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阿Q的“祖传宝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四。阿Q的“祖传宝贝”
人人都知道鲁迅笔下的阿Q,其“精神胜利法”的名言——“儿子打老子”可谓知名度不低。但阿Q还有一个“祖传宝贝”,你知道吗?
这个“祖传宝贝”就是——忘却。
你且看《阿Q正传》中的描述:
阿Q因骂了“假洋鬼子”脑袋挨了“哭丧棒”,在“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然后他颇为成功地调戏了小尼姑:“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所以我们应当知道,“忘却”才是“阿Q精神”的精髓。“儿子打老子”的话不过是忘却的理由而已,而且他总是能够找到忘却的理由。
当阿Q被人“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之后,“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忘却的理由是:“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实在找不到理由,那是在赌博赢的钱被抢了之后,阿Q确实有点痛苦。“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自打两个嘴巴便可忘却,“阿Q精神”的卓越不凡可见一斑。
这个“忘却”的祖传宝贝我们至今还没有丢。
你看这几年荧屏盛播的清宫戏,那皇帝个个是忧国忧民,一身正气,就是按今天的标准也都是绝好的领导干部;对“康乾盛世”,更是推崇备至。但编导们却有意无意地忘却了几件事:一是清军入关的大屠杀,二是清政府的民族歧视政策,三是残酷的文字狱。
清军入关后下“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此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史料记载,杀人逾百万。但这一段史实现时出版的史书或不以记载或一带而过,有的仅写道:“清下令汉人剃发,违者严处。”不知道的,还以为与驾车违章一样,要扣分罚款呢。

再有就是民族歧视政策。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在满州人的眼里,汉人只是乞丐,由满州人赏碗饭吃而已,连他们的奴隶都不如,也不赋给汉人权利。”“汉人宰相见了满人宰相,汉人部长见了满人部长,都要下跪。会议的时候,满人宰相部长昂然上座,汉人宰相部长跪在他们的旁边,满州人不开恩叫他们起来,汉人不敢起来。”“满州人的想法是,用强大的压力,培养汉人对满人的顺服奴性,直到永远。”
再有的就是持续一百多年的文字狱,目的是镇压汉人知识分子。当然皇帝还是比较仁慈的,有时“专案组”提出“凌迟”,皇帝能“特别开恩,免去凌迟,改处绞刑”。就是那位在电视剧中颇有“民主风度”的乾隆,仅卢鲁生一案,除下旨将当事人及其家人酷刑处死之外,被株连定罪的就达一千余人。已死的江苏诗人徐述夔,因有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追加罪名——“诗见悖逆”,不仅惨遭剖棺戮尸,其儿孙和受牵连的地方官员也全部斩首示众。
所以柏杨先生指出,“康乾盛世”虽然给中国百姓带来“一百年的和平与秩序”,与乱世相比,“好像活在天堂。”但“这本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最低的功能。”
我说这些,不过就是说说有这些历史事实的存在,没有“排满”的意思,现在也不是“反清复明”的时代了。历史总是历史,不应当忘记。不是讲要正确对待历史吗?为什么明明知道却假装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知道却故意不让别人知道呢?
鲁迅曾预言中日人民的友好,有诗云:“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日本的右翼势力却要我们“相逢一笑忘历史”。恩仇可泯,历史不能忘,这才是国人应有的正确态度。
巴金老人写了“随想录”,回忆“文革”,还倡议建立“文革博物馆”;有人说他没气量:“文革”中受苦的人多了,别人都忘了,偏他老人家不依不饶。
巴金老人说的绝不是他个人的恩怨,他只是希望人们不要那么快的就忘了那段历史。
自己捧着“忘却”的祖传宝贝也就罢了,还要视不愿捧这个宝贝的人为“另类”;阿Q地下有知,不知是喜还是怒?
我觉得,凡是对实实在在的历史感到不舒服并劝你忘掉的人,其居心必然不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