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登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庐山位于九江城西南,紧临彭蠡湖和长江,海拔1474米,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最富盛名的高峰为大汉阳峰、五老峰、香炉峰等,山间经常云雾弥漫,故此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说,甚至更有人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匡庐就是庐山的别称,因为相传周朝时期有个著名的炼丹士匡续曾在庐山虎溪炼丹,并最终得道飞升,因此庐山才有了匡庐之称。按道藏上记载天下有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而庐山卧云垅的虎溪就是名列天下第三十六福地。所以庐山自古以来就是那些炼丹求道之人的汇聚之地。到了后来,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把这里当做了隐居避世的首选之地,最著名的就要数东林十八高贤和浔阳三隐了,陶渊明就是浔阳三隐之一,据说他的《桃花源记》就是以他当年所隐居之处为背景写下的。到了晋代佛教开始兴盛起来,那些个和尚们也看中了这座仙山福地,开始在此讲经说法,有个叫慧远的和尚就在卧云垅虎溪旁的龙泉精舍联络一帮子信徒,种莲结社,创立佛教“净土宗”。真可谓是“儒道释三教三源流共聚此福地”。
不过庐山就只是庐山而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他依然静静的耸立在大江之畔,默默的注视着人间沧桑,只不过不同的人赋予他不同的心情,见到他会有不同的感受而已,例如马五现在就很是不痛快。
此时正值初夏时节,刚过了端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庐山附近无论官方民间都要在匡续祠祭祀匡真君——和瘟先生,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长寿。马五带着九妹到庐山时一路上不断的看到道路两旁被游人四处丢弃的垃圾废物,马五暗地里不断的腹诽,看来国人出门旅游时随手丢弃垃圾的习惯还是很有传统的嘛!
带着一肚子的不痛快,马五跟着前面那个精力充沛的九妹在庐山好好玩了一圈,这时的庐山绝大部分地方还是保留着原始的风貌,既没有缆车也没有前人修凿的道路,好多山峰道路非常的险峻,马五兄妹只能远远的观看,不过这就已经让兄妹二人兴奋异常了,尤其是站在山峰之上,因为山巅高出云层,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则云海茫茫,就好似有如腾云驾雾一般;要是从山下往山上看,更加觉得那些山峰在云天飘渺之间时隐时现宛如仙境。马五是从来没有爬过这么原始的山峰,所以来时路上的不快早已经消失不见。九妹是从小就在平原地区长大,后来又随着哥哥四处颠沛流离,还从没像这两天这样有哥哥陪着,四下游览名山胜迹,故此是格外的兴奋。
马五看九妹玩的差不多了,便四下里打听一番,问清楚齐云峰的位值,便带着九妹直奔齐云峰而去。
齐云峰只是当地修道之人对它的称呼,要是向别人打听还真不一定能打听出来,幸亏三叔早有提示。马五兄妹二人费了一番辛苦总算是爬上了齐云峰峰顶,这几天见惯了庐山的风景,此时兄妹二人也不觉得此处有什么特别之处。四下里略微扫视一遍,发现这座山峰要比周围那几座山峰高出不少,峰顶占地面积也不是很大,也就两、三亩地大小的样子,四处怪石嶙峋,有一处巨石还开了个大口子,看样子像被人修整过,好像有人在此长期居住,周围到处都是人类活动后留下来的痕迹——成堆的垃圾。
不远处正有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看样子好像还是很有身份的人,四周有八个劲装打扮的大汉护卫着,还有几个仆人模样的在不远处垂手侍立。马五兄妹二人爬了一上午的山,又渴又饿,见此就打算上前讨口水喝,顺便再打听打听谁是那个刘章平。
马五带着九妹还没走几步就被人拦下了,为首那个劲装打扮的大汉瞪着大眼把兄妹二人仔细打量一番,喝道:“走开,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在九妹的心目中哥哥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简直就是无所不能,这几个月以来桃花岛上的众人对九妹更是向小公主一样捧着。所以九妹听到这个大汉问也不问,就如此不客气的赶人,立马把小脑袋一仰,对着为首那个大汉娇声叱道:“这齐云峰又不是你家的地方,你凭什么赶人?我就是不走,你管的着嘛?”
为首那个大汉把脸一沉,喝道:“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啦!”说罢上前一步伸出大手就奔九妹的头发抓来。
马五见此人狗眼看人低心中也是恼怒异常,忙上前一步,探出双手‘啪’的一声把大汉那只手捉在手中,紧接着腰板儿一拧,双臂一错,就把那个大汉制服在地。
“啊!轻~轻点,快断了!”疼的那个大汉跪在地上大声求饶,满身的盛气凌人此时已经消失不见。
“小子快放开,不然要你好看!”剩余那些劲装大汉见同伙被人制服纷纷跑上前来高声叫骂。
马五正在犹豫之间,不知现在是适可而止好呢,还是辣手立威好?
突然那几个坐在石头上高谈阔论的人中,站起来一个道装打扮的老者,扬声喝道:“都住手,在我这齐云峰上也是尔等放肆的地方?”
那几个劲装大汉显然很是惧怕此人,闻言立刻垂手肃立一旁。
那个老道士接着又对马五说道:“小朋友现在你可以给贫道一个面子放手吗?你可以放心只要贫道在此没人可以难为你。”
马五觉得这老道士八成就是刘章平了,听这话的意思为人还不错。想到这儿双手一松,放开那个汉子,口中喝骂道:“这次给主人面子放了你,下次把招子方亮点!”
马五说罢看也不看那些脸色不善的劲装大汉,带着九妹向那个老道士走去。
马五走上前来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一番眼前的老道士,这个老道看不出年纪有多大,头戴一顶八宝道冠,满头的银发就在脑后披散着,眉毛、胡须也是一片银白,眼似清泉,面如冠玉,身上穿这一件特别宽大的玄色八卦道袍,腰间系着一条玄色丝绦,一阵微风吹过,只见满头银发飘飘洒洒,宽大的道袍迎风飘摆,好一个神仙中人。
此时老道也在打量马五兄妹,马五兄妹原本就没有什么好衣服,这回出来游玩也不过就是穿着补丁较少的一身葛布衣袍,经过多日的游玩,早已经弄的是污秽不堪,刚才又爬了一上午山,累得更是满头大汗,头发也快散了,身上的衣袍下摆早被露水打湿,又粘了不少泥土草屑,怪不得刚才那些劲装大汉赶人,任谁见了二人都会认为这是两个乞丐罢了。

那个老道还没有开口,旁边一个锦衣华服的中年汉子开口问道:“你们二人是何方人氏啊?为何来此乞讨?”
马五一听这话把脸一沉,这也太看不起人了吧,你又不认识我怎么知道我就一定是来乞讨的呢?真是狗眼看人低呀!
九妹当下也不客气反问道:“你是何人?这又不是你的地方,你管得着吗?”
旁边一个青衣仆人打扮的汉子指着马五兄妹喝道:“放肆,此乃是九江太守闵大人,这九江左近都在闵大人的管辖之内,大人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否则你就等着吃牢饭吧!”
“呵呵,您老就是九江太守闵大人?”马五微笑着问道。
那位闵大人以为马五怕了,当下“哼”了一声道:“不错,正是本官。”
马五和九妹对视一眼,不由得哈哈大笑。笑的周围众人都是疑惑不解,这有什么可笑的吗?
那个仆人气的脸色发青接着骂道:“好不懂事的乞丐,胆敢藐视朝廷命官。”
九妹笑的眼泪都出来了,一手扶着马五的胳膊,一手插在腰间,勉强收住笑声,笑嘻嘻的问道:“九江太守?嘻嘻,闵大人,您放着九江城里巴陵帮和铁骑会火拼不管,怎么专门跑的这齐云峰上找我们兄妹的麻烦?你怎么这么逗啊?”
“噗!”九妹这一说不要紧,旁边一位大和尚正在喝茶,听到九妹这话问的有趣,刚喝到嘴里茶水就一口喷出来了,一滴也不浪费全喷在刚才大声叫骂的那个青衣仆人身上。那个仆人伸了伸脖子,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没敢说,看了看自家老爷的脸色不善,只好悻悻地退在一旁。四周的众人也都是一副忍俊不禁的样子。
唯独那个闵大人气的脸色铁青,双眼盯着马五兄妹就要喷出火似的。
老道士见此,也是微微一笑,开口劝道:“算了,大家开个玩笑,一笑了之,当不得真。”
闵大人见老道发话了,也不好发怒,只是狠狠盯了马五兄妹几眼,转过头去立刻换了一副轻松的笑脸又开始和旁边的人继续说笑。
老道士又打量了马五兄妹几眼问道:“既然你们两次提到齐云峰这个名字,看来你们和我道家还有些渊源。贫道青峰,是这齐云峰齐云观的观主,小朋友你们来自何方啊?”
马五猜想要找的八成就是此人,因此躬身施礼道:“小子马五携妹妹特来此地拜见真人!”
九妹见哥哥如此,也赶忙有样学样的对着老道士躬身行了一礼。
老道士见此赶忙搀扶其二人,“哎,贫道可当不得如此大礼哦!”把兄妹二人搀起来后,左看看右看看又仔细打量一番,问道:“你们兄妹姓马?来自何方啊?”
“河北恒山郡真定府马家庄。”马五恭敬的答道。
“果然!好,既然你们来了就先在这歇会儿吧,待我招待完客人在和你们叙旧。”老道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马五兄妹赶忙拱手称是。老道转身坐在原来的位子上为众人介绍马五兄妹,“此兄妹二人是贫道早年一位故交之后,特来此地拜访贫道。刚才只是一点小误会,大家不要介意,咱们继续吧!”
马五兄妹也没有仔细听他们在那里罗罗嗦嗦的说废话,在老道士身后不远背风之处先找了一块还算平整的石头坐下来歇歇脚。九妹坐下之后靠着马五就开始撒娇,“哥,我腿疼,胳膊也疼,怎么办呢?”
马五笑道:“谁让你那么疯啊,爬山还跑的那么快,这是累的。”口中虽然训斥一番,但马五手上可没闲着,对九妹又是垂肩又是拍打四肢,忙着为九妹按摩解乏。九妹笑眯眯的闭着眼睛任凭哥哥施为,过了一会儿开口笑道:“呵呵,哥哥我给你也按摩一下吧?”
马五笑道:“就你,行不行啊?别一会儿又要喊累,又喊疼的,我可不想背着你下山。”
九妹不依的站起,跳到马五身后开始轻轻的为马五按摩肩膀,“哼,哥你瞧不起人,看我做的多好!”
马五笑呵呵的享受着九妹蹩脚的服务,扭头打量一番和老道士在一起谈笑的众人,这些人有僧有道,男男女女一共十个人。显然众人之中以那位青峰真人为首,只见老道坐在那里微闭着眼睛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正在听众人辩论。
坐在青峰真人左边的也是一个老道,此人和青峰真人一副同样的打扮,身形又瘦又高,背后还斜背这一口宝剑,只是现在坐着看不出来他身材到底有多高,也是满头的白发,只是此人脸上却堆满了褶子还长着几处老年斑,要说此人一百多岁了也有人信,此时也是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样子听着别人说话。
在这个老道身后站着一个青年道士,二十多岁的年纪一身青色道装打扮,背后也是斜背着一口宝剑,此时正垂头侍立,也看不清长相和表情。
青峰老道右边坐着一个身材胖大的和尚,看见他马五就想起了庙里的弥勒佛,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身上的肉多的直往下耷拉着,敞着怀露出一双肥大下垂的**和一个圆滚滚的大肚皮,还时不时的拿手拍打两下,此时正笑眯眯的打量着马五,二人的眼光对在一起相视一笑。马五想起来了,刚才喷那个太守闵大人手下的青衣仆人一身茶水的就是此人。
这个胖和尚身后站着一个小和尚,大约八、九岁年纪,长的憨头憨脑的,只是这个小和尚身材瘦小,和大和尚站在一起,显得非常的滑稽,小和尚此时也正好奇的盯着九妹为马五做按摩。
在大和尚下手坐着一个中年道姑,相貌普通,一身青色的道装,手持一把拂尘,正在闭目养神。但是中年道姑身后站着一位身材苗条,姿容秀美的少女,这个少女也是一身青色道袍,只是手中捧着一口宝剑,鹅蛋儿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正饶有兴致的盯着马五兄妹不住的打量。
在往下坐着两个锦衣华服的青年,两个人此时正扭着头不住的盯着那个美貌道装少女观瞧,马五也看不见他们的样子。
再往下就应该是那位九江太守的座位了,可这位闵大人此刻正站着场中背着手一边踱步一边念诗,马五仔细又打量一下这个闵大人,此人四、五十岁年纪丝毫不显老态,可见平时保养的还是不错,身材微胖,也是穿着一身宽大的袍服,此时正在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读着一首骈四骊六诗文,很是洋洋自得的样子。
===================================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商唐》,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