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人,却从不看《南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人批评,《南京》这部电影在南京并没有多少人去观看。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是一个南京人却不会去看《南京》。
无法完全的说出南京人对于七十年前的那场大屠杀的感情,我只想说一说自己一个80年后的南京人心中的大屠杀。
不知从什么时候,南京大屠杀这个词就进入了脑海。从小学开始几乎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去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我每次去之前和回来后都会做恶梦。上千张屠杀的照片,一段段影视资料和堆满在黄沙上的遗骸对那时幼小的我是一次次恐怖的经历。而南京大屠杀就这样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并不算是幸存者的家属,唯一是老南京人的外婆在日本人进城前就和太公一家躲到了乡下。但高中第一年夏天我有幸见到了几个大屠杀的幸存者。那年全市举行了一次寻访大屠杀幸存者,收集大屠杀证据的夏令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和另一位同学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走访拉萨路附近当时75岁左右的老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写下了两句依然记忆犹新的话“当时,我躲在地板的夹缝中,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姐姐被日本人奸杀了,那时我的姐姐只有十三岁。”“我躲家里看到不少年轻人被绳子拴着从门口走过,里面还有不少国民党的大兵,是那么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呀!之后清凉山的天空被映红了,第二天大人们去查看回来后说人都已经被烧成了炭。”

看着一段段的纪录,一张张的存档照片和录音证据,再回想起那些幸存者如普通人般的安详的晚年,一种复杂的心情出现在心头。
也许是见到的听到的太多了吧,或者害怕噩梦再次袭来,从此我在上网时从不点开大屠杀的照片,从不阅读大屠杀的资料。我一直认为把南京大屠杀成天挂在嘴边的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南京人,因为那已成为心中最深处的痛。每次提到大屠杀我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些过着儿孙满堂幸福晚年的幸存者们。
《南京》我一次也没看过,也不想去看。因为那段历史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乱世虾仁
2007年12月14日凌晨2点
PS:乱七八糟的写了那么多,最初的原因是有网友指责《南京》在南京上映时的票房不佳,甚至有人大骂南京人都是杂种。小虾很气愤也很无奈,《南京》在南京放映本就是一个象征意义,并不是为了追求票房的。南京现在的年轻人谁没有去过大屠杀纪念馆,知道的事情比电影上都详细,何必再花钱去看电影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