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要挟朝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边刚刚露出一点鱼肚白,德殿间已是灯火通明,随着一阵祥和的钟鼓声,百官排着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入,
许清如今不用再敬陪末位了,他的站班位置丙好在曾公亮前一位,有殿御使虎视眈耽地盯着,两人也没敢出声喧哗,点头示意后便作罢。
随着侍殿太监高声喧唱,赵祯一身红色褒冕,如同初升的太阳自后殿走出,百官参拜过后,许清顺着班列往前望去,见晏殊和范仲淹等人没什么动静,一位书省五房的官员先站出来,所奏之事乃是孟州温县因连日大雪,压垮了数百民房,死伤百姓数十人,请求朝廷调派救灾物资。一提到钱,君臣使大多都向三司使曾亮望去,
曾亮日也难过,两鬓已出现了霜花,这几年朝要说谁难,大概就是他这个计相了,西北战事不休,国内灾乱频,到处抻手要钱,国库却空空如也,这几个月来幸有大宋银行借贷了不少款项,勉强撑了过来。
曾亮出班奏道:“陛下,老臣无能,请陛下治罪!”
谁也没想到,曾亮出班竟是简简单单撂下这样了句话,众臣一片哗然,赵祯暗暗一叹,心里也明白曾亮的苦衷,目光往殿一扫,等喧哗声平息下来,他问道:“曾卿,朝廷的秋税就没有一些剩余了吗?”
曾亮执着笏板躬身一拜道:“陛下,今年的秋税近半用于放拖欠官员的俸禄,赐辽国岁币又耗去五十万贯,几个月来西北战事不断,加上这次收回兜岭后,有功将士的封赏、死伤者的抚恤,及调派往西北巩固防御的物资,加起来就近两百万贯。自秋税收起至今,拨往西北的款项共计已达四百十多万贯。如今国库所余,只够维持朝廷日常运转所用借贷银行的款项尚且一分未这”
打仗就是烧银,这谁都知道,曾亮的话让殿大臣一片默然,大宋如今使用的是唐张说的两税制分夏税和秋税,现在离夏税收缴还有半年之久,谁能保证这半年之不集现些灾荒或战事?
曾亮一提到大宋银行,许多大臣又转而向许清望来,赵祯也不例外,许清怀疑曾亮是故意在后边加那么一句,好把君臣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来。许清想了想,无论如何百姓遭灾肯定是要救的但不能让这殿君臣养成没钱就找大宋银行的习惯这样很危险!
“许卿!百姓遭灾,饥寒交迫,许卿看能不能从银行拨些款项,先行救助百姓。”赵祯望他一下,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后还是出声叫道。
这一刹那许清已心念百转,等赵祯点了他的名,也只得执笏出班奏道:“陛下朝廷自天圣元年行交以来,信誉一直不错,百姓也乐于接受行交一是便于民间流通,对各行各业的商品交易都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二是减少朝廷铸钱、财税转运等巨大的耗费,还能一举解决我大宋缺铜带来的困扰,因此,臣奏请陛下,颁旨行全国通行的交。”
许清的话再决引来大片的喧哗声,百官们人人等着他拨款救灾,没想到他对灾情只字不提,却突然转而奏请行交。
不用王拱辰示意,御使刘元瑜使站出来大声弹劾道:“陛下,许清惘顾君恩,置饥寒交迫的灾民不管,陛下垂询救灾事宜,许清却左右而言他,如此藐视君上之徒,臣等请陛下治其大不敬之罪。”
许清含笑而立,全当是看耍猴,他抬眼向赵祯望去,刚好赵祯也望向他,两人无声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赵祯不等其他人站出来声援刘元瑜,便开口道:“刘御使先请退回班列吧,许卿想必尚有话要说,各位大臣听完再议不迟。”,
关于行交的事,许清已在赵祯面前提壶多次,赵祯也就此事招集重臣商议过两回,许清此时再重提旧事,赵祯很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许清接着说道:“陛下,行交的好处臣就不再一一论述了,臣提议,由大宋银行以两百五十万贯铜钱作为准备金,朝廷再通过银行行五百万贯全国通行交。”
大部分大臣已经醒过神来,许清这个提议看似与救灾无关,实则不然,这等于平白弄出了两百多万贯钱来给朝廷救急。这不光是解决一个温县灾情的问题了,许清在这当口提出这一举措,竟一时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反对?行啊!那你去弄钱来救灾吧!
赵祯不动声色地向殿大臣问道:“众卿对夏宁侯的提议可有何不再看法?”

王拱辰出班奏道:“陛下,臣反对,交易于造假,百姓对真假也难干辨认,若大量行交,造假之风一但盛行,将会导致我大宋货币混乱。是以,臣认为许清此举过于草率,且臣认为,许清这是在挟持朝廷,大宋银行明明可以直接拨款救灾,许清却以行交为要挟,大有朝廷不同意行交,银行就不拨款之势,臣请陛下免去许清大宋银行行长一职。”
许清一听怒了,论要挟朝廷谁比你王拱辰内行啊,以不上朝来要挟朝廷治其他官员之罪,古往今来闻所未闻,现在倒恶人先告状来了。
许清也不等他人出来帮自己说话了,直接驳道:“王丞说我要挟朝廷,敢问王丞我许清可曾象你一样,朝廷不答应自己的请求,便不来上朝?且,大宋银行就算有钱,那是也百姓的钱,岂能说拨就拨,你王拱辰家资万贯,怎么不见你掏点出来救济百姓,你的钱动不了,难道百姓的钱就能随意拿来用?你这样想法与强盗何异?”
“许清,竖尔风””
王拱辰被许清这么一驳,刀刀入肉,仿佛抄了他家祖坟一样,让他暴跳如雷,他当初以不上朝要挟朝廷的事,早已私下传成笑柄,如今许清当廷给揭了出来,可以说正揭到他的痛处,以至让他失态而暴出骂人的话来。
毕竟只有三十岁,还没过冲动的年龄啊!许清轻瞄了王拱辰一眼,心里如是想,即使他不出面,想必也会有人出来执言的,果然,蔡襄及王素等人纷纷出班弹劾王拱辰臣前失仪、辱骂大臣……。
王拱辰在朝会之上大骂许清竖,这是人人所闻,想辩驳也无从辩驳,即使是他御使台那些死党,此时都不知如何帮他开解。王拱辰在一片讨伐声,脸形扭曲,神色铁青,还好赵祯惦记着灾情的事,刀斩乱麻,给王拱辰一个罚俸半年了事。
许清也不想在此事上过多纠缠,他接着奏道:“陛下,抄纸院在纸张、印刷上的防伪措施已经很齐备,只要朝廷出颁布一些相关的法令,列如凡造假五百贯以上处斩,千贯以上的抄家等等,民间造假之风必能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且臣奏请陛下再颁布一道圣旨,今后用铜钱为准备金行交,行量不行过准备金的二倍。以免造成交贬值。”
赵祯听了颌不已,转送向曾亮问道:“曾卿以为如何?”
在以前招集重臣商议此事时,曾亮一直就是支持行交的,抛开他的职位不论,做了这几年的计相,他也深知行交对朝廷有大利。
“陛下,老臣认为夏宁侯此议可行,朝廷只要控制好行量,及做好防伪措施,此举对朝廷有百利无一害。”
随即范仲淹、韩琦等人也表态支持,有了这几个重臣的支持,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此事已经商议了几个月,赵祯也一直有意施行,其实殿诸臣都早有所闻,知道这是大势所趋,许清趁着朝廷急于用钱这当口提出来,正得其所,能顺利通过也属意料之。
以前大宋行的交都是有流通区域限制的,大的流通范围也是一路而已,出了这一路就无法使用,而且以前只是把交作为一种补充货币使用,行量一直不大,交的面值也只有十贯和五贯两种,十分不利于日常交易。
针对这些问题,许清又作了一下补充,建议朝廷加印一贯、两贯、十、二十、五十等面值的交,至于一两面值的就暂不作考虑了。
虽然普通百姓日常交易还是以计数的多,比如说斗米七十,买斤肉、买只鸡也都只是几十的交易额,但现在的印刷成本还是过高,若印制一两的交,倒是方便百姓交易了,但朝廷恐怕会亏本。加上市面上毕竟还流通着大量的铜钱,行小面额的交没那么迫切。
行交的事顺利告一段落,许清松了。气退回到班列之,这时御使台一个叫黄亦然的官员,一脸深沉地站了出来,许清对这个黄亦然有些了解,知道他是老丈人晏殊在御使台的手下。
只见他站到殿朗声奏道:“陛下,我大宋这些年边疆不稳,战事连绵,而朝却缺少能为国靖边之武将,以至战事拖延难断,国库耗费无教…”
说到这黄亦然顿了一下,很好,说的都是众所周知的实情,所以没人跳出来反对,但许清已猜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只是他无法想象这殿的百官作何反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