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仙味”的仙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真老是被编辑指责书中武侠味太重,而一些幻术的描写由偏离了“仙味”,甚至于趋近于科幻,所以我反复在想,怎样才能避免仙侠小说中的武侠味和科幻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友上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
仙侠和武侠的核心区别在于“能量”,仙侠使用的是“仙能”,而武侠使用的是“体能”。
由于能量的本质不同,所以使用方式也就不同。比如“跺一跺脚,地上出现一个坑”,在形象的表征上,仙侠跺出来的坑比武侠大;在动作的实质意义上,对于武侠来说,跺脚是发力的必须动作,不经由脚这个身体的组成部分,体能就没办法对地面产生作用,而对于仙侠来说,跺脚只具备一个象征性意义,象征着人物要发招了,其实这个动作并不必须,可有可无,不跺脚,人物照样能在地面上造出一个坑来,因为仙能的释放,不一定须要身体作为媒介,可以用脑袋里的意念,或者手上的法诀。(千载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
由于能量的使用方式不同,所以就决定了身体的存在意义不相同。对于武侠来说,练武就是练身体,速度、力度、技巧等武术的因素全部须要身体作为载体来体现,所以身体的动作对于武术的施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身体的动作就成为了武侠小说打斗中的主要描写对象,比如“像蛇一般出拳,绕过对方的右掌,拍向其胸膛”,描写的重心就在于拳头的姿势。但对于仙侠来说,身体只具备延续生命力的作用,法术的施展不依赖于身体动作本身,而依赖于咒语、印诀、意念等手段,所以打斗时描写的主要对象,就不在身体,而在于法术的声光效果,比如“一拳捣出,拳上跳出噼啪电光,将XX的身体轰成焦炭”,描写的侧重点已不在于拳头的姿势,而在于拳上的雷电。
由于打斗描写的侧重点改变,也就导致了打斗场面的景物描写的模式相应改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友上传章节,千载中文网特此申明)对于武侠来说,体能,或者说“内力”,对于景物的影响具有实质性作用,即直接的物理性破坏,比如“琴音一响,荡起劲风,震碎了牡丹”,就属于直接式破坏,其实质和用拳头打碎牡丹花没有区别。对于仙侠来说,仙能,或者说“法术”,对于景物的影响往往体现在生消枯荣的变化,即用超自然的方式改变了景物的生存状态,比如“琴音一响,生机四溢,牡丹花蕾蓦然绽放”,就明显属于道法的范畴。
在景物描写这一点上,中国式仙侠和西方式奇幻也有区别,其核心差异,不在于建筑风格、雕塑艺术和绘画音乐等具体的学问,而在于一种思想传统的本质。同样属于超自然范畴,中国的仙侠对于景物描写的重心在于“天人合一”,即重在点染自然景物的神韵,而西方式奇幻对于描写的重心则在于宗教式的联想,具体表现为天使和恶魔的衍生性图景。比如同样描写超自然的琴音,中国式仙侠会这样写“琴音一起,律动的仙韵随风飘散,柔弱的碧草如浪轻翻,宛如一泓碧绿秋水,将XX拥在湖心”,这种描写的重心就在于用超自然的仙能,以夸张的手段,突出升华自然景物的神韵。而西方式奇幻,就会这样写“琴音一起,无数只绿光蝴蝶翩然自琴韵中幻出,飞舞于XX的身周,播散着星星点点的莹绿色光粉,将天地妆点**间的伊甸园”,这种描写的重心就在于用超自然的魔法,勾连出天堂式或宗教式的联想,以满足西方人传统思维中的神魔特色。

同理可知,仙侠和科幻的本质区别,也在于“天人合一”的韵味。同样一处仙境,可用仙侠的洞天福地来描写,也可以用未来世界的科幻投影技术来实现,但区别就在于仙侠重在神韵的超然,而科幻重在真实的呈现。比如同样写一片竹林,仙侠中的竹林这样写“幽幽修竹遍植山岭,清冽的竹香随风轻送,一片片翠叶簌簌轻响,拄杖信步在婆娑的绿荫下,只一弹指,道心上蒙着的一层俗尘已荡涤一空”,描写的重心就在于自然景物和人的交融,美学上的“移情”技巧是重点;而科幻世界的竹林则应该这样写“投影仪中洒出一团绿光,当中是一片栩栩如生的竹林,不但枝叶的晃动、竹影的婆娑惟妙惟肖,就连微风穿林声和木叶的芬芳,都一一真实呈现,令人置身其中,宛如真的到了一个竹林”,描写的重心就侧重在细节的真实性,务求详尽逼真。两者的区别一如中国的仕女图和西方的肖像画:中国仕女图重在通过简洁的线条、深远的留白、风物的衬托,共同突出人在环境中的神韵,所以画中人和真实的人物面貌往往相去甚远;而西方肖像画则重在真实,着色、构图、视角、光暗等等要素,无不为了更好的绘画出人物的真实面貌,所以画中人酷肖真实的人物。当然,中国也有工笔仕女图,西方也有抽象画派,不能一概而论。
捋顺理论上的脉络,我只用了几个小时,但真的写起来却总是丢三落四,记住了这样,忘了那样,稿子总是被编辑驳回驳回再驳回。一个作者的悲哀,或者就在于脑袋知道该怎样写,但真的动笔写出来,味道却不对了。苦笑啊,苦笑;跳海啊,跳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