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四十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签了合同,我们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房间.对着窗子,我独自思量着:这就是我新生活的开始,这里是真正属于我的空间了.可茫茫未知的明天,又会是什么样呢?
小弟开始帮我买东西.门锁、菜刀、菜板等生活用品.走进生活才懂得生活的艰难,过日子缺个钉子都不行.算算手里的钱,去掉房租,还要留出2000元装电话,所剩无几了,我决定买张旧床,但旧物市场周日才开,小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啊,除了他,谁还能帮我呢?
紧接着就是“搬家”了.团市委答应为我出车。
搬家那天,小弟留在锦州负责给我买床.我随着车回去,搬来了书、行李,从家里带了几斤大米、豆油,还有两个碗、两个盘子和自己的衣服来到了锦州,这就是我全部的家当,车没有开到家,我们直接停在了商场外,妈妈进去帮我买了电饭锅、电褥子,都是当时急用之物啊。
到家时,小弟已经买好了床,在旧市花了180元.如果能赶在周日,就会更便宜些。
就这样,我安下了自己的家,而小弟又连夜赶回沈阳上班了.
几天后,团市委又为我做了“心连心谈心屋”的牌匾.原市委宣传部部长郑志国伯伯为我题的字,挂在了我的窗外.我满怀信心的等待着第一个来谈心的客人.
接下来,就是等电话.当时的通讯没法和现在比,97年,在锦州装一部电话的费用是1900多元钱.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数字.我找到了残联,希望组织出面帮我沟通一下.哪怕减一点点对我来说都是大忙,我在家焦急的等待着.
每天,我和妈妈都是靠米饭、咸菜生活.谈心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受欢迎,尽管我早起晚睡,却迎不来一位客人.
一个月过去了,眼看着冬天将至,只有开支,没有收入.我心中万分的焦急.怎么办呢?
为了生活,我又想了另外一条路—做家教.一位好心的老师帮我介绍了几个学生,都是文科不是很好的.我负责教他们作文,收费低、讲课时间长,这样才能留住学生.毕竟,我不是专业的老师.
这天周末,我迎来了第一节课.从此,从来没有做过学生的我当起了老师.
这些学生都是初一的.初次见到我,他们有些疑惑.第一堂课,我为他们讲的是我自学的过程和经验.学生们听了都很受触动,对我多了几分尊重.以后的课程就教他们作文了.
为了方便教课,我奢侈地花了60元钱买了一个大圆桌.那是除了床以外,我唯一值钱的家产.
没有做过老师的经验,我就现向老师请教.问他们怎么写备课簿、怎样教学生.老师一一告诉,我就会了.尽可能用我自己自学的经验给学生讲课.用他们所熟悉的课文做例子,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听懂并接受.
一周两次的课程,对我而言并不是很吃力.但环境的恶劣却让我的身体不适应.由于是偏楼,常年见不到阳光,冬天格外的冷.妈妈披着大棉袄,我则盖着大棉被.为了给我取暖,妈妈就用液体瓶子灌上热水,给我当暖炉用.
一个半月过去了,电话还是没有消息.无奈,我决定自费安装.
办完了各项手续,终于在97年的圣诞节那天,我的热线开通了.
热线刚开通,电话并不是很多.郭阿姨为了帮助我,便尽可能的把热线往我这边转.我也让每一个听众都能成为我长久的听众.通过热线,我的视野又宽阔了,生活也精彩起来.
98年的元旦快到了,我和妈妈也已经在锦州生活了将近两个月.黑山突然来电话让我回去参加入党宣誓仪式.因为党章里规定:没有特殊的党员.我便托朋友开车送我回家.
到了我久别的小屋,爸爸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猪蹄、香肠、肉,我和妈妈饱餐了一顿.几个月没有吃到这么好的美味了.与每天的米饭咸菜相比,这真是圣诞的美餐啊!
爸爸在一旁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痛的沉默着.
第二天,爸爸推着我到街道参加了党员讨论会.这一天,我光荣的成为了党内一名新的成员.
第三天,我便乘车回到了锦州,因为次日还有课.
回来的那天下着大雪.车到锦州时,地面上已经是厚厚的一层.妈妈在电话亭给一位小弟打了电话.他是全有的表弟—小丁.我们在电话中认识很久了.一直没机会见面.而这次见面却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
小丁穿着大衣,穿梭在风雪中向我走来.我们没有一丝的陌生感.他把我抱下了客车,打车送我回到住处.我们聊了很久,他和全有一样,是个热心的青年.从此,他成了谈心屋的常客,平时,一有时间就过来帮我做些体力活儿.
“谈心屋”开业两个月了,我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他是一位农民,遇到了点心理问题.一时想不开,便走进了我这里.我们谈了两个多小时,临走时他除了对我说声谢谢外,还给我留下了二十元的咨询费.这是谈心屋的第一笔收入.

热线电话还算不错,不到一个月,郭阿姨就先交给了我八百元钱.她说:“工资可能没有这么多,就算是先借你的吧.”
这样,我的生活才算勉强的维持下来.除了生活,就是还债.
最困难的时候,我每月的生活费只有60元钱.生活虽然艰苦,但我觉得很开心,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为了能够宣传电话,我便用各种方式来参与社会的活动:做演讲、开联会,渐渐的,我身边聚集了无数的青年.
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阿龙.他是河北人,在锦州当兵,是一位军医,通过一位听友知道了我.便经常给我打电话.
第一次来看望我,他送我一瓶贵夫人香水.
他个子不高,但很魁梧,带着一副眼镜,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他就往这边跑,妈妈偶尔出去买菜,我也会打电话让他过来陪陪我.
春节到了,爸爸和妹妹都来到了锦州.因为空间太小,他们被邀请到叔叔家过年.我因为要接电话,留在了家里.那个除夕之夜是无数个听友陪伴我度过的.我一点都没感觉到孤独.房间虽冷,我心里却热.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建立在生活的环境里,而是建立在内心世界中.
春节过后,我开始寻找陪同我生活的伙伴.在众多的应聘人当中,我认识了丹,这个我生命中与我毫无血缘关系的第一个女孩儿.
丹18岁,刚刚初中毕业.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她,第一次见到我,我们就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她朴素,善良,没有被我艰苦的生活环境所吓住,愿意留下来陪伴我,照顾我.
很快,我们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亲姐妹一样.有了丹,妈妈就自由了许多,黑山,锦州,大连三地的跑,我也尽可能的减轻妈妈的负担.
每天,无数的青年聚集在我身边,他们的青春、朝气、善良感染着我,我的顽强和坚韧也影响着他们.
青年聚集的多了,我们共同组织了一个“心连心之家”青年志愿者联盟.用手足般的亲情团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丹除了每天照顾我、收拾家之外,也融入到了我们志愿者当中.早晨很早就有人敲门;晚上直到深夜大家才散去.艰苦的生活,丹却没有丝毫的怨言.
我总是动情的说:“亲爱的,遇到你是我到锦州最幸运的事.”
而她却憨笑着说:“姐,别这么说,换成别人也是一样的.”
也许换成别人也一样,但毕竟我遇到的是丹.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的生活远比这里要强的多,丹回家从来不敢把这里的生活实情对家人讲.
丹所陪伴我的那段艰难时光一直是我为之感激的.
谈心屋里每天都发生着感人的事情.
一天,一个不速之客叩开了我的房门.
看到他,我不禁吃了一惊,他的身高不足一米.我仔细一看,他竟然没有两条小腿,膝盖用车轮的胶皮捆绑着在地上行走.见到我,他格外的兴奋:“芳姐,我早先在电视上看过你,就一直想见你,今天终于见到了.我好高兴,我要向你学习.”
我耐心的听他讲完他的故事.
他是沈阳人,从小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后来,他不幸患了脉管炎,双腿被截肢了.父亲又不幸患了绝症.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外出给人擦皮鞋赚钱.虽然辛苦,他却从不向人乞怜.他说,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给父亲治病.
今天,他从沈阳坐车,冒着寒冷的冬季风雪来到锦州,只为看我,并用他擦皮鞋赚来的钱给我买了一个小帆船,祝福我一帆风顺!
看着他破旧的棉衣、冻的红红的脸和那一双粗糙的、裂了很多口子的手,我能想象得到,他是历尽了多少艰辛,才出现在我面前的啊!
丹为他煮了一碗热面,打了两个鸡蛋.我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下去,我为这个顽强而有志气的男孩所感动.
临走的时候,我和丹的生活费只剩30元钱了.我拿出了20元给他,他说什么都不肯要.我生气了,对他说:“小弟,你拿着吧,姐的一番心意.继续你的自强自立,没有什么比靠自己的双手活着更光荣的事了.”
他拿着钱不好意思地说:“姐,我赚了钱会还你的.”
我含着泪点点头,看着他用双膝一挪一蹭的走出了我的小屋.
从此,便没了他的消息.多年来,我仍对他充满了牵挂,总是在下雪的季节想起那个矮矮的却又那么伟岸的身影.这幅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晃动.我相信会有很多的好心人,在他小小的擦鞋摊前接受他的劳动.他的志气会感动着每一个遇到他的人.
他的到来,也使我身边的志愿者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都没有想到,身边还有这样一群平凡中又不平凡的人.从他的身上,每个人都像照镜子一样,照到了自己的幸福.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