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道(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诗曰:秦灭六国火纷飞,天下自此得以归。
可恨二世无天道,致使金碧复入灰。
王侯割据民遭难,祈望安宁岂望悲?
正是四海烽火乱,桃源世外以安居。
话说在湖南省桃园县内有一奇山。山高百余丈,峰顶直入云霄。山上有翠竹,树木茂盛。此山四周环水,水波清澜,鱼游可见。方圆百里内,水雾缭绕,风光秀美,景色如画。在此山外,自魏晋以来,常能听到一些歌声自山内传出来:“山高水深兮鱼鸟欢腾,日出日落兮耕田劳作。春夏四季兮风云变幻,天地广阔兮吴我自娱!”。歌声质朴,洒然脱俗。当地渔民听闻,常言道乃是山中仙道所为。山内之事,外知之甚少。
话说正题,就在这高山之内,有一腹地。中间低,四面高。地势还算平坦,周边桃花遍地,土地伏卧四周。秦时战乱,一些先民逃难至此,自此与世隔绝,再不与世外有所联系。
却说这山中之民从不外出,世居此处,以耕田牧牛为生。山中之民和睦相处,互亲互助。一日,村中一人敲锣高喊:“乡亲没来此议事喽”声音洪亮,十里相闻。大家听罢,都出门观看。不一会儿,村口就来了不少人。这村人本来人也不多,也就三四十户,这一喊,在家的没在家的差不多也就都来了。这人瞅瞅,见人来的差不多了。就放下了啰,伸手伸示意让大家都坐。众人冲敲锣人施了一礼,规矩的都坐下了。说过了乡间问候话儿,那敲锣人开言道:
“打老祖宗避难来至此处,如今以是一千八百余年了。我们世居此处,与世无争。我有祖训,不得外出。可如今之事,以是迫在眉睫...”众人不语。那人接言道:今我族有难,汝等何故如此?但见人群中忽立起一人,言道:
“非是我等惧怕危难。只是外界之事,我等毕竟不知不晓。真可谓是闻所未闻。千百年来,我族人以去数人,皆未有果。若是今领命前去,不能如期完成归来,岂不将我族毁于一旦?自知责任重大,故不请命!”
那人看了一眼说话人。伸手示意让他坐下。你等所思,我心知晓。千百年来,我族人以去数人不返。其当中不少也是各位当中的父母兄弟。对于此事,我也不再多言。其实我也知道你等所滤,莫说你们,就是换做我去,也未必就能成功!
正说话时,闻左面人群后面传来一咳嗽声。这人都往后看,就见一人:弯腰驼背,也看不出来有多高来。就弯着腰看,个得有个六尺有余。头咋紫色头巾,身穿酱色衣袍,一条重紫色腰带,勒紧衣襟。脚上穿着一双木底凉鞋。柱着个树藤拐棍,棍头处还挂这个淡金色葫芦。满脸的白眉毛,白胡须。看上去是慈祥满面。
那说话人一看,赶紧一溜过来,伸手搀扶。言道:老者,您这是?啊,我来看看。老者道。
言罢两人一齐来到人群之中。一个年轻小伙赶紧去搬了个凳子,分别给老者和那说话人坐。那老者言道:都坐下说吧,你也坐。指了指说话人道。
我站着就行,小辈不敢与长辈同坐。回身左右言道,都坐,都坐。众人就都坐在地上。
老者开口言道:刚才你们讲话,我也听着了。你们也都说说看法,让我这老头子也听听!人群中一番议论。
一人道:老大伯,我们不是不愿意出去办事,只是这心里没谱,怕误事不是?又一人接到:是啊,事关重大,万不能草率行事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白了,都怕出去办不了事,到时候回不来。俩人心里也都明白。看了半天,还是没人说去。那老者起身要走。
这时候,又一人说话了:爷爷,秦伯。我虽年少,但愿出山。
这话说出来可是石破天惊,这人群一下就又炸开锅了。这要是个有点声望的人去还行,大家一看,小娃娃去,你这不拿大家说笑么?你别看自己不愿意去,这要真是有个人主动要去,这还都得挑挑,七三八四说一堆。
那老者回头看了看,没说话。那敲锣人可憋不住了。
开口道:不得胡言,此番岂是儿戏。汝速速离去!
那老者言道:不忙,待我问问他。接言道:你是谁家的娃儿,说此大话,岂知此番事情厉害?
但见那人不慌不忙,躬身言道:知我族人危难,反复思索。方才言语!
要说这年轻人是谁啊?他是这村的年轻小辈,年纪能有二十左右,尚未婚配。姓楚,单名翔,字云飞。身高八尺开外,头上戴深蓝色头巾,身穿一件灰色短袍,麻绳勒紧,脚上一双厚底草鞋。往脸上看,面色纯正。天庭开阔,两耳适中,一双柳叶眼皮,一对黑色的圆溜的大眼睛。两道扫把细眉。看上去,是有几分俊俏。要说楚翔,命可挺惨。一岁父亲就没了。母亲也因为伤心过度,没过几个月也没了。这楚翔刚出生就丧父失母,成了孤儿。这要生在外面那世道,这孩子恐怕早就没了。但生在这地方,那全村就跟一家似的,倒是也没遭到什么罪。这村有祖训,那就是凡是已经懂事的孩子,打记事开始,就得接受教育。怎么教育,由村中的老一辈人手把手交。你别看这村不大,那可是人才济济,什么人都有。什么拿枪的,耍棒的,上天的,下地的,那是无所不无。所以楚翔打小就习文练武,练就了一身好本事。就文采说,那是书读到山穷水尽,诗写到落笔无章。就武艺来说,那可是:脚上三山踏云斗,伸手可以拿虎来!文涛武略没说的。尤其是轻功练的好,老前辈干脆就给了他一个外号,叫“三步飞”.打有了这外号以后,这村人也就没人叫他大号了,都称其为“飞少爷”。有时候这楚翔问及身世来历,父母何人时,众人就都避而不答。

再说说那拿啰人。他是本村带头人那支人的后人,叫秦伯。本来也没这村,秦朝战乱,一些难民机缘来到此处。这就是现在的村落。当年是秦伯先祖带领众人来至此处的,所以这些人的后人对秦伯那支人也就特别尊重。这村中人,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有个好习惯,那就是,习文练武,守德奉孝。村老爱幼是没说的。这也就是秦伯为什么那么尊重老者的原因。秦伯一看是楚翔答话,念及年轻,也就没多想直接就给否了。这回看了老人家说话了,自己也就不能在多说,就在一旁听着。
老者看了看楚翔,见这孩子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说话举止,稳重得体。其时这村也不大,谁什么样大伙心里也都明白。老者这么问,不过是想看看楚翔应变能力如何。但是如此大事要真让他去,恐怕还真有些欠妥。于是老者回身拉过秦伯,低声言道:我有意让楚翔前去,如何?
不可不可,如此大事,岂可赋予一孩童?
老者道:不然。我族中不乏德高之辈。数千来我族人以出山数人,皆未得果。期间多为德高望重者,何也?德高望重者对于山外而言,亦是孩童。我自觉楚翔能当此任。
秦伯思道:您老之言,不无道理。只是如今之事,非比寻常!
老者怒道:难得楚翔有此勇气。此时危难,若在如此犹豫不决,大事休矣!
秦伯忙到:若如此,就听您安排。但方要一人随往方可成功。众人之处,还需多做安排!此事易办,老者言道。于是二人回身面向众人。
老者指着楚翔言道:若出山寻不得古玉,则可能一辈子不再可能回来。到时不但坑害自己,也坑害我族。你可想清楚?
楚翔道:我知事情列害。此番前去,必将竭尽全力办事,不会有误。
老者笑道:勇气可嘉!我以决定,此番就由你前去。这话一出来,人群又是一番议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多数都不同意。
老者缓颜道:我亦知其年轻。但目下观遍我族中人,无有能胜任者,我看也只好如此了。人群一阵寂静,但见一大汉忽站起,大声道:“今我族有大难,怎能如此草率,竟将此重任赋予一孩童?不需小辈前去,我自去便可”!这可真是:事到临头三推诿,惹得英雄气满胸!。
那老者听闻,抬头看了看。不是别人,叫楚寻,字山来。论辈分是那楚翔叔叔辈的,所以称其小辈也不为过。这人身高能有九尺开外,满脸的连毛胡须,倒有几分凶悍之象。
老者言道:山来莫非也想出山去?
楚寻答道:老大伯,跟您说句实在话。此等大事,要叫小辈前去,必有不妥。不如另作安排。我虽不才,但愿出山前去!
老者心里想道:若论勇猛彪悍,十个楚翔也不及这楚寻一人。但若论临机应变,沉稳周全则十个楚寻也未必敢得上楚翔。但楚翔毕竟是小辈,若真让此人陪同出山。定不能听从楚翔的,到时必然坏了大事。又一想,也不对。你看这村子,就那么几户。不是姓秦的,就是姓楚的。你看看,说了这么久,就这俩人请命前去。我要是再安排别人,那恐怕更不行。左思右想,行,让他配楚翔去,不过我得多做安排方可。
老者言道:山来虽勇气可嘉,但此行必定十分艰难。我以有言在先,由楚翔前去,不过既然你也愿去,那就你们一同前去!
楚寻:...
老者道:出山之后,万望谨慎行事!
俩人答应完毕,老者回身问道秦伯。二人如何。秦伯允诺,叫二人来至自己家中,言道是交代些出山事情。送走老者,散了众人。三人来在秦伯家中,这才要:“出山寻得古时路,此去只为救族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