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玩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动手做玩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全国物质匮乏,东西凭票供应不说,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我们农村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农村的孩子还是乐呵呵地玩着田地里泥土,扮着家家成长着,没有玩具,顺手从田边地角里折一根树枝,从田坎上抠一团泥土,用手抟抟,把土抟熟了,再粘到枝头上,轻轻一甩,能甩好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离。或从田里抠一团泥土,抟熟了,像农家抟汤圆一般,把一个石子作为馅抟进去,再找来一些枯树枝桠,架起火烧一、两个小时,又做成了另一种玩具……我记得我们经常做的玩具有竹节炮、水枪、皮疯子(弹弓)、闷墩儿(陀螺)、竹响子……需要到专门作坊里加工的,那就是铁环了。不过,那时的农村没有电焊,铁匠铺子比较多,只要能找一节钢筋或铁丝,铁匠师傅就能按照孩子的要求抡几下铁锤而不收你一分钱。有些东西的做法是很普遍的,我在这儿就不给各位赘述了,只介绍几种我认为有地方特色的东西,聊以共享。
首先,我们来介绍竹节炮的做法。从水竹林的窜边林里砍一根略小于拇指粗的竹子,用竹锯子锯下一节带节疤的,锯掉其中一头的节疤,另一头的节疤锯半寸带筒留用,再找来一节跟筷子一般粗的竹棍,镶入备用的节疤内,检查是否镶紧。竹节炮就这样做好了。竹节炮的使用也很简单,从林边地坎上找来一种叫“绿花生”的蓝得发亮的果子,塞入竹筒,绿花生的蓝色皮自然脱落,入筒的为乳白色实心果实,再用有竹棍的节疤将果实抵至竹筒中间,用力一拍竹节,“啪”地一声响后,果实射出。因为竹节炮有杀伤力,有小伙伴用它对准自己不喜欢的同龄人致伤、致残,家长们就禁止我们做竹节炮,还随时收查,突击检查,慢慢地,大家就不做了。改用一节竹筒,吹从棕树上摘下来的“棕包娃”(棕树籽)。先将棕包籽含在嘴里,对准“敌人”吹。棕包籽从筒中飞出,射到“敌人”身上,杀伤力不强,但可以迷惑视线,人的本能会挡住自己的脸部,或转身抵御,吹的人可以趁机逃跑。棕包籽没有了的时候,大家会找一种叫“野豌豆”的,颗粒如棕包籽一般大小的果实代替。
水枪的做法更简单,就是找一节一头带节疤的如拳头大的水竹筒,在节疤处打一个如拇指粗的洞,再找一根比拇指稍微大一点的竹棍,一头缠上破布,布缠多少,要看竹筒口而定,绑结实以后,就可以使用了。将缠有布的一头塞入竹筒,然后,将有节疤的一头放入水下,**竹棍,水自然进入筒内,再端平竹筒,推下竹棍,水从洞中射出几米或十多米,不过,这玩具得在夏天玩,否则,家长逮住了,耳朵就要受苦了。
弹弓,我们叫它皮疯子,是男孩们打鸟的工具,不过,选择做皮疯子的材料是很讲究的,首先是枝条是白蜡树上的枝条,“丫”字两边的枝条粗细要对称,不能一边粗,一边细。从白蜡树上砍回枝条后,剥去树皮,将两根枝桠放在火上烤,烤到基本上热透了,将枝条交叉往下育,绑结实了,让其自然冷却后,去掉多余的部分,皮疯子的雏形就形成了,再找一段皮筋割成两节,每根皮筋的一头绑在两个叉口枝条上,另一头连接在一块宽约一寸的皮革上,这样,皮疯子就做好了,找来石子就能玩了。与这相同的就是做弓箭了,弓可以选择柔性不大的树枝,用结实的麻绳强行绑制成弓,再找一根高粱杆,一头镶上羽毛,一头镶上针或钉子,简单的箭就做成了。不过,皮疯子也好,弓箭也罢,都是危险的东西,家长再三叮嘱,不能对准人。

闷敦儿(陀螺)需要技术,是大男孩做的,从现在的眼光看来,就是一个锥形体的玩具,现在的市面上也许还有专门卖的,既光滑又漂亮,不过,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没有卖的,这玩意儿得自己做。找一根拳头般大小的木棒,用弯刀或斧头在一头片成一个锥形,再用锯子锯下,把刀口摩挲光滑后,在尖顶部镶入一粒铁沙子,在地上能旋转了,再用鞭子抽打。一个孩子做好一个闷墩儿,如果不是质量问题,他们是不会换的。男孩做闷墩儿,女孩就简单多了,顺手在一种不知叫润楠树还是什么的树上摘下几个果果,绿绿的,大拇指和二指协调一转,那果果就在平地上转半天。
竹响子是最原始的音乐工具,也是山里孩子享受自制音乐工具的乐趣之一。我们这里的竹子有很多种,有水竹、茨竹、苦竹、斑竹、箭竹……我们前面讲的几种玩具的制作,用的都是水竹,而竹响子得用茨竹尖上的一节。茨竹的叶子较水竹宽大,色泽鲜嫩,茨竹的筒筒长而大,一般用作编农家晒谷子的垫子或作纸浆。从茨竹上取一节一头带节疤的竹筒,斜削没有节疤的一头,不要太尖,然后用刀从尖的一头向节疤处剖一半,取一片竹叶从刀口处镶入,抓住叶子的另一头,在尖处一拉,留下一个舌头形状的叶片在竹筒口上,将竹筒口放在嘴里,使劲吹,能发出呜呜的声音,手艺好的,能发出简单的音符。不过,玩竹响子的时候,千万不能追玩,否则,一摔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竹尖部位会刺破喉咙的。麦秸杆、野豌豆角……都是我们制作器乐的材料,对于农家的孩子来说,并不奇怪,我都数不清能做多少种乐器了,也记不很清他们的做法了。
……
记得达尔文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着自己的艺术,许多原始的艺术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因此,农村是文学艺术的发源地。我从农村出来已经十多年了,至今对这片土地的感觉还是神秘,神秘是因为人们在不停地创造他们自己的财富,神秘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不停地创造艺术。俗话说,没有人们办不到的,只有没有想到的,想到了,人类都会努力地去实现,一代人不行,两代人……总之,他们不会因为困难而停下,这就是农村。而在我朦胧的幼年里,记下的也只是点点滴滴,虽然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一种简单的弥补。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