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鱼之乐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说庞莫云、沈括和黄裳三人在这小谷之内高谈纵论,浑然忘了时间,谈的兴起,便学那桃源三结义,在这秘道小谷内拜了兄弟庞莫云只觉自己自来宋朝以后从来没这么痛快过,天上地下,谈文论武,民生军略,儒商法墨,从佛至道,无所不及,无所不谈。
庞莫云与黄裳更是比武论剑,相识恨晚,两人研究武功解法,切磋技艺招式,每思及妙用,便记录在案,然后由沈括学之为用兼且点评,取其精华,再记录于《九阴真经》之内,庞莫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已也有缘参与创作了《九阴真经》,心中暗爽之下,更为卖力,转眼一周即逝。其间庞莫云和沈括从地下长廊回梦溪斋与众人谈舞论乐不表,与司空玉更是感情日进,无以复加,只是公孙小怡仍常来当1000KW的大灯炮,让庞莫云很是不爽。
黄裳不想众人知他行踪,庞莫云就说自己要闭关修练,众人大战后也都有所领悟,各有所得,所以他几天不出地下室也无人怀疑,只当他武功有所突破,兼之梦溪斋这里与世脱俗,沈括发明更是古灵精怪,层出不穷,众人均是少年心性,自是乐不思蜀。
庞莫云每天都与黄裳练武写书,闲来却想起当时金老爷子语焉不详,只说黄裳是文官,因监雕《万寿道藏》而得悟上乘道家武功,却没有写明黄裳做的什么官所以后来说到黄裳带兵围剿治下的明教教徒,当时就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在当时想来,既然监雕道藏,那么多半是翰林学士或者礼部官员,怎么会带兵打仗呢?直到庞莫云和黄裳两人聊起了身世,庞莫云才知道,原来黄裳本是福州知州,奉旨监雕《万寿道藏》而得悟上乘道家内功,时因明教高手数次与朝庭做对,所以又奉旨去檄讨,本是小规模的战役,所出动的都是福州本地的乡勇、团练之类,自然不是明教及众多武林高手的对手,而当时黄裳只有内功,尚无招式,自然也是落败,可怜2000人马,尽皆被歼,只有黄裳一人,仗着深厚内力逃了回来,却无颜面再回福州,只找到儿时好友沈括这里躲起来练武。当时那些敌人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在秘道小谷内苦思十年,终于也想出许多武功的招式和杀人的方法,并写成秘集。庞莫云前世时因喜爱张无忌这个人物,所以对明教很有好感,可是自从来到宋朝以后,思想上竟起了变化,此时一听黄裳所述,总觉的明教的人不去为国为民抵抗外辱,却整天想着自立为王,有点像极了慕容老贼,不觉的起了反感。

这一日是庞莫云来后的第七天,黄裳自觉武功再无可升,决定去明教总坛大开杀戒而为部下报仇。临别之前递给庞莫云一个小册子,并说道:“贤弟,大哥从《万寿道藏》里领悟出来的内功心法,你猜是什么?”
庞莫云道:“小弟愚鲁”
黄裳道:“就是这本‘鱼之乐功’你知道这‘鱼之乐’的典故麽?”
庞莫云道:“小弟知道,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庄子》中的典故。”
黄裳道:“‘鱼之乐功’顾名思义,便是教人如何由鱼水之欢中练成绝世武功!”见庞莫云一脸错谔,急忙接道:“呵呵,这可不是一般的采补之术,世间不肖之徒,只会些采补之术的皮毛,便在江湖上爲非作歹,又岂能与我‘鱼之乐功’相比?”黄裳见庞莫云还是在那发呆,便又解释道:“世间采补之术,皆是走损益之道,无论是采阴补阳,抑或是采阳补阴,均是损人利己,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又岂能长久?因此采补之术,在世人的眼中,才沦落成爲下三滥的门道!而我创的‘鱼之乐功’之所以不同于世间的其他采补之术,在于它师法自然,修练者做那男女之事时,功力到处,自然水乳交融。而我用庄子的‘鱼之乐”典故为这神功命名,主要一点却是因为,不仅施法者可借由交合增长内力,便是受采者也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这正是‘鱼之乐功’的神奇之处!”看到庞莫云还是有些芒然的眼神,接着又道:“贤弟,大哥我熟读《万寿道藏》,于相理也略通一二,看你人长的风流潇洒,却面泛桃花,双眉入剑,此生定然是多妻之命,学了我的‘鱼之乐功’,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黄裳见庞莫云还是呆掉一样,不为所动,以为他不耻此功所为,当下正要收回,却不料此时庞莫云大笑三声:“哈—哈—哈~~~~世间真有此奇功,我当练之,黄大哥,你牛X啊,了不起啊••%•#”原来刚才一听之下,想到以后在性福生活中都能练功不缀,却是乐的傻了。
终于就要写到主角性福生涯中的第一次了,我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猜那个人是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