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古寺(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小禅房建在大殿的边上,一道不高的红墙黑瓦将它与大殿分了开来,一扇圆形的门洞又将它与大殿连接起来。小禅房虽然没有大殿来得宏伟壮观,但却也是画梁雕栋,分外地雅致。因为红墙的相隔,所以这里比大殿更多了一份清净。禅房中的物事也是一应俱全,只不过多了几盆兰花,房中飘着淡淡的清香。
许弹走进禅房后忙跪了下来,口中说道:“大师,弟子一时疏忽,便不知不觉地睡得久了。让大师在此久等,实在是罪过啊。”
清一大师忙上前将许弹扶起,说道:“不怪施主,不怪施主。据老衲所知,施主从所住之地到天竺寺有二十多里路。以施主的脚程,应该要走三个时辰啊。走三个时辰的路应该累了,就是老衲这样有内功的也要累的,何况是施主呢?”
许弹点了点头。
清一大师又说道:“施主是个诚性之人,虽然身在尘埃中,但心中却是有佛的。所以老衲选了这僻静之处,为得是不让旁人打搅,也好与施主做彻夜谈心,解除你的心中的迷津。”
许弹说道:“大师是方外高人,果然想得周全。”说着双手合什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清一大师将许弹扶起,说道:“许施主请坐。”
许弹说了声:“谢大师”。便坐了下来。
清一大师说道:“据老衲平时对许施主的观察了解,许施主是个心胸坦荡的君子,常以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人世间的一切。按理说象你这样有着广阔心胸的人是不该有什么想不开的。许施主既然有了心结,老衲估计就不是一般的心结。所以老衲要问,施主的心结到底从何而来?”
许弹答道:“说起这个心结的由来,真是惭愧死人了,弟子都不愿对人启口。”
清一大师说道:“寺院本是清净之地,更何况这里没有外人。许施主大可放心,但说无妨。”
许弹说道:“大师,弟子心结的由来要从朝廷追查杨乃武小白菜的案子说起。”
清一大师点了点头。
许弹说道:“杨乃武小白菜的案子,让浙江、杭州的许多地方官员都卷了进去。而我作为杭州府衙门大狱的一个牢头,便也不知不觉地卷了进去。我的心结便在这个时候结下的。”
清一大师想了想,说道:“原来是这件事情,老衲对这个案子耳有所闻。但按理说施主不是朝廷命官,只不过做了一个不入品的小小牢头,是不应该卷进去的。所以老衲想问一句,施主为何而卷了进去?”
许弹苦笑了一声。说道:“那杨乃武的案子照理说和弟子根本挂不上钩。可是牵涉到案子的那些大小官员却都关在杭州府衙门大牢中,这就和弟子有关联了。”

清一大师那聪慧的眼神闪了闪,“哦——”了一声,仿佛已经明白了其中道理。
许弹说道:“那些带罪的官员,人虽然在牢中,可是他们的恩师同僚、同窗好友、亲属家人、弟子门生、故吏下人可都在外边啊。这些人怕牢内的老爷吃苦,便一个个来找弟子,要弟子照顾好他们的老爷。……”
听完了许弹的叙述,清一大师顿时感慨万分。口中说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罪过、罪过、真是罪过,没想到朗朗乾坤竟出现这咄咄怪事。”
许弹说道:“大师说得对。弟子是朝廷的公干,一心只想办好朝廷的事,以表现对朝廷的忠诚,对皇上的忠心。可是没想到杨乃武一案弄得弟子里外不是人。一想到心中的那个‘忠’字子虚乌有,弟子的精神就要垮了。”
清一大师笑了起来,说道:“许施主,不要急,不要噪。我佛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老衲刚才听施主所言,知道施主内心的痛苦和无耐,也知道施主是想回头上岸的。”
许弹说道:“从一开始,弟子就对这种陋习深痛恶绝。但无耐在这大海的涌浪中,弟子就象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被那风浪吹来吹去,随波逐流而不能自主啊。”
清一大师说道:“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作主的,更何况许施主一名小小的牢头。”
许弹说道:“弟子在水上漂浮的时间长了,已经迷失了方向。所以特来求教大师为弟子指一条明路,好让弟子度过难关。”
清一大师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说道:“施主的这道坎难过啊,老衲一时半刻的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许弹摇着头说道:“大师乃方外高人,智慧超人,一定能为弟子指出一条明路。”
清一大师说道:“施主现在面对的是关在大牢中的朝廷命官、地方大员,这些人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一个小小牢头当然只有处处顺着他们。如果你不顺着他们,那就是你不想活了,那就是你不想在大牢中公干了。”
许弹说道:“大师所言极是。”
清一大师继续说道:“如果老衲猜得不错,那些贿赂施主的官员,又都是富甲一方的豪富。他们送你那点银子,其实不过是九牛而拔一毛而已。可是这笔银子到了你的眼里,却变成了一头牛了。不知老衲说得是否对?”
许弹说道:“大师的分析真是入骨三分,一点都不差啊。”
清一大师又说道:“在老衲看来,那些官员手上的银子也不是什么干净的。弄不好是从底下官员手中刮来的,或者从商贾手中骗来的,也可能是从百姓手中抢来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