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平做客新浪聊《商道门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淑平做客新浪聊《商道门徒》
新浪读书
9月29日,青年作家吴淑平做客新浪读书,就最新长篇小说《商道门徒》与统小说的写法吗?
吴淑平:其实,写的时候没想那么多,题材定了,总体框架定了就写,目的是想写得更好看、更容易读、更有新意。至于别人的分析,也许有道理,也许只是个人的想法,很正常。见仁见智,都可以理解。
主持人:你把《商道门徒》里的女性刻画得知性、漂亮,却把她们的人生写得很残酷,是不是你对都市女人的命运有偏见,还是符合现实生活?
吴淑平:符合小说中的人物安排。也是按照现实中的几个女性的命运来写的。
主持人:有人说你的小说“以假乱真”,把假的故事写得跟真的一样,很像纪实,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淑平:现代小说就是要以假乱真,越让人感觉真实越好。如果像琼瑶blog那样的小说,一看就知道不符合现实逻辑,现在还有谁喜欢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趋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不应该原地踏步,应该有发展,小说语言应该更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一些传统写法的小说,如果贴到网上,肯定点击量很低,即便印成书,如果作者不是很有名,也没人看,因为他们总是满页满页的不分段,从上到下都是这个说、那个说,那篇文章都是对话,看起很累。再说,《商道门徒》里的很多细节是有生活经历的,主角都有原型,感觉真实也就很正常了。
主持人:你以前的书多数以“商战”和“言情”为主,为什么会转型写房地产业为主的小说?
主持人:其实也不算转型。我的创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小说,基本都可算为职场哲理小说,一部分是情感纪实。以后我会以写小说为主。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这部小说所写的内容与当时的经历有关。很多细节是真实的。
主持人:小说的主角是什么类型的人物?你曾在博客说生活中有人物原型,那么,女主角翁红的原型现在跟你是什么关系?
吴淑平:四个主角,有三个是我当时的同事,一个女主角在香港,是我的朋友。关于朋友的,不便说太多。
主持人:你把真人真事真名写进小说,比如书中提到刘长乐、潘石屹、任志强、翁红,还有网络小胖,等等,这样用别人的真名有一定争议,你觉得这是写作的一种突破还是犯了小说的禁忌?
吴淑平:写小说不要老是停留在教科书里的章法,要敢于创新,没有什么禁忌不禁忌的。好在作家出版社blog的编辑也很开明,在编稿中没有提出这方面的修改意见,也没有删改,我很喜欢这种写法。如果有一天别人也把我的真名也写进小说里,我也没意见。

主持人:书中的女主角不仅叫翁红,外貌特征也和香港艺人翁红一样,而此前不久,翁虹刚改名翁红,这是巧合还是专为她而写的书?
吴淑平:是巧合。但如果改拍成功,我倒是愿意由她来演女1号。目前正与北京红色情深影视公司恰谈改编电视剧事宜,我会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
主持人:你在书的序言里强调,这部小说的很多细节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那么,书中有两个“我”和恋人在外面的偷爱细节,也是真实经历的吗?
吴淑平:太难回答了,呵呵。
主持人:哲学家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哲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你把它在小说里言传了,还有作用吗?
吴淑平:世人对文化普遍有个误解,以为把话或文章写朦胧了,就很深刻。老子就是典型的这种观点的人。老子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发现并阐述万物的道,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真正的道是什么。如此一来,道就变成不可知的了。由于道是万物的根本,如果道不可知,则贯穿了道的精神的万物也就玄妙得有点可怕,以道为核心的老子思想自然也就成了玄妙而模糊的思想。
然而,道真的不可知吗?如果老子真的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可是他却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中几次详尽地描述道的特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所以我在《商道门徒》的序言里就说了:道可道,不一定是非常道。
主持人:你对今后的创作有什么规划?
吴淑平:继续走老路,两个系列轮流进行,一个是以《商道门徒》为代表的商道系列,一个是以《格调女性》为代表的情感系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呵呵。
主持人:听说你本月30日下午两点将在北京第三极书局与读者互动,你想跟读者探讨些什么话题?
吴淑平:随便聊天,没有准备具体的话题,见见面,认识一下也不错。不过,我可以随便回答一些读者的情感问题。
编辑:小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