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花火 第三章 淑妃之死(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淑妃在惊吓中小产,双腿间鲜血汩汩而下,不到片刻的工夫就已经将裙裾全部染红。我看这样下去淑妃性命会有危险,便籍着说话的掩饰一点一点向黑影靠近:“小彤姑娘,冤有头债有主。淑妃娘娘害你性命是不假,可此刻她的孩已经被你害死了。也算是一命抵一命了,如果淑妃有什么差池的话,今天当班的一众侍卫、宫女、内监岂不通通都要殒命?那他们又是何其无辜?他们又找谁来报仇呢?”
那黑影似在思考,我借着她愣神的一刻,脑海中一句咒语脱口而出:“俺嘛咪吧眯哄!”黑影顿时订住了一般动弹不得。桃木剑一伸一缩,咬破中指将血涂于剑端,手中丹砂一扬,黑影颤抖着叫了起来:“不!我不甘心!我没有错!为什么?”没等她再做喊叫,手中的剑已在她的眉间刺入。几番挣扎过后,黑影渐渐融化作一滩污水。
经历了这一场惊险,淑妃就此卧床不起。皇后常年有病不能打理中宫事物,内宫的事物便由淑妃的手上转至贤妃打理。在淑妃刚刚小产那些时日皇帝还经常去看望,可淑妃病的直说胡话,不住的求饶。眼看事情遮瞒不住,那下面的宫女近侍就将脏水全部泼在淑妃头上,说是淑妃逼她们杀死了宫女小彤,小彤的冤魂前来索命,一切和她们无关。皇帝眼见自己最是信任的淑妃竟做出如此可怕之事也就淡了看望的心事。皇宫中人本就是扒高踩低,淑妃此刻落魄连下人都不代见,未过几日,就听说淑妃怕是不行了。
这一日天气晴朗,我喊上袁倩拿了些药材去看淑妃。想起进宫那时淑妃前来看我现下不过才不到半月,竟已颠倒过来。想来人生际遇实是难测啊!
一进院,淑妃竟起床了。她只着一件单衣在园中的月桂树下站着,风吹动树梢映衬着她脂粉未施的脸。春夏之交的天气,竟让我觉得萧索不堪!见我们进来,淑妃也没有动一下,她痴痴得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娘娘!国师看您来了!”旁边伺候的小宫女唤道。
淑妃慢慢的抬起头,在她看到袁倩的脸(也就是前世我的脸,算是前世吧,毕竟我现在又以另一种身份活着。)时却忽然失控。“姐姐!对不起!姐姐!我不是故意的!真的!我不是故意的!求求您,原谅我吧!哪!我把这些都还给你啊!好不好?我不是故意推你下去的,真的!我把这些,”淑妃边癫狂的说着边将头上、手上还有耳饰一股脑的摘下来,急切的动作甚至使她的耳孔中流了血也不自知。嘴里喃喃说道:“姐姐!原谅我吧!我实在是太爱皇上了!你不知道,从他进入咱们家的第一眼我就爱上他了。我不能没有他!求求你,我把这些都给你啊?你让我进宫好不好?”
忽然淑妃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凶狠的走向袁倩说:“我哪里不如你?为什么要让你进宫?我比你漂亮!比你聪明!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行,我一定要进宫,我要当娘娘!我要当娘娘!杀了你!我杀了你,进宫的就是我啦!哈哈哈哈!”说完竟双手如钳般向袁倩掐去。我上前一步拉开了袁倩,淑妃像是疯了一样不停的要去掐死她。场面一时乱做一团。旁边的小宫女吓傻了,我大吼道:“快去叫人!淑妃娘娘疯了!”小宫女让我这一喝回过神来,提起裙飞快的向外面跑去,边跑边大喊:“来人哪!杀人啦!”凄厉的喊声在这红墙内久久回荡不已。

不一会儿的工夫,皇上带着侍卫就来到了。皇后竟也拖着病泱泱的身来了!“住手!淑妃!你在干什么?”皇帝大吼一声。听到皇帝的声音淑妃顿时停了下来。她慢慢的抚平身上的衣衫,打了打刚才和我扭打时弄上的尘土,施施然的向皇帝走了过去,在离皇帝不远的地方被拦了下来“皇上,您终于来看臣妾了!”
“淑妃!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谋害国师?”皇帝将我和袁倩拉至一边,怒不可扼的问道。
淑妃缓缓的抬起头,在看到袁倩的那一瞬间再次发疯:“杀了你!我要杀了你!杀了你我就能当娘娘啦!哈哈!”说完竟疯狂的向我们的方向冲了过来,就在这时,皇后身边的一个小宫女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拔出了头上的银钗。淑妃一下冲在了银钗上,长长的钗柄一直没入了她的心脏。她看着皇帝,不甘的躺在了地上,致死也没有闭上双眼。
淑妃就这样死了!带着她满腔的爱走了!紧接着淑妃的娘家被查抄,原来当年先皇御点进宫的是淑妃的异母姐姐,淑妃在一次皇上前来拜望舅舅也就是淑妃的父亲时对皇帝一见钟情。在得知先帝要姐姐进宫时竟嫉妒的将亲姐姐推入池塘溺死!那淑妃的姐姐母亲早已过世,淑妃的母亲很是得宠就做主让淑妃顶替入宫。而巧的是袁倩竟长的极肖被淑妃害死的姐姐。淑妃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以为是姐姐要来抢夺皇帝的爱,又惧又恨竟将这一段往事大白于天下。国舅府因罪犯欺举家圈禁,把持朝政多年的国舅爷竟阴沟翻船,就此没落,不久郁郁而终!
一切结束后,回到我的宫抵。忽然感慨良深,虽袁倩对我感激至极,我却对她怨念颇深。我,想念我的爱人了!不知道他在那个世界过的可好?是否也在想念我。
这真是: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