继任灵域师君,竟然如此煞费苦心。他很清楚如果他接受了聂师道的这个安排,他就此可以拥有强劲无级的力量,强大无边的权力,强盛无比的财富,甚至可以传承来获得永生,这是比成为世间的君主、霸王、仙侠更大的诱惑。
与此同时,他也将彻底背叛半生信守的信念,与自己的亲人师友分别,甚至与其为敌,远离光明,从此沦入无边的黑暗世界。
而他如果拒绝了这个提议,聂师道势必要收回现在已经融汇在他身体里的九世前身,聂师道纵然不想灭除他,纵然想要救他,可是失去了这九世前身,无邪毫无疑问的要成为一个经脉、骨骷、肌肉尽碎的废人,也许很快就因为伤势过重而立刻死亡。
是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光明中,像一团烂泥一样悲惨的离开这个世间;还是背叛自己的信仰,在黑暗中,做一个永恒的霸主,永远的沉沦。
无邪又如何做出决择。
聂师道看着无邪始终紧锁眉头,默然无语,便说道:“我还有时间,你不必马上就做出决择,不妨等到我们到辽国夺回灵经后,重新回到这里时,你再给我答案。”
两人上路又行,直上紫荆关。
此刻的紫荆关,已经因为宋辽国界西移,由当初的兵家必争之地变成了辽国腹地,守卫已撤,只余一座荒弃的空城。
无邪和聂师道登临城头,借着落日余晖,四下遥望,只见这关口一靠绝壁,一临悬崖。回首望去,由此而来的一路上尽是崇山峻岭,而从这里向前而去则是一马平川。
关口之上高寒风凉,树木长得不甚高大,但是都是盘根错节,姿态清奇。天风凛烈,与满山松涛相应,极目苍茫,虽处盛夏之季,却有秋冬萧索之感。夕阳方坠入西天,红霞尚未完全隐去,东边一轮明日已经升起,冰轮也似,四山云雾蒸腾而起,峰恋林野渐被去雾遮没,一时如处幻境。
无邪与聂师道并肩立于崖间关头,一时都为这群山日隐月出的美景所动,忘了赶路。
聂师道目注天上明月,忽道:“月满未缺,今天应当是七月十五,是阴世的鬼节。”
无邪听了心中一凛,他也看到好大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雪亮的月光映得四野清明,光亮几不逊于日间。算来正是七月十五日夜。
七月十五日于道家来说为中元节,乃是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地官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妖、鬼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世人多于此日祭祀鬼神,以求是地官的赦罪。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佛祖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无嘉言懿行,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七月十五又是民间的鬼节,相传,每年的这一日阴世与阳间的封灵门大开,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七月十五正是天地间阴气最盛的一日。
聂师道鬼中师君自居,统率的都是幽冥鬼物,不知选在此时渡关入辽有何深意。无邪望着为月光渡上一层清辉,半隐于山雾在的聂师道,心中突然出一股寒意。
两人默然并立,各自思索心事,直到月升至中天才又离开紫荆关头。
紫荆关下又是一道山峡,两峰对立,如刀剑相峙,中陷深渊,若狼牙虎口。两人沿着一道壁而建的山道过峡,上面绝壁参天,无可攀附,下面深渊无底,云雾翻腾,山风吹过掠林石,如鬼哭似狠嚷,令人不寒而凛,这就是著名的十八盘险地了。
路近峰巅,崖间陡的凸出一块巨石,形成一个天然的平台,足以乘载百人。聂师道登临石台,道:“由此而下,俱是阳关大道,由此直至辽之南京再无一处险隘。”
无邪不答,他正望着对面的峡顶崖腰,有一只苍鹰似被聂师道话语回声惊起,在空中微一回翔,重又隐于山林中,被得空山夜月分外清幽。
聂师道也望着夜月孤鹰,就在孤鹰回巢的一刻,突然间大声叫道:“中原诸侠既已至此,何不现身相见。”这喝声震得峡谷回鸣,直惊得山鸟乱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