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佛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五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
这大孚灵鹫寺的主殿也即是文殊殿,此殿占地颇广,重檐庑殿顶,周有大柱环绕,气势磅礴。殿台之上,供奉着千钵文殊铜像,这尊铜像造型奇特,头上有头,共垒叠五个头形,两边伸出许多手臂,统称千臂,其中有两条大臂举上头顶,托着一尊圣像,这就是文殊菩萨的多种法像。
此时就在这文殊殿上,五台山的各寺院僧尼都身披袈裟,汇聚到这里举行礼佛仪式。大殿内诵经唱赞,伴随着法器音响,殿内殿外一派庄严隆重场面。
智缘法师向萨守坚介绍道:“西天佛国超戒寺大上座无极自在法王阿底峡、东瀛日本天台宗师延历寺总持院成寻、高丽王朝以王子身份出家的世僧统义天这几位高僧大德近日来到我大宋,这是百年来中土佛门的盛事,所以在本寺方丈倡议下,中土的众高僧将举行一系列会与国外高僧共同弘扬佛法。五台灵鹫、天台国清、东京相国、镇江金山、嵩山少林、西湖灵隐等举国十大名寺都将派代表参加,这第一场十寺法会就将于十日内在我大孚灵鹫寺举行,现在本寺方丈正与五台山的其它寺院高僧们准备法会。”
萨守坚叹息道:“想不到佛门中有此盛事,实在可喜可贺。惭愧,我此次来实在是给贵寺增添了许多麻烦。”
智缘未等回答,殿内传来一个慈和的声音:“真人说哪里话,道出一门,法无二致,真人如果能够参加佛门盛典,共同来印证大道,才是佛门幸事。”一个白眉老僧从文殊殿中步出,正是灵鹫寺方丈,位列中土十大名僧之首的契嵩。
双方见礼,智缘向契嵩转达了萨守坚的来意,契嵩道:“阿弥陀佛,想不到以真人的无量道法,竟然还是遭遇了邪魔外道的暗算,老衲通过禅心观望的天下有道消魔长之势难道应验了么。”
原来这契嵩身为一代高僧,一身修为几不逊于华山圣地的掌教高道张伯端,近日来也是感应到天下间劫变已生,有道消魔长之势,这才要借外僧访华之事,举行十寺法会,拟借此来弘昌佛法以攘魔卫道。未想到佛会未曾举办,先看到正道中的大高手、道家护法灵官萨守坚受创,不由得忧心仲仲。
萨守坚说道:“大师不必担心,那些妖邪还没有达到威胁我正道生存的程度,我也只是受了暗算负了轻伤,安心静养一段日子就好。只是我急于对付个幽冥界的厉害人物,才想到五台山来,希望借助佛门法力尽快恢复,只是未想到大师正在主持十寺法会,实在是机缘不巧。”
契嵩道:“真人说哪里话,有道是红花绿叶白莲耦,三教本来是一家,华山圣地是我中土正道巨擎,真人有事需用我灵鹫寺,我五台山上下万余僧众必定是全力以赴。这样吧,就请真人马上到我寺塔院修养,老衲这就与智缘师弟合力施展‘大菩提功’助真人疗伤。”
萨守坚道:“大师正在主持法会,不敢有劳,我的伤势不重,有智缘上师相助就可以了,就请智缘上师与我同往吧。”
契嵩想了想,佛家百年才有一次的盛事——十寺法会就要召开,也确实难以脱离,当下就要智缘陪同萨守坚前去塔院。
灵鹫寺的塔院因院内耸立的高入云天的大白塔而得名,此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拔地而起,凌空高耸,悬以铜铃,风吹铃动,清脆悦耳的叮叮铃音回荡在台怀上空,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
智缘介绍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法身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土有十九座,我灵鹫寺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此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由佛国高僧设计建造,俗称‘大白塔’,将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也是我寺最有佛法力量的所在,这也是敝寺方丈请萨真人来此修养之意。”
萨守坚眼见这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高约二十丈,塔尖为一宝瓶之形,之上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而隐隐感受到大白塔散发着一种祥合的力量,临之如饮甘霖,如沐春风,侵入体内的阴毒似乎被它消抵着。

萨守坚仰视白塔,周遭被一种金色光华包裹着,那是白塔之中佛舍利释发出的普照金光。而奇异的是,他感受到这金光之中还弥漫着紫气,似乎不唯有佛门的力量,竟然还似包含着道家的力量,对他恢复元气大有帮助。他只觉得如处于这塔院之中,可以吸取佛道两种力量,看来不必要佛门高僧相助,也可以很快的消除伤势,不由得称奇不已。
这时忽听有个人用极生硬的语调说道:“千载之前,这五台本系道家的道场,后来才归属佛门,这里于佛道皆有缘,所以才会在佛门之地感应到道法。”
萨守坚听见有人竟然能够看出他心中所想,更是大异,忙循声望去。就在这白塔之下的另一侧,也正有一僧。
这僧人面相慈善,身着僧衣,头戴通人冠,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右后方有金顶,左后方有经箧,双脚下赤足结跏,乃是一位胡僧。
塔院也算是灵鹫寺圣迹之一,一向不对外人开放,等闲寺中寻常弟子也不得入,为了让萨守坚静养,智缘方才更是要寺中弟子全都退出院外,怎么会突然出现个胡僧?
智缘只道这胡僧是来参加十寺法会,随意走到这里边的。就双掌合什,道:“这位上师从何而来?此处乃是敝寺圣迹,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还请上师到院外,自有知客僧接待。”
胡僧不答,自顾自说道:“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而我佛文殊菩萨初来中土时,就居于道家玄真观的石盆洞中。千载之前的汉朝明帝时,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发现了阿育王的舍利塔和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全系道家,他二人颇受排挤,因此奏知汉明帝。汉朝廷为辨别佛门与道家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表演、说明、验证,因此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焚经的结果,道家经文全部焚毁,佛门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于是才有了这大孚灵鹫寺。”
这胡僧言语生硬,似乎新来中土不久,中国话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引经据典,对五台的历史如数家珍,比之智缘这等五台寺僧似乎还了解这灵鹫寺,一时猜不出他是何来历。
萨守坚听了,冷然道:“上师言语之意是说我道家法术比不上佛门经典么?”
那胡僧微愕,微笑道:“真人误会了,小僧只是仰慕摄摩腾、竺法兰这等前世高僧大德的贤事,随意说说而已,绝非有意贬低道法。”
萨守坚冷然道:“如此最好,上师若认为道法不值一哂,我虽然有伤在身,还是很愿意与上师再进行一次焚经之试的。”
他双手分作雷霆双诀,口中密念法咒,原本围绕在他身周的条条紫气,陡的在他背后凝聚成形。此形高达数丈,是一个道士形象,赤发红髯,三晴竖立,身披金黄色的法袍,一手持法法,一手握驱邪降妖之印,座下是一头阳虎,这道士头上,还悬着太极八卦的图形,流动着电光,绽放着异彩。
正是萨守坚现出了本身元形,他身为道家的护法灵官,绝不能轻允任何人抵毁道家,听到这胡僧有意贬低道法,禁不住现出护法真身,以示镇慑。
智缘见两人要为这佛道高下起争执,忙劝道:“敝寺方丈常说‘道出一门,法无二致’,道法与佛理从本质上说是都引人向善的大道,没有高下之分的。对了,还未请教上师法号,又是来自何方呢?”
那胡僧双手合什,说道:“小僧与先前所说的摄摩腾、竺法兰等高僧来自于一处,正是要追忆先贤才来到贵寺的。”
智缘心中一动,大声道:“阿弥陀佛,莫非上师就是天竺佛国超戒寺大上座无极自在法王阿底峡么?”
胡僧微笑点头:“正是小僧。”他也在胸前结法印,周遭金光映照,也现出了法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