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制造局(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制造局
一辆马车和十名骑士悄悄地驶出皇城,朝着汴梁外城西面的利泽门驶去
坐在马车内,赵桓无心打量周围的景观,而是沉默地独自想问题。
刚刚郑贵妃所透露出想在制造局插人虽然被自己拒绝了,但这证明制造局已经被人注意了。它每年二百万贯的利润,已经让某些有心人蠢蠢欲动了。这股贪念会随着制造局的不断扩大而增加,直到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
赵桓可是非常了解‘汴梁制造局’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工厂会在未来变成何等规模;再过五年,它生产的商品将卖到全国!十年后整个东亚的奢侈品就可能被制造局垄断,而再等十年,等火器发展起来后,制造局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到那个时候年利润何止万万!
自从自己二年前向赵佶以自己赢来的字、画为担保借了十万贯,通过王贵出面在外城买下五亩地,创立了汴梁制造局后,这个怪胎便以呈几何地速度增长着。
半年时间就把赵佶借的十万贯本金还清,而第一年的利润就达到了八十万!
还记得当赵佶听到‘股份’这一词时不解的表情,和他第一次拿到二十万贯分红后差点跌了下巴的糗样。
这制造局在短短两年时间价值从十万贯升到如今近四百万贯;雇员也从二十人到现在的五百人。
这一切都离不开赵桓的超越千年的思想;
在生产方面,赵桓首先提出以奢侈品为主,走高档路线。他通过身处皇宫之内的优势,大量模仿宫廷使用的御用物品。
初期制造局草创;由于规模有限加上资本不足,制造局只能着重专心于结构和制造相对简单的家具。当那些仿制宫内御品的桌、椅问世后,迅速席卷了整个汴梁。而当有人透露出这些造型精致,美观的家具与皇宫内的物品一模一样后,销量更是大大增加。
早在一开始赵桓便推出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硬是让成本下跌了三成。
制造局的成功自然有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不到三个月,第一个仿制造局的家具便出现在市面上。但赵桓对此早有准备;他史无前例地在每个家具上用宫内特制墨水画了一个大大地‘赵’字,在宋朝植入了品牌概念。
此举对那些仿制的商家是致命的;因为商品本身针对的就是高档消费群体,而制造局已经领先打出了自己的名号,以致汴梁大家豪门都以拥有‘赵式’椅子、‘赵式’桌子为荣。
若是被客人看出自己那家具是仿制‘赵式’的,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如此一来,制造局便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垄断了整个东京开封府的高档家具市场,逼得原本的家具制造商要么该行,要么将市场搬到别处。
当然,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有几名言官在得知制造局的家具酷似宫中用品时,直接在大殿上弹劾制造局。若是在往常,自觉上了面子的赵佶可能就下令封店了。但他此前已经收到了第一笔二十万贯分红,更不要说这点还是自己那宝贝儿子的,他自然不会和孔方兄和大儿子过意不去。这弹劾嘛,自然也就石沉大海没有消息了。
随着高档家具的成功,和‘汴梁制造局’这个牌子的打响,赵桓发动了新的攻势。
一年后,当赵式家具远销青州时,赵式服装问世了。
在宋朝,如果想要穿新衣服有两条路;要么是买布自己做,要么是找裁缝。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新衣的款式百年来都是千遍一律。
这一点随着赵赵式服装的问世而改变了。
由赵桓亲自操笔,借着练画练出来的好笔法,参考后世的潮流制造出了创新衣服,将时尚这一词汇带入了大宋。
赵桓自然是了解古人对服装的要求,不会出现正统西装、衣领左衽的幼稚错误。
要知道在宋朝如果衣服是左衽,那可就成了蛮夷服饰,保证一件都卖不出去!
大宋第一款赵式新衣属于革新型圆领衫;和平常的领口直竖的圆领衫不同,赵式圆领衫的领口偏长,并向外下坠,是赵桓参考了后世POLO衫式领口而设计的。整件衣服也不同于当时普遍的宽大型,而是变得更紧身了,使穿者变得很精练。
与衣服配套的,还有那特制裤子。和唐、宋流行的从腰部到膝盖的膝裤不同,赵式裤子一直到脚部。最革新的一点则是在裤子左右两侧缝纫出了两个口袋;穿戴的人可以透过圆领衫腰带下两侧伸入口袋。
如此新奇之物,自然是首先送给皇帝的。于是当赵佶看到赵桓身后内侍抱着这奇异服饰后,那好奇之心又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长江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一穿,更是发现除了新异之外,更有原来衣服所比拟不了的方便!原本物件要么塞胸口咯人,要么塞袖口影响走路。现在塞到口袋里,既不咯人也不影响,如何不叫赵佶喜爱?
于是赵佶以一百贯的价格买下了第一件赵式新衣。
当一个月后赵式新衣上市,对于事前得到通知,早已等待不及的士人的轰动是绝对的。这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年轻人;他们已经见惯了,甚至是腻味了千遍一律的服饰。如今这名满天下的‘赵式’出了如此新异的服饰,甚至据说宫内的官家也穿了!
只一瞬间,赶制的一万套衣服便在三天内卖了个精光;以致不少人穿着大一号的赵式新衣在街上显摆。
汴梁士人的狂热连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的赵桓都惊呆了;一个星期内制造局就赚了十万贯!

如此成就,自己怎能不骄傲!?
坐在马车内的赵桓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这时他感到马车一停,然后就听到外面梁师成小声说道:
“殿下,已经到了制造局了。”
赵桓在梁师成的帮助下走下马车,抬头看了看马车停靠的大门。
大门上方的巨大横匾上用行书写着‘汴梁制造局’五字,落款‘天下一人’;这可是皇帝赵佶的亲笔字啊!
门口站着两名高大禁军,手上的长枪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阵阵光芒。两名士兵原本握住刀柄的手在赵桓下车后就松下了,他们自然是认识制造局的主人,大宋太子。
大约半年前,一批因为制造局而损失惨重的富商纠集了一批地痞无赖,准备大闹一场。数百人集结在大门外准备砸门时,却没料到从门中突然冲出了数十名禁军!那可不是差役,是货真价实的大宋野战部队啊!
混混们看了看手中的西瓜刀、板砖、木棍,再看看前面那明晃晃的长矛和弓箭,明智地放弃了抵抗。
随着制造局真正主人是宫内某实权人事的传言出现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招惹制造局了。
走进了制造局的紫红大门,赵桓来到了一个房间。坐在接待桌子后面的书记见到赵桓后露出惊喜状,急忙吩咐他的副手去通知几名给事,然后非常恭敬地跑到赵桓跟前,道:
“太子想观察哪个班部?”
“制造部”
“太子请先行,在下要通知给事大官们。”
那名书记已经接待过赵桓无数次,早已熟悉了赵桓的脾性。他行了一礼后转身便朝内部跑去。
赵桓对制造局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他的东宫;他也不需要人带,在梁师成和十个宫中侍卫的陪同下,左拐右绕地来到了户外一处巨大篷房。
只听里面叮当声响不绝,热闹非凡。
几个第一次来制造局的侍卫不禁长大了嘴巴;老天爷!这篷房内怕不得能装千人啊!这规模连皇宫里的宫殿恐怕都没那么大!
赵桓没有看见身后手下的惊讶脸色,他迈开脚步走进了这篷房。
里面一名正在做工的工匠见赵桓走进惊讶了一下,随即便在赵桓轻轻地嘘声下默默地行了一礼。
只见里面用木板隔开了好几块;依稀可以划分为‘制衣班’、‘木料班’、‘染色班’、‘拼装班’等十余个小隔间。
赵桓非常熟练地四处走动,悄悄观摩着工匠们的做活。
最后,赵桓走到一名正专心用砂纸磨桌椅的年老工匠,在他旁边问道:
“为何不把砂纸包裹着桌脚一起擦,这样不就四个便都照顾到了么?”
那老匠人并没有回头,听到是小孩的声音,随口道:
“小子不知别瞎说,没看老朽忙着?”
几名站在赵桓身后的侍卫立马变了脸色;其中一人‘刷’的一声拔出腰刀,大喝道:“尤那老汉,怎敢如此无礼!?”
老匠人茫然地回头一看,却见刚刚和自己说话的人不正是这家制造局的主人么?他心中一惊,手上的砂纸掉到了地上。也幸亏他不知道赵桓还是大宋太子,不然岂不要吓出心脏病来?
“老朽失言,请小郎恕罪!”
老汉扑通跪在了地上。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当面辱骂了当家的,肯定要被开除了!没了这份工作怎么养活自己那没了爹的孙子啊?
出乎跪在地上的老者,和对他怒目而视的侍卫,赵桓竟然弯下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砂纸后,非常友善地说道:
“长者请起,小子还有请教为何砂纸不能圈着磨?”
老人微微颤抖地站了起来,心中的恐惧褪去了不少。
“这甲庚型桌子乃是四方形结构,这桌腿自然也得四方形。若是圈着磨,这桌腿四面受力,不就磨成圆形了?”
听到老者的回答,赵桓一拍脑门。对啊!可不就是成了柱子了?自己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想通后,赵桓向老人鞠了一躬,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请受小子一拜。”
“使不得啊!”老者急忙慌张地还礼道。
看着当朝太子竟然对一市井工匠行礼,那几个侍卫已经震惊地说不出话来了。如此卑贱之人,怎么担当的了太子之礼?但是,太子小小年纪,却能尊重位卑之人………几名同样出生寒微的侍卫被感动了。
然而作俑者,赵桓却感慨着……曾几何时自己也改变了……若是在穿越前见到岁数可以做自己爷爷的老人在面前下跪,自己绝对会立马扶他起来。可现在,刚刚只不过行礼,却能感到心中微微有些不舒服……
不过六年的时间,却已经冲淡了自己的平民思想;整个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自己。原本不习惯由人服侍,现在由宫女穿衣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赵桓想到这里一惊;自己不知何时早已没有了前世的习惯。如今的自己举足都是皇室风度……不好听的话就是傲慢!也许在旁人看来理所当然,甚至自己的一些行为还被当成了谦虚,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己已经被腐蚀了……
不行,我决不能成为那连鞋带都不会记的溥仪!
赵桓给自己敲响了警钟,必须要改掉已经养成的恶习!
一路想着心思,赵桓等人告别了那老者。在前往篷房大门时,却碰上了匆匆赶来的几名给事。
眼见手下来了,赵桓只得暂时打断自己的思路,朝众人笑了笑,道:
“诸君日安。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