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在非洲 第二十四章:更新、太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工厂的选址有些麻烦,食品工厂和还没挂牌的联合化工厂只占去了不到十英亩的面积,在它们的南面也建起了同样宽敞的厂房,只要按图纸做好基础就能作为枪械车间使用,但是这些暂时闲置的厂房已经有了其他的用途,而且兵工厂的易燃易爆等高危险性也决定它不能建在距离工人聚居区不远的地方,马锐想来想去,只有研究中心北面的山坳才是最理想的位置,为了满足建设厂房、平整路面及加固围墙对石料的需求,铁路公司的爆破工们在马锐办公大楼的北面山脚下开出了一条巨大的豁口,近百米宽、二百多米深的人工山坳除了建厂房以外还有足够的地方作为靶场,铁路公司的负责人和工程师对马锐的想法不太理解,他们不明白这位老板为什么放着已经建好的二十多间厂房不用,马锐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兵工厂的危险性,施工方对此表示理解的同时指出一点,在满是巨石坑洞的山里施工的成本和造价要比平地上高得多,因此他们希望马锐能把施工费用提高一倍。
双方关于工程款的讨价还价就在窗外不时传来的爆炸声中进行,合作了这么久,彼此都熟悉到可以省去那些表面上的客套,说服这帮家伙用的时间比马锐预想的少了20分钟,在奥巴马敲门进来前,他还忙里偷闲地眯了一会儿。年轻的族长还是那付生人勿近的样子,即使面对马锐这个肯收留自己的族人并为他们提供工作地老板,黝黑的脸上依然没有半点笑容,“您找我吗。先生?”
“是地,请坐吧我的酋长。嗯是这样的,我想了解一下,你和你手下那些战士们对于英语。。。学得怎么样了。”
“不算很好,先生。”
“不算很好?”马锐皱起了眉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不算太坏”。他希望小奥能说得详细一些。
“我和族人们从来没上过学,我们只会放牧、打猎、战斗,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困难了,所以。。。”奥巴马犹豫了一下,“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人只能听懂几句日常对话。也能认出一些简单的单词,书写就。。。包括我在内。”
马锐点点头,“这些可以理解,我的目地也不是想把你们都培养成诗人,但是一些基本的对话和专业术语是必须掌握的,学习是一种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我也认为它比开枪杀人要难得多,我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为了。。。”
“报复!”奥巴马咬牙切齿的一句话让马锐觉得背脊有些发凉,虽然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可小奥语气中挟带地寒意足以使布里厄河的河水结上一层厚厚的冰。
“你打算怎么做?带领你的族人继续跟德国人作战?”马锐清楚上次的谈话根本无法消弥深埋在赫雷罗人心中的仇恨。
“如果您不反对的话,先生,我希望您帮我们买些步枪,用我们应得的薪水,英国人或德国人地武器都可以。我向您发誓,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只要我们能够杀死那个屠夫冯。特罗塔为族人报仇,活下来的赫雷罗人都会向您效忠,成为您忠实的仆人,世世代代!”激动的赫雷罗人从沙发上站起来。双手抱胸单膝跪倒在地。
我靠。老子就想问问你们英语觉得怎么样,怎么七拐八拐的拐到报仇的事儿上来了。马锐被他整得脑门发疼,使劲揉了揉太阳**,抬头见小奥还跪在地上,“你先站起来,小奥,你这样做使我觉得很不舒服。”
等奥巴马重新坐下,马锐也理清了思绪,“我认为你不可能成功地,小奥,你别激动,听我说他拿出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画了几下,示意小奥站到他身边来。
“我们在这里,大温特胡克山,这里距离你们的家乡温得和克有上千公里,知道这是多远吗?好吧你知道,我想说的是,你们的薪水只够为你们每人买上一支步枪和几发子弹,没有多余的钱买马匹或骆驼,你觉得你们能用多长时间走回温得和克去,一个月还是两个月?这期间你们靠什么维持生活?我敢打赌没有见到冯。特罗塔之前,你们至少要跟德国人的边境或巡逻部队打上几仗,你们将在这些不必要地战斗中蒙受一些损失,剩下地人又如何跟装备精良数量众多的德队作战?请原谅我地真率,如果你们连活下去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击败那个冯。特罗塔将军呢?”
大猩猩狂热的眼神开始变得迷惘起来,他清楚马锐的话丝毫没有夸张,从温得和克逃到姆马巴托的过程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里享受几十年的安逸生活,在临死的时候对子孙说:你们的家不在这里,而是在遥远的温得和克,那里已经变成了德国人的地方,永远不可能回到那里去了?”
“我没有阻止你们复仇的意思,我只是认为你们成功的机率太低,不赞成这种付出极大代价却达不到预想目标的行动,还记得我上次对你说过的话么?”
“在没有足够的把握打败他们之前,先保住自己的生命。”奥巴马一字一句地重复马锐的话,表情虔诚无比。
“很好,如果我说,我可以把你们训练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让你们有足够的把握杀死你们的仇人,你愿意相信我的话并按我说的方法去做吗?”马锐的微笑像窗外徐徐掠过的春风一样温暖,说出来的话却像恶魔般地诱人。
“我愿意,先生。”与其说奥巴马相信了马锐的话,倒不如说马锐是他现在能看到的唯一一根稻草,他犹豫了一下问道:“我想知道您为什么要帮我们。先生。”
“正像你刚才说的那样,我需要得到你们地效忠。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我需要你们地武力来维护这间工厂--我们共同的利益。”
“我会这样做的,只要您能兑现刚才的承诺。”
“我保证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别的问题地话,你可以回去了。哦对了,把这个拿去,”马锐从抽屉里拿出他在火车上写的“狙击手训练教程初级版”递给奥巴马,这本小册子里也有凯瑟琳的功劳--以马锐现在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独力完成它,许多专业性的术语都是凯瑟琳帮他翻译的,因此他也不指望奥巴马能完全看懂。“好好看一下,有不懂地地方或不认识的单词随时来问我,三天后我会亲自为你们讲解它,告诉你的族人,用心学英语,如果你们真的想复仇的话。”
奥巴马推门出去,和等在门口的陈阿水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两个人每天都能见到对方。却几乎很少交谈,倒不是对彼此有什么成见,华人在南非的地位跟黑人也差不多,造成种淡漠关系的原因是--他们之间实在没什么共同语言,即使他们从同一个老板那里领薪水。
阿水把一本厚厚地帐簿放在马锐面前的办公桌上,翻开前面的十几页向他简单地讲述所有工人的开支情况,马锐直接忽略了赫雷罗人的工资领取纪录--这些人在这里有的吃有的住。除了支取过一些日常零用钱外,所有人地工资都存在“锐氏”的帐户里。

马锐重点翻阅了华工们的领薪记录,阿水把现有的300名男工和他们的50多名女性家属按姓氏依次排列,已婚和未婚的分开登记,每周地发薪情况都一目了然,阿水还按马锐地嘱咐记下了每一笔汇款的收款人姓名--作为马锐地管家。他还要帮他手下每个有需要的工人代办汇款。正如马锐所料,大部分人的钱也和赫雷罗人一样寄存在银行。约三分之一的工人有过汇款行为,包括阿水在内。
“刘银娣?你的亲戚么?”马锐看到“陈阿水”名字下的汇款记录一共是四次--从5月9号到8月9号,阿水把他每个月的薪水都寄给了这个人,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个女人。
“她是吴鱼仔的妻子想帮助她,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非常辛苦。”阿水的解释有些苍白。
“我无意打听你的,阿水,但我认为,如果你真心想照顾她的话,最好把她接到这里来。”马锐看着阿水的眼神很认真,没有丝毫玩笑的意思。
“我明白,我也想过。。。我只是知道如何向您开口。。。”阿水的眼中泛起一层暖意,不管马锐这么说是出于真正的关心还是想拉拢人心,他都非常感激。
“说实话我一直惦记着介绍个好女孩给你呢,一直保持单身可不是什么好主意。”马锐还是忍不住跟自己的管家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撇开这个小小的插曲,他低下头开始自己的工作。
借用工人们的薪水之类的说法只是马锐的托辞,目前工厂正处于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阶段,他的帐户里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流通,即使有什么急需用钱的时候,凭他在渣打银行的信誉,用工厂作抵押进行大额贷款也不是什么难事,而真正到了用钱的时候,工人们的一万多英镑存款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他之所以对这件小事如此关注,还是源于在伦敦跟孙文的那次会面,素未谋面的孙中山对他的了解有些过于详细了,有些细节就连经常通信的马应彪和曹宝华都不清楚,这使他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自己的工厂里是不是有同盟会成员的存在。
以前在约堡跟华侨联会所打交道时,马锐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不认为自己会在南非和革命党人发生什么接触,可跟孙文接触他改变了想法,当他把自己的顾虑说给凯瑟琳听时,她有些不以为然,和那些职业间谍比起来,她认为即使工人里面存在革命组织也不会对他们的事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她不清楚马锐和马应彪的交往过程,没办法帮他详细帮分析这件事地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马锐坚持想弄清楚这件事,她建议他的调查最好在暗地里进行,以免搞得人心浮动影响生产。
虽然凯瑟琳地话使马锐放下一大半心,可这件事儿一直像小耗子似的在他肚子里抓啊抓的,就像他不想成为孙中山的附庸一样。他同样不希望自己的团队中存在不同地声音,虽然他理解并支持革命党人的行为,却不表示他愿意自己的企业和尚未筹建的华人武装受到革命党人的控制,万一哪天这些进步人士把自己当成了剥削阶级的典型代表,和腐朽无能地清政府一起列为应该被革命的对象,在辛亥年之前先来个“方便面起义”。他可真就欲哭无泪了。
所以他决定像凯瑟琳说的那样,悄悄把这件事调查清楚,如果情况真的如此,他就必须采取某些温和的手法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最好能引导这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华人,把他们对革命的热情转化为工作上地动力,像自己正在做的那样在经济上支持革命,因此马锐想起了他早就嘱咐过阿水的事。记录每个人的汇款情况原本是用来预防商业间谍尤其是日本间谍混进工厂的手段之一,当马锐从殖民政府民政厅了解到,全南非的日本人加一块儿才32个时,他就把嘱咐阿水的话抛到脑后了,没想到却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在经常往国内汇款地人员名单里,马锐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包括陈妹、何炽、梁伯佳等技术管理人员在内的60多个华工都曾往香港的同一个帐户里汇过款。收款人是一家报社:《中国日报》。
马锐对这个“中国日报”倒有些模糊的印象,撇开后世里同名报纸在他脑海里印下的痕迹,他凝神想了好一会才记起来是在哪听说过这家报纸的名称:跟孙文在伦敦会面时听他说过,该报社地社长兼总编是现任地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陈少白,孙文的拜把子兄弟。
这下子就对起来了,马锐有些兴奋地打了个响指。他拿起铅笔把这些人的汇款纪录抄到一张白纸上。对它们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总结出一个规律:经常给陈少白汇款的都是三十以上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连阿妹等人算在内一共十几个,应该是铁杆的同盟会成员,其他人都是十七八岁二十左右的青年,大部分收入都汇给了家里,只是偶尔往报社汇上一笔钱,数目也少得多。
“先生,”马锐闻声抬头,看见侍立在旁的陈阿水又张嘴又闭嘴一付犹豫的样子,“有什么事吗,阿水?”
“是的,有件事本来想过两天再向您提起的,毕竟您今天刚回到南非,又忙着处理公务,不过,看样子您已经注意到这个了,”他指了指马锐手中的帐簿,“所以。。。”
“你说刘。。。”马锐低头看了看帐簿,“刘银娣的事吧,我们刚才不是已经讨论过了,按你真实的想法去做吧,无论怎么样我都支持你。”
管家被晒成古铜色的脸膛微微红了一下,“我不是说的这个,我想告诉您的是关于兴汉会的事。”
“兴汉会?”马锐被他绕得有些迷糊了,“兴汉会,不是兴中会?哦,想起来了,在香港听老马说过的,兴中会、三合会还有什么格老子会合并的,会长就是孙文嘛,怎么了?”他笑吟吟地看着陈阿水,等他自己说出答案。
“是这样的,前些日子,大概就是您刚启程去伦敦的时候,有几个华工劝说我加入兴汉会,一个宣传和领导革命的组织。”马锐的眼神深邃得使他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说话的语调也变得不自然起来,“他们说现在正是推翻满人朝廷的最好时机,只要现在加入兴汉会并支持革命,等共和政府成立后就可以凭资历出任某个公职,而且越早加入辈份越高,以后获得的官职也就越。。。”看着马锐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他下意识地住口不语了。
“下面呢?没有了?”正听得兴起的马锐见陈阿水说到关键的时候打住了,差点脱口喊出:更新啊!太监了?还好他清楚自己不是坐在军营的电子阅览室上网看YY小说,“你答应加入他们了?”他笑着问道,见阿水非常肯定地摇头,不由得捧腹大笑起来,不管兴中会兴汉会还是同盟会,在他的地盘发展会员的事情本身并不好笑,让他忍俊不禁的是这些人鼓吹的理由,怎么听怎么像在搞传销,还知道金字塔结构,越早加入的等级越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