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伐木(之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东方晴讲述完她外婆的爱情故事,我内心痛楚了好一番。
情丝有多长,思念就有多长。思念有多长,苦涩的滋味就有多长。瞎外婆的那颗心简直就像水晶球一样晶莹剔透,最终却被命运的铁锤砸成齑粉。相比之下,我和念奴娇的爱情和婚姻更像是两个成年人在梦乡中温习了一遍过家家的儿戏,很快,这场儿戏就结束了,我们也从绿草如茵的梦乡跌回到现实的水泥地板上。如果说王琦和瞎外婆的爱情是金,那么我们的爱情就只算是铜;如果说他们的爱情是磐石,那么我们的爱情就只算是翘翘板。二者不是同一种质地,不是同一个等量级,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由此看来,爱是一件乐事,更是一件苦事,正是这种比胆汗更苦的苦味,助人消化掉内心许多难以消化的积忿和深悲。
通常,我在“爱情”这个主题上用脑过多,就容易失眠,这一回却很奇怪,瞎外婆的爱情故事更像是足量的安眠药,我睡得出奇的香,甚至连梦也没做一个。别人的“天下无贼”能赚高票房,我的“天下无梦”则能赚好精神。
一觉醒来,日上三杆,在床上,我还没起身,就有一种预感,今天“开盘”(我把开启电脑和敲击键盘称之为“开盘”),一定很顺,也很欢。这种天气,这种心情,这种状态,写作简直就如同燕子掠水一样轻松。
范蠡病愈了,他该亲自出面给那一百多名美女上课了,他和西施的爱情也该初露端倪。不用说读者等得不耐烦,身为作者,我也想加快进展。
美人齐集在越王宫。卯时三刻,范蠡总教习准点现身。今天,他的打扮简单朴素,头上戴一顶名为“朝云冠”的玄色纱帽,身穿一袭玄色纱衣,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这话是不会错的,范蠡腰系一根白玉带,带钩也是玉制的,脚蹬一双玄色的葛布鞋,由于腰间没有佩剑,更加显得文质彬彬,神态飘逸。快要到点时,西施就已心如鹿撞,及至看到范蠡从宫门外大步流星地进来,她心里更是发生不小的骚动,是欣喜,是爱慕,是秘密深藏未露而又害怕被人窥破的紧张,那一刻,她脸上不由得飞起了两朵红云,好在这时没有谁注意打量她。
美人一齐向范蠡行过敬礼,齐声说:“范大夫万福!”范蠡环视众美人,都穿着米黄色的葛布衣裙,显得很清爽,这些天真无邪的少女年龄最大的不过十八岁,最小的才十五岁。她们大多数来自农家,只有少数来自商家。现在,范蠡要教会她们一些游戏,以后去吴国全都是用得上的。听说今天的课目是玩游戏,那些美人个个喜笑颜开。
击壤是最容易学会的游戏,范蠡将壤拿给大家看,两块木头壤,前面宽,后面窄,大约四尺长,就像一双鞋子。游戏规则很简单:先将一只壤摆放在三十步开外的地方,然后用手中的另一只壤去瞄准和掷击,每个回合为三击,击中多者就是赢家。
游戏前,范蠡教大家唱一首短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击壤源自原始狩猎,用木棒和石块击打野兽,到尧帝的时候,狩猎已用弓箭,击壤即演变成劳动者的休闲节目。
这首短歌曲调优美,是民谣风格,美人合唱时,显得轻松愉快。玩起游戏来,这些丫头身上的真性情即显露无遗,好胜的一定要分出输赢,顽皮的背对着目标也能投掷,掷中了的或得意夸耀,或自称侥幸。范蠡注意到,西施投掷的手法不太准确,他过去示范。
“西子,你看,手要握住窄柄底端的位置,这样更好用力,投掷的时候,先揣摩一下力道,投出去后,看看结果如何,再决定加力或者减力。多练习几次,就得心应手了。”
西施再投时,手法还是不正确,范蠡便手把手地教她。西施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宛如白玉中泛起霞晕,美得令人目眩,范蠡这么接近西施的衣香鬓影,心中也不禁涌出奇妙的快感。被自己心仪的人第一次握住纤纤素手,这种激动的感受,西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投中了!姐姐又投中了!”看到西施投壤连中三击,众美人齐声欢呼。
“这都是范大夫教得好!”西施谦让道。
“范大夫也教我们了,我们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眼法和手法呢?还是姐姐聪明!”郑旦最好的成绩也只有三掷一中,她对西施的夸赞是由衷的。
上午的游戏时间过得很快,范蠡向众美人预告下午的游戏课目是投壶,比击壤更有趣,于是大家一片欢呼。看到大家这么欢悦,范蠡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丝苦涩的滋味,这些少女还能像今天这样开心愉快多少天呢?
下午,众美人练习投壶,积极性都很高。范蠡首先挑选出三十位宫中的阉人分别扮演“奉矢”的主人、“奉中”的司射和“执壶”的家僮,又让礼官召集乐手,布置乐器,一切都严格遵循宴会的礼仪进行。美人列为十队,每队十二人。雅乐奏响,十位“执壶”的阉人捧着一只比赛用的陶制广口长颈大肚子投壶,十位“奉中”的阉人捧着一束用于计分、名叫“筭”的长竹筹,十位“奉矢”的阉人捧着一捆投壶用的长短规格不同的木箭,他们款款登场,同时奏响雅乐。待雅乐奏完,于是礼官扮演主人翁,大声说:“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于是乐手清唱雅歌,投壶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规则很简单:两人在十步之外,先后用手将木箭投向壶口中,每人每局四箭,胜一局叫“立一马”,共赛三局,谁能“立二马”,必胜无疑,输方要饮酒一爵。因为是游戏,范蠡把酒改为了水。木箭的长度有二尺、二尺八、三尺六三种规格,美人的力气小,多半选用的是二尺长的木箭。
范蠡先做了一下示范,四支木箭无一偏差全部投入了壶口,众人齐声欢呼。
“范大夫,神了!”
范蠡示范完毕,众美人开始分队比试。西施击壤时的手感依然还在,她在她那一队夺得头名,其中有三次“立三马”,两次“立二马”。在十名队首的决赛中,她又一举夺魁。范蠡在一旁观看,只见西施神凝气定,出手稳当,起初四投二中,然后四投三中,末后竟能四投四中,众美人都输得心服口服。
“西子,你真是好手法!我们来比试一场如何?”
范蠡这话,让所有在场的美人、礼官、乐工和阉人都欢呼雀跃,恰好这时王后也来了,众人的兴致更加高涨。
“恭迎王后大驾!”范蠡和众美人一齐行了礼。
“你们继续玩,听说范大夫要与西施比赛,我来当裁判,好不好?”王后这话一说,大家齐声喝彩。
“贱婢听人说,范大夫投壶,还从未遇到过敌手,刚才贱婢已见识过了,眼法果然神准无误,贱婢必输无疑啊!”西施心里很高兴,她乐意陪范蠡赛一场,输给他也是一件乐事。
“范大夫,你会不会手下留情?”郑旦在一旁问道。
“我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输呢,哪能不出全力?”范蠡出语谨慎。
第一局,西施先投,四投三中,范蠡后投,四投全中,范蠡“立一马”;第二局,范蠡先投,他故意投偏一箭,四投三中,西施后投,再次四投三中,两人打成平手。这时,观众分成了两支啦啦队,礼官、乐工和阉人为范蠡加油,王后的侍女和众美人则为西施加油,宫廷卫士也都把目光投向这边来,但他们不许擅离职守,只能抱着十足的好奇心,从众人的欢呼声去分辨谁赢谁输。第三局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局,西施先投,这一回她投出了四投全中,众美人欢呼不绝,连那些礼官、乐工和阉人也圆睁着眼,啧啧称奇。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到范蠡身上,只见他捋起衣袖,挑选了三尺六的长木箭,前面三投三中,众人都料定这回又是平手,那么范蠡将凭首局的“立一马”胜出。到了第四投,范蠡拿定主意,这一局他要让西施赢,所以他故意将木箭投中壶口的内壁,木箭被弹出,掉在地上。
“哎呀,好可惜啊!”所有人都发出惊叹声。
“本局西子胜出,立一马!全场比赛范大夫与西子难分伯仲,双方正和。”王后大声报出结果,这个结果皆大欢喜。
“范大夫,还要不要加赛一局?”礼官上来问道。
“不用加赛了。和为贵,胜负不宜深计。”范蠡想要的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很显然,礼官没有明察他的心迹,竟傻乎乎地跑来问上这么一句,实在杀风景。
王后是真正的聪明人,她能洞烛幽微,明察范蠡的肝肺,把他的心思瞧得雪样分明,但她平静地看待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未露丝毫声色,但她内心的忧虑越来越重了。
下午的课目大家玩得很开心,众美人意犹未尽,向范蠡道别时,西施轻声说:
“今天范大夫承让,贱婢多谢了!”
“投壶只是游戏,不过游戏之中蕴藏了绝非游戏的精神,望西子留意。”
“贱婢明白。”
郑旦在一旁听到范蠡和西施的对话,她觉得满头雾水,好像是听人念诵天书,什么叫“游戏之中蕴藏了绝非游戏的精神”?简直就像绕口令嘛,西施姐姐真聪明,连范大夫讲的这样深奥难懂的话,她也能听明白意思。
接下来几天,范蠡选出天资最聪慧的十位美人,教她们下围棋,待她们学会后,再去教导其他美人。在十七道的古棋盘上,范蠡要教会她们点眼、打劫、合围、冲断、做活等下法和技战术,他一人忙不过来。何况他觉得王后对他已有猜疑,此后若与西施手谈,隔枰相望,情意暗洽,眉目间难免有所流露,那时王后可能更加着恼,向越王勾践告“枕头状”都有可能。于是范蠡亲自出面,把越国最年轻的大夫计原请来帮忙。计原是围棋高手,心性旷达,听说范蠡请他去指导宫中美人下棋,便乐呵呵地答应下来。当然,在计原的心目中,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算度有限,学棋难有所成,好在范蠡对他提出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教会她们怎么个着法就行。
计原比范蠡还要小四五岁,两年前行的加冠礼,才满二十二岁,就已是越国的经济大臣,他对越王勾践讲了一番春种、夏养、秋聚、冬藏的道理,主张多开垦荒地,多种植稻谷,多修建粮仓,丰年有收藏,荒年有赈济,庶民不忧饥馑,安居乐业。越王对计原言听计从,十分信任。计原少年得志,性情火热奔放,待人肯掏心窝子,因此深得朋友的爱重。

“少伯兄,这些美人资质如何?她们有必要学围棋吗?”计原快人快语。
“艺多不压身,她们将来去吴宫为妃为嫔为姬,多懂得几门技艺,更容易得到吴王的宠爱,围棋虽然只是雕虫小技,但能活跃脑筋,增益智力,且能使人多养几分静气,好处多多。贤弟是国手,教她们学棋,千万别以为这是自贬身价,这也是为国出力啊!”
“哈哈,少伯兄用大帽子来款待我,无奈我的脑袋太小。我知道这美人计是种大夫献给大王的‘破吴九术’中的第四术,具体名目是‘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对不对?我就担心这一术不顶用,吴王宫中并不缺少美人,要博得他一时的欢心不难,要获取他长期的爱信却很不容易。越国复仇,既然名为‘二十年沼吴’,就是长计,而非短计,美人如花,春夏虽美,无奈遭逢秋冬则陨落枯谢,不用二十年,她们就已人老珠黄,如何能帮上大忙?”
计原不愧姓计,他长于计虑,满肚子计谋,而且辩才无碍,这番话并非乳臭小儿的信口开河,是很有道理的。
“少禽献策,大王英断,这美人计我也持疑,但成事不论,论也无益。你我的本分就是做好手头的事情,至于美人计的成败利钝,现在无法预睹和逆料,也不用多去悬想。”范蠡跟计原比跟文种更有话说,两人的观点更加接近。范蠡和计原更审慎,文种更激进。
过了几天,计原已从授徒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秀色可餐是一方面,女弟子的棋艺长进之快也令他很有成就感。其中他最欣赏的是西施,他让四子,西施已不是太落下风。世间竟有如此大慧大悟的女子,他感到很惊奇。计原对西施说:
“西子,很可能你是天人下凡,悟性之高,非凡俗女子可比,我真要另眼相看!”
“计大夫过奖了!是计大夫教得好,名师手下无弱徒,我初习皮毛,未知精髓,略有揣摩,实在是贻笑大方之家。”西施到宫中这段日子,在晚间,王后还单独辅导她识文断字,练习辞令,这方面她同样进步神速。现在她讲起话来,已经很娴雅。
计原教得好,西施学得好,范蠡看在眼里,心中明白。有时,他也过去观弈,为西施指点几招,更多的时候,与其说他观棋不语,还不如说他观人不语。计原虽年少,却有头等的观察力,范蠡隐而未露的心思,计原跟王后一样洞若观火。
每月初一名为朔日,越王要向社稷和宗庙告祭祈福,大臣陪祭。祭毕,君臣聚餐。越王志在灭吴,一切用度都大加削减,祭礼之后的聚餐,也就只有几爵薄醪,一盆烩饭,烩饭中肉少菜多。范蠡与计原邻座,他对着酒爵有些发怔,连越王的致词也没细听。及至计原给他敬酒时,讲了一句充满善意的话,他才回过神来。
“少伯兄,薄酒穿肠过,美人心中留。好好留住她的倩影,闺门须谨密,毋让他人知!”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贤弟也,来,少怀,满饮此爵!”
秋高气爽。稻谷归仓后,田地空空如也,飞飞落落的鸟雀倒是不少,它们为越冬做着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准备,眼下能多吃点就尽量多吃点,将来缺粮的时候可就得依靠今日的积累了。天空蓝得精湛而幽邃,那色泽比一窖醇酒还要醉人。这样的日子理应属于热爱和幸福,不应属于仇恨。
美人的研修课目已经过半,礼仪辞令琴棋歌舞和各项游戏,她们都已学会,余下的事情就是再精修一月。这时,范蠡又作出一个令众美人欣喜的决定,去宫外的郊野放风筝。王后对范蠡的这个安排内心不以为然,但不便作梗,她对范蠡的教学成就是十分赞赏的,从投壶之后,她没发现范蠡与西施有太多私下交谈和接触,也就放心了。让众美人去野外散散主也好,一个个这么年轻,关在宫里两个月时间,估计也都闷得慌了,可千万别闷出什么病来,倒是麻烦,反正有宫廷卫士全程守护,也不会出什么岔子和乱子。
越王栖居会稽后,他听从计原的经济大策,鼓励农耕,也奖励生育,对生有强壮男婴的家庭减免一部分赋税,这是为将来的战争储备人力资源。王后母仪全国,自然要带个头,她的肚皮十分争气,已经怀上了第三个小王子。因此她怕伤动胎气,去郊野放风筝的乐子,也就无心消受了。
风筝都是几年前留下的,自从吴越大战越军惨败后,勾践卧薪尝胆,志在复仇,这些风筝就没有再启用过。王室内库总管听说范大夫要调用这些风筝,乐呵呵地说:
“这些风筝再不用,也就只怕会烂在那里不能用了。”
这些风筝多半是象形风筝,有鹰形的,有雁形的,有蛇形的,有蜈蚣形的,有蝴蝶形的,有蝙蝠形的,有鳊鱼形的,有船形的,有帆形的,有娃娃形的……五花八门,五颜六色,有布质的,也有绢质的。
站在这片郊野上,东望是郁郁葱葱的稽山,西望是浩浩荡荡的浙江,南望是沃野平畴,北望是村落人家,范蠡选在这儿放风筝,图的就是视野开阔,在越宫中这许多天,不知那些美人感觉如何,他已感觉憋闷得慌,今天既是放风筝,也是放风,真有点像鸟儿从樊笼返还自然。那些美人多为农家女,以前在家所受的约束不多,近来在宫中这也不许,那也不让,早就难受得要命,现在得到机会,众美人恢复本性,谈笑风生,嬉戏打闹,有的说悄悄话,有的两三人抢着要放同一只风筝。
几十名宫庭卫士站在远处守护和观望。
西施挑的是一只蝴蝶风筝,这是她第一次放风筝,近来,许许多多事都是第一次做,倒也新鲜有趣。她还没掌握放风筝的诀窍,放线不是太快,就是太慢。范蠡过去教她。
“西子,你看,要这样顺着风,边跑边放线。”
这回,西施的手法好些了,但跑步和放线的节奏仍然配合不当,风筝又栽落到地上,她脸红了,有点不好意思,对范蠡说:
“范大夫,我真是笨呀,这么久,还没学会。”
“这很正常,你是初学,多试几次就运用自如了。”
西施确实聪明,再试两回,就把蝴蝶风筝放到了天上,风力不错,她把线放得很长,然后把线头拴在一棵小树的枝梢上。她要去跟范蠡聊天。
“范大夫,我想问一件事情,可以吗?”
“你随便问吧。”
“计大夫已有妻室了吗?”
“还没有,听说种大夫的小妹妹喜欢他,计原本人似乎没有这个想法,还不曾去提亲。”
“我有个妹妹,下月满十四岁,到时,想请范大夫做冰人,说合计大夫。”
“哦,看得出,你对你的围棋师傅评价不低,连小妹的终身都想托付给他。这不是难事,我答应你。西子的妹妹想必也是绝色美女。”
“她性情温婉,容貌也不差,想必不会让计大夫的眼睛挨饿。”
“这话回答得好!我会找机会跟他说的,你放心。”
“范大夫,那就谢谢你啦!”西施说这两个“谢”字时,手指玩着一条白色绢帕,上面绣有两朵花,一只蝴蝶。
“西子,你的刺绣真精美!”范蠡也注意到了西施手中的绢帕。
“范大夫要是喜欢,我下次绣两条给你。”
“好啊!我有这样的福分,是应该先谢你,还是先谢天?”
“一起谢啊!别忘了,谢完天,还要谢地,还要谢你的父母,还要谢我的父母,要谢的对象可多啦!”西施的眼波中笑意流转,手指上下左右舞动,调皮神态都出来了,没有半点遮掩。这才是十八岁原生态的西施,真实的西施。
“那就听你的,谢天地父母众生万物!你看,有没有遗漏?”
“这样很好了,就为两条手绢谢我吗?”
“为能见识天下最智慧最美丽的女子,这个理由相当充分吧!”
西施听到范蠡的夸赞,心里乐开了满树繁花,她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范大夫见过大世面,阅人无数,我能有你夸的这么好吗?”
“君子无戏言,西子,请你相信,我绝对不会胡乱夸人。”范蠡郑重其词。
西施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微笑,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这个话题再往下延伸,会怎样呢?范蠡和西施情肠已热,到了卿卿我我的边缘。一颗心怦怦直跳,脸上发烫,身上发热,手指发颤,西施以前从未有过这样奇特的感觉。她出自本能地害怕延伸这个话题,便把目光投向远方,眺望到江边的景象。
“范大夫,你瞧,远处江边上,有好多人在搬运大木头。”
远处的江岸上,确实有数百人在搬运大段大段的树木,搬来的木头码放在偌大的工场里。那些树木都是从稽山上砍伐后运来的。
“那些树木有两个用途:柏木用来造船,造两艘大船;文梓木用来进贡,进贡给吴王。你仔细看,那两艘大船的龙骨架都已经做成了,大概还要一个月时间,这两艘船就能下水。”范蠡是知道这两艘船的用途的,但他没有全说出来。
“我听父亲说过,文梓木是稽山上最好的木材,它木质坚实,纹理细密好看,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西施没见过文梓木,她说的只是耳食之言。
“对啊,贡品必须是上等的材料,大王把它们送给吴王,吴王一定很喜欢,他会用这些文梓木建造宫室楼台。”
“大王用心很深啊!”西施感叹道。
“这话怎么说?”
“吴王建造的宫室楼台愈多,骄奢淫逸之心就愈重,吴王必定荒于国政,亲小人,远贤人,吴国强大的国势就会因此衰弱,甚至江河日下。”
“西子真是兰心蕙质,冰雪聪明!”
范蠡一想到这样温婉秀慧的美女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爱不得,娶不成,他的心就被一只无形的鬼手狠狠地揪痛了。
“姐姐,快过来,我们的风筝缠在一起啦!”郑旦满脸欢笑,气喘咻咻地跑过来。
西施别了范蠡,跟郑旦去了。
当日所有带来的风筝都已经飞到天上,飞得很高,随风起舞,姿态各异,犹如一个动物表演团。西施的“蝴蝶”与郑旦的“蝙蝠”纠缠在一起,两人收了线,把它们分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