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子炮是一种GDI从第一次世纪之战时就开始投入应用的能量武器。
其基本原理是,从地面发射站在超级电容器阵列中储存几万亿千瓦的电能,然后发射到位于近地球空间的卫星上,经由卫星转储,到达指定目标上空后再通过高效率的能量反射器垂直投射到地面,对地面物体产生强烈的电离效应和内热效应。
最基本的电离效应是用电在水中制取氢气。由于电子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和穿透性、因此任何接触到这股无比强大的电场能量后,物体的组成物质表面局部会被电子“强行带走”,造成物体结构不稳定,进而导致了物体的加速老化与脆化——例如原本强壮的士兵在经受了电离后,骨骼变的异常脆弱,稍一活动就会产生严重的骨折和脱臼。
内热效应是电离效应的衍生结果,日常生活中的内热效应就是微波炉。电子在穿透物体时,会试图吸附在不稳定物质上,或带走稳定物质的电子,这个过程会产生强烈的电子运动,从而产生内部热量——例如石油在经受内热效应后,温度急剧升高,达到燃点后既开始燃烧甚至爆炸。

由于离子炮的本质是电,而电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得到。因此相对核武器而言,更加环保和可再生利用,因此成为GDI替代核武器的最佳方案。
在第一次世纪之战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各种原因,无法满足强大电能的瞬间供应和转储,因此当时的离子炮只能产生时间极短的瞬间作用,其威力实在难以和传统核武器相比。
第二次世纪之战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了离子炮武器的强化应用,使发射稳定时间延长了3~10秒,足以摧毁一切单位,甚至足以破坏地理环境——例如把小山包变成小盆地。
第三次世纪之战至今,在经过更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改良之后,离子炮可以聚集几十倍于第二次世纪之战时的电能,因此产生了可对“大面积局部地区”产生有效攻击和破坏的实际效果,加上修正了原本破坏地理环境的情况,使能量充分发散,因此实际作战是的效用并不亚于传统核武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