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茫茫星海,人类始终要保留一丝仅剩的谦卑。”一个老头盘坐在一座山头顶峰的灰色巨石上,抬头看着不远处的卡瓦梅罗第三港口上蓄势待发的舰队。古董烟斗此时折颈而断,老头摇了摇头,将那杆冒着淡淡烟雾的烟嘴随手扔下了悬崖。
“跟随了两百多年的老朋友也离我而去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此时他转眼望了望身侧睡熟的小孩,大概七八岁的年纪,口水肆无忌惮的流了下来,顺着岩石的坡度像一条小溪似的流淌而下,在边缘处化作一颗颗珠子打在了紫罗兰花的花瓣上。
“孩子,给你讲个故事好么?”老头拭去了小孩嘴角的津液,缓缓闭上眼睛问道。
“那还是很久很久前的故事,似乎什么时候开始都记不清了,索性就从我们踏上这无际的星海讲起。”老头并没有得到回答,但也兴趣盎然的讲了下去:“也不记得是哪个老家伙问过,这宇宙之中,我们是否孤独一人?没有人能给答案。于是他并不死心,继续问道,入果不是,为什么他们不来找我们?没有人愿意承认,如此之大的空间竟然只有我们。既然我们找不到他们,他们也不来找我们,总还是有些原因的。于是G点论伴随着许多理论一起诞生了。”
G点论,是古地球文明中一位宇宙学家提出的,他假设一个前提是宇宙中存在与我们一样的智慧生物。那么为什么距离宇宙形成如此之久没有一个高度文明诞生并去联系我们呢?那么他综合了许多信息,提出了一个假说,就是G点论:我们在非人口危机意识情况下的人口增长达到了一个可预计的基数,消耗了大量可利用资源,而我们普及了人口危机意识是为了缓解本星球的环境压力,而一旦出现环境压力就会同时诞生‘宇宙移民倾向’,那么我们需要做到的开发出新能源方案同时解决宇宙移民问题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这两件事情所需要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科技水平达到某一个阶段。在我们解决两件难题的任何一种之前就会出现无能源可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切科技进将会终止,那么我们永远无法逃离这个星球的束缚。这个科技与能源瓶颈出现的时期就是G点。所以一切智慧生物无法互访。
那么有人会问了,如果一种智慧生物所居住的星球能源极为丰富呢?同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可居住星会造**口膨胀的速度更快,还是会遇到G点。那么一个比人类脑域开发速度高出许多的智慧种族呢?的确他们的科技攀升速度会更快,但是问题处在科技的提升同时提升消耗能源的速度,当他们遇到环境压力产生了宇宙移民倾向时,所剩的资源和当时所消耗资源的速度更急剧。G点一样存在。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全部可以用G点论解释,这之间涉及到概率学,环境学,人口学等等。虽然无法被证实这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足以引起学术上的一场大地震。但更多人对此报以怀疑态度。
老头双目微闭,嘴上继续念念有词:“他像一个预言家,我们终于迎来了G点的降临。”
古地球文明公元2573年,所有人应当铭记的日子,全世界联合发布新闻:所有本土不可再生第一资源消耗殆尽。但人们仍不相信G点会到来。因为毕竟还有可再生的第一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
但是他们错了,环境问题打破了他们的幻想,一切可利用的可再生第一能源急剧减少。随即粮食问题愈演愈烈,拥有高科技的人类开始为温饱发愁。宇宙移民仍遥遥无期。
“那时没有人有眼泪,因为少量的淡水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仅剩的感情是绝望。”老头抬头指向了远方的星空,索伦5号恒星后一颗不算耀眼的行星。“铭记人类唯一的朋友,M31{仙女座星系}的麦卡伦人,倾尽所有资源的最后一次呐喊,那弥足珍贵的微衰减3号波。将他们的所有科技传到了银河系。人类成了那时宇宙中唯一突破G点的智慧种族。”
麦卡伦人的信号被古英国某天文台监测到,用的是最古老的叙述法方,图形。破解工作很顺利,一种特别的能源方案暂缓了地球的危机,随即互补的科技很快造出了宇宙上唯一的移民舰队,代号:希望。
在临走之前,向消亡了200万年的麦卡伦人发了一个图形——两只扣紧的双手。
在短暂又漫长的172年中,移民中的人类换了三茬。终于找到了第一颗T2行星,(第2级环境等级行星——容易进行环境改造的行星),这颗行星是人类宇宙征程的第一步,被重新命名为——纽乌曼星。【法语的NouveauMonde(新世界)音译而来,为纪念G点论创始人而选择的法语单词】。

“而后来,人类突破G点后,帮助了数百个个种族突破了G点,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地球人为首的庞大的宇宙联邦。”
“那后来呢?为什么我们现在见不到其它种族的人呢?”老头满眼含笑的看了看苏醒的小孩,解释道:“因为第二G点!”
“第二G点是什么?”小孩随口问道,眼睛却目不转睛的盯着港口上正欲下降的锐眼侦查舰队。
老头没有直接回答,反倒问了个问题:“知道人类如何在如此众多的行星上插上自己的旗帜?”
“不明白。”
“我们如何进行宇宙远航呢?”
“当然是利用虫洞!”小孩指着目力不可及的远方,发出一道紫色的光晕。那是舰队跃迁而至所泄露的能量波。
“虫洞,很好。”老头微笑着抚摸小孩的额头。
虫洞是一种通俗叫法,他是宇宙运输器能够进行短时间远距离航行的基础。跃迁,虫洞,人类对这两种事物仍然一知半解。虫洞是多维空间与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的碰触点,人类通过虫洞进行跃迁航行,而终点是固定的,举个简单的,二维空间是一个平面就像一张纸,在纸上有着一条20CM长的弧线,起点与终点相距1MM。纸上二维生物以这条线维道路在行走。如果把他们弄到三维空间中就可以以最短距离‘直线’,到达他们的目的地,可能只需要走1MM。但是他们永远无法理解三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像人类不明白燃烧,却懂得使用火。我们不了解多维空间的运转方式,但并不妨碍我们用来帮助自己。所以我们每天用着并不了解的桥梁渡着茫茫星海。
“天然虫洞帮助我们可以远航,然后人工虫洞的修建让我们踏遍了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
小孩恍然之间,有所顿悟,插嘴道:“但是我们无法走出银河系对吧,所有可能指向外星系的虫洞都是不可逆的。”
老头诧异的看了小孩一眼,说道:“你的功课学的很好,但是并一定是不可逆的……”
老头不再说话,小孩也不再问了,双方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人类征服了银河系后,踏入部分虫洞后的舰队再也没有回来,这些虫洞里蕴含了海量的X射线与伽马射线,是超远距离虫洞的特征。但是跃迁的舰队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存在一项指向外星系虫洞不可逆之说。但是大多数人都相信这是骗人的,大家相信他们是在跃迁中出了问题。但这并不是核心问题,问题是我们逃出了地球,却依然逃不出银河系,哪怕我们逃出了银河系,不知道是否还有更大的牢笼等待着我们。第二G点并不是我们无法在消耗殆尽银河系的资源前无法转移到外星系这个理论,而是人类永远无法逃脱这宇宙的束缚。第一G点降临的惨状依然历历在目,为了第二次灾难的晚些到来,控制人口增长成了问题,随即人类实行了种族灭绝制度。
我们是无限牢笼中的鸟,科技让我们打破小的牢笼去飞更大的牢笼。
哲学又从衰落中走向了复兴,一位哲学家说:心中有枷锁,万物皆是牢笼。不要小看这句话的作用,他让一种新的理论与硬科技平分秋色。
发展硬科技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步骤,我们是否将自己武装的强大无匹,可脱离了这些仍然无比脆弱。这种争论持续了三百年,在矛盾激发到水火不容的时刻,一位进化学专家彻底奠定了新理论的胜利,他研发出了‘**型进化’的方法。
无用基因在人类生物学开端便已经被解读,是一部分退化的基因和储备起用于适应环境所进化的基因。有人提出了,最终这些基因被表现,人类将是什么样子?当然进化的过程是十分十分缓慢的。而且学会用科技保护自己的人类受到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小,这种进化趋势逾加缓慢。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如何强迫进化,最终他们成功了。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在胎儿时期强迫其表现无用基因,但是却生出了一群怪物。最后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将这种表现拖延到了生长期,在环境的适应下,不应该被表现的基因会被生物体选择性淘汰掉。最终表现一些有利于人类的基因。但是他们依然只成功了一小步。一批超人诞生了,但是仅仅是一小批,绝大多数人在后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同。但是他们毕竟做到了,人类走向了新的发展方向。重新设立了时间起点——新公元。
新公元1734年,故事从此开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