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月光如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宇宙学家们为了证明宇宙能够‘无中生有’而达成共识,认为宇宙是由一个果壳状的瞬子创生而来的,而在瞬子上的量子理论所能允许的时空和物质的最小涨落,也就是果壳上的皱纹,即是宇宙中的诸如星系团、星系甚至生命的一切结构的起源。也就是说,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宇宙没有边界条件,似乎这样就可以把推动交给没有智慧的冥冥,而不是上帝或别的什么神灵。”
“当然,再后来又有新的发现,人们认为暗物质便是高维的影宇宙在我们宇宙中的投影,而反物质又萌生了反宇宙。几百年之后,星际穿越被发现了,人类发现用巨大的强磁场可以引发一个足够强的反引力场,从而破开时空的四维空间进入扭曲的三维子空间,实现从曲面变成直线的旅行。人类的足迹开始迈出了银河系,此时宇宙学百花齐放,众家争鸣。但不论如何,总是分为唯物的、客观唯心的及主观唯心的宇宙论。焦点还是在有没有第一推动力,究竟是谁,推了这创世的一下?”
轩文岸回头看向师鹤,后者根本就没有听他在说什么,正神情落寞地望着远方发呆。许多年没有见过师鹤了,而当年……轩文岸一颗心沉了下去,刚才的兴奋不知所终。
○●◎●○◎◎●●○○●●◎◎●○◎●○
人世间。月圆之夜。
如水银泻地一般的明月清辉穿过窗口投到榻上,若水已经盘坐了整整一个时辰,丝丝缕缕地把金乌魂的灼热引入心经和小肠经,再一遍遍地沿着经脉环行,这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离金乌肆虐之时已有数月之久,两条火属性的经脉已比当初洪大许多,不行功之时金乌火便散漫在经脉附近,一旦运转起来,吸引体内的灼热也快多了。刚从小池塘里出来时,若水一次只能运转六周天便心疲神乏,后来慢慢地可以达到十八周,现在已经是二十七周天了。不过,每个周天能吸引的灼热虽然多了不少,但这金乌魂就像青泠的水一样无穷无尽,若水只能感觉到两条经脉越来越壮大,却丝毫觉察不出体内逼人的灼热在减少。要不是同样充盈全身的厚土,若水真担心一停止运功自已便会被金乌魂给烧起来。
青泠日前已告诉若水关于息壤之事,让若水目瞪口呆,心神恍惚了好久。从辨识出三足金乌到见到那个青泠说是若木的古盒,已经让若水感觉如在梦中,但她也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三足金乌,毕竟传说的三足金乌便是太阳。而息壤就不一样了,若水亲眼目睹那无比巨大的土球竟然能把青泠厉龙都封于其中,而且被水溶成烂泥之后,又无穷无尽地在虚空中生了出来。难怪以青泠的本事尚且困于其中,若不是最后青泠能悟通水在三态之间的跳跃转化,只怕就完了。土啊,真是水的克星!
从手少阴心经到手太阳小肠经转完最后一圈,若水缓缓睁开眼睛,一个熟悉的身形映入眼帘。青衫隐隐,挺拔洒脱,清冷的月光温柔地罩了上去,青泠正在院中孑然独立。院里花木扶苏,这刘老七似乎相当喜爱各种植物,院里什么都有。数杆修竹便在窗旁,高大的梧桐下是火红的鸡冠花,院墙爬满藤萝,蕨草,在一洼小池中的假山石上还植有两三棵幽兰,若水真不相信这繁茂而步步生景的小院是出自那粗豪的刘老七之手。

青泠在院中信步走去,若水目光迷蒙地划过如水的月光跟随他的脚步,而奇异的事情便在此时发生了。每当他走到一棵植物跟前停下,或抚摸叶面,或轻拍树干,那些植物便在他的注视下开始变得青翠起来,甚至一株只在仲夏夜怒放的夜来香也在这暮春时节抽出了一支小小的花箭,若水眼瞅着那花在青泠的面前一点点一点点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此月夜,如此馨香,如梦似幻。
青泠还有多少能让自己惊讶的地方?一个能与息壤抗衡而且胜了息壤的水族?精?怪?或者,是神?若水本来已相当习惯于青泠的强大,但当得知当年那巨大的土球是息壤之后,若水发现自己仍然低估了青泠。他飘逸若仙,他举重若轻,他能把水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他是一个不变不移的依靠,当然,若水很快地提醒自己,他是一块与天地同寿的燧石的朋友,没准,还是爱人。若水的唇边浮出一个若有若无的嘲笑。
今夜恐怕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吧?
她站起身来,从榻上拿起一物走到窗前,月光如水,清亮胜烛。若水轻颦黛眉,她还是始终不习惯没有照明的夜晚,而比没有灯光更让她不习惯的,若水苦笑着看了看手上的东西,是女红针线。
在进入人世间之前,若水几乎没有意识到古时还曾经有过针线,宙斯联邦成立之前许久,人类就已经开始整体成衣了,哪里还用得着什么丝和线?除非是极昂贵的手工礼服,若水倒是有过一套,本来打算结婚时做一个复古的清雅新娘,可没结婚,也就自然没有穿过。
若水轻轻拈起那枚绣针,单是把线穿入这针就让她费了好大的劲。而尝试着缝了缝衣料,她几乎不敢把那东西拿到人前,至于裁剪,那就更不必说了,若水听都没有听说过。
早知如此,就不用买那三匹奇锦了,若水轻轻叹息。她打开手里的缎包,拿出一匹纯白的缎子,这是买给厉龙的。他的长衣在尹家的小山村被地龙人撕了十数个大大小小的口子,还沾满了蓝莹莹的地龙血,后来他虽然很快就把血迹弄掉,那些大大小小的口子却没法缝补。在山里大家都无所谓,一到成都,别人的眼光便很是教那条相当虚荣的厉龙郁闷了。
不过,厉龙在刘老七欣闻得子的第二日便离开了成都,青泠让他带着刘老七的那个侄子,载着满排的货物,送到山里去。除了厉龙和若水,当时所有的人都难以置信地望着青泠,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在蜀地,除了商船和战船,哪有竹排或是木排敢向上流逆行的?这蜀地之江,哪一条不是越向上游越是川流湍急,若非大量的纤夫以竹纤相拉,怎么可能上得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