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初遇李氏(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窦夫人原本紧绷的脸色缓和下来:"小姑娘好诗才!"
"夫人,酒并非只是毒药。用得好,它亦可为百药之长。举以一例,若将人参、当归、玉竹、黄精、首乌、枸杞六味切片,放入陶瓷坛内,加入白酒浸泡十天后饮用,足可润肤乌发,健身益寿。"
窦夫人微微一笑:"这调调倒是新鲜。看来酒是你带进来的了。罢罢,今晚我便不再追究。"
几人偷偷掩嘴而笑。
窦夫人道:"看你们几个,倒像我平时有多管着你们似的-"
正说着,两个人影匆匆往凉亭而来。
当先一人长相雄伟,身材高大,有种不怒而威的气势,正是李渊。而后面那人面庞黝黑,剑眉横卧,眉间巧生一粒朱砂痣,乃李密是也。
见这边如此多人,李渊微拧眉头:"夫人,带大家回房歇着吧。我送他们出府。"
世民看了安逝一眼,问道:"你们今晚就要走?"
"世民!"李渊沉声唤了一句。
少年知道了,低头撇撇嘴,恋恋不舍地跟众弟妹随母亲回房。
待人散后,李渊秘密将他俩送至后门:"我也只能帮你们到此,还望后路多加珍重。"
李密一拜:"刚才误会,请李兄多多包涵!"
"哪里。"李渊伸手托住他,"你我本为同宗,怎可抓捕你?快走吧。"
"多谢。"
一连急急行了数日,到了雍丘境界。
"此地县令是我妹夫,你先在此等候,我去探探他的口风。"
安逝点头,李密朝她笑笑,转身去了。
找了个台阶坐下来,安逝托着下巴,无聊地观望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前面角落有几个小孩正拍手唱着童谣:"天下水,黄河堤……"
她心念一动,笑眯眯地走上前去:"我会一首新的歌谣哦,你们肯定没听过。"
"是什么?"众小童踊跃问道。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歌词简单易记,调子亦朗朗上口。
"好好听!教教我们吧!"
待她教得差不多时,李密出来了。
"怎么样?"
李密叹口气:"说什么朝廷命官不敢收留通缉犯……不过,他介绍我到本地游侠王秀才家中去。据闻此人性格豪爽,兼爱打抱不平,是个人物。"
来到王秀才家中,李密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向他告明,端看他如何反应。
王秀才四五十岁,只见他一手摸着络腮胡,仰头大笑:"当今皇帝暴虐无道,一条运河,弄得民不聊生;三征高丽,次次惨败而归。公乃公卿子弟,敢带头率先反抗,难怪现在义军如潮啊!"

"王兄见笑了。"李密拱手。
"密兄切莫如此。只管安心住下,我这虽不是广厦美宅,但挡风蔽雨倒是可以的。"
当夜。
"小丫头,你在干吗呢?"李密推门而入。烛光下,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拿着小刀修着一节竹子。
安逝头也不回:"做竹酒筒呢!"
"哦?"李密凑前一瞧,一个约半个手掌长的中空绿色竹节摆在那儿,盖上盖子后,嘿,竟然丝毫不露痕迹,外形十分逼真。
"巧啊!"他左看右看,"不过,你一个女孩子家的,年纪又小,爱喝酒总是不好。"
安逝笑笑:"小酒怡情。"
"真是个怪丫头。"他叹口气,放下竹筒,"整日这样飘来荡去,躲躲藏藏,要到几时?"
她结着挂竹筒的穗子:"如今起义反隋者甚众,雍丘不正有一支义军吗?你可去游说试试。"
"李公逸?"
"正是。"
"之前我也曾投靠过一些义军,可那些人一般都目光短浅,只图一时之利,根本毫无大计。"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依我之见,你也并非要去投靠他们,多去联系、认识,以后总会有些用处。"
李密想了想:"说得不错。"
辗转结识各路英豪,大半年过得飞快。
中间遇到一件奇事。
有天上山,半路遇到一块石碑,前面立了个五六十岁的老者,他皱着眉,做百思不得其解状。
第二天经过,老者还在那儿,不过这次是坐着的,目光炯炯,仿佛能把石碑上那些字射出个洞来。
第三天上山,他竟然还在,改成了卧的姿势,嘴角含笑,一边用手顺着字体勾画,面有激动兴奋之色。
李密和安逝两两相望:他们接连三天上山来找山上豪杰周文举,半途竟一次不落地碰上这名老者,太巧了吧!
安逝咳嗽一声:"老爷爷,您在干吗呢?"
老者不理她,已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
安逝的声音提高八度:"啊呀,这块字碑破破烂烂的,又挡路,叔叔,不如我们把它铲掉-"
"掉"的尾音还没拉出来,老者已然跳起:"荒唐!荒唐!此乃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之章草石碑,内藏书法用笔之精妙,岂可如此对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