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日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可见现在是是武侠时代,在外面买一杆枪也要比后世容易得多。不仅如此,一些必要的器具穆念慈也在一天之中准备完成了。只不过,她一个女人总不能将这如许多的东西自己搬回家,所以她特意的花了80文钱让老板送回了家中。
于是,翌日的傍晚,穆念慈就带着杨远征来到了孟老专门吩咐药铺里的伙计帮助她打扫出来的练武场,准备教他抖大枪。
毕竟,枪法是老杨家赖以扬名于世的本领,穆念慈无论如何也会把它传承下去的。
再说,大枪抖好了,对于平衡性的掌握,以及拳法的掌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穆念慈看了看这时正站在夕阳的余晖下杨远征,稍稍的摇了摇头,然后颇有深意的的说道:“过儿,既然你要习武,那么无论如何,杨家的枪术你要继承下去。这可是你们杨家的曾经的立身之本啊!”
说到这里,穆念慈拿起来手边的大枪,然后将另一根稍微小一些的枪交给了杨远征。然后她的面色就严肃了起来,随手的抖了一个枪花之后,然后向前一送,就将大半个枪身没入了她正前方的一棵大树之中,然后她才说道:
“你要知道,十八般兵器,能赢人的就只有刀枪剑棍,其他都是拿来玩意的,当不得真。”
“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刀棍还算不上。枪若使得好的,枪自己就有生命。马踏连营之时,‘枪似游龙’,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枪头寒光到处,鬼哭狼嚎,大将百战百胜,岂是靠运气。”
。。。。。。。。
讲解完这些,穆念慈就开始让杨远征一个人开始练习。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杨远征太过年幼,无论如何穆念慈也不会要求他这时就练习各种枪着的,再说,中国的武术既有练法,又有打法,岂可一概而论。
此后,大部分的时间穆念慈都让杨远征拿着一个稍小一些的木枪去全力刺击一个小环,要穿过这个不到两拇指大小的小环重击到后面的大树上,而且不能使这个小环有一点点的震动,同时,还要把木枪尽可能的在大树上大的尽可能深。
这可浑然不是杨远征心中的学习内功,好在杨远征也知道这是武学的基础之一,像小说里的吃了一个长了千年的果子,或者说跳悬崖连一个什么神功的也许有,但是太过于虚无缥缈,而且自己来此一遭,就要在武道上又尽可能高的成就,否则的话不是辜负了自己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了吗?
。。。。。。。
就是这样转眼间十三天就过去了。
事实上,这十三天杨远征的日相当的不好过。

他的母亲穆念慈在第二天就与孟老谈妥了,以后杨远征每日早中晚各抽出一个时辰受穆念慈的教导,其余的时间则受孟老的支配。
在这种情况之下,杨远征的时间条越发的紧凑了起来:
早上,孟老总是亲自前来送来一份汤药,用以调理,加强杨远征的身体状态,以便为杨远征以后的修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后在太阳初升的那个时刻,杨远征在穆念慈的教导下,开始站桩,不过,这不是一般的蹲马步;而是孟老所代表的一脉从春秋时期传承下来的一种道家养生的早期桩法,只不过由于时间太过于长久,其中的导引的方法早已失传了。
于此同时,杨远征还得以意念的方式,默默地进行吞服朝霞紫气的道家最为经典的养生法。事实上,流传下来的道家的修炼方法中,也只有这种修炼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桩法。
在这两个小时以后,杨远征就必须跟着孟老回到药铺,从最开始的十八反背起,一点点的开始了解中医的知识。
再在这之后,到了正午前一刻,按照孟老的说法,杨远征必须进行一刻到两刻的睡眠,以便对人体的精气和神气进行一番修养和巩固,以便使得杨远征在未来更容易的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层次。
午睡过后,杨远征就必须跟着母亲穆念慈读书。
其实,这对杨远征才是最苦的,其他的事情最起码他还是有一些兴趣的,可是,你让一个实际年龄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背三字经,他又怎么不起厌烦情绪呢?
总算此时的他身体是一个幼儿,记忆力也格外的好,再加上她有着前世成年人额记忆,对于这些东西背的格外的快。而这也使得在一边关注他的进度的穆念慈和孟老格外的高兴。只不过,穆念慈在高兴之外又多了一层担忧罢了:
要知道,以前的杨康不也是这样一个天生聪慧的人吗?
然后就是孟老教导杨远征一点点了解各种经脉学到的知识的时间了。
最后在傍晚之时,杨远征又得跟着母亲开始抖起大枪,以继承杨家枪法。
在这样紧张的安排下,杨远征的骨架简直都要散了,若不是,每天孟老亲自送来的那两份固本培元的汤药,以及每日杨远征在睡觉以前,孟老专门给他做的药浴,以及针灸使得杨远征的每日的睡眠都能尽可能的进入深入睡眠之中,从而使得杨远征每日都能得到最好的回复,才四岁的他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在这样艰苦的训练中坚持过来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