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掉入感情的陷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他记得离开香港那天,天下着雨,鬼使神差地,他跑到弥敦道买金链,店员拣了一条细的,他立刻骂“狗眼看人低”,差点跟人打起来。
他最后挑了条最粗的。
太太收到很惊讶,又不生日又不庆祝的,怎么买这个?
没想到,这个礼物竟成了他们最后的告别。
现在回想起来,他说,真不可思议,可能这就是预兆。
一家人在等他吃这口团圆饭,直等到晚上11点半,才终于动筷。
团圆饭过后,他又是一个人了,直到他娶了现在这位来自台湾的新太太。
“这是一个历史的错误。”
处于敌对状态时期的海峡两岸,曾经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危险的情报战场之一。
“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合并,成为“军事情报局”。
总部在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并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军方内部称该处为山竹营区。
军情局”通常收买小本经营或生意上有困难的台商做间谍,如此做法容易一拍即合,某些生意面临失败的台商,为使生意起死回生,往往铤而走险当间谍。
这些去当间谍的台商,通常受训10天就会被安排工作。
情报部门里连“一般的争吵”也没有,而有的大都是名符其实的勾心斗角。
沉闷的权力走廊里连一丝清新的空气也吹不进。
那无法忍受无谓的争论,毫无意义的消息封锁和难以接触的现状,情报工作总而言之是单调乏味的,有些甚至是徒劳无益的。
它所提供的素材零散而无聊,残存的那些篇章还是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了他的间谍活动。
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地剖析过谍报工作。
反间谍工作常常是一些谨小慎微的人或良心未泯的人所不愿意做的,从道义上不可宽恕的工作。
对一切情况,乃至叛变出卖都可能习以为常。
但是,战争对他来讲就像他所经历的大多数危险一样是虚假的。
活跃在上流社交界,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能讲一口极流利的苏格兰英语,让人看不出丁点儿破绽,甚至能骗过地道的伦敦人的眼睛。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他深深知道英国人看重荣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较为明智地直接与对方谈判。
不幸的是在猛烈的围攻下老板变得很不冷静,于是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他们仿佛手拉着手朝壕沟走去,不时碰撞在他人身上和拐角处的墙上,令人难受的汗水直往下淌。
二.
“人生的悲剧我都没有漏掉一个。”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女。
秘密之行已准备就绪,公司要求他前往日内瓦谈判。
他羞于结识陌生人,所幸的是旅途中一位旅伴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交天赋。
她那友善的性情使她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在船上,俱乐部里,酒吧内,旅馆中与人很快交上朋友。
于是通过她就可以从容地接触到许许多多原先只能泛泛而知的人。
虽然他知道他正在无可逆转地慢慢掉入感情的陷阱,但他同时也害怕孤独。
童年的凄凉遭遇依然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是年轻女人勾引他走上这条不归路。
这不干我的事,结果这个女人一手放在我的肩上,一手放在我的腿上,开始慢慢摩擦,接着她脱掉自己的衣服,当我看到她裸露的身体,我控制不住地和她做了爱。”
他们甚至不惜色诱拉拢意志薄弱的人下水为他们提供情报,事后,军情局的一位官员向他出示了十几张他与那位女时的照片,要求他为情报机构做事,否则就把这些照片在他所在的城市散发。
国家安全部门人员也有同感,线人提供的情报可以阻止炸弹袭击者和逮捕或暗杀间谍组织成员。
他们表示:“没有了准确地情报,就象聋子和瞎子一样,一旦袭击者拥有了炸弹,他就是启动的武器,只有准确的情报才可以阻止他。”
某些官员一直向国内寄送完全编造的报告,报告中提及的情报来源于假想的特工人员。他们之所以这么干,是为了增加个人收入。
他们之所以这么干,是为了增加个人收入。
他们想中饱私囊,确保工资和经费源源不断。
既然政府已处于如此摇摇欲坠的危险境地,人人都想乘机捞一把。
当时他想到过,如果他不满足于自己微薄的工资,在玩这相同的把戏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比如他可以利用一份有关军用机场的报告。
看这份报告的特工头目是个文盲,数学盲,根本不识罗盘上的罗经点。
他声称某一混凝土制的车库里藏着一辆新式坦克,然而他早就收到另一名线人写来的报告,得知那个车库里存放着的全是破旧的被服!
凭经验他知道平淡无奇的报告更可信,所以他认定先收到的那份报告是准确的。
尽管他断定那个文盲是不称职的,但他的上司们却认为他的报告“非常有价值”。
他对“特别行动队”的报告也不敢轻信,因为他们的情报来源显然是相同的。
靠胡编乱写报告骗钱终于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