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四大名将(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聿明客套完后,双眉一扬:“刚才马先生担心东线战场,其实东线有第六军三个师把守,应该不成问题。”
我脱口而出:“第六军第93师在景东,49师在猛畔,保卫东线门户的只有暂55师。眼下暂55师以一师之众守卫从从毛奇、罗衣考到棠吉的大片阵地,兵力分散防守薄弱,怎么能够抵挡日军攻势?而况日军还有一个18师团作为总后备队,要是日军识破我军的弱点,将18师团也压在东线,那么不出十天,东线战场将全军覆没,日军不但将长驱直入袭取腊戍,而且进一步将饮马怒江,直接威胁云南腹地。”
大概是我的一番话实在过于危言耸听,身为远征军副司令官的杜聿明表情有了一瞬间细微的变化,但瞬间又恢复了平静,缓缓道:“马先生的高见呢?”
事到临头,我也顾不得拽文了:“东线上的棠吉和罗列姆两个地方都是交通要道,日本人想要北上,棠吉和罗列姆必须得搞定一个。你现在最能打得部队就是200师和新22师,把这两个师调到东线分别守住这两个军事要地,只要棠吉和罗列姆不丢,东线战场不说是固若金汤,至少也是固若铁汤。”
杜聿明面色平静,点点头:“马先生言之有理!”——然后又点头,微笑,却只字不提发兵救急的事情。
我心想,奶奶的,虽说是为帅之才要每逢大战必有静气,可这老哥也太沉得住气了,已然火烧眉毛了,还这么不温不火。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战事错综复杂,各部队之间通讯不便,仅凭着我这么个挂着军统头衔的假情报官胡咧咧一番就调动两个王牌师的部署,也确实太过匪夷所思。而况老杜虽然手握实权,毕竟头上还有史迪威和林蔚两位大佬级人物,就好比《黑社会》里刚刚上任的话事人大哥也得看几位阿伯级的老牌流氓脸色。
就在这时传令官进来通报:“报告军长,新22师师长廖耀湘前来报到。”
杜双眉一扬,微笑道:“来得也真巧,请他进来吧。”
我心头一热,排名四大名将中第二位,后来被称为“东方巴顿”的廖耀湘即将闪亮出场啦。
廖耀湘,别号建楚。湖南邵阳北乡酿溪镇人,黄埔军官学校六期生,1930年赴法国圣西尔军校和骑兵高等专科学校留学,主修机械化骑兵。毕业回国,在南京桂永清教导总队骑兵连任少校连长。1937年升该队旅部中校主任参谋,并参加南京保卫战。11月,日军攻陷南京,廖藏身于栖霞寺中,终于辗转脱困。后赴武汉任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初,廖耀湘任200师少将参谋长,1941年任入缅印远征军第五军第22师长。
我脑子里还没有把廖耀湘的简历过完,一名青年军官大踏步走进指挥所。只见他三十五六岁年纪,穿一身黄呢少将军服,身材矮小敦实,走路却昂首阔步,让人感觉像一尊威武的短炮。望脸上看,只见他一张四方脸,眉毛如同身材一样又粗又短,眼睛不大,却带着大号的黑边圆框眼镜。左眼上有一道淡淡的伤疤。

据说当年就是因为这道伤疤,黄埔军校负责招生的教官把廖耀湘从推荐赴法留学的名单中删掉了,廖耀湘不服,凭着湖南人的梗劲,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直接找到蒋介石,投诉招生教官选材不公,蒋介石爱其耿直,特批他赴法留学,并亲批:“该生系难得的军事干才,学成回国后应委以重任。”
要知道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乃是一国之尊,24岁的廖敢去找蒋,其悍梗之性可见一斑。
廖耀湘走进来对着杜聿明到:“光亭(杜聿明的字),日军55师团被我22师逐次抵抗拖了10天,现在我师已经按计划撤入二线阵地。”
我心想,这个廖耀湘可是真不懂人情世故的,怎么说杜聿明也是你的顶头上司加大师兄,居然敢直呼其名。
杜对于廖的语气也是见怪不怪,说:“这次你们22师立了一个大功,我正在与安澜商量平满纳会战的情况。”
廖一转头,好像才看见戴安澜和我,说:“安澜也在,这次辛苦了。”
看来传言中廖耀湘不苟言笑不懂应酬没有嗜好只喜练兵的说法确实是实话,对着师兄戴安澜血战同古的战绩只是一句辛苦了带过,丝毫不提自己22师未能解围与200师会合的情况。
戴安澜却好像对廖耀湘的脾气了然于胸,微笑着拍拍廖的肩膀:“建楚也辛苦了,你们22师已尽了全力,这个我知道。”
廖耀湘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用手回拍了拍戴的肩膀,却什么都没有说。
戴安澜顺便将我向廖耀湘作了介绍,如我所料,廖只是唔唔了几声,算是知道有我这么个人了,连客套话也剩了。
就在这时,一名联络官快步走进指挥所,对杜聿明一敬礼:“报告军座,史迪威来电。”将一份电报交呈给杜聿明。
杜一听史迪威的名字,眉头不仅就皱了起来,接过电报,一边读,一边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吃惊,一贯喜怒不行于色的杜聿明对史迪威如此毫不掩饰的厌恶,可见两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节的地步,也反映出了中美将领在此次缅甸战役中代表着各自立场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大军未动而将帅不和,看来战事失利确实是难以避免的。
杜看完电报,对廖戴二人说:“史迪威要我们去英军司令部紧急会晤,估计又是要我们给英国佬擦**了。”
戴安澜听罢,双眉微扬,轻轻哼了一声。廖耀湘则还是一副不死不活的面孔,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
我心想,一定是英国人在西线遇到了麻烦,十有**就是英军第一师和第七装甲旅在仁安羌已经被日军包围了,这下子老杜对我的论断当刮目相看了吧。
杜沉吟片刻,转头对我说:“马先生对前线的情款很熟悉,又熟通英语,这次和我们一起去梅苗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