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香榭丽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丑儿领我来到簋街一家叫香榭丽园的酒店,门口的牌楼透出一股气派,往里走、大槐树、杜仲树,使小院生气昂然;二胡加琵琶,透出京腔京韵的婉转,院子虽不大,却朴素喜人。再往西走几步,就看见了香榭。这可是正经的四合院,赶紧先四处瞧瞧,“宴饮瑶池”的匾额就挂在正屋的正上方。
“哥,这匾可是乾隆年间的真品。”丑儿炫耀地说。
“丑儿,这大理石的四扇屏也有些年头了,应该是民国的旧物吧?”我摆出很欣赏的样子问。
丑儿点点头领着我走进别致小巧的东西厢房。从厢房里出来,核桃树枝叶茂盛,整个院落洗脱了外界的嘈杂,清新出尘。天色渐暗了,丑儿和我慢慢地又踱回丽园。院子里已经是热闹非凡了。牌楼前的一溜灯笼映红了街面。小广场上用老式放映机放着怀旧的露天电影。
我和丑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丑儿要了麻辣小龙虾、水煮鱼和香辣蟹。我要了两大扎啤酒,便大吃大喝起来。
“丑儿,这条街为什么叫簋街?以前,我一直以为叫鬼街。”
“**年以前,这条街上也只有几家饭馆,”丑儿一边吃一边讲,“有国营的,有个体的,与京城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因为晚上九点来钟会有一拨客人来吃夜宵,几家饭馆纷纷延长了营业时间,后来干脆改成了二十四小时营业,没想到一来二去有了点名气,城里的夜猫子们都知道了东直门有个半夜吃东西的地方,做买卖的都讲究规模效应,爱扎堆儿,这里生意火了,店也越开越多,新东安的爆肚,隆福寺的小吃都来安营扎寨。慢慢地不到两华里长的一条街就开了百十来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餐馆。用北京话讲,就是:‘半夜三更不睡觉,闹什么鬼啊!’鬼街的名字就这么叫开了。但是叫鬼街实在容易让人误会,主管部门干脆把“鬼”字改成了‘簋’,既谐音又贴切。”
丑儿一边说,一边用油手在桌子上写了一个“簋”字。
“这个“簋”字是什么意思?”我纳闷地问。
“‘簋’是中国古代一种圆口两耳的食物容器。一条街以‘簋’命名,自然是个吃饭的去处。”丑儿说得很得意。
“有意思,以前以为簋街就是鬼街,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学问。”我佩服地说。
丑儿是那种极有文化底蕴的女孩儿,虽然人长得很一般,但皮肤白皙,气质高雅,正所谓一白遮百丑,多看一会儿,倒觉得特别受看,便觉得越看越爱看了。
丑儿被我看得不好意思了,“不好好吃饭,看我干什么?”她脸色羞红地问。
“丑儿,我发现你越来越好看了!”我毫不掩饰地说。
“油嘴滑舌,我长得什么样,我自己清楚。”丑儿脸色绯红,略有羞涩地说。
也许是见过的女人太多,看多了表达方式就太直白。
“丑儿,”我甜言蜜语地说,“我们刚见面时,最吸引我的不是你的长相,而是你身上淡淡的香味。女人香可能比漂亮的脸蛋更易引起男人的注意,因为气味是一种灵魂的东西,有很强的穿透力,能提高女人的魅力。”
“哥,我知道自己长得丑,你用不着拿什么香味、灵魂的来哄我。”丑儿娇嗔地说。
我不知道怎么了,今天一个劲儿地恭维丑儿,当然,我说的也都是心里话。丑儿的眼睛不大,还是单眼皮,但可以随着我的谈话传递一种生动的感觉。女人所有的具象的东西都可以量化和装饰,但生动却无法量化和装饰。生动是一种感觉,让人遐思和幻想。
丑儿看出我在胡思乱想,便转移了话题。
“哥,小说什么时候能出版?”
“找了好几家出版社了,都杳无音信,快愁死我了。”
“你别着急,我在北京帮你找找朋友。”
“要不是卢媛帮忙,我怎能跟电视剧沾上边儿。”
“这就叫美人救英雄。”丑儿有些嫉妒地说。
“丑儿,拿哥开心,都混到写小说的地步了,还英雄呢!”
“写小说怎么了,我还打算让你写电视剧呢。”
“写长篇小说和写电视剧是两回事,我恐怕不行,我连电视剧的剧本都没看过。”
“回头我给你拿一些单位拍过的剧本和光盘,再拿几本如何写电视剧的书,你先看一看。也可能看过之后,你就有创作的冲动了。《心灵庄园》出版以后,《市长秘书》的剧本就由你来写。”
“没想到出一本小说这么难。”
“不难不都成作家了,这就叫好事多磨!”
“丑儿,我一直不明白编剧、导演和演员是什么关系?”
“编剧立骨架,导演筑灵魂,演员补血肉。”丑儿说得很精辟,我听了恍然大悟。
香榭丽园的麻辣小龙虾非常好吃,我和丑儿又要了二斤。丑儿是个懂得交流,善于倾听,愿意体会他人心境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既感性得像涓涓细流,又性感得像怒潮大海。
“哥,你喜欢旅游吗?”丑儿秋波闪烁地问。
“我特别喜欢远行。特别是孤独地立于旷野中,极目远望,那是一种空旷到极致的孤独,在这种孤独中思索,一不小心就会洞穿自己的灵魂。”一提旅游,我就情绪高涨。

“哥,这种感受我也有过,这是一种洗礼灵魂的感觉,不过洗礼灵魂最神圣的地方还是西藏,我一直梦想去一趟西藏。”丑儿露出向往的表情。
“你以前跟我说过,我也一直想去西藏,等我的小说出版了,电视剧也写完了,我陪你去一趟西藏。看看那里的神山圣水,没准儿我们俩回来又能写一部好作品。”
“哥,一言为定!”丑儿高兴地说完,举起扎啤要跟我干。
我的内心世界一直为这个女人跳动,这是一种纯洁神圣的感觉,我掩饰着激动一饮而尽,我发现这个我第一次见面时认为很丑的女人,像是一轮温煦的夕阳,自然纯朴。那淡淡的体香散发着一种灵性,弥漫在我的周围,自由自在地活在这不期而遇的快乐中,感染着我对未来充满了色彩斑斓的幻想。
二十二点是簋街最热闹的时候,从东直门桥望去,一片灯火通明。恐怕是这里的老板们偏爱红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成串成行。此时,拖车的交警也下班了,各式的小车几乎停到了马路中间。我和丑儿吃饱喝足后,离开香榭丽园,沿街边逛景,看热闹。
“哥,北京各个阶段的‘流行食品’都沉积到了簋街上了:七八年前流行的羊蝎子,五六年前流行的麻辣烫,三四年前流行的肥牛火锅。近年流行的小龙虾、炒田螺。当然,这里也少不了那些风雨不倒的保留节目,比如涮羊肉、家常菜。”丑儿如数家珍地说。
“这就如同时装.年年都有不同的潮流。”我附和道。
“时装”这个词一出口,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英杰,五月花公司,罗文、刘慧、沙威,还有迟小牧,心里不免有了一些伤感。这伤感是不留余地的,让我从心底生出一种燥热。北京的夏夜比我想象的炎热,是那种能够滋生出狂热**和生死爱情的炎热。这炎热加重了心底的燥热。
我上了丑儿的白色本田车回酒店,为自己与丑儿重逢而激动。盛夏的炎热和心底的燥热,再加上吃了一肚子的辛辣美味,出了一身汗,有一种灼出灵魂污秽的痛快,这种痛快也格外让人感到通透。
回到酒店,丑儿一直把我送到房间。
“丑儿,明天我就回东州了。”我依依不舍地说。
“我去送你!”丑儿语气很轻,但饱含深情。
“太晚了,回去休息吧。”我不情愿地说。
丑儿站着没动。我走过去轻轻地拥抱了她,丑儿的眼泪滑落到我的肩膀。我心里生出一股柔情,这柔情折磨得我浑身像着了火。我又紧紧地抱了抱她,心里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犯两年前的错误,否则,丑儿会瞧不起我的。丑儿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她轻轻地推开我,眼睛里迷离着梦幻般的骚动。
“哥,洗个澡睡吧,明天我送你去机场。”丑儿温婉地说完,转身就走了,留下一股淡淡的幽香和如在梦中的我。
我和丑儿之间还说不清楚是什么。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表达的,更无需用贞操来验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我们从见面那天起就真正开始互相吸引了。
我躺在床上回味着这种吸引,仿佛在梦幻中。我发现,现实中的我从来也没有真正属于过我自己,因为,我们的心灵压根儿就没在现实中生存过。
我是属于一只脚踩在现实中,另一只脚踏在梦想里的平庸人,即使有一只脚落在现实中也不过证明了自己的平庸。正因为我的平庸,面对困惑的主题,我才无计可施,沮丧、不安,甚至逃避。
每个人都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成功者只有两种人,在现实中生存没有梦想的人,在梦想中生存不知现实的人。前者活得重,后者活得轻。沉重的未必悲惨,轻松的未必辉煌。灵魂可以永生,但生命只有一次。
面对生命,任何选择都有充足的理由,任何结果都顺理成章,结局往往不是真相,而真相往往没有结局。
人类最终的灭亡也许是在童话里陷得太深,也许是在现实中不能自拔,然而这两种现象恰恰是在宿命里最成功的生命状态。
上午,丑儿开车送我去机场,目光中弥漫着恋恋不舍的情怀。我约她抽空去东州。她深情地说,在四海站稳脚跟以后就去。
我突然意识到,《心灵庄园》也可理解为梦到天尽头,爱到天尽头,恨到天尽头,情到天尽头。这“天尽头”是吉是凶,我不敢往下想,盼着书快点有结果,电视剧快点有结果,好和丑儿一起去一趟西藏,那里才是我们“灵修”的去处。
丑儿的泪又滑落在我的肩上。
“哥,我知道你不是我的,可我永远是你的!”丑儿紧紧抱着我说。
我没说话,只是深情地望了她一眼,然后转身走向安检。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