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先得战将--第二十章 强敌来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治听完甘宁的话后,在一旁笑了起来,并且说这乃是太史慈投*孙策的一种策略,见众人都不解望向他,于是就仔细帮大家分析到:“太史慈重情重义,主公在和他对战过程中明明可以因为他体困力乏而趁虚胜他、俘虏他,但最终却放过他,他感激主公英雄;这次又见主公不因为兴霸放走刘繇而怪罪兴霸,反倒表扬兴霸做得对,他感激主公仁慈;在主公和他最后的问答里面,主公和他都如实作答,两人都乃是光明磊落的君子,所以产生了英雄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他更是感激主公正直。有这样的主公在,太史慈又怎么会去而不返呢!”
众人听完话后,表情各异,说法也各异,有赞同的,也有怀疑的,还有直接保持沉默的。
于是,大家静静的等待着太史慈回来。
到了第三天,不见太史慈回来,众人继续观望;
到了第四天,还是不见太史慈回来,众人开始有些着急了,有些人甚至开始讨论了太史慈一定是投奔别人去了。
第五天上午,还是没有太史慈的踪影,大家直接跑到孙策处开始发表意见了。
“主公,太史慈看来是不会回来了。我们白白为他浪费了五天时间!”黄盖首先不满的诉苦起来。
“主公,说不定太史慈正带着刘繇的将士去攻打我们的豫章!”周泰也开始怀疑起来。
“兄长,会不会是袁术的人从中阻挠太史慈?”周瑜也开始判断起来,毕竟孙策把庐江郡说送就送给袁术,顺带还送了丹阳郡,而袁术还真的派了刘勋来当庐江太守,这个人可是和孙策有仇来着。
“主公,子义都已经出去四天半了,会不会碰上什么危险?”甘宁和太史慈对打过,也曾真正接触过太史慈,而且两人还结拜为异性兄弟,因此他绝对不是不相信太史慈,反倒是担心起太史慈的安危来。
“再等等,和子义约定的时间还未到!”孙策说得非常淡定,但是内心也是有些苦恼……
“禀主公,太史慈正率领大批人马前来!”小兵在大家正不耐烦的时候,就跑过来报告了这样的好消息。
“众将士,随我一同去迎接子义!”孙策的话中掩饰不了的兴奋和激动!
孙策刚刚走到县城门口,就见太史慈单人快马飞奔而来,人还没有下来就大呼到:“将军,兄长,太史慈来迟了,让将军、兄长和诸位大人久侯了!”等话一说完,人也迅速的从马上跃下,向孙策拜倒:“将军,慈一共收拢到八千将士,请将军训示!”
“什么,竟然有这么多?子义啊,你真是有能耐!子义守言应诺,恪遵信义,现封你为信义校尉。”孙策高兴的说着,八千士兵,这可不是小数目。
“东莱太史慈谢主公!”太史慈非常感激的拜谢着,心中终于认定下了孙策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九岁的年轻主公。
而当众人知道甘宁和太史慈两人结拜,才猛然记起先前为什么太史慈会赤手空拳跟在捆绑着的甘宁身后,而甘宁却丝毫不忌讳,以及这几天来甘宁一直排开众议,相信太史慈一定会遵守诺言。至于孙策则笑了笑,这两人都是自己未来的大将,既然是结义兄弟,那更好安排他们以后的工作了。
“太史校尉,刘繇总共也才三万五千士兵,之前战场上被杀了一万有余,投降我军一万有余,被袁术的纪灵也杀了四五千兵,而后又被我军一路收拢了将近五千有余,你怎么还能收拢到八千多将士?”周瑜计算着这个数目,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大人,本来只有三千士兵,但是一路上的流民和百姓听说我是主公新收的败将,纷纷都要求加入,大约又收了三千,我在过江的时候,又碰见了刚好从青州逃难过来的管亥和他带领的两千多青州民兵,他曾经败于我手,这次见到我就直接要投奔于我,于是我就一同把他带过来了,因此也就耽误了一天行程!管亥过来参见主公和诸位将军!”太史慈也自豪的对着众人解说起来。
“青州管亥参见孙将军,见过诸位将军!”只见一年纪和太史慈差不多的将军,一副农民伯伯的形象出现在孙策和众人面前。
“管壮士,不必多礼,既然你愿意协助我孙策,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我虽生在江东,却也久闻青州有个名叫管亥的农民义军首领英勇之名!不知道壮士有无字?”孙策心里那个高兴啊,这次不但得到了东吴大将太史慈,还得到了一个原本不知道去向的黄巾渠帅管亥。
“管亥是粗人,家穷,没有穿的没有吃的,所以才会跟随太平道起义,哪里还有什么字。主公竟然有听说过我,我真的那么有名吗?”管亥这人虽自己说是粗人,却也懂得礼仪,也没有势力之处,对于孙策和众人并没有阿谀奉承之意,孙策见了连连点头。
“管壮士的名气那并不是我孙策故意夸你的,呵呵!既然管壮士到目今还无字,那么孙策就为你取个字,方便以后大家称呼你,如何?”
“管亥谢主公赐字!”管亥全身激动起来了,自己只是一介小民,怎么当得起一方诸侯、天下闻名的孙策为自己亲自取字。
“你本是穷苦百姓,不得已才起义,参加太平道,为的是谋衣食无忧,只有国富民兴、天下太平,方能实现你的想法。那么,你就以此为志,取字为兴平,如何?”
“管亥管兴平,我活着就是要保管百姓可以天下太平的!谢主公,我一定会为此努力奋斗!”管亥被说得仿佛眼中看到天下一片太平的景象一般,嘴中喃喃嚷嚷着让人听不清的话语。
“管亥忠义,有大志,今又远从青州跨越徐州、豫州来到江东投奔我,现特封你为勇义校尉,以后和太史校尉一起为我江东建功立业。”
“谢主公!谢太史大人!”管亥高兴的喊着,终于不用被人当作贼了,自己也终于当官了。
“主公,邓当的小舅子要求见主公,他要当面感谢主公为邓什长报仇之恩!”程普当下就带着一个少年过来。
“你就是邓什长的家属,邓什长当日保护昏迷不醒的我回曲阿,可我醒来的时候却再也没有看到邓什长,本想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的,可如今却只能为他报仇了。邓什长的离去,是我心中的隐痛!你起来吧,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好好努力,要以你姐夫为荣!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孙策见那少年一上来就猛磕头拜谢,直接把他扶了起来。
第十二章 再得谋臣
更新时间:2007-12-4 18:11:00 字数:3491
“主公,小的叫吕蒙!”少年大声的说着。
“什么?”孙策吃惊的张开嘴巴,吕蒙以为孙策没有听清楚,于是再次大声说到:“主公,小的叫吕蒙!”
“吕蒙,你现在任什么职?”孙策被大喝清醒过来,赶忙问了起来,难怪一年之前觉得俞河和邓当两人的名字挺熟悉的,后来俞河在自己身边,邓当却已经在袁术手下了,所以也没有注意到邓当原来就是东吴四英将中吕蒙的姐夫。这次吕蒙一出现才终于想起来了。
“小的乃是一什长!”吕蒙恭敬的回答着。
“现在我要留你在我身边随我左右,你可愿意?”孙策知道吕蒙日后是个大才,所以才提出要让他在自己身边,希望自己可以影响到他,让他早日成名,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却又让人误会成为自己照顾烈士余孤,又为自己博得了个好名声,这可是孙策从来都未曾想过的。
“多谢主公厚爱,小的愿意跟在主公左右!”吕蒙那个高兴啊,跟着主公当亲兵多威风啊!
于是,收拾妥当,众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奔赴豫章郡南昌城。
“你就是奉孝?”孙策见一人面黄肌瘦的,想起了郭嘉也属于短命鬼一类,不禁同情心大起。
“孙将军果然人中之龙,少年英雄!”郭嘉动了那瘦弱的身子,比孙策还淡定的说着。
“奉孝先生,孙策想邀请你为我谋划,不知道先生肯应允否?”孙策单刀直入的招募着郭嘉。
“嘉乃是一病书生,不知道孙将军看中嘉什么?”郭嘉并不答应。
“商末姜太公曾经也只是一垂钓老叟,被文王相中,后拜相兴周;秦末留侯曾经也只是一介书生,得遇高祖才成名于世;先生目前确实只是一无名书生,但是若肯辅助于我,我定会让先生留名青史!”孙策说的时候自然的流露出一种想要征服天下的及自信。
“孙将军如何看待天下诸侯?”郭嘉开始表露出一点点兴趣来了,因为孙策的直接。
“奉孝认为天下诸侯有几家?”孙策不回答,反问起来了,他已经知道郭嘉开始准备试探自己了,自己必须得过这一关,可过关前必须又得先明白点郭嘉的内心所想,毕竟这个时代愚忠的人有,大逆的人也有,显然郭嘉不属于前者,却也不是后者,乃是懂得审时度势、应变机敏之人。
“冀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幽州的公孙瓒,黑山张燕、益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豫州的袁术,长安的李厥、郭汜,西凉的马腾、韩遂,徐州的陶谦,北海的孔融,河内张杨、吕布,长沙的张羡,还有就是江东的孙将军你自己了!”郭嘉侃侃而出,随即把这个时期有点名气的势力全部说了出来。
“哈哈,奉孝说的太多了!在我看来,如今天下诸侯只有五个!”孙策哈哈大笑,不知道是为了表现自信还是故意引起郭嘉的注意。
“五个?”郭嘉不知道是真疑问还是故意配合着孙策而发出疑问。
“第一个,他有四世三公的家世,有众多的谋臣武将,兵精粮广,是北方第一大势力,关东诸侯的盟主,暂时可算是一个诸侯吧!”孙策把手指向远方的冀州方向,这可是一大块肥肉。
“恩,嘉猜是冀州的袁绍,为什么说暂时可算是一个诸侯?”郭嘉继续追问。
“听闻奉孝是从袁绍处离开的,应该清楚袁绍的为人:好谋无断,偏信偏听。今天,袁绍势力虽大,但他偏爱小儿子,日后诸子之争必然会削弱势力,最后肯定也败在他人手上,所以只能暂时算一个。你说是吗?”孙策分明是想让郭嘉赞同自己的话,还故意装得询问的样子。
郭嘉不再说话,点头表示赞同。
孙策见郭嘉赞同,于是又介绍起来:“这第二个,他智勇双全,急公好义,年轻时候曾在洛阳设五色棒,威名盛传一时,新近又攻克青州数十万黄巾,实力大涨,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的诸侯。”
“兖州的曹操,其父曹嵩曾是太尉,他确实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方豪杰!”郭嘉也称赞起曹操来,果然,若不是阴差阳错的先到孙策这边来,还说不定真被荀文若给推荐到曹操处了。
“这第三个,他首倡改州刺史为牧伯,也是首任州牧人选之一,凭借天府之国,巴蜀富庶,道路险峻、易守难攻,如今又断粮道,不纳贡,不朝拜,俨然成为一方诸侯。”孙策见郭嘉对曹操赞赏有加,赶紧转移到第三个诸侯话题,希望郭嘉别陷入曹操美名中。
“益州刘焉,只是其四子皆在朝中任职,嘉以为,刘焉的做法是完全没考虑后果的卤莽行为。”郭嘉点了点头说到,可嘴巴上却并不是看好这个人。
“第四个诸侯最为奇妙,年纪轻轻,坐拥天下,实际上却连一片净土都没有,虽身份尊贵无比却又无权无利,甚至身不由己,虽然有心中兴却也无力回天。”孙策故意紧紧的盯着郭嘉说,想从他眼睛中看出点什么来似的。
“符合将军所描述的,除了当今天子,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可是天子也算是诸侯?”郭嘉不慌不忙的回答着,丝毫没有显示半点的犹豫和犯难。
“天子不是诸侯,但是拥有天子的人却可以安稳成为一方诸侯!好比刘焉、袁绍不一定会成为诸侯,但是益州和冀州必然会造就出两个诸侯来。”孙策当下表示赞同郭嘉的观点,却也表明自己的观点,其实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第五个,必定是拥有豫州、扬州的后将军袁术。袁公路拥兵二十五万,麾下谋士战将无数,如将军、纪灵、刘勋、张勋、陈兰、雷薄、杨弘等,他和袁绍一样都乃四世三公,名门望族出身,追随者甚多。”
“不,袁术志向虽不比袁绍小,但是能力却平庸得很,麾下虽然能人不少,但是他却不能听用,有等同于无。纪灵、刘勋、张勋等人虽然勇猛,但却不甚得人心;陈兰、雷薄两人利益心重,迟早会另投他人;杨弘虽然忠心、有谋略,却也未必能被重用;至于我,并不算袁术属众,当用庐江和丹阳城池交换回程普等诸位先父旧属时,我与他已经分清楚界限了。嘿嘿,不出三年,袁术势力定然不复存在,岂能轮到他坐镇江东。江东以长江为天险,西图荆州和巴蜀,东、南服山越蛮夷,北上可攻青徐豫等地,就算安稳坐拥江东也绝对是一方雄霸之地,只要先安稳发展,再徐图中原,天下一统在望也。”孙策笑悠悠的看向郭嘉。
“将军雄心壮志,原来这坐镇江东的第五诸侯乃是将军自己!”郭嘉故意装成恍然大悟,不过心中也暗暗惊讶,孙策并非只是单纯的一个战将,果然是有勇有谋有野心,仿佛天下尽在他掌握中,看来先前是我错估他了,“将军如此把天下人视若无物,那么其他诸侯,将军可了解?”
孙策笑了笑,因为郭嘉从孙将军称呼改变到将军的称呼让他明白郭嘉已经动心了,于是继续道:“公孙瓒孤傲自大,和袁绍相斗必然输,将死之人,没有什么好评价的;西凉贫瘠,虽将士天生勇武,但却难于养战,所以只能附庸他人,也不足为患;徐州夹杂在众多势力之中,乃战略之地却也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最是容易被人攻克,没有一定的势力之前谁拥有了,等于给自己造就提前灭亡的机会;孔融、张邈乃是一介儒生,不懂征战,张杨、吕布虽然善战却不懂谋划,此四人皆难壮大;刘表、张羡鹬蚌相争而已,我这个*得最近也最有准备的的渔翁一定会得利的;刘焉虽志向远大,但却不得益州民心,且正如奉孝所知,他四子皆在朝廷为官,而他却敢公然毁断粮道,不纳贡,早晚失败,谁主益州难料;袁术若能安稳坐镇豫州,然后以长江为天险,西图荆州和巴蜀,东、南服山越蛮夷,北上可攻青、徐等地,就算安稳坐拥江东也绝对是一方雄霸之地,可他却俨然一方土霸,收刮百姓,不得民心,又有异志,属下之人又分帮结派的,迟早会败于自己人之手;至于青、兖的曹操虽然新近发展迅速,但是这个也造成了他必定会和北方最大势力的袁绍冲突,到时候两虎相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二者存一,天下可就又少一诸侯;如今小皇帝在李、郭等贼人手上,如果他们懂得奉天子以令天下,那么李、郭就是一强势诸侯,如若他们不懂把握,他日小皇帝被他人拥有,那么他们就犹如一堆死尸枯骨而已,如果小皇帝在江东、巴蜀或者北方三个势力任一方手上,那么天下就只能三分了!而我目今虽然仅拥有豫章郡,但是有雄兵三万,战将十几人,唯一缺乏的就是如奉孝这样的谋士而已,所以我是真心邀请奉孝襄助于我,一起成就王霸基业!”
“五大势力……益州、江东、冀州……天下三分……天下一统……”郭嘉边听边咀嚼着孙策的话,本来被搭救回江东,向周瑜、张昭等进一步了解到孙策的为人后,早就有心出仕孙策的郭嘉,此刻又听孙策坦诚向自己表衷肠,心中也明白,自己必须得下决心。否则,以孙策爱恨如此分明之人,恐怕自己若是真不愿意答应孙策,那么估计自己也见不得明日的太阳了。思索片刻后,郭嘉终于下定了取舍之心:“今日方知将军并非只是勇猛之人,实乃是智勇双全之国士,令嘉信服!颖川郭嘉愿意跟随将军一起战略天下!”
第十三章 改革创新
更新时间:2007-12-5 8:04:00 字数:2445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孙策等人已经回到南昌也有两个月了,如今的豫章诸城也比半年前更为繁华,军事力量更是节节上升。此时的孙策自从郭嘉加盟后,两人针对目前的发展战略再和周瑜、张昭等人商量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政治上成立了九曹:
人曹,又称人才曹:负责官员的任免、考核,人才的察举、推荐等;
粮曹,又称后勤曹:负责钱财、粮食、军饷、军粮、战马、兵甲等;
礼曹,又称外交曹:负责和诸侯、朝廷维护关系、谈判等;
文曹,又称文化曹:负责教化百姓、士兵、培训人才、将领等;
户曹,又称户籍曹:负责人口的登记、管理和治安、城防、缉盗等;
农曹,又称农商曹:负责农业耕作、商业经营,水利、天灾、等;
兵曹,又称兵战曹:负责征兵、训兵、练兵、战争等;
法曹,又称刑法曹:负责军纪、民律、官律等;
暗曹,又称特务曹:负责商机、情报、信息的收集等;
这九曹全部由孙策自己负责任命官职,直接对孙策负责:
人曹由张昭负责;
粮曹由朱治负责;
礼曹由张纮负责;
文曹由华歆负责;
户曹由吕范负责;
农曹由韩当负责;
兵曹由黄盖负责;
法曹由程普负责;
暗曹由郭嘉负责;
其次,军事上编制了八级的三三制度:
八级为:
伍——伍长,领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人;
什——什长,拥有三个伍的下属编制;
屯——都伯,拥有三个什的下属编制;
曲——军侯,拥有三个屯的下属编制;
部——司马,拥有三个曲的下属编制;
营——校尉,拥有三个部的下属编制;
军——将军,有战事时随主公、都督安排,平常负责训练、巡查等;
师——都督,有战事时由主公从将军中挑选任命,平常负责训练、巡查等;
三三制度是:
一伍5人,
三伍一什15人,
三什一屯45人
三屯一曲135人,
三曲一部405人,
三部一营1215人,
军、师依照战事临时任命和安排;
兵役制度:凡年纪满16至48岁则可以入伍参军,参军家属分与田地耕种,年纪超过48岁者,则要求退伍从事农业,部长以上将领则不受年龄限制;建立世代兵户制度,凡是兵户者,父死子代,兄死弟替,但是年龄必须符合参军年龄;巩固屯田制度,分为军屯和民屯,士兵平时屯田、训练两相宜,战时奔赴战场,田地由家属代为打理;
第三,特别擢升几个武将为校尉级,分别组建几支具有战斗特色部队:
太史慈负责挑选善于骑射的士兵,组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骑兵营;
魏延负责挑选大力士,组建一支以大刀兵为主的近战非常强悍的大刀营;
陈到负责挑选勇士,组建一支以戟、斧兵为主的近战重步兵营;
周泰负责挑选善射者,组建一支马上、水上、陆地皆可用的弓弩营;
管亥负责挑选强悍的兵员,在原有的青州兵基础上,继续扩建一支以枪矛兵为主的青州营;
甘宁负责挑选善水者,在原有的锦帆健儿们的基础上,扩建水上、陆地皆可以以一挡百的锦帆营(原先的从甘一到甘九十七,共九十七名锦帆兵交由郭嘉负责,安排为专职情报组织工作);
陈武负责挑选庐江的悍武者,为孙策组建一支百人的亲兵队,作为战场传递命令、保护主帅等,陈武虽不是校尉级别,但是等同于校尉级别待遇。
平时,负责政务的负责政务,负责军事训练的就训练,兵农皆屯田,几支特色兵人数上都比较有限,这些特色兵种的待遇远比其他普通兵要来的高,就单单为他们每人打造的一副装备就可以再招募将近百来个普通士兵了。不过物有所值这个道理可是这些人都知道的,因此没有一人反对,只是如今江南地区马匹少,又不产马,勉强只能凑出四百匹马,因此,骑兵营的数量连半营都不到,孙策表示等以后有机会一定再给骑兵营增加到满制,这才让太史慈满意的回去训练。孙策还规定每支特种兵只归每个组建者管辖,其他人不得征调,孙策这个主公例外,这七支队伍不用参加屯田,独立于军队编制外,当然了,人员组成却都是精心挑选的,大多数人完全都可以胜任伍长、什长甚至都伯之职。
这里郭嘉的暗曹也是值得一提的,因为孙策竟然把亲兵吕蒙调来给郭嘉当副手,主要就是想要培养他,岂料吕蒙这小子天生好武,若非有孙策的命令,还真不把没有表现的郭嘉看在眼中,气得郭嘉直接把他当粗人看待。而孙策想,估计吕蒙得等自己什么时候建立了书院,把这些个好战分子全部送进去改造改造才行。终于,吕蒙的粗鲁让孙策提早成立了书院,而因为书院的成立,小庞统也开始有了出仕的想法。
“伯符大哥,我已经和公瑾大哥学好了琴艺,也想追随大哥建立功业!”庞统认真的对孙策请求着。
“呵呵,小庞统你也想要打仗吗?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吗?”孙策出于试探心理,随便问了个问题,就算是自己都未必有答案。
“打仗就是战争,战争就要动武,武是止戈之意,也就是以战争的形式换取以后的和平!另外,大哥你们不也只大我五岁而已,千万别再叫我小庞统了,我已经不小了!再说吕蒙不也只大我一岁吗,他都可以当亲兵了,我为什么不能当幕僚?”庞统语出惊人,和孙策一起讨论事情的郭嘉和周瑜两人都惊讶不已。
“小庞统这个是你自己想的吗?”郭嘉也跟着孙策叫他小庞统,而高傲的庞统除了孙策、周瑜和郭嘉三人外,其他人一般都不怎么搭理的。
“是的,这段时间我一直跟随公瑾大哥学习琴艺,但是公瑾大哥不但要研究如何发展柴桑城,而且还要想办法教我如何弹琴,我觉得我也有能力帮助两位大哥了。”
“兄长,庞统说得是,之前的柴桑城建设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别看他小,可主意挺多的!”周瑜在一旁帮着说话。
第十四章 风尘三友
更新时间:2007-12-5 17:36:00 字数:2309
“呵呵,我当然是希望人才越多越好,好了,小庞统,我就答应你的请求,你以后就和吕蒙一样先跟着郭大人一起学习,但是现在我可是有个任务要派你去!”孙策本就有心要培养庞统,现在见他自己主动提出要求来,当然十分乐意了。
“什么任务,只要我可以做到的,一定努力!”庞统虽小,说话却挺有技巧,不似别人那样随口就答应,而是有个条件,那就是“只要我可以做到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出难题给我。
“呵呵,你一定可以做到的。你也知道我们正打算成立一所书院,可是没有名师怎么成!你叔父庞德公和你叔父至交黄承彦都是当代的名士,如果有他们主持书院,那么我江东子弟和军中将士各个都有机会文武双全。我想请你带我去邀请这两位前辈,这点你绝对可以做到吧!”孙策淡定的说着。
“伯符大哥,这个我当然可以做到了,他们就住在葫芦口镇,但是我叔父他们答应不答应就不是我说了算。不过,我还是会尽力的,如果事情成了,伯符大哥你怎么奖励我?”庞统超越年龄的智慧,令三人对他都不由得刮目相看,虽然嘴上称呼他小庞统,但孙策心中觉得那只是一种疼爱的表现。
于是,挑选时日,孙策带上吕蒙、庞统以及五个护卫,一行八人出现在葫芦口镇的庞德公家。虽然张昭、张紘等人一直不让孙策外出江夏,甚至要派大批护卫保护孙策,可都被孙策给拒绝了,孙策以此次外出乃机密事件,根本就不会被人给知道,如果派大批护卫,反倒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在最后只挑选了暂时无所事事的吕蒙外加五个护卫跟随。
“在下江东孙策拜见庞先生!”孙策见到庞德公的时候,才发觉原来庞德公也就大自己二十岁左右,和张昭一般年纪,不过后世的野史好象把他写得太过于夸张,害自己以为他真有仙风道骨的样子,其实也就一普通的地主豪族而已。
“你就是小霸王孙策孙将军,没有想到啊,你竟然敢孤身来此地,果然是艺高人胆大!”庞德公惊讶之余却也颇有些赞赏之意,“管家,快去请黄老爷和廖老爷前来,就说东南贵人到访,他们就知道了!”
“统儿,你怎么一出去就是一年多,都不和家里打个招呼,你要是有个什么意外,你让我怎么对得起你父亲!”庞德公先和孙策打了个招呼,然后才责备起庞统来。
“叔父,我这次乃是去向江东周郎学习琴艺,然后就认识了伯符大哥,这一年来,你都不知道伯符大哥有多厉害!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庞统三言两语就把一年多的事情交代清楚了,而庞德公听完后却也不生气,对着孙策就是一礼:“多谢孙将军这一年多来对统儿的照顾!”
“庞先生客气了,小庞统可聪明厉害着,根本就不需要我的照顾,相反,我还得感谢他,当我在外面征战的时候,他可是辅助我义弟帮了我不少忙!”孙策也不敢在前辈面前自傲,非常有礼貌的回答着。
“哈哈,东南贵人到底是谁啊,黄穷酸不告诉我,我就先跑过来了!”孙策刚和庞德公聊上几句话,就听到一个爽朗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孙策转头往门外看过去,只见一个钓鱼老叟走了进来,而且看向孙策的时候竟然吓了一跳:“咦,原来是你!”
“前辈认识我,在下江东孙策见过前辈!”孙策不知道此人是谁,而且自己来自后世,所以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否则以这个时代的贵人身份早就对打渔的普通人叱呵了。但是听他的意思好象有见过自己,所以更不因为他乃是一个打渔的而歧视他,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见过他?
“哈哈,小娃儿想想,一年前,你和你的同伴坐过我的船去襄阳……”老渔翁见孙策并没有门户之见,心中也十分舒服这种被人参拜的感觉。
“哦,你是那个老船公!”孙策脑子里面马上浮现了当时和孙河去襄阳的情景,以及那个安静的船公。
“廖伯伯,难道你去年拉我叔父和黄伯伯要去襄阳找的人就是我伯符大哥?”一旁的庞统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什么时候他变成你伯符大哥了?”老叟马上就笑起庞统起来,而后又向孙策自我介绍起来:“我叫廖九,乃是一打渔的!”
庞统则不理会他的哼了一声,刚好孙策也诧异的问了起来:“廖前辈找过我?”孙策心中那个嘎嘎的想着:他们找我要干吗,莫非是算到我乃是什么救济天下的新星,然后要投*我?
“是的,当时酒鬼找我和老仙两人一起寻访过孙将军,后来因为错过了机会,我们也就没有再去找你了,如今孙将军不就自己找上门来了,一切都是天意。”话音从门口由远及近,说话的人也就出现在了孙策面前,原来是一个有些文人雅士风范的中年人,从外貌看,年纪比庞德公大些,比廖九公小点,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三人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差异。
“小子江东孙策见过隐士黄承彦先生!”孙策凭感觉就知道此人就是黄承彦,这倒让庞德公有些不明白了,好象自己并没有告诉他来人叫黄承彦吧,而黄承彦似乎并没有惊讶,只是淡然的笑着。
“好了,孙将军请坐,穷酸和酒鬼也都坐下来。孙将军,去年是这样的,酒鬼有次出去打渔回来,和我们说,见到一个很俊美的年轻人,而且此人出口不俗,又是忠义之后,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将军。我们就想着,要见将军一见,聊一聊。可惜当我们赶到襄阳的时候却见到蔡瑁和张允两人正派人四处搜捕你,而后便直接返回葫芦口镇了。后来你写的感怀诗流传到我们这里,我们也就更加想见你,只是你却一直在外征战,而我们也不大愿意离开这个安定的葫芦口镇,所以才会等到今天大家有缘说上话。”
庞德公解释着他们找过孙策的事情,可在孙策听来并不懂,因为庞德公并没有告诉自己他们找自己的目的,提到感怀诗的时候,孙策才想起来,是太傅马日殚为自己打的广告。原来一切都还是诗歌惹得祸,否则以这三位名士身份的风尘隐士会对自己这么一个俗世的小将军刮目?
第十五章 孙策拜师
更新时间:2007-12-6 16:39:00 字数:2209
“哈哈,小娃儿一定在想我们为什么找你吧。其实告诉你,我们三人曾经说过要找几个徒弟来。黄穷酸的要求是,这徒弟一定要有悲天悯人、救世济人的心肠;庞老仙的要求是,这徒弟一定要有福缘慧根;而我廖九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不狡猾、有豪爽气概就成。刚好当时我就觉得你挺适合的,可惜啊,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太不走运了,你这个小娃太厉害了,仅一年时间就闹得天下闻名,还小小年纪就成为拥有一郡之地的一方诸侯。”廖九公非常直率,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沮丧,所有的表情都在瞬间改变,说完就又喝了一口酒。
“三人行,必有我师!承蒙三位前辈错爱,孙策在此拜见三位老师。”说着,孙策就直接朝三人各自拜了下去,仅一句话、只一个动作,便让在场的所有人呆了起来。
黄承彦算是最快清醒过来的人:“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不知道是赞叹孙策的资质还是欣赏孙策的做法亦或是别的什么。
“哈哈,你真愿意拜我们为师?你现在可是顶顶有名的江东小霸王,也是一方仁慈少年诸侯?”廖九公还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哈哈,将军果然不一般!你这个见师礼,为师就先收下了!”庞德公和黄承彦以及廖九公三人对视一眼,而后便都承认了孙策这个徒弟。这让孙策对这个时代人身份尊贵,拜师不易的情况有了些疑问。
“三位师傅,我这次前来葫芦口就是想邀请三位师傅到鄱阳城,帮我主持培英书院的。”孙策见自己的邀请大贤意外的变成了拜师,而且一拜还是三个,马上就毫不客气的提出了这次来访目的。
“培英书院?”三人好奇的问着。
“培英书院乃是我离开豫章之前着手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提高百姓的修养素质,只有懂得礼仪才能早日天下太平。”孙策的目的竟然这么伟大。
“你要我们三人主持书院?为你培养人才?”黄承彦有些皱眉的首先提问。
“不,乃是为天下培养人才,并非为我培养。当然了,在培英书院里面优先培养的自然会是江东子弟,随后会出现全国各地前来求学的人,书院自然不会拒之门外,每个人学有所成后,可以到我所管辖的城中任职,也可以自由离开,这个我并没有特别要求。”孙策确实是这么想的,并没有虚伪欺骗这几人的必要。
“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庞德公好奇得很,难道自己这个徒弟竟然真的一点私心都没有。
“人才和我是双向选择的,我在寻找人才的时候,人才也会在四处寻找投效的对象,未必每一个人才都适合我,我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有人霸道,有人贪婪,有人慷慨,有人义气,有人正义,也有人王佐。天下英才各种各样,觉得可以和我孙策相处得来的,自然会辅助于我,一同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若是觉得我并非他们理想的投效对象,他们自然可以去选择别人,我也不会横加阻挠!”
“就像当初我们三人去找你的时候,听说你也在找我们一样的道理吧!这个,我赞同!”廖九公也插话着,怎么看这个人也不可能是单纯的一个打渔人。
“哈哈,酒鬼,这个双向选择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过也差不多。徒儿果然不同常人,思想开明,听说你把所有往来书信、公文全部交给彭城人张子布处理,而且我还听说现在和你们有书信往来的人大多只称赞张子布而不夸奖你孙伯符,你难道就不怕以后别人只知道江东有张子布而不知道你孙伯符?”黄承彦笑话着廖九公的同时又是对孙策赞赏不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何况张子布名声外显,不正是壮大我孙策势力,不更显我容人雅量!哈哈,我不怕属下众人能力超越于我,我只怕他们不尽心尽力,所以只要是我孙策军的人,我可以人尽其才,发挥其能。目前,张子布在处理所有事务上可以当我的老师,老师比学生厉害是属常事;张子纲在外交、行军上也超越于我;太史子义在骑射、武艺上远胜于我;甘兴霸在水军、勇猛上更是江湖响亮;程德谋、黄公覆、韩义公、朱君理、吕子衡、孙子流等等,哪一个人不是在行军战斗、战略经验老道于我。陈叔至、陈子烈、周仲平、周幼平、管兴平、蒋公奕、魏文长哪个不是勇猛异常;张子布、张子纲、华子鱼、郭奉孝、周公瑾哪个不是智略胜人;还有江东其他将士,各个都有其独到一面。如果我硬是想要方方面面都胜人一筹,那么我江东子弟,我孙策军还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吗。”孙策侃侃而出,对答如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吕蒙和庞统在佩服之余还万分兴奋,庞德公三人则是惊讶异常,收了个好徒弟!

“今日,徒儿为我等上了一课,让我这三个当师傅的自愧不如!我答应你去培英书院,但是徒儿也要答应我,要经常和我等交流各方面的心得,免得我们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脚步!”黄承彦当下一口应承了下来。
“徒儿,没有想到你能让穷酸低头,哈哈,以后你要帮师傅我出气,我廖九反正也就四处游荡,还不如跟你去书院管吃管住的。”廖九公当下也答应起来。
“庞师傅,你呢?”
“唉,黄穷酸也就几亩田地,廖酒鬼也就几张嘴巴,就我在这葫芦口镇上,家大业大的,如果我离开了,这里的事情我也放心不下来。”庞德公有点为难的说着。
“叔父,干脆你把事情交给山民兄长负责,你不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去豫章了。”庞统此时见自己的叔父为难,便建议起来。
“你山民堂兄才二十三岁,我怎么放心得下!”庞德公没好气的瞪了庞统一眼。
“难道叔父就只能待在葫芦口镇,不去豫章,不和我们一起了?”庞统知道自己叔父的性格,当下就再次疑问了起来。
第十六章 巧遇桓阶
更新时间:2007-12-7 8:39:00 字数:2175
“哈哈,叔父,伯符大哥和公瑾大哥两个人也都还比山民兄长小,叔父不让堂兄试下,怎么知道他不行?”庞统人小却语气不小,俨然一副老者教训晚辈的口吻,对于自己这个叔父,从小到大自己可都没有怎么害怕他。
“庞老仙,看来我们真的是不行了,连你家统儿都懂得这个道理,你还在执拗什么,我看就按照统儿的意思,让山民管理庞家,该放手时就放手。”黄承彦自嘲着说,今天这两个晚辈让自己感触良多,难道真是自己隐世太久了。
“是啊,庞老仙,你对别人倒是挺放心的,可为什么总是对山民侄儿不放心,须知你对我家立儿和那淘气的淳儿可没有这么严!”
“立儿和统儿年纪相仿,淳儿才七岁大,怎不让人疼爱!山民已经到了结婚年纪,可为人古板,不善变化,怎么让我放心得下!”庞德公对于两位老朋友可没有瞪眼,只是仍旧犹豫不决。
“这还不怪你管教得太严厉,你要是能拿出你对统儿、立儿的一半来对山民侄儿,山民侄儿也不至于如今这般怕你!”廖九公是个直肠子的人,可没有那么多顾忌,当着晚辈的面就直接数落起庞德公来。
“好了,廖酒鬼你就别再奚落庞地理,他那是爱子心切!对于统儿那是溺爱舍不得责罚,加之统儿机灵,所以也责罚不到,对于立儿,乃是你酒鬼的儿子,他又怎么会责罚,而淳儿年纪和我家硕儿差不多,那么丁点大的孩子,疼爱都还来不及,怎么去责罚。”黄承彦知道这酒鬼的个性,要说肯定是丝毫不留情面的,于是就出来打岔。
“呵呵,其实天下父母心,每一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立身处事精明,可是往往有时候会不小心爱之深责之切,也有时候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师傅的做法我理解,只是年轻人真的应该放开束缚让其自行发展,这样更加有益于他自身的成长。儿孙自有儿孙福,师傅不用太担心了。你就安心跟我去豫章,反正豫章离葫芦口镇也不是很远,几天路程就到了,师傅你也可以随时回来看望。”孙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毕竟经历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许多,已经可以成精了,所以说话难免就露出了一种非常沧桑的口吻,犹如一个老头子在和一帮小孩子说话。
“徒儿说得有道理,儿孙自有儿孙福,恨铁不成钢,爱之深责之切!”黄承彦一听到孙策这两句就感叹起来,嘴中还慢慢在反复咀嚼着。
“徒儿你说得好象自己是过来人一样,你成亲了吗?”廖九公见孙策如此说,于是冷不防问了个这样的问题。
“这个,这个……”孙策当下大窘不已。
众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所有的尴尬和烦愁也就随笑声消散掉。庞德公笑完之后终于决定了:“哈哈,我不能输给你们这些小辈,儿孙自有儿孙福,就如徒儿所说吧!”
当下孙策决定带着吕蒙和五个侍卫七个人先秘密返回豫章,庞统则留下来负责带领风尘三友一干人择日再起程去豫章。孙策打算饶长沙郡返回豫章,一行七人几天后就到了华容,孙策想起演义中关羽华容道放曹的事件,不由得感叹。再几天,到了罗县,这里是汨罗江,是古人屈原投江的场所,后世人以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也让孙策小小的感叹了一回。
感叹过后,孙策高兴起来了,因为他远远的看见了桓阶。这个曾经帮自己把父亲孙坚的尸体换回来的人,后来又被陈生等抓走的,而后因为陈生投*了刘繇,也不知道他到底去哪里了,后来就算自己打败了刘繇,到处打听陈生的消息也没有,更何况是桓阶。如今忽然见到,孙策怎能不激动,于是孙策赶紧跑过去叫了起来:“桓先生!桓先生!”
“你是…你是少主!”桓阶当下也傻掉了,“少主,你现在怎么在这里?”
“桓先生,你怎么在这里?为什么不去找我或者去找黄参谋他们呢?”
当下孙策和桓阶两人互相问着问题,两人都是激动十分,倒把吕蒙和五个侍卫看得一楞一楞的。因为这六人根本就不认识桓阶是谁,也不明白为什么他见到孙策竟然会哭拜起来。
“先生快快请起来,请受我孙策一拜!”孙策赶紧扶起了地上的泪人,然后准备向桓阶行跪拜礼。
“少主,这万万使不得,你这要是跪下去,阶会折寿的!少主不必先生先生的称呼我,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字。”桓阶立即阻止了孙策的行为。
当年桓阶为了报答孙坚的举荐之恩,所以才去襄阳换尸,后来因为知道刘表不守信用才怒而想去追问,谁知道却当了陈生和张虎的俘虏,一直到孙策把张虎斩杀,陈生逃跑到刘繇处,桓阶找到一次机会,趁机逃跑了出来,可是觉得没有颜面再回去见孙策,于是也就偷偷的改名换姓的流浪到了长沙郡。本想一辈子就这样老死的,岂料竟然在这个时候碰上了少主孙策。
“原来您就是桓先生,主公时常念叨着你!还到处派人找寻您的下落,可是不管怎么找,那陈生恶贼也没有消息,先生您的消息也没有。”一旁的吕蒙见他们两人都处于悲伤会议状态,于是搭着话想给他们转移下注意力。
“主公?少主,你已经……”桓阶又激动了一回,看着孙策点头,桓阶马上就下跪拜见了:“桓阶拜见主公!”
“伯绪公请起!现在终于找到你了,你一定要随我回豫章!我们还有很多话都没有说呢!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帮忙处理!我们马上就走!”孙策高兴的扶起了桓阶,至于陈生这个恶贼的下落不知道就不知道了,也不用在乎那么多了。
“主公,我们不能马上走!”桓阶听得孙策这么说,马上就着急表明态度。
“为什么?”孙策心中不解起来。
第十七章 培英书院
更新时间:2007-12-7 13:48:00 字数:2296
“因为还有一个人我们得带走。”
“谁?”
“之前在刘繇军中救走我的壮士!”
“他在哪里?”
“就在前面的小山洞里面!自从逃出了刘繇军,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就逃到这地方来了!一直都不敢外出,所以和外面都有点断了联系了。说实话,我还不知道主公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基地了!”桓阶一边说着,一边领路。
孙策等人一起跟着去过去,找了半天,结果楞是没有找到人!
“会不会他有事走了?”吕蒙见大家都找了半天了没有找到,就直接问了起来。
“不会,可能是他怕陌生,躲藏起来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不打扰他了!”桓阶向孙策等人说完后,然后就朝着山洞等地大声呼喊起来:“谢谢你救了我,还有这段时间的照顾!现在我要去豫章了,你如果以后碰到什么事情就来豫章找我。后会有期!”
桓阶说完后就和孙策上路了。孙策觉得这个没有见面的壮士挺奇怪的,但是桓阶没有说,自己也就不再问了。然后就一起上路,路上孙策大概向桓阶介绍了培英书院,想让桓阶也先进书院帮忙。
“培英书院,这名字好!一听就知道就为了培养英才的书院!想本朝初期洛阳的太学,有240房,1850室,桓帝时太学生至少有30000人。然而经过两次党人事变,前几年董卓又烧毁洛阳,如今太学生已经稀疏了。主公能创办书院,培养人才,这是造福万世的恩举!”桓阶一听到书院的名字就非常的激动。
“唉,本朝这种私人传授学业的,动辄聚集门徒数百或逾千,可是讲授的题材极为窄狭,通常既不出人文,而尤专重传统政治思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条件下,这些学生除了当官之外,缺少发展抱负的门径。有时读书也确是升官发财的阶梯,做得好的数代公卿,创立门弟。比如如今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不正是*其七世祖袁良以学《易经》起家,在西汉时曾为太子舍人,他将学术传于孙子袁安。而后,袁安举孝廉,为郡太守、为司空、为司徒。自此,没有一个袁家子孙不是本朝显官。袁绍自己曾任虎贲中郎将和司隶校尉,如今又是冀州牧,袁术也一样,如今掌握豫州和扬州两地。袁氏四氏三公,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
只是这种机缘难得,有的则跌跺仕途,有的为人宾客,还有很多自负清高,在读圣贤书之余,养成一种仗义轻生的风气,不仅自己被窄狭的伦理观念所支配,还要强迫他人一齐以个人道德代替社会秩序,这许多条件都构成党祸的根源。伯绪公,我们的书院可不是这样的,我孙策也不想这样,我创办的书院一定要目的分明,注重能力与实力,专门培养这个乱世中的英雄的!而你伯绪公就是其中一个培养人才的老师!这可是个伟大的事业!”
孙策有些感慨的说着,让桓阶听得也是感动,恨不得马上飞到书院当中。
几日后,孙策等人终于回到豫章。
又过了几日,庞统带着庞德公、廖九公和黄承彦以及廖、黄的家人一起搬迁到了豫章郡鄱阳城居住,大家终于准备开始进驻培英书院了。
培英书院被孙策定义为军事学院,主要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至于普通百姓、学子的教育被孙策安排在下一步,准备到时候成立江东书院,因为目前人才实在太匮乏了,难于安排,只能先一步一个脚印来,孙策也直接把桓阶介绍给三位师傅,以后桓阶配合三人工作,而黄、庞、廖三人则表示可以接受。
当孙策利用时间把《孙子兵法》、《吴子兵法》、《鬼谷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和《六韬》七本兵法书默写出来后,直接把他们装订为教材,取名《武经七书》,交由黄、庞、廖三人,结果黄、庞两人大为惊讶,因为有些书已经失传很久了。
“徒儿,你老实告诉我,你的《三略》和《六韬》是哪里来的?”
“师傅,这个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孙子兵法》后面的附录,我孙家祖宗遗训每代人都必须收集并且记录前朝比较有名的兵法,然后附录在自家兵法后面,以供下一代人参考。”孙策早就知道当自己兵法书写出来后的轰动,于是就来了个归结为先人的功劳。
“难怪你孙家能迅速崛起,有此七本书,可以天下无敌!大家可还记得本朝初的留侯张良公,他乃是先祖徒弟,当年先祖传他《三略》和《六韬》,而他也仅凭这两本兵书就帮高祖打下了江山,而后就隐居起来。我乃是黄石公的后代,家传正是《三略》。只是徒儿你这本《三略》好象比我家的还齐全,难道是添加了你孙家前辈的心血。”黄承彦如获至宝一样的翻看着这本《三略》。
“师傅,对,这些都乃是我孙家先人的心血,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会被下一个接受兵法书的人继承和发扬,这里面也有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注释。”
其实这些书都乃是后世人编撰的,而孙策只不过是把它们翻版过来,提前了一千多年使用。在宋朝的时候,为适应军事、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组织人才总结前人的所有兵法战略书,终于刊行了一部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共25卷,被奉为武学经典,统称《武经七书》。然而在此,孙策只是改变了其中的《李卫公问对》一书,添加了《鬼谷子》一书,因为《李卫公问对》乃是唐朝太宗李世民与名将卫国公李靖谈兵议政的谈话记录,还没有发生,不适合拿出来,但是有些还是可以借鉴使用的,孙策就把这些可以用的分析剽窃成为自己整理的心得了,直接把这七本书编撰在一起,取名《武经七书》。
“徒儿,你这个家传的《武经七书》很厉害吗?怎么黄穷酸激动成这个样子?你看庞老仙也楞在那里?”廖九公武艺不错,然而对于这些兵法战略、阴谋阳谋什么的,还是一窍不通,甚至连大字都不识几个。
第十八章 武经七书
更新时间:2007-12-7 17:37:00 字数:2255
很难想象两个饱读诗书的名士怎么会和他交往在一起,特别是在这个阶级界限非常明显的时代。不过,孙策还是开始为廖九公解说着,因为其他两位师傅暂时因书成“疯”了,无视廖、孙两人的存在。
“九公师傅,《孙子兵法》的作者乃是我孙家的先祖孙武,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而他留下来的《孙子兵法》一书共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这本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我相信定然还会流传得更久远,只要是有战争的年代都会非常喜欢它的。
《吴子兵法》的作者是吴起,他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改革家。《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我孙家的《孙子兵法》后的又一本著名兵法书。”
“这个吴起是谁?这么厉害?”廖九公竟然不知道有吴起这个人。
“酒鬼,吴起的经历我来告诉你。他青年时赴鲁,从曾子学儒,因母丧不归被逐出师门。离开曾子后,转而研究兵法,希望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不久,齐军伐鲁。吴起被任为将,率领鲁军以弱击强,大败齐军,在军事上初露头角。后因遭到鲁国权臣的嫉妒和陷害,被迫离鲁赴魏,得到魏文侯赏识,被任为将,负责魏国西河地区的防守。在魏期间,吴起率魏军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其余的也都打成了平手,为魏国拓地千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魏文侯死后,吴起被魏武侯疏远,并被免职。吴起遂离魏赴楚,被任命为宛守。一年后,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进行全面变法。吴起感悼王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进行改革,终于使楚国走上强盛之路。随后,吴起率楚军南征北战,取得了‘南平百越,北平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赫赫战功,一时威震诸侯,扬名天下。后来,楚悼王去世,而反对改革的楚国贵族势力乘机发难,向吴起突然袭击。吴起为乱箭射杀,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黄承彦终于清醒过来了,于是就接了廖九公的话。
“那后面的五本书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书?”廖九公继续好奇的问着。
“不,《司马法》是春秋后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司马穰苴所作。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因功封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司马穰苴对春秋以前的古兵法有很深刻的研究,尤以能申明古司马法而著称,后来他关于当时战争问题言论被后人汇录成书,后人也就把它叫做《司马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主要论述战争观、治军以及阵法等内容。这部兵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以仁为本,同时又保留了春秋前期,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兵学观点。
《六韬》乃是西周吕望所作,它的理论基础是以民为本。其中文韬、武韬、龙韬,讨论战争与战略,部队编成与将帅等问题,虎韬、豹韬、犬韬主要论述具体的战术问题。吕望,又称吕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称之为师尚父或太公望,为周初军事家、谋略家。青年时曾在商都朝歌为吏,后投奔西周,得文王姬昌的赏识。他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强自己实力,先求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谋略方案。经过姬昌施行,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灭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文王死后,他继续辅佐其子武王姬发,进一步削弱商的实力,并最终指挥周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商。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于齐。他举贤尚功,因俗而治;重视工商和军队建设,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奠定了齐数百年的大国地位。
《三略》,乃是我黄家先祖黄石公所撰,当年它和《六韬》被先祖一起传于留侯张良,它分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论述辨别奸雄,阐明成败;中略论述御将统兵的方略;下略论述道德,分析安危。
《鬼谷子》一书也是春秋人王诩所著,其人隐居在清溪的鬼谷,所以后人都称呼他为鬼谷先生或者鬼谷子。《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其中的《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传闻他有很多徒弟,最为著名的四个就是苏秦、张仪、孙滨和庞涓,其中孙滨也是孙武后人,我们徒儿的先人!
至于《尉缭子》一书,我也不清楚,徒儿应该知道吧。”黄承彦说完就看向孙策,希望可以从孙策口中了解。
孙策见三位师傅都看向自己,于是仔细的解说着:“《尉缭子》为战国梁惠王时期军事家尉缭所著,它的主要特征是讨论治国与治军的重大问题。它指出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共二十四篇。前十二篇,主要论述战争的根本问题以及攻城守城等作战问题;后十二篇主要讨论军队编制和各种奖惩制度。
《武经七书》是一部以军事谋略为主体,军事政治、军事经济、军事外交、军事文化兼备的兵法书。《孙子兵法》是‘正’兵书,是培养将帅军事人才的必修基础;《吴子》继承了《孙子兵法》的‘正’,却又增添了许多儒家特色,培养的是武将型的军事人才;《孙子兵法》侧重总体战略,《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主要培养的是说客、参谋型军事人才;《六韬》、《三略》是‘政’兵书,培养的是参谋、内政型的军事人才;《司马法》亦属于正兵家之作,侧重于讲统摄,培养的是大将、统帅型的军事人才;《尉缭子》是对先秦诸子进行初步综合、俱杂家特征的谈兵之作,培养的是指挥、统摄型的军事人才。这些兵书相辅相成,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出来。当然了,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只能以继承和批判的精神来借鉴前辈们的经验和心血,却不可盲目跟从……”
“徒儿所说有理!不愧是这《武经七书》的编辑人。可是,今后由谁来负责教导这《武经七书》?”庞德公看着孙策问了起来,自己三人可教导不了。
第十九章 生肖意义
更新时间:2007-12-8 10:27:00 字数:2292
“当然是师傅你们了!而我只能作为《武经七书》的拥有者,在适当的时候解释一些东西,我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战役来跟学习《武经七书》的将士们交流,甚至我还可以亲自带领他们出去实战演练。而师傅你们,则要负责把这些内容传授给每期学习的将士们。”孙策一副舍你们其谁,你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慈悲”心态说着。
“我们好象被你小子给算计了,哈哈!”廖九公终于明白孙策拿出来的几本书可是把自己三个人给套住了,只是孙策一直没有见廖九公动过手脚,却不知道廖九公的功夫到底达到什么境界。
“九公师傅,你可得应该表演一下你的功夫,弟子我好象真的对你不了解!”孙策见廖九公虽然说被自己给算计了,可好象笑得若无其事,因为教授《武经七书》的事情肯定是庞、黄两人负责,不关他事。另外也因为孙策来自于后世,对于黄、庞两人有一定的历史认识,可廖九公此人却从来未曾在历史书本上看过,因此说的也是实在话。只是在廖九公听来就不这么认为了,以为这个刚收的徒弟对自己的武术比较偏好、着急见识。
“好小子,难道你就了解穷酸和地理两人?师傅我的功夫,那可是没得说的,来,就让我看看你这小霸王有多厉害!”廖九公哈哈大笑起来,孙策这小子终于忍不住要看自己的本领了。
“你这力气不错,果然称得上天生神力!……你跳来跳去的干什么?……你小子存心不是,欺负我年纪大了不是?……”廖九公嚷嚷着,手上动作却一点也不见慢,孙策慢慢得感觉有点招架不住,就连后世的散打步法都运用了出来。最后孙策只好无奈的喊停:“师傅,不打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和您比!现在总算知道您老人家的功夫确实卓越!哈哈,以后我孙家军的功夫就*师傅你来教导了!”
“小子,你那本书从穷酸和老仙的态度可以看出来确实是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单单*书本来培养人才是有缺点的?”廖九公忽然转而正色的对孙策说了起来。
孙策可是第一次见到嘻嘻哈哈豪爽的人,此刻变得要严肃有多严肃,于是也赶忙请教起来:“书本培养人才是有缺点的?师傅还是直接告诉我吧!”
“徒儿你可知道,民间的十二生肖属相?”廖九公见孙策肯认真听自己讲解,于是稍微改变了下严峻的语气,缓和了不少气氛。
“知道,就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子、鸡、狗和猪十二种动物。师傅你突然问这个做什么?”孙策直接把十二生肖给说了个遍,但是很是好奇,廖九公忽然谈到这些属相干吗?
廖九公见孙策是配合的问着,然后就正正经经的说了起来:“我们的祖先是很实在的,十二生肖两两相对,体现了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后辈子孙全部的期望跟要求。徒儿你知道这十二生肖的意思吗?”
“这个我还真的第一次听说!”孙策自己曾经在后世也未听闻过十二生肖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虽然看多了关于这些民间小故事的传说,当下更加好奇起来。
“十二生肖的第一组是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光有智慧而不勤奋,那就变成一个拥有小聪明的人;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会变成愚蠢之人。所以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我们祖先对我们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第二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谓的胆大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人一旦缺乏勇猛,一味的谨慎,就变成胆怯。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置。
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祖先的又一个心得体会。
第四组是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直奔目标,羊代表和顺、谦恭。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周围,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如果光顾着和周围和顺、谦恭,之后他连自己的方向都没有了,目标也失去了。所以一往无前的秉性一定要与和顺、谦恭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第五组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起来,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最后也得不到收获;但如果说你光是恒定,一潭死水、一块铁板,那也起不了作用,飞不上天,到时候只能固步自封。只有它们之间非常圆融的结合,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变通地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第六组是狗和猪,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所以无论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主上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忠诚。
徒儿你如今做为几万大军的统帅、雄霸一方的诸侯,一定要懂得这些,在培养人才,挑选属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里有些人天生具备英雄气概,有些人需要不断点化才能进步,这可是书本上永远也没有办法学到的知识!”
廖九公的一番解说让孙策心中波澜大起,没有想到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个嘻嘻哈哈的人竟然对于中国的民间知识和见解如此深透。再见庞德公和黄承彦两人微笑着淡淡然的看向自己,终于醒悟过来三人为什么可以成为好朋友,可以成为人人敬慕的风尘三友了。
“多谢师傅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十二生肖果然学问不少,道理也显而易懂,今后就把这个当作是每个培英书院学员的第一课!九公师傅你负责具体的讲解!”孙策惊讶之后马上醒转过来。
第二十章 强敌来犯
更新时间:2007-12-8 18:27:00 字数:2519
书院终于正式成立,并且吸收人才,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只要符合要求,黄承彦、庞德公、廖九公三个有权把他列为书院弟子。当然孙策也有说话的权利,可以指派人员进去学习。
公元193年11月,经过了半年的积累和实战演练,孙策攻克下了豫章到夷州的大部分土地。很多诸侯不理解,为什么孙策不找荆州刘表报仇,却要去开发后方那蛮夷之地,当然孙策军中将士也有些不明白。但是孙策只告诉他们一来要训练兵士,二来要开拓土地,安顿流民。其实孙策的心中还有想着那一水之隔的夷州,也就是后世人所称的台湾,他想早点掌握在自己手上,当然了,拥有了豫章二十二城(加江夏蕲春城),然后又是闽粤蛮夷之地,现在孙策的势力地图扩大了许多,而当孙策势力大增的同时,天下诸侯也更是纷争不断。
自从曹操收编了青州黄巾后,势力大盛,又有多方名士义侠归附,一时名播天下。不过历史的悲剧没有修改,曹操之父从琅琊举家搬迁到东郡的时候,路遇盗贼杀人夺财,结果全部身死,若非曹操还活着,曹嵩家几乎是灭族,曾经的太尉本人也身首异处。身为人子的曹操一怒之下,怪罪于徐州陶谦,举兵十万,声称要血屠徐州城,为父报仇。
徐州陶谦本也是个有为之士,奈何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又相对平庸,面对十万大军的威胁只好四面八方派人求援,终于牵动了几方势力的参与。吕布接到陶谦的求援信件后,马上协同张邈、张超兄弟,在正义之士陈宫的帮助下,偷袭了曹操的后方大本营。
原来吕布自遭李、郭之乱,逃出武关,去投袁术,袁术怪吕布反覆不定,拒而不纳。吕布又投袁绍,袁绍纳之,与吕布共破张燕于常山。吕布以朝廷封的温侯自居,时常傲慢袁绍手下那些袁绍封的将士。袁绍手下众将士对吕布甚是不喜,时常在袁绍面前搬弄是非,而袁绍也害怕吕布勇武,几次想要杀吕布却都被吕布巧妙的化解了。于是,吕布乃转而去投张杨,不料张杨贪图富贵,也想要向李、郭晋献吕布,吕布愤而出走,终于想起当日王允死时奉劝自己若有不解可去寻找江东孙策。可想到孙策却又是袁术的从属,于是就转投张邈,恰好张邈弟张超引陈宫来见张邈。
陈宫对张邈劝说:如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以千里之众,反受制于人,实在不是英雄所为!现在曹操以一己之私东征徐州,实在不是王师所为,如今兖州空虚,而吕布将军乃当世勇士,张公若可以和他一起谋取兖州,俨然可以成就诸侯王霸。张邈大喜,便和张超、陈宫等人一起奉吕布为主,然后袭破兖州。
曹操留下来守城大将曹仁屡战屡败,于是就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得知后方情况后,心知已无能再夺得兖州,而强行攻克也难下徐州,于是就忍痛带着八万士兵返回青州,打算再做谋划。
陶谦在这一战中受伤,思虑到徐州若无吕布之救援,必然已失,于是乃把徐州托付给吕布,吕布也心安理得的接纳,徐州官吏和百姓也多敬重吕布,自此吕布入主兖州和徐州。
袁绍在得知吕布同时拥有了徐州和兖州后,便撇开和弟弟袁术的怨恨,两人合作,准备一起对付吕布,而吕布虽然兵士少,但却胜在兵精将强,屡屡挫败敌人来犯。
袁术本想继续向孙策索取物资钱粮以供应多方战斗,但是却被孙策无情的拒绝了,于是直接宣布和孙策为敌对关系,对于孙策则直接派就近豫章郡的庐江太守刘勋去讨伐。但是刘勋又怎是孙策对手,接二连三的失败,让袁术不得不提防孙策军。
荆州刘表趁袁术和江东孙策的决裂之后同时又和吕布起争纷,于是一举夺得了之前被袁术占据了的南阳郡诸城,并且派重兵把守*近汝南和扬州方向的诸城。而长沙张羡在取得孙策的联盟后,也大胆的对刘表发动了几场战斗,双方都互有损失。
益州刘焉果然失败,因三子被李、郭杀害,又因益州土人反动,平定叛乱后不久就身死,幸亏其四子刘璋逃回益州,被其部众拥立为刺史。但是刘焉的老部众张鲁以为刘璋宽和怯懦,乃自立于汉中,断绝和成都的关系,而刘璋虽派人多次讨伐,却也未果。
西凉马腾、韩遂勤王失败,仍旧独霸西凉,只是缺少人才和物资的发展。
幽州的公孙瓒在得到刘备等人的帮助下,联合黑山张燕,掳掠了许多北方匈奴民族来帮助自己发展,也加剧了和袁绍之间的争斗。
而李、郭为了得到天下诸侯的支持,也大封诸侯,每个人只要拥有一点势力,就会被册封为实际的官职,就比如孙策先前就因为袁术和刘繇之间的争斗而被封为扬州刺史,如今更是被李、郭封为扬州牧兼领扬州、夷州两个区域。当然了,这次的册封可比袁术上次的上表奏封来得正式,而且孙策终于也找到了明正言顺的扫平江东的理由了。
孙策算起来是所有诸侯中最悠哉的一个了,当别人在忙着四处征战的时候,他却带着他的士兵去开发闽粤地区,终于让他从豫章一路开发到了闽南之地,途中广泛帮助当地居民开发土地、建设房屋,得到了当地土著居民的欢迎,于是顺理成章的建立了由宁德县、南平县、晋江县、建阳县、福山县、沙县、漳埔、武夷山和山越道组成的夷州地区,称呼为闽郡。而后,孙策更是派人多次渡海建立夷州县统辖东南各个小海岛,归属于闽郡内。自此,在别的诸侯互相攻伐的时候,孙策多了一个地阔人稀的闽郡之地。
自从曹操和陶谦的徐州大战、吕布和曹操的兖州争夺战之后,北人南下的趋势则越来越盛。而南下之人,大多又选择了相对比较稳定的荆州和扬州之地,特别是孙策的豫章郡诸城人口急剧骤增,从原本的三十万左右的人口变为已经接近百万人口。孙策在诸侯间的势力和声望也日益膨胀,吴郡许贡和会稽王朗担心孙策纠结军力以报前仇,于是纷纷派人到淮南袁术处求援,表示愿意奉袁术为主。袁术也表示接受他们,并且还委派了以纪灵为将军,率领五万大军,结合庐江刘勋、吴郡许贡和会稽王朗奔赴豫章郡,准备一举灭了孙策。而此时,孙策却还在闽郡跟土著居民在大肆开发建设着,没有孙策的豫章能防守得住汹涌澎湃的敌人来势吗?
孙策军时刻都准备着迎接敌人,眼下有这样的机会更是自己的期待,只是一下子敌人也太多了,连原本的盟友长沙张羡都因为眼红孙策得到了整个夷州地区并且失去袁术的支持而改变和自己的状态,转而和刘表妥协,和袁术等人一起对付孙策,孙策势力此时真被孤立起来。
孙策军再次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和考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