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恶名远扬四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20世纪下半叶,在亚洲南部以种植罂粟为生的各国人数超过一千万人,地域主要分布在萨尔江流域直至湄公河流域的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区域面积之广大,相当于缅甸国土的三分之一,或者七个台湾岛加在一起的总和。
英国殖民者将鸦片引进了金三角,但是真正让这片曾经的“世外桃源”改变成令人闻之色变的“金三角”,却很大程度上和一支从中国大陆溃败的军队有关—国民党败逃缅甸的“复兴部队”。
一支上千余人的国民党残兵部队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且战且退越过西南边界,闯入缅甸境内。
这就是国民党第8军237师傅长发的部队。
随后他们在缅甸东部小孟捧与另一股残军第26军93师278团许虎的部队会合,组建成立“复兴部队”。
这支早已经被蒋介石所放弃的部队却创造了军事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退的他们来到金三角后,招兵买马,将缅甸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割据地盘,俨然成立“国中之国”。
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来往行人摩肩接踵。
商店厨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任何人都不会注意到邮电局门口这样一个情景: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手里拿一只皮包和一张报纸在那里来回踱步,片刻之后,另一名衣冠楚楚的男子从街对面向他走来,手里也同样拿着皮包和报纸。
两人凑在一起,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走进附近一家咖啡店去了。
他有一半华人血统,一生征战无数。
缅甸政府,泰国政府,国民党逃亡部队,缅甸,佤邦游击队,国际禁毒组织,鸦片将军罗星汉都曾是他的敌人,也是他的朋友。
他凭借毒品大发利是,美国政府出资200万美元缉拿他,但他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凡吸毒者,一律枪决。
他曾拥有过一支过万人的部队,美式M16步枪装备,配有苏制防空导弹,是缅甸境内最大的军队。但他也尊重知识,创办华校,收留“文革”期间大陆逃来的知青,请他们做老师,称他们是“先生”。
二.
早在“复兴部队”时期,国民党残军就意识到鸦片的重要性。李国辉将部队一部分用来组织马帮贩运鸦片,获取军需。而段希文率部进驻美斯乐,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这里的经济来源—种植罂粟。
他们一方面武力为马帮护镖,同时对鸦片业抽税。

国民党部队在金三角开创“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先例,为缅甸各支武装提供了样板。
同时,在他们行军的过程中,几个缅甸少年加入其中受其影响,更是大大改变了日后金三角的政治生态,这其中就包括了日后两代大毒枭—“鸦片将军”罗星汉和“海洛因大王”坤沙。
坤沙,1934年2月17日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属有中国血统的缅甸掸族。他有三个名字,中文名字叫“张奇夫”,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则是泰国名字。他的先祖是从云南迁入掸邦居住的汉人,到坤沙已经是第八代。
坤沙从小未读过书,三岁丧父,五岁丧母,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由其祖父和叔叔抚养。
他从小就按世袭传统继承了其父的莱莫部落土司职位,因为掸邦之间盛行部族仇杀,坤沙年幼时一直在外躲避。
就是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由李弥创立的“抗俄军政大学”,并积极参加接受了基础的军事训练。
随着1961年国民党残军部队的大败退,坤沙则开始自己组建个人的队伍,返回家乡继承了土司职位。
此时的缅甸政府出于“拉一派,打一派”,削弱军的考虑,也大力支持他的行动。坤沙抓住时机,立即向政府表忠心,把一支小型武装迅速扩大为集结着掸族和汉族绿林好汉的大型自卫队“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
从国民党残军身上,坤沙学到了两点:一是有了枪杆子腰才能硬,二是靠毒品才能养活军队。在“民众自卫队”的旗号下,他一方面扫荡小股贩毒武装,一方面也积极参与鸦片的产销活动,牟取巨额财富。
而,当这支队伍经过国民党军残部控制区时,由于坤沙一方不交纳“买路钱”,双方发生了武装冲突。
此时,拉迪功少将大为紧张,一怕毒品丢失,会减少他的买卖,二怕此事张扬出去,“鸦片总司令”的恶名更会远扬四方。
权衡得失之后,这位总司令决定扮演一名坚决保卫国土安宁的战士,他建议当时的老挝王国政府首相富马“以毒攻毒”。
派遣王家武装“进剿”,装备有飞机的老挝王国政府军于是对正在激战的双方发动突然攻击,最后,坤沙军退回缅甸,国民党军残部退往泰国,而拉迪功个人却因此捡到了16吨鸦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