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决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了自己地盘的柯恩斯当天就对媒体宣布了这一年里他被安谢尔软禁在了府邸中。并痛斥了安谢尔是个窃国贼,通过不法手段篡夺了总统的位置,一直以来他都是在欺瞒着民众,隐藏着真相。
随后,柯恩斯严重申明了,他将高举正义的旗帜前来讨伐安谢尔现任政府。并要求安谢尔主动退位,乖乖束手就擒,还世人一个公道。
虽然新政府已经对媒体进行了管制,柯恩斯的这番讲话也没有在电视上播出。但毕竟纸还是包不住火的,这段讲话还是通过网络,悄悄地在人群中流传了开来。
群众的呼声越涨越高,甚至有些过激的民众在市政府大楼下示威游行,焚烧带有安谢尔肖像的画像。国际上也对此事予以十分关注,各国首脑们都拭目以待地坐在荧屏前,等待着安谢尔政府会做出如何反应。
最后,在重重的压力下,安谢尔政府还是做出了如下的申明:
原全国总统柯恩斯是在我们现任政府的保护下被一伙来历不明的恐怖分子给劫持了,他的那番讲话也是受到了恐怖分子的威胁而迫不得已说出的。我们将会拼尽全力把原柯恩斯总统从恐怖分子手中救出来,并会严惩那伙企图扰乱人民思想,破坏国家安定,引发国内战争的恐怖分子的。安谢尔现任政府特此申明。
这样的申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骗骗小孩用的。既然现任政府有如此正当的理由,那为何又要把柯恩斯的那段讲话遮遮掩掩呢?更何况现在柯恩斯的这番讲话与他一年前曾宣称因患病辞职的那番讲话不是互相矛盾吗?
然而,只要是有个适当的理由,大部分的民众还是对新政府的这份申明深信不疑的,他们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下来,转而把矛头指向了那伙所谓的劫持着柯恩斯的恐怖分子那里去了。
既然安谢尔政府做出了申明,表示有信心也有能力打击恐怖分子,国际上也就没有什么可插手的余地了。他们只有静观其变,关注着安谢尔现任政府接下来的行动了。
现在看来,安谢尔和柯恩斯双方光靠谈话的途径已无法解决这场矛盾了,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双方都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经过了数星期的准备,柯恩斯整合了西北边国境各处他原来的旧部,统一了行动目标,稳定了军心,正浩浩荡荡率领了数万军队向着首都莫斯科进发了。
而安谢尔政府这边,他们也做好了放虎归山后最坏的打算。由于俄国这些年来长期处于内战状态,人力物力都急剧下降。再加上4年前的那场世界核大战,国内人口大量减少,生产力水平低下。
现在在新政府的领导下,国家开始重建,国力逐步恢复。虽然新政府大力培养了一支政府军,但本来国家的大半军队都去了柯恩斯那里,这致使政府军和他们在数量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于是,安谢尔紧急从全国抽调了大批的士兵入驻到了新建的弥塞亚大型军事基地里。它是新政府的一道重要防卫线,同时也是敌人入侵首都莫斯科最大也是最后的屏障。

这样,双方在兵力上都旗鼓相当,军力上也在伯仲之间,可谓是势均力敌。这场战斗谁胜谁负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安谢尔并不希望走到如今这一步,但这同时也是个能彻底铲除柯恩斯及其残余势力,稳定自己现有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只要这场仗打胜了,就再也没有人会跟他作对,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坐上俄总统的宝座了,而不是现在的代理头衔。
为此,为了能更有效地指挥作战,安谢尔根据非常时期的各项条例疏散了阿修福德学院内的学员,把临时作战指挥部搬到了离弥塞亚基地较近的阿修福德学院内。
由于现在正处于非常时期,人手紧缺。而卡尔和多洛雷斯也都被授予过爵位,又都是安谢尔和夏洛特家的人,所以他们有幸得以进入作战指挥部,参与了此次作战。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谁愿意带兵去前线打仗呢?
在政治上,贵族们个个都能言善语,高谈阔论地鼓舞群众;而在带兵打仗上,他们却个个都是外行。
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贵族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主动站出来说话。虽说打了胜仗的话,回来后肯定能加官进爵,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在场的每个人都期望着别人能够出来承担起这份重任,而自己只要窝在后方听听他们的捷报就好了。
话说贵族们都不善于带兵打仗,这是事实。但在军队里有谋略的指挥官还是有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权利,无法指挥得动所有的士兵而已。而现在要派遣去前线的人,其实并非需要他有什么很大的军事才能,只要他能够正确地听从下属军官的意见,调动军队就可以了。
但是,一旦上了前线的话,谁也不能保证你的生死。说不定哪边突然飞来横祸就让你一下一命呜呼了也不奇怪,所以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担这份风险。
“艾玛尔,我看还是你去吧。”
“不,不,不,我怎么行,我觉得还是您比较合适。”
“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还是你去比较好吧。”
……
正在贵族们互相推脱,争论不休,会议进入了僵局的时候,有一个人主动地站了出来。
“我愿意去前线,担任此项重任。”卡尔很有信心地说道。
也许是卡尔太过急功近利,也许是他太有自信,在没有人肯出头的情况下,卡尔毅然请命远征。这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不过仔细想想,卡尔毕竟是安谢尔公爵的儿子,是他将来的接班人。要是不在战场上立下点战功的话,不足以在贵族中建立起威信来。这样想来的话,卡尔的这次举动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是,贵族们互相对视后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个最大的问题也就这么给落实下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