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荥阳海战(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啪啪啪",徐世勣鼓掌,"好眼力!"
安逝转向他:"你建议采用的?"
李密插道:"有何不妥吗?"
"那倒不是。"她摇摇头,极力思索着自己以前看过的那点阵法知识,以及之前亲眼目睹过的战争场面,"长枪是队伍中最常用的攻击武器,在十二尺来长的范围内,它无疑是最有效的,可是-如果不能刺中敌人反让其进入了枪杆距离之内,那这一武器不就立即等于废物?"
"再给他们每人配把大刀嘛!"单雄信咧嘴,为自己的快速反应得意。
安逝笑:"步兵打仗可不同于你跟别人单挑对决。他弃了长枪,却被别人的枪刺到怎么办?"
徐世勣双目闪闪发光:"如此说来,姑娘可是有了妙策?"
李密拊掌:"可以在每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跟短兵器,只是这如何配置?"
"有一阵,名为鸳鸯阵。"安逝紧了紧披着的斗篷,鼻子被风吹得通红,"一个步兵班,配队长一名,战士十名。十名战士中,以四名手操长枪作为攻击的主力,其前又配四名士兵:右方一名持大型方藤牌,左方一名持小型圆藤牌,之后则有另两名士兵执"狼筅"-即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丈三尺左右。长枪手之后,最后两名各携带短刀及长箭,近可杀敌,远可射人。"
王伯当连连点头:"右方持牌者,可保小队既得位置,稳住阵脚;左方持牌人则可掷出标枪,引诱敌方离开有利的防御位置。如果引诱成功-"
徐世勣迫不及待地接道:"如果成功,后面两人则以狼筅将敌人扫倒于地,然后手持长枪的士兵就一跃而上……最后两名负责保护本队后方,警戒侧翼,必要时还可支援前面的士兵,构成第二线的攻击力量!"
李密哈哈大笑:"看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该是训练士兵们的配合才对!"
"密叔叔决定用这个阵型?"安逝不好意思地笑笑。
单雄信嚷道:"你说的,蒲山公哪次没听?"
"单兄!"徐世勣、王伯当同时叫道。
单雄信见到把头偏过去的安逝和面色开始沉下来的李密,明白说得有些过火了,忙咳两声:"我快言快语说惯了,大伙莫计较。"
安逝在意的其实并非他所说的话,而是在想自己是否插手太多了?历史-应该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些小插曲而改变吧?
于是她轻轻道了句:"我先回去了,把鸳鸯阵的列法详细写下来。"
"咳咳!"有人咳嗽了两声。
她抬头望去,放下手中的笔,搓手呵气:"三位大驾光临,可是要阵法?可我还没写完呢。"
徐世勣拍着身上的雪花,把门关上:"没有没有,我们是陪单兄来的。"
"哦?"她望向手中拿着个长布条包、神色好像有些紧张的单雄信,"什么事?"
单雄信把长布包一抖,一样精光闪闪的东西露了出来。
安逝眼睛一亮:"你从哪儿弄来的?"
那是一把细细长长、摸起来柔韧却不失硬度的软剑。它此刻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沉静如水。
"你喜欢就好啦。"单雄信松了口气。
"送给我的?"安逝不敢置信。
"之前说错话,这就当是我的赔罪之礼。"

"我并没有生气啊。"安逝爱不释手地摸着剑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谢谢啦!可是-你怎么知道我要这种样子的剑?"
单雄信咧嘴笑:"徐老弟告诉我的。不过你这玩意儿还真不好弄,我找人专门做的。"
安逝闻言不由瞧了正笑吟吟的徐世勣一眼,自己不过在闲聊时提到过几句,此人就记在心中,足可见其心思之缜密。
李密走到桌旁翻看她写的东西,道:"你还会使软剑?"
她持剑左甩右甩:"好久没练了,也不知还找不找得到感觉。"她在大学里学过剑道,虽然现在武器有所不同,但应该还能凑合。
过了一会儿,徐世勣道:"经大海寺一役,瓦岗寨声威日高-趁现下情况于我方有利,思来想去,蒲山公刚刚与我订了下一步计划,想让姑娘参详参详。"
安逝停了下来,半晌才接话:"其实,你们有什么行动或计划,只要策略无误,放手去做就行了,我-"
"不,姑娘过谦了。"徐世勣摇手,"姑娘的才智见识远高常人,又何必拘泥于年纪大小,或是男女之嫌?大家虽然出身来处高低不同,但看人的心都是一样的,能为推翻暴政效力,换得天下太平,又有何不能为?"
李密点头:"世勣说得好。丫头,你随我一路流亡到今天,吃了不少苦,我早把你当成女儿般对待。你说,对着我,你有什么好顾忌的?"
说安逝不感动是假的。她看着自己细小的手臂,难道自己真的就以这样一个身份,在这个时代里活下去?跟在李密身边,原本不过想冷眼当个过客,潜意识里认定自己终究是不属于这里的。可是,相处久了,再无情的人也会产生感情-更何况,李密的下场……
三人见她久久不语,皆感到有些奇怪。徐世勣大叹一声:"唉,单兄你知不知道,现在河洛正闹饥荒,百姓啼饥号寒,饿殍遍野,据说每天都有上万人在饥寒交迫中凄惨地死去啊!"
单雄信并非笨人,见他眼色,使劲点头:"是啊,这可怎么办才好?"心里却暗道,难怪老子在二贤庄的时候投奔来的人这么多,原来都是来混饭吃的。
安逝被他俩的一唱一和引回了注意力,瞬时明白了徐世勣的意思,慢慢道:"在这种饥荒动乱的时候,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就能赢得他们的爱戴和拥护,在群雄逐鹿中也就最有号召力。"
李密接道:"丫头,你看-兴洛仓怎么样?"
"兴洛仓?"
徐世勣答:"又叫洛口仓,是当朝最大的粮库。仓城方圆二十里,有三千个大粮窖,每窖储米八千石,与洛阳附近的回洛仓和黎阳仓同为三大储粮基地。"
安逝点头:"粮仓守备如何?"
"东都并未派大军屯驻。"李密摊开桌上的地图,"如果我们从阳城出发,越过这座方山,来个急速偷袭,出其不意-"
"再配上我们新排练的鸳鸯阵!"徐世勣龙飞凤舞地在纸上刷刷写下几个字,"它就是我们的啦!"
安逝与李密相对一笑。
纸上,重重书了三个大字:兴洛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