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有女夜来(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晚,喧闹的后院终归于安静
往日马棚前咋咋呼呼的马夫们竟然出奇地保持着难得的沉默。每一个都蹑手蹑脚地忙碌着往马槽中添加着精料、饮水,对不远处明秀的小屋带着一种隐隐的畏惧。
月光依旧清冽,明秀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后,轻轻拉开木门。
忙碌的马夫们惊讶地停住了手中的活,一个个如同泥塑的雕像般恐惧地盯着明秀。
月光下明秀清瘦的身材,在马夫们的眼中似乎泛有一层朦胧的银光,护在周身,神秘之极。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明氏五虎,以玄级武斗者的身份在这些普通的下人面前,那可绝对是无敌的存在。可是在废材三少爷的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这瘦削的少年的身体里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神奇的力量,让马夫们看着都感觉到恐怖。
“三少爷好!”倒是从马棚的阴影处传出一个瓮声瓮气的问好声,随后,一个身材较为魁梧、灰头土脸的少年乐颠颠地朝明秀跑过来。
魁梧少年近到明秀身前,带来一股马棚浓郁的熏骚味。明秀眯着眼,微微一笑道:“楞娃子?”
“三少爷,您,您还记得俺的名字啊?”楞娃子一愣,黑灰色的脸激动地了几下。
这个魁梧少年就是那晚明时辱骂责打乌兰嫣的时候上前制止并且还挨了不少拳脚的楞娃子,现在的脸上还有几道重物砸出的淤青。
明秀走上前去,用力地抓住楞娃子的手,轻轻摆动道:“楞娃子,谢谢你!”
“三少爷,您谢俺个啥啊。俺知道您事多,听说秋韵小姐受伤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乌兰夫人好像也不在屋子里了呢。”
“你不用担心,她们现在出去了,都很好的。”明秀内心有些感动。看这个少年明显是对乌兰嫣母女十分的担心。
明秀记忆中的楞娃子不到十三岁,是个奴生子,也是个孤儿。在明秀曾经是一名前途远大的塔修士的时候,明秀也怜悯他的不幸,经常和母亲周济楞娃子,不是给衣服就是给点吃的。
而楞娃子虽然人看上去有些憨笨,但是却也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在明秀灵塔崩溃,成为废物一般的“神弃之体”之后,依然对明秀母子保持着尊敬,而且经常帮助乌兰嫣铡草喂马、清粪提水,为这还吃了明时不少拳脚和苦头。
“我房子里面比较乱,你帮我整理一下吧。”明秀吩咐道。看着憨厚的楞娃子,他心中开始有了打算,刚想寻找一个服侍之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最佳人选在眼前。
“诺!”楞娃子答应一声,毫不迟疑地进了明秀的房子。
“你们没什么意见吧?”明秀笑着朝马棚走去,和颜悦色地对依旧泥塑般站立的马夫们询问道。
穿过马棚后,旁边有一个小门,那是府中奴仆进出的地方。
“不敢,不敢。”众马夫连连摆头,然后哄得一声四散开去,各忙各的去了。
明秀微微摇头,自顾自地从小门出了明府,守门的下人见是白天大展雄威的三少爷,根本就不敢询问。
明秀倒也不用担心楞娃子的活不会因为帮助自己收拾房子干不完而受责骂。连马夫领头的明时现在都生死不知,料想那些粗鄙的马夫对自己的话更不敢有什么异议。
这或许也是上位者的特权了。

明秀顺着街道慢慢前行,夜晚的街道上竟然还有着不少游逛的人群。街道两侧各色店铺均没有打烊,反而一家比一家点的灯笼要亮堂。
清月朗空,树影婆娑,略有微凉夜风拂过发梢和脸庞,融进人流之中,明秀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本意是出来看能不能寻找到一处可以练习佛舞破身斩的好地方,可是转来转去,竟然随着人流来到了金水河畔。
金水河上,画舫廊船,烛红幔舞,柔软迷乱的歌声次第传来,莺歌燕语中飘荡着脂粉的香气,伴随清凉夜风竟也让习惯了都市繁华喧嚣的明秀很有些意乱情迷。
这就是大齐朝的“秦淮河”,桨声灯影中的销金窟。
学习律法的明秀知道,船上的妓家都是有牌照的。大齐朝并不禁止青楼,但是所有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不管是青楼老板还是里面的老鸨龟公,清倌,全部要在风乐府登记造册,发牌营业,持证上岗。所以,时人并不称为或者姑娘,而是统一称之为“官家”。意思是说,她们是给官府做事的,是朝廷的人。
风乐府是大齐朝统一管理歌舞娱乐的机构,权利看起来不大,但据明秀所知,律法教师在介绍这一机构的时候,隐隐约约提到,风乐府除了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外,似乎还有一定的刺听民间风气,收集各地情报的功能。
如果老师所言属实的话,这些歌女妓家,倒是一些很称职的情报人员了。明秀看着荡漾在盈盈波光中的歌舞,不由得胡思乱想着。
“公子,可要租船么?”清脆却又有些羞怯的女孩儿的声音从面前低矮的河面上传来。
明秀从沉思中略微抬头,面前一个清秀的头挽垂耳双环髻的小女孩脆生生地站在一叶轻舟上。
小女孩大约十二三岁,和秋韵儿年龄差不多的样子,着蓝色碎花衣裙,手扶一只竹篙,脸色在船头高挑的橘黄色灯笼映照下,一片羞红。
摸摸衣兜,里面还有着一点碎银,十数个铜钱,那是母亲临走前硬塞给自己的。
“什么价钱啊?小妹妹。”明秀问道。
“一个时辰五文钱。”小女孩一听,眼睛一亮,连忙答道。
微笑着点点头,明秀轻提衣衫,跳上小船。大齐朝和华夏古代计量时间的单位基本一样,也是以时辰来算,一个时辰大致就是两个小时了。而一年同样分成十二个月,每个月三十天,一天十二个时辰,和华夏朝封建时代的时间标记基本一致。甚至大齐朝皇城内的京官的上班时间,也保持着和华夏封建时代的京官的上班时间一致。大概也是在早上六七时报到,下午三到四点回家。
《诗经·齐风·鸡鸣》记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讲的就是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照此看来,春秋时代古人就有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也就是早上五至七时。
从秦汉到明清,古代公务员每日上下班时间大致如此。明秀昔日读书的时候看到这一段,总是觉得古代官员上班还是蛮累的。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