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跋涉寻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李仙,一夜醒来,不见娘子和小青,甚觉奇怪。他望了望正在熟睡的孩子,接着便起床向药店走来,同时嘴里还埋怨道:“娘子和青妹竟然一夜没有休息,能受得了吗?我……”刚嘟囔两句,就到了药店。
李仙见店里空空然,没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他以为是娘子和小青给人看病一夜未归,或者是早早外出采集药材标本去了。于是就兀自坐下,耐心地等待着。由于他历来好学,所以,在闲着无事之下,也就随手从桌子上面搁放的一摞书里面,抽出那本未曾看完的药书,继续往下翻看。
看着看着,李仙不是频频点头,就是妙哉出口。看他那一时高兴的样子,一定是在书里面发现了意外收获,这不,他拿起笔,看样子是在书上画圈圈呢。
就在李仙拿笔的一霎那,他却忽然看见,书的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于是就忙忙细看起来。看毕,脸色陡变,急急起坐,开始不停地叫喊着娘子,寻找着娘子,竟然没有一丝踪影与半点回应,不由得心里开始发慌,这使他大感势头不对,就急急向门外走去。
这张纸条有何说事?使得李仙慌慌张张?原来,是白娘子发现那夜空里射出的亮光时,凭她修炼的灵感,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担心一时难以回还,使夫君着急而忙忙落款。然后才叫醒小青出去观看,结果与法净二次恶战,竟遭磨难。
纸条上云:夫君若不见娘子,切莫着急,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如果天亮以后,仍不见娘子和青妹回来,请夫君暂时照顾好自己,一定不要外出寻找,一切自有天意。切记切记。
这突如其来的纸条,这突如其来的言语,李仙岂能继续安然乎?如是,他怎能不疾步外出?
李仙头脑嗡嗡作响,他拉闩开门,当看到外面的场景时,使他更加愕然,一时嘴巴不能合拢,同时心里也开始嗵嗵直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且看去:
行人急匆匆,
扯孩子背娘满街涌,
车水马龙嚷喳喳,
是在背乡又离井。
慢慢地,李仙从愕然中缓过神来,急忙来到人群当中:
李仙忙忙问原因,
老乡急奔应一声:
此地不可再停留,
快逃快逃有妖精。
听此一言,李仙更觉骇然:他怎么知道有妖精?妖精来此作甚?为了彻底弄个明白,李仙拉住这位老乡的手,一定要问个详细。老乡看许仙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三言两语地告诉他:“昨晚后半夜,我正在上茅厕,忽然间,天空亮如白昼,我正觉得奇怪,感到惑然的时候,随即又出现了利尖利尖的怪叫声。那声音,尖如鬼嚎,非常怕人,凭我老头子多年的经验断定,定是妖精作祟无疑。唉!灾难来矣。”
由于老乡忙于赶路,所以他话未落尽,就头也不扭地赶路去了。
经老乡这么一说,李仙虽然不再疑心,然而,他的心里却在不停地思考着,他在想:难道娘子和小青追杀妖精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为什么还不回还?一连串的疑问在脑海里闪闪现现,上下旋旋。当断定娘子和青妹很有可能遭到不测之时,只见他他三步当做两步走,急匆匆地进到房间,草草打点行装之后,怀里紧紧地揣着孩子,已经顾不着叩紧大门,就踏向了寻找娘子的路程。
也正是由于娘子的不在,才发生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说李仙并不知道这一层内在,但他的判断却也十分正确,他的娘子,还有青妹,已经蒙难。
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愿白娘子和小青多多保重。
李仙带着孩子,一路匆匆。他要寻,他要找,他要寻娘子,他要找青妹。然而,何处去寻?哪里去找?开始在途中寻找亲人的许仙,此时此刻,心里一片茫然,犹如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又似雾霭重重,头脑一片朦胧。
是啊,大千自然无边际,谁知亲人在哪里,可恶妖魔害娘子,一夜惹来横祸临。
尽管如此,李仙岂肯放弃?他一定要寻,一定要找,哪怕踏破天涯与海际。且看去:
尽管心里茫茫然,犹豫片刻仍步急。步急急,心里如火烧,虽渴虽累不为然,道路颠簸踩下边,看他渴的喉干涩,看他累得身冒火,但为寻亲人,半步也不愿停歇。风吹日晒有何惧?忍饥挨饿又如何?太阳不出就起程,有月当空晚不歇。寻、寻、寻,找、找、找,尽管寻找无目标,却也决心似天老。每每遇到过路人,便把娘子相貌说端详,还把那,精湛医术向外扬,此一番,并非是夸奖,而是在急盼,娘子下落在何方。只可叹,仍无娘子半讯因。如是是,怎不令他愁肠肠?当看到,孩子开始哭,孩子开始闹,不由心疼眼泪掉。无奈举目望,烈日炎炎如火炭,直直晒向娇儿郎,再看娇儿闹无休,声声利尖话难出,想必定是在叫娘。此时这许仙,紧抱娇儿泪扑簌,心里更感乱箭穿。尽管他,千呼又万唤,却也是,并无声音耳边传,并且行路亦跚跚。低首再看小娇儿,声嘶力竭不间断。娘子挂肚波未平,孩子牵心又添乱,真可谓:数九寒天狂风飚,鹅毛大雪弥满天,一波未平一波起,只揪心窝窝。
毕竟劳累甚过度,尽力支撑已不能,突然两眼发黑脑际旋,猝然昏倒在地面。
好端端的家庭,一夜之间家不家,此乃人生之悲哀,此乃人生之不幸。
夜半万籁静,荒山野岭虎狼行,昏迷人儿落此难,生命极度危险中。谁不为此捏把汗?谁不为此泪涌眼?希望菩萨把灵显,大人小孩命安安。
都担心,都揪心,颗颗热心扑腾腾;都希望,都渴望,滴滴热血向上涌;都闭眼,都睁眼,担心虎狼行这边。
感谢热心人,拥有一颗热心肠,但愿能如愿,落难人能够被搭救。
都在祝好愿,而李仙,此时也在笑颜颜。原来是,他在梦睚中,看见白娘子,楚楚动人翩翩然,狂奔狂跑往这赶;娇儿见到娘,“嘿嘿呵呵”真高兴,巴不得快快扑到娘的怀里边,使得母子情意再连连;李仙见到娘子来,一溜小跑乐开怀,恰使多年未见面,激动的眼眶里滚出热泪来。

这是一个幸福家,这是一个温暖家,千寻万寻总算来,和和睦睦绵绵爱。
这时小青把话开:“白娘李仙真挚爱,甜甜蜜蜜难分开,白娘扑近李仙怀,李仙紧抱不丢开。美哉美哉!”接着笑声飞扬扬。
梦中的李仙,笑呵笑,笑的是:那么清爽,那么豪放,那么沉醉,那么惬意。
正在陶醉中,突然孩儿闹其中,李仙一梦被惊醒,竟然一场空,心凉意灰冷。尚未把孩楼怀中,突然吃惊“啊!”一声,魂未定,人事不再省。
咋的了?原来看见两只虎,牢牢坐在他面前,四只眼睛把他瞪,他见猛兽岂不惊?
难道就此把命送?难道就此家不宁?焉何恶虎偏要来?偏偏伤这落难人?
此时悲,此时叹,此时谁不来可怜?又有谁不把泪弹?
都希望,恶虎快滚蛋,谁成想,偏偏又向近,近处又靠拢。只见这俩虎,正用鼻子闻,随后又是舌头舔,接着两踢跃了空,呲牙咧嘴真残凶。
快闭眼,把脸扭一边,惨景不忍睹,惨景谁愿看?
真可怜……
也奇怪,猛虎悄悄卧地面,不但不把人儿伤,竟把茸茸毛儿贴身旁。
难道这虎可怜他?还是这虎有人性?答案均不在其中,而是他俩富贵命,茸毛贴身如盖被,除去夜深寒气冷。
……
东方鱼肚白,此时李仙把眼睁,看表情,惊恐仍未定,口口声声喊救命,紧搂娇儿不放松,还念念不忘把妻喊。
这时出现一老婆,把个事情说的明:是她把虎赶远行,是她救他于屋中,是她看他身虚弱,是她给他姜汤喝,这才使他把眼睁,这才使他的神志渐清醒。
一个老太婆,岂能把虎赶?
勿多疑,其中自有其道理。
李仙听此欲谢恩,可惜体弱不能行。
这时老婆子把话问:为啥落荒于荒山岭?
许仙一听眼泪涌,哽哽咽咽来说清,接着哭声不停停。
老婆子也在揉眼睛。
两天去,许仙病已愈,执意要去把妻寻,看了看娇儿,摇头之余楼怀中。
老婆子此时又说话:叫他一人去寻妻,可把孩子留于此,待他与妻一同来,还他娇儿回家中。
李仙不放心,怕那虎狼胡乱行。
老婆子叫他心放宽,莫要为此事,总是心不安,尽管把心装在肚里边。
李仙这才感恩泪纵横,交待再三欲起程。欲起程,回头望,依依不舍双手瑟。可叹无奈何,只有狠狠心,重新踏上路程程,寻找娘子急匆匆。
老婆子走到屋外边,目送李仙非常远,直至看不见,这才又看孩子脸,由于病甚重,忙忙回家中。
老婆子是谁?能否照顾好孩子?在这深山荒郊里,夜间狼虫虎豹到处乱窜,仅一个老婆子在此居住,行么?此乃正应一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是怕虎虫,焉何来于此山中?这毕竟是后语,此处暂且不说。
只说李仙,经过老婆子的细心照管,虽说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却也大大好转,同时又没有孩子的连累,所以,专心寻妻而去。由于他当时背道而驰,寻妻征途越来越远,后来,经老婆子指点,才使他迷津重返。
因天机不能泄露,老婆子没有说明白娘子被困于金山,只是叫他寻妻过程中不可大喊大叫,以免惹来不测。
兀用说,目前的李仙乃是世间凡人之因。
一日,李仙来至一山下,因行走将近一天,所以腰酸腿疼,他也觉得实在困乏不堪,便打算略作小憩,然后继续寻妻。
由于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寻找白娘,因而,在小憩之时,起初小声来呼唤,渐渐地,变成了大声在叫喊。
因为李仙的叫喊声惊动了山上,所以,在他叫喊余余,欲起身离开,继续赶路时,却从山上走下来一个和尚,言曰有一娘子正在寺庙里烧香,奉方丈交待,特此下山请他,前去辨认是否是他所寻的娘子。
李仙听毕,异常兴奋,什么也不考虑,就随和尚一块沿着青石阶梯缓缓上山。虽然,他觉得此处甚是熟悉,大概心里一直想着娘娘所致,因此,也就心不在焉,继续上山。不过,他总感觉有一种预兆,不停地在脑海里忽忽悠悠,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这样,糊糊涂涂向山行。
这应该是第六感觉,只是,说不出、道不明,总觉得有一种不对头的意念盘旋着,却总是啥也搞不清,只有有了结论,一切也就自然而然而已。
由于第六感觉具有神秘和隐蔽性,这一特性,对李仙也不例外。这不,他一边上山一边还在轻声嘟念:
上山山,寻娘娘,
喜洋洋,回家庄,
娇儿叫爹又叫娘,
一家相聚笑声扬。
不知不觉,已来到山上,当随着和尚的停止不前而停下脚步,抬头看向方丈时,李仙大吃一惊。
李仙之所以如此吃惊,是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方丈竟是当年将他哄骗,又将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法净。他如梦初醒,此处乃是金山,怪不得,这地方好生面熟,刚才有一种不对头的感觉,原来如此!
至此,李仙才明白,老婆子不叫他在寻妻时高声叫喊的道理,然而为时已晚。同时,更明白,娘子又被法净所困。于是开口大骂:
贼法净,鸟法净,
拆我姻缘不应该,
你枉披方丈一张皮,
世间容你天地昏。
法净贼眼一目溜,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那白娘子乃是千年蛇精,一而再忠或与你,致使你脸色蜡黄,而你执迷不悟。老衲念佛行善,铲除妖蛇,还你自由,此乃我佛慈悲,而你不以喜为乐,反倒怨我骂我,实乃罪过。”
法净所言,李仙又将如何反驳?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向下观看。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