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随感三则:也谈“草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十二。随感三则:也谈“草根”
1.好人与坏人
到如今,电视剧中的执法人员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还是:“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我置疑这句话,法律不是道德评判,“好人”也可能犯罪(过失),“坏人”未必一定触犯刑律。
而且证据不足,“坏人”也不得不放;证据确凿,“好人”也得依法办理。
有人或说:不管谁,犯了法就是坏人,没犯法就是好人。
照这么说,监狱外面的就全是好人了,那要道德评判何用?
再说,好人坏人也不是一种准确的说法,很有些模糊。比如某劫匪对家人邻居来说可能是“好人”,对社会来说却是“坏人”。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坏能说清的。
或说,“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期望,总比“冤枉好人,放过坏人”要强吧?
说“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的确让人高兴,虽然也明白“不如意者十有**”,也明白那五百万的大奖并不好中。我们知道的事实是:由于种种原因,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并不高,冤案也时有发生。其实,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法机关来说,能少冤枉“好人”,少放过“坏人”就很不错了;真没有必要老唱“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高调。
2.由“虐猫事件”想起
“虐猫事件”一出,网民群情激忿,有发“通缉令”的,有重金悬赏的,然后当事人浮出水面,检讨之,评论之,最后完美落幕。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矿难几乎每个月都在发生,众人却失语。
“网络”是多么的敏感,又是多么的麻木!
今天(2006-5-12),我登录某著名博客网站,有“一周最热门Blogs”排名:
第一名是“消磨上课时间的方法”(2618),
第二名是“(剖析)大学生**的高峰期”(2384)
第三名是“我想要**”(1609)——括号内是点击量。
“网络”是多么的有趣,又是多么的无聊!
3.也谈“草根”
有一个新词叫“草根”, 可组合成“草根艺人”、“草根博客”、“草根文学”什么的,听起来蛮时尚。
“草根”是与“名人”、“精英”相对的,是“平民”或“平民化”的意思。过去有“草民”这一说,到了“草根”就更进一层:“草叶”还能抛头露面,“草根”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可是被称为“草根”的某些艺人也很风光,好像是被拔出来的草,根也露了一把脸。
听起来有些自轻自贱,其实又不然,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奥妙。
你听清宫戏里,皇帝面前的高官显贵都口称“奴才”;而且那“奴才在!”“奴才该死!”的台词,被几个大牌演员念得声韵俱佳,有滋有味;你就知道这里的“奴才”两字是很享受的,绝非自轻自贱。
时代不同,“草根”当然不应与“奴才”相提并论,但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这一点是相同的。而且“草根”和“草根”也不一样,萝卜、人参都是“草根”,那价值可差多了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