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稳健与激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立华与龙部长谈得很融洽,但当谈到下一步工作重点的时候,龙部长皱起了眉头。因为萧立华说大王镇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放在经济发展来,将大力发展大王镇的乡镇企业。龙部长很久没有说话。
“小萧啊,我觉得你还是稳打稳扎,先把大王镇的常规工作干好再说。”龙部长抬起头来,“乡镇企业在沿海一带,确实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我们这些比较偏僻的地方,还没有提到真正的工作重心来,你没有必要激进,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啊。”
萧立华愣住了,望着龙部长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萧啊,你想进步是很好的,但饭要一口口吃,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看到萧立华惊愕的样子,龙部长微微笑了笑,“我们做为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事要稳妥。比如你,只要好好领会市区两级的各方面精神,稳稳妥妥地完成各项任务,我相信用不了十年,就能到区一级挑起重担。你现在还不到二十三岁,再过十年也只有三十出头,然后再在区县一级政府奋斗十来年,四十出头到市里挑重担也是可能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龙部长循循善诱,萧立华自然懂得他的意思。官场之路,多是慢慢熬去的,没有长时期的打熬,没有实际工作时间的支持,想一步登天哪是不可能的,而且有不成文的潜规则,到某个职位,就得到某个年龄段。如萧立华在二十二岁当镇长,在一般人眼中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如果当时不是情况特殊,杜德富不可能让他,雷记也没有胆量让他。
不过,到现阶段为止,萧立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样才能升官,他想在大王镇发展经济,把乡镇企业搞起来,也还没有把这件事与升迁联系起来。他只是通过对报纸与当前国家形势的研究后,觉得以后的工作重心必定会落在这面来,想抢先一步打好基础,才决定要这样做的。
以他现在的业绩,只要在大王镇按部就班地稳打稳扎,稳妥地干好级交给的每一项工作,那么,两三年后当党委记,六七年之后再进一步到区里任个副职是肯定的。然后再在区里打拼几年,有工作成绩,再台阶也不是不可能。到四十出头后,进入市里当个副职,那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升迁速度已经是坐火箭了。
这样的路稳妥没有风险,升迁速度其实他也可以接受了。像他爸爸,现在四十六岁了,还只是个少将副军级,与地方相比的话,也只是个正厅副部级而已,他舅舅快五十的人了,也只是省组织部的常委副部长,也只是正厅级而已,他四十出头如果能混到副市级,也是副厅级了,到五十岁左右同样能混到正厅副部。
“龙部长,谢谢你对我的关心,你一直把我当成晚辈照看我,我在这里谢谢你了。”萧立华知道龙部长的意思之后,真诚地感谢龙部长。他满脸真絷的微笑,“政治前途对我这个现在也算走仕途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也会珍惜的。按部就班稳打稳扎地发展我当然能接受,如果四十出头能混到市一级的话,那是非常快的了,我也不想坐火箭飞到天去。不过,我要在大王镇发展经济,并不是我一时头脑发热想出来的”
“哦……那你说说看。”
“我在干训班学习的这一段时间,班自习从来没有做过作业,一直在看报,把近两年来的大报都看完了,我想好好研究一下国内国际的发展形势。”萧立华不慌不忙地说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觉得我们国家必定全面发展经济,以后政府的工作重心,必定会全力放到经济发展来。”
“这几年对经济发展也提得很多,但是,将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发展来,我看不太可能,你怎么能这么肯定?”
龙部长皱了皱眉头。现在虽然在搞改革开放,沿海一带的经济建设也搞得如火如荼,但国内整体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经济如何掌控的问题。当时,还是计划经济为主体,人们的思想惯性完全被计划经济禁锢着,政府虽然提倡个体经济的发展,但要政府大规模发展经济,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发展来,这个思想觉悟还没有多少人能拐过弯来。

八八年后的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就有些减缓。也就是这种思想左右着政府领导层的思想,主导着政府工作的主体发展思路。龙部长作为组织部长,对这些研究得很透彻。
也只有萧立华这种没有历史束缚的年轻人敢这么想。
“龙部长,我觉得首先是国际形势逼着我国,必须加速发展经济。”萧立华也皱了皱眉头,“我国的经济形势非常落后,与欧美国家比,起码落后了五十年,与亚洲四小龙相比,也落后三十年有多了。国家要想在世界有话语权,说空话是没有用的了,只有发展自己的经济,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落后就要挨打,这不是句空话啊。”
龙部长点了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说明你对当前形势确实有所了解。但是你是否知道,要发展经济,特别是私有经济,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首先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做为**人,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你不能在这方面犯错误啊!”
龙部长语重心长。
“龙部长放心,我不会在这方面犯错误的。”萧立华开朗地笑道,“我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暂时不会在这个敏感的问题去触电。不过,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国家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已经耗费不起时间,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耗不起这个时间。”
“咦,你怎么提到邓小平同志身去了?”
“龙部长,邓小平同志快九十岁了?”萧立华微笑着。
“是啊,那又如何?”
“邓小平同志做为老一辈革命家硕果仅存的人物,如果他不能在他的有生之年,解决姓资姓社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国家很有可能将在这个问题再拖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到那时,我们国家只怕真的危险了。以邓小平同志的睿智,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只争朝夕。”
龙部长沉思了。他也有些震惊,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从来没有从这个方面想过。我国经济要发展,那么首先就要发展私有经济,这就刻不容缓地要解决姓资姓社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真正的掌舵人邓小平同志,已经快九十了,就算他能活百岁,也没有多少年可活了。这个问题,只有他这样的硕果仅存的老革命家才有气魄解决,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不能解决的话,那么就很难解决了。
他抬头看了萧立华一眼。后生可畏啊!这小家伙的想法,发人深省。不过,他还是不能怂恿萧立华在现阶段去触电。
“小萧啊,你分析得是有些道理,不过,最好不要在别的地方发表这样的言论了。”龙部长神情严肃地说,“而且,我还是一句话,不管形势怎么发展,我们都必须根据级精神办事,不能自己捕风捉影,任意妄为。”
看到龙部长严肃的样子,萧立华也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龙部长是真正关心他成长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
“多谢龙部长的教诲。”萧立华也点了点头,“我在现阶段不会有所异动的,不过,我说要在大王镇发展经济,主要是为了扶贫考虑,不是发展私有经济。我想以镇政府牵头,搞扶贫经济实体项目,达到农民脱贫的效果。这样的实体绝对姓社不姓资。”
“哦,那你说说,要怎么办?”
如果是为了扶贫,而且是“姓社”,龙部长当然是要支持的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