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广州高第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杨在东郊市场的服装店还要在经过了一番装修打整以后才能按计划于9月中旬开张,孙杨给取名叫做“风信”,基本上定位于女装。既然袜子摊位还是要余碧瑶和周国栋看才放心,服装店就顺理成章的计划由孙杨和陈蕙看。陈蕙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已显得熟练了很多。
新店除了黄姐给做的几件夹克以外,还需要别的货来撑撑门面,当然不能只卖一种货。黄州的服装业是很落后的,当地几家服装厂的产品没有什么吸引力,要卖新潮的东西,就要从南方进货,主要就是广州,其次是福建的石狮,浙江的温州等地。考虑再三,孙杨决定去一次广州。孙杨没有出过远门,听说南方很乱,就想带着周国栋一起去,周全海知道了,也动了心思,他也想去广州看看走私录像带的行情,于是三个人就相约一起去广州。
把装修店面的事情交代给陈蕙看着。陈蕙有点担心看不住,孙杨倒是很放心,不过就是刷刷墙,做几个架子,装几盏灯的事情,最难做的就是门头,都委托了那位合作了两次的电影院美工邵启荣,谈好了设计大样,要他负责制作与施工。
乘坐的火车是绿皮硬座车,去广州的这趟车的拥挤程度是孙杨他们三个都没有想到的,好像全中国的人都涌向了南方的这座城市。好在是始发车,总算是都有个座位,一路上不断的上人,而随着火车向南,温度也渐渐的升高,不复有黄州酷暑已过的舒畅,挤满了人的车厢中,散发着汗臭、脚臭和各种使人郁闷的味道,在车厢里空气好像都不流动了,只好一直开着窗。
这方面,周国栋和周全海表现出了比孙杨好得多的适应力,提议打牌。孙杨平时不怎么喜欢打牌,他带了一本书打算在车上看,结果发现在这乱哄哄的车上很难看进去,只好在他们两个的强烈要求下加入了他俩三缺一的行列补缺。
好在是三个人,他们轮流去打开水,轮流就着开水吃干粮,轮流上厕所,轮流睡觉,一起打牌,一起忍受着喧闹和浑浊的空气,间或由周全海讲述一些黄州“黑道”上的故事,或者孙杨一个人不顾环境的影响静静地看书,在忍受了两天三夜以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广州。
广州火车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也是最繁忙的火车站。随着人流出了站台,到了车站广场,三个人还是有点茫然。最后还是孙杨给拿得主意,先找个地儿住下来。

“没有介绍信,怎么住?”
这方面周全海有经验,提了出来。孙杨他们的户口都在永中县乡下,嫌麻烦,都没有去回乡开介绍信。孙杨说:“找个私人小店住了吧,反正也就一两天的事。”
三个人中现在俨然是以孙杨为首,他们两个都服他。但是这次周全海提出了不同意见:“私人小店不安全,尤其是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连他们这粤语都一点也听不懂,被宰了都不知道找谁说去。”
孙杨说:“只好自己小心一点了,没有别的办法。”
这一点他们两个也同意,又不能怕被宰就不住店呀。三个人小心翼翼的没有选择在火车站拉客的店,又走了一条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叫做锦顺招待所的私人小店,店主昆叔普通话说得不错,大概是见多了他们这样的客人,没要介绍信就住了下来。好在广州这里,再小的店都会有洗澡的地方——冲凉房,这一点比黄州就好多了。三个人冲洗了在火车上捂出的一身臭汗,锁了房间的门,交代了一下店主,就打算出去吃饭。
到达广州是中午刚过,安排好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接近五点钟,广州的天气已经过了最热的时候,但还是热得让人受不了。不同于黄州的是,广州的热是一种海洋性的湿热,初来乍到的,还真是不习惯,受不了,加上他们三个都穿着长袖的衣服,人就像是被蒸在蒸笼里面一样。
周全海扇着手里的外衣说:“这鬼地方,真他妈的热。”
周国栋笑道:“我看倒不错,你看这街上的女人,可真敢穿呢,都那么短,比我们黄州的可好看多了。”
他一句话说得孙杨和周全海都笑着称是。也的确,这广州不愧是沿海开放城市,不但街上热闹,楼房多,女人也穿得漂亮,主要是敢露,时髦。孙杨笑道:“要不说我们来这里进货来了。”
孙杨心里并不认为这里的女人比黄州的漂亮,只不过在穿着的流行上和化妆品的使用上有差距。
在附近找了一处尚可接受的炒米粉店,吃了饭。已经是傍晚,去打听好的高第街肯定是来不及了,回去睡觉还太早,三个人就乘机在广州的街上逛一逛。初到广州,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三个人的兴致都很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