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水深火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姻缘百日修来同渡船,千世修来共枕眠。可以说是白美伊和李仙恩恩爱爱的真实写照。说起李仙与白美伊的恩爱,还得从李仙救蛇说起——
从前,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随父亲上山砍柴。日近晌午,其父亲背柴回家,这孩子在他后面紧紧地跟着,因急于撒尿,也没向父亲说一声。由于他的父亲急于回家,也没在意。一会儿,父亲觉得不对头,因为没有听到孩子的脚步声,便就叫了一声,结果没有反应。于是,他放下柴火,一边扭头向后看一边自言自语道:“小孩子尽管贪玩,深山老林的,太叫人担心了,下次再苦再闹,也不会领他来了。”言未毕,头已扭了过来,想看一下孩子离他有多远。就这一看,竟是他吃惊非浅,不知孩子去那儿了。只见他冒出一身冷汗,急急忙忙顺着原路寻找,同时不停的叫着喊着……
当他发现孩子时,使他感到惊骇,吓得双腿直打哆嗦,不知该如何是好。
原来,一条大蛇正紧紧地缠住儿子不放。只见这条大蛇,晶莹剔亮,浑身银白,在阳光的照耀下,反衬着刺眼的光芒,使人难以看清它的真正面目。由于这蛇十分粗大,由此不难判断,粗达三四米无疑,根据缠住小孩的圈数来看,应有五六米有余。更为奇怪的是,在这种吓人的情境下,这个孩子非但不害怕,竟然还敢用手抱住,与大蛇混为一体,并把小脸蛋儿紧紧依偎在大蛇的最最要害之处——蛇头与蛇脖之间。
如此大蛇,莫说小孩,即使大人,也会吓得成为一滩稀泥。这不,这孩子的父亲已经浑身筛糠,豆大的汗珠如同大雨瓢泼,顺脸而下,老半天才清醒过来呢。
只见他竭尽全力,大喝一声,想吓跑大蛇,因为他离大蛇有段距离,根本就不敢靠近。使他震惊的是,大蛇安然不动,好象什么也没有听到似的。
其实,大蛇早已发觉有人前来,苦于无法逃走而已,现在不得不开始防范。
小孩的父亲当然不知道这个原因,所以觉得奇怪,心想:此蛇焉何不逃?难道它真的不怕?可怜的孩子,你怎么能和它混在一块?毕竟救子心切,他不得不做出果断,采取措施,想法救出儿子才是。
尽管他小心谨慎地挪着步子渐渐靠近大蛇,结果还是被大蛇发现。
大蛇见这人向它步步紧逼,为了自救,双眼紧紧地盯着,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就在离它逐近时,它突然伸长脖颈,顺口吐出长长的芯儿,直直向他窜来,且久久不肯收回,大有相搏之意。
就这样,人也不敢近其前,毒芯乱舞不肯收,相向僵持。
小孩正玩的高兴,却被大蛇掀翻在地。于是,头也不抬,只见他伸开小手,再次去搂蛇的脖颈。
不用说,他肯定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来到了这儿。
这小孩也的确够胆大的。
就在他去搂蛇的脖颈时,却看见蛇眼滚泪。觉得好玩,就伸出小手擦起蛇泪,接着还要去摸蛇芯。
说来也怪,此蛇并不为小孩所动而伤害他,当感觉小孩要来摸那芯儿时,连忙把头扭向一边。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与小孩相触一段时间,对他产生了信任而不愿伤害?
不过,蛇的这一举止,已被小孩的父亲看到,当然,蛇眼滚泪已早有发觉。只是,他深感怪诞的是,这大蛇对他高度防备,却为何不伤及他的儿子?这是他不知其所以然。之后,他经过一番思考,认为:既然此蛇不害他的儿子,何必继续大惊小怪?可这蛇眼滚泪是怎么回事?难道蛇有灵性?不妨试一试看看。于是,他向这蛇比划一下手势。
蛇遂即也点了点头,并停止了蠕动。
一直乐于贪玩的小孩,见此情景,高兴的拍起手来,那小脑袋也就不由自主地抬了起来。这时才看见父亲,急忙叫他过来。
小孩的父亲毕竟担心蛇的反扑,所以又向它比划一下手势。见这蛇再次点头后,才慢慢地靠近。待近细看,才发现蛇身受伤,怪不得,它宁可防范,也不愿离开,原来如此。
其实,这蛇点头,流泪,就在于此。
他已靠近大蛇,目前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蛇与孩子盘为一体,一旦蛇的野性大发,悔之晚矣,因此,不管怎样,先把孩子救出,只见他伸出手来,顺势将孩子抱住,放的远远的。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向那大蛇看去。
若是他人,一定会拔腿而去,可他,却没有离开,这不,开始扭头看向大蛇。他之所以如是做,是因为他是医生。
只见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犹犹豫豫。可能是在考虑着是否给蛇医治吧。
就在这个空隙时间里,已被救出的小孩却不听话,不曾在地面坐稳,就一骨碌起身,又向大蛇奔去。当然是为了贪玩罢了。
小孩子的这一举止,使他把刚松懈的心儿又倏然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他急忙用手去抓孩子,可惜,孩子已经跑出多远。无奈,他只有忐忑地望着此蛇,希望它不要伤害孩子。
大蛇依然点了点头,同时泪如涌泉。
他不再怀疑什么,来到大蛇面前蹲下,将孩子拉于一边,开始给它治疗。他这才发现,这蛇伤口很长,已开始化脓,若不及时包扎,大有死亡之势。不管咋说,它没有害他儿子,说明还有理性,就这一点,就给他治治吧。于是,他将脓血挤出,接着掏出上山时为防跌伤而随身带来的消炎之类的药粉敷在伤口处,看没啥包扎,就撕破衣衫,拿出以往给人看病的认真作风,非常细心地包扎起来。完毕起身欲走,却见蛇尾巴向他不停的摆动。
当父子俩走了甚远,回头再看时,那蛇仍然未动,并且还在摆动着尾巴,蛇头依然还在目送着,直至他俩无影无踪后,才忍着巨疼,艰难地挪动着躯体,向深林深处一点一点地移动。
小孩焉何与大蛇混在一块?说来也怪,这孩子撒完尿,提着裤子忙于追赶父亲,脚底下却被绊了一下,跌倒在一软绵绵的东西上面。用手一摸,十分光滑,用眼一看,银光闪闪。一种好奇感,诱他一不哭,二不喊,竟然与它玩耍起来。此物便是受伤的大蛇,此蛇也甚怪,一不伤及他,二由他捂摸。也许是受伤之因,也许看他是个小孩,也许是缘份所定。
何来如是之说?这条大蛇又是从何而来?这也有说事……
此蛇,原为天上一蛇神,主管天庭以及世间所有蟒蛇之类,因不守职责,已失去为神之态。玉皇大帝一怒之下,革去职务,将她打入凡间。在它落入凡间时,后羿正在练习射箭,不成想,蛇身撞箭,带伤而降,结果投胎不成仍为一蛇。就是这个原因,使它的记忆没有改变,固而也就不会随便伤人。玉皇大帝本应叫她脱胎换骨,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里,饱尝世间疾苦,使她历其志,尔后重返天庭。怎奈带伤不便投胎,只有顺其坠地,不过,玉皇大帝已经速令观音菩萨前往,要将琼液撒向她的伤痕处,不致于中箭而亡。观音菩萨接到圣旨,就遵命而来,二遍琼液正欲再撒,却见一个小孩赶来,经观察面目,知道这个小孩的父亲是个医生,况且,琼液已经撒了一次,不会有生命危险,这孩子的父亲给他包扎一下也就是了,另外,她还看到了他和她之间的缘分,所以就来到天庭,向玉皇说明了道理,玉皇准奏。这以后,就出现了前述之言。

观音菩萨向玉皇说了什么,使玉皇予以准奏?
原来,观音菩萨看到了缘份时,本予干涉,但经过细细掐算方知,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强行干涉,他俩最终会为之而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并不为之而感到遗憾。况且,这蛇神之所以被打入凡间,其主要原因就是她私自下凡,在凡间谈情说爱。这说明她一定要将爱情进行到底,否则决不妥协。由于蛇神此次不能投胎,需要在自然界里吸收一些精髓而增加灵气,一旦她灵气所就,而天庭如果不能恰如其分的掌握之,她定会寻找爱情,以满足她长期以来那梦寐的渴望。否则,与织女下凡,与牛郎结缘有何区别?虽说是一道天河来相隔,却终终,恩爱河流掖心窝,牛郎哭滴滴,织女泪纷纷。由于情谊割不断,王母娘娘拗不过,不得已,每年定于七月七,她俩的爱情仍继续。鉴于此,天庭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使得人间黎民为之而受苦。
蛇神之所以不会忘记人间爱情,就是因为她受伤不能投胎,使得往事历目所致。
玉皇听毕,觉得言之有理,也就给予准奏。只是,缘份结束,必须返回。
于是,观音菩萨向圣上交旨,回南海而去。
一晃就是二百多年。
如今,那受伤不能投胎的大蛇,现在已经痊愈,并且有了一定的灵性和能耐,因浑身纯白如玉,所以自取其命为白蛇。
忆当年,白蛇被救,她是非常的感恩,决定以后一定要报答恩人。这也正应观音菩萨所言:缘份由始至终在白蛇心里盘旋着。
一天,这白蛇正自由自在地在林中歇息,忽然远处一声怪叫,这使她顿感震惊,遂戒备之念油然而生。当发觉是在呼喊救命时,就不顾一切,快速地向着叫喊声那边驰去。
已到近处,只见她屏住呼吸,匍匐着身子,慢慢地再向近处挪去。
近了,又近了,更近了。
当她仔细一瞧,霎时出了一身冷汗,竟然是同族姐妹正在遭遇灭顶之灾。她惊呆了,很快,又慌张了,最终,她冷静了。
极短时间内,几百度的头脑大转弯,看来,事态决非小可。
当然事态严重,因为一块大石正压在一蛇身上,尽管这蛇在尽力的动弹,以求脱险,怎奈大石昆然不动。
白蛇之所以慌张,就是看这块石头太大,欲救同胞生命之险十分困难;她又之所以冷静,就是要用自己目前的能耐去试一番。这不,她已开始近期前。
突然,一根竹竿由上而降,横卧眼帘,把她俩吓得浑身乱颤。
须臾,见无动静,白蛇才重新镇定下来,并看向同胞,见同胞浑身纯青,已被吓昏。看那昏迷中的恐惧摸样,并不亚于自己相当年的受难之举。“怎么办?这根可恶的竹竿!”白蛇正在想法如何搭救,忽地传来喃喃话音。
同胞清醒,白蛇非常高兴。
经过蛇语对话,她知道她叫小青,刚从洞里出来,想晒晒太阳,忽然一声响动,还没有清醒是怎么回事,头顶落下这块大石,因来不及躲闪而被大石所压。
白蛇听后,为小青伤心。余余,她料定山顶有人,否则,这根竹竿从何而来?想到这里,也为了同胞姐妹的生存,她说时迟,那时快,哧哧溜溜沿着陡峭山壁倏然向山上爬去。果真看见,远处一人正在恐慌不安地拼命奔跑。不用说,斯人是听到下面的怪叫声后,扔掉竹竿被吓跑的。来不及过多的考虑,白蛇飞窜过去,托起斯人,一溜烟返回。
人,已被吓昏,白蛇凭她的功力慢慢给他调养。一段时光已去,仍不见人苏醒。累得满额汗珠的白蛇,开始着急,她担心他的灵魂是否被吓飞。
突然,斯人梦中说话:“救蛇如同救人,同样胜造七级浮屠!”
白蛇听的清楚,心里大喜,继续给他调养,使他尽早灵醒。
突然,斯人来了一股惊人之力,倏地站起,二话不说,飞跑过去,将竹竿仍的远远的。紧接着,向地面倒来。
欲落地之刻,白蛇已将身子铺地,使他倒在她身上。尔后,白蛇慢慢移动,将他托到较远处放好。
刚才那奋力仍竹乃是梦游。
“梦游虽说神秘,却能帮我相救姐妹。”白蛇自语道,“待我彻底救出姐妹,再来感谢这位凡人。”
只见白蛇,重新来至大石之前,开始摆动尾巴,练一练功夫,接着叫小青闭眼莫睁,然后便狠力扫向大石……
小青转危为安,白蛇顾不得长长喘气,急忙围住那人给予调养,同时示意小青暂时躲向一处。
小青拖着痛疼的躯体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挪动着,予以躲避。
……
人已清醒,站了起来,只见他揉揉眼睛,嘟噜道:“奇怪,刚才明明救蛇,蛇在哪儿?”
他当然不知道蛇在哪儿,因为在他清醒之时,白蛇已经躲藏起来了。
在这人稍稍迟钝的一瞬间,白蛇细细看去,大吃一惊,心想:这不是救她一命的恩人吗?期盼已久,竟然在次相遇,如此难得!
当然机会难得,因为她也曾暗暗寻找几次,总算毫无音信,如今相遇,岂不吃惊?岂但吃惊?看那白蛇一边细细看着一边还在伤心的流泪呢。
这是难得相遇而高兴才流出这激动的盈眶热泪啊。此举也正应所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部费工夫。
不过,她还不能接近他,因而也不由得心有余悸,甚感扫兴。这又使她不由自主地向恩人看去,这一看,竟是他愕然的半天合不拢嘴巴。因为她的恩人,相貌堂堂,书生面气,憨厚实在,真是世上难寻。
正在想的出奇,斯人扭身而去,安然无恙。
二蛇四目相送。
再以后,小青元气康复,给着白蛇来至峨眉修炼,直至一块来到西湖,遇许仙结为夫妻。
这真是:
恩报恩,结姻缘,
和睦相处在人间,
不求富贵与贫贱,
千年一梦共枕眠。
可惜,世间不太平,是非终须有。偏偏冒出一法净,硬是拆散这份缘。依他之说五个字:人妖不同居。
真可谓:
突然风乍起,
一对鸳鸯两分离,
受苦受难于水火,
乌云遮天星不灿。
可怜怜,
实实叹,
非人生活苦海陷,
何时阴霾能被铲?
然而,妖有善妖。白蛇、小青是蛇所变,可视为妖。可是,她俩把爱洒向人间:报恩恩人嫁与净仙,安然渡生,不曾有妖之邪;开药店治病于人,也不曾有妖之邪;劈山开路与人行走,还不曾有妖之邪。她俩尽做善事,妖之邪早休矣!
法净言妖,可为妖乎?捉二蛇,致使金山涨水,西湖百姓受难,可为妖也;己身乃是螃蟹成精而成,可为妖也;点化鱼、鳖、虾、蟹为和尚,更为妖也。
至此,谁妖谁不妖?这不正应所言:平时只会说他短,何不回头把己量?倘若法净自行自素,念佛金山,恩泽于民,有何不妥?可恨的是,他偏要多此一举,搅得世间浑浊不堪……
这个鸟法净,真是可恶!
尽管如此,他只是把李仙和白蛇的人身相隔,但永远割不断她俩的悠悠爱河。
这不,李仙仍在喊娇妻,白蛇仍在哭凄凄,情丝岂能被割断?敢笑九泉向苍天……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