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弹指悟夙因金轮辉宝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尘与申屠宏等人离了“左元十三限”,张尘说道:“诸位师兄,那俞允中非要强入十三限,似乎另有深意,而且那里乃是我峨嵋派考校门下弟子的地方,他们进去,别再有什么意外发生。”
申屠宏笑道:“虞师弟放心,俞允中那点心思,我们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必是奉了他师傅凌真人之命,趁我峨嵋开府之机,前来偷学我峨嵋派的创派经验的。只是峨嵋与雪山两派向来交好,而且我峨嵋派素来行事都是光明正大的,从不背人,也不怕他将经验偷学去。只是那俞允中太过无礼,所以诸葛师兄才会给他一点苦头吃的。”
齐金蝉以前一直在九华山修行,自从来了峨嵋之后,也从未在十三限与火宅里经过考验就下山修行去了,所以齐金蝉根本不知道这两处关隘有何奇妙之处。听了申屠宏的话后,齐金蝉问道:“申师兄,这十三限有何奇妙之处,那俞允中不会在里边受伤吧,若是伤了他,凌真人面上需不好看。”
申屠宏说道:“齐师弟放心,十三限里的禁制,全是掌教真人一手设置的,现在只是布置了十分之一,里边禁制的功效与佛门中的一些佛法幻象殊途同归,一切景象身受,皆由心念引发,只要明心见性,神智澄明,不为七情六欲所扰,便可通行无阻。如果心中事先存了敌视之心,则立刻被洞中禁制察觉,待禁制一发动,阵中之人就会觉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四顾空空,身在其中,渺无涯际。无论如何左冲右突,都不能突破。虽然被困之人在心中觉得是飞行千里,四下无边无际,实际上还是站在原地,周围不过是十余丈的一个洞**。全是洞中禁制神妙,令人心生幻相。入伏人只要心略定,不再作前行敌视之想,立可无事。但是我料他们初次入洞,必然惊慌,不会沉心静气,站在原地不动,所以他们被困阵中是肯定的,但是不会有生命危险,最多在阵中晕倒,被诸葛师兄救出来罢了。”
齐金蝉笑道:“那俞允中坚持要入洞参观,结果自己晕倒再被诸葛师兄救出来,等他醒过来,知道了前因后果,看他羞也不羞。”
申屠宏笑道:“好了,这件事只是我们弟子之间开得一个小玩笑,等下到了太元洞里谁也不要乱说,省得凌师叔面上难堪。”
齐金蝉说道:“师兄放心,我理会得。”
这时忽听得太元洞方向金钟连响,申屠宏说道:“大家快走,金钟连响,必有贵客光临,太元洞处筵宴将设,我们还需列席侍候。”说罢带着众人往太元洞方向去了。
五人赶到太元洞外,有严人英出来迎接他们。申屠宏问道:“严师弟,又来了哪些前辈高人,竟然连敲七七四十九响迎客金钟?”
严人英说道:“师兄你不知道,适才观礼的嘉宾与小辈弟子分成两拔在山上随意游览,这些前辈高人与掌教真人只是略一观赏就回到了太元洞中,哪知刚一坐定,又有几位贵客降临,中有两位神僧,带来一个幼童李洪,说与掌教师尊,前有多世因缘,他又是九世修为,该为佛门弟子,更有巨大善缘未了,非有带修师父不可。而圣僧功行,不久圆满,不再收徒。凑巧谢真人和金钟岛主叶仙姑也同受了圣僧点化,皈依佛门。掌教师尊和家师正把李洪引进到谢真人门下,宾主商谈正密。”
申屠宏说道:“既然掌教真人与两位神位神僧正在洞中商谈要事,那我们就等下再进去吧。”
严人英笑道:“如此也好,这峨嵋金顶的风光如今已然大变,好多地方小弟都还未曾见过,如今正好赏玩赏玩。”
六人站在太元殿前的广场上,遥望中元殿前平湖上面,已现出一片晴天,皓月已被引来,照得全景清澈如画。各地仙馆,明灯齐放,光华灿若繁星。灵翠峰、仙籁顶两处飞瀑流泉,一个激射起数十百丈擎天水柱,一个如玉龙飞舞,白练高挂,给那十里虹桥与仙府前面红玉牌坊所发出来的宝光一映,千寻水雾,齐化冰纨,映月流辉。
那仙籁顶前和远近山峦上,那些参天矗立,合抱不交的松杉乔木,桫椤宝树,映着宝光月华,格外精神。苍润欲流之中,更浮着一层宝光。并有雕鹫鸠鹤,五色鹦鹉之类,翔舞其上,猿虎糜鹿以及各种异兽,往来游行,出没不绝。而两崖上下的万行花树,百里香光,竞芳吐艳,灿若云霞。
湖中青白莲花,芳丛疏整,并不占满全湖,共只十来片,每片二三亩不等,疏密相间,各依地势,亭亭静植在平匀如镜的碧波之中,碧茎翠叶,花大如斗,香远益清,沁人心脾,神志为旺。偶然一阵微风过处,湖面上闪动起千万片金鳞,花影离披,已散还圆,倍益精妙。加上数百仙侣徘徊其中,天空澄霁,更无纤云,当头明月格外光明,与这些花光宝气,瑶岛仙真,上下辉映,越觉景物清丽,境域灵奇。便天上仙宫,也不过如斯。先虽见仙府景物之胜,已是暗中叫绝惊奇,想不到新灯上后,明月引来,更增添无限风光,又是一番景象。

这几个人在外边观赏峨嵋风景不提,且说妙一真人夫妇、玄真子等峨眉派长老以及乙休、凌浑等人,陪同海内外仙宾,往游仙府全景,兼为新设诸仙景题名。除左元、右元二洞因是门人修炼之所,只在附近转了转,没有进去外,余者仙府全景俱都游览殆遍。未了众仙宾因仙府前殿、虹桥平湖、玉坊飞阁气象万千,自不必说。此外以灵桂仙馆一带最为清丽,尤其那数百株桂树,都是月殿灵根,千年桂实,经用仙法灵泉栽植,每株大约数抱以上,占地亩许,茂枝密叶,繁花盛开,奇香馥郁,宛如金粟世界,令人心醉神怡,徘徊花下,不舍离去。盛会不常,日后难得再来,见时尚早,多想游完全景,再往小坐,留连片时,候到月上中天,始去前殿赴宴。后来听说芬陀神尼陪着两位神僧驾到,忙赶回太元洞来相迎。
妙一真人齐漱溟对几位嘉宾说道:“前殿承诸位道友前辈施展仙法,点缀景物宏丽,迎接三位前辈神僧,较为庄重。故特将筵席改设在彼,并命门人等择那风景佳处设席,并不限定殿前平台一处。现已一切齐备,只等引来明月,便请入座。三位神僧神尼,大约不久即降,全体同门尚需恭出迎候。诸位欲往灵桂仙馆,只管随意,恕不奉陪了。”
“怪叫花”凌浑说道:“齐真人说哪里话,几位神僧乃是当世一等一的高人,我们这些后辈,早就想瞻仰前辈的仙容,些许景物有何可看,还是同去迎接三位神僧神尼为重。”众位嘉宾也一齐鼓噪,都言道:“同去,同去。”
内中也有那僻居四海,孤陋寡闻之辈,不知道三位神僧神尼的来历,齐漱溟则代为解释:“那天蒙禅师,乃东汉时神僧转世,东汉季年已功行圆满,早应飞升极乐。只为成道之初,曾与同门师兄弟共发宏愿,互相扶持,无论内中何人有甚魔扰,或是中途信心不坚,致昧前因,任转千百劫也必须尽力引度,必使同成正果。当发愿时,双方都是夙根深厚,具大智慧,修为又极勤苦,本来极好的根器。无如入门年浅,求进太急,又以前生各有夙孽情累,遂致为魔所乘。禅师道心坚定,又只有一点夙孽,到时尚能强自镇摄心神,渡过难关。而那同门,却被魔头幻出前生爱宠,少年情葛,凡心一动,立堕魔障,等到醒悟色空,已是无及。并加上一个夙仇相迫,重又转劫入世。虽仗根骨福慧生有自来,又得老禅师累世相随,救度扶持。每次转劫,多是高僧行道,但那一段情缘未了,一直未得成为佛门正果。累得这位老禅师也迟却千余年飞升,中间助他超劫脱难,造成无心之过,并还转劫三生。不过老禅师智慧神通早到功候,虽为良友减削前孽,转动再世,却是生而神明灵异,迥异恒流,与寻常有道之士转劫不同罢了。直到北宋季年,老禅师方始隐居在滇西大雪山阴乱山之中,由此虔修佛法,不轻管人闲事。近年听说不久便要成正果。那同门料他情缘早了,重归佛门,将与老禅师一同飞升。只这位高僧是谁,却访问不出。禅师得道干余年,每次转世,法力只有精进,为方今头一位有道神僧,法力之高,不可思议。”
妙一真人齐漱溟这一番话,对那与峨眉交厚,早知底细的,还不怎样,那外来诸客,却大出意料之外。一听三位神僧神尼还要亲降,皆欲瞻仰,更不再作灵桂仙馆之游,一齐愿去至前殿相候。
玄真子微运玄功推算,向妙一真人道:“三位神僧神尼已将恩师遗旨所说的婴儿度引同来。留宴大约无望,事完即同飞锡。现已快由李善人家起身,我们速率众弟子,去到凝碧崖上空迎候吧。”妙一真人随传法旨,命众弟子奏乐,手捧香花,排班出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