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上帝之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湾城外,战鼓震天。地上万马奔腾,天上拓跋宏驯养的百余只战鹰在天空中盘旋,气势十分壮观。吴哲一声令下,中国第一军的2个师加2个团8千多人出发了。
这些天,吴哲令每个师配备了一个神机营,专门使用新发明的各种武器。神机营的标准配置为襄阳炮50架、神臂弓50架-、床弩50架、火药包100个;另设神射营一个,是从战士中选择出来的神箭手组成,他们配置的都是工部新制作出来的强弓——吴哲给这种弓命名为霸王弓。
吴哲的独立团是从个师中的选拔优秀士兵组成,每个人都配置了霸王弓。其中最优秀的10个人,吴哲亲自教他们狙击步枪的使用。这10只狙击步枪就是吴哲从21世纪带回来的那10只。由于子弹有限(每只枪才100发),吴哲只让他们每人打了10发子弹,体会一下射击的感觉。这次出征每人又是配备10发子弹。
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拿着狙击步枪,催马来到吴哲的马前:“主公,多给几发子弹吧,我保证将白里达的脑袋给您提来。”
吴哲道:“子弹是有数的,现在根本造不出来。你给我省着点用,要是乱放枪我先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李云龙一吐舌头:“诺。”
吴哲说:“我跟你交代的匈奴的兵马的情况你都记住了吗?”
李云龙说:“主公放心,我已经将匈奴兵马的具体情况传达给独立团的每一名战士了。”
吴哲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在这场战争开始的前,吴哲已经通过在中原的各商栈收集各种情报信息了。长安的分站,早就通过飞鸽传书的形式,将匈奴兵马的情况传给了吴哲。
在三国时期,天下分成13个州。其中西北主要有凉州和雍州。那里最大的地方势力就是董卓,他占据了两个州的大部分。与董卓分庭抗礼的是占据凉州西部的马腾和韩遂。
匈奴降汉以后,就被安置在这两个州,到今天已经有快100年了。近百年来,匈奴和汉族不断和亲,人种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其中保持原来白面、深目、碧眼、紫髯特征的人被人称为“白匈”,和汉人区别不明显的的称为“黄匈”。白匈和黄匈共有10多个部落分布在雍、凉二州为大汉镇守边界。
其中白匈的首领叫白里达,黄匈的首领叫刘渊。白里达和刘渊2人虽然都听命于董卓,但他们2人的关系并不好。白匈和黄匈还经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这次丘力居在白狼山会盟草原各部,刘渊就以自己已经归顺朝廷为由没有去。而白里达恰恰相反,他一心想回复祖先的荣耀,所以积极的赴会,并且通其他十二部一起,签署了攻打三湾的盟约。

在匈奴内部中,刘渊的身份比白里达要高一些。因为刘渊的刘姓就是,汉和帝封给其祖父的。由于刘渊的反对,所以白里达出兵讨伐三湾城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匈奴各部的广泛相应。只有白匈的3各部落和黄匈的1个部落参加,加上自己统帅的部落不过5千多骑兵。
没办法白里达只好向董卓借兵。董卓本来不想管这个闲事,他关心的是三湾商栈在长安的分站能够给自己上多少税,私下里能够给自己送来什么新的奇珍异宝。
所以他接到白里达的请求时,不但不支持,甚至反对。他怕三湾商栈从长安撤走,给他带来不少的损失。
到是他的女婿也是他最重要手下的谋士李儒,给他献计。
李儒对董卓说:“主公,不如借给白里达5千凉州骑兵。草原上十三家起兵,这是自和帝窦宪平匈奴后,近百年来草原上最大规模兵力集结。我们可以把这个消息偷偷的告诉三湾商栈,这样两方面不论谁胜,打起来都会两败俱伤。那时您率领凉州铁骑可以踏平草原,三湾的财富还不都是您的。相反如果您不借给白里达兵将,到时候南路无人挡得住吴哲的三湾铁骑,那时他要为避开北方的鲜卑、乌桓各部举兵南下,那可不妙了。”
董卓听李儒说的有理,这才借给了白里达5千凉州骑兵。
白里达统帅着1万多骑兵北上,他一心想恢复祖先的荣耀。他也信心百倍。因为他知道十三部会盟兵力是三湾的数倍(具体几倍他也不知道),而且他最放心的就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叫阿提拉,由于刘渊的手下有一个叫许三多的骁勇善战,所以阿提拉还不能称为匈奴的第一高手,但是他也是有万夫不挡之勇,手中的一对虎尾钢鞭重60多斤,匈奴人称这对鞭为上帝之鞭。
白里达的如意算盘是,十三家先会盟联手攻下三湾城。然后在扫平乌桓、鲜卑各部独占三湾城。因为通过白狼山会盟,他看出来草原各部还没有谁能敌得主自己儿子的上帝之鞭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