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节 道路心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底适逢叶利的生日,玉凤回山村一趟。玉凤看到路边地里的野草比人还高,心里很难受。十余年前玉凤和小刚一起在村里上小学时,路边的地里种着庄稼。乡亲们辛勤的在地里耕种,地里除了庄稼连杂草都没有一根。随着三峡工程退耕还林后,政策上要求乡亲们管理好自己土地上的植被,事实上又有几个乡亲愿意呢?种地的时候辛勤劳动,虽然没有余钱,至少在地里能收获几粒粮食,供自己吃或都养点家禽换点零用钱。还林后地不能种了,玉米红薯也不能种了,猪不能养了,还呆在村里的乡亲们靠什么生活,零用钱又从何而来?政府虽然发放了补贴费,但对于一个家庭的开支,这点补贴费只是杯水车薪。为了生活,没有人留在村里管理自己还林地上的植被,纷纷外出打工去了。
在农村种了几十年的地,现在再种地却只是食不裹腹,那么在城里又能做什么呢?男的有力气的有点技术的过发建筑工地上做活,工资高但付出的艰辛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更多的没有技术的人只能在城里做力工,帮助市民挑东西赚点力气钱生活。有点积蓄有点经营头脑的就去批发市场进些水果、小商品之类的销售赚一点差价为生。乡亲们在村里种地时邻里和睦相处,到了城里尽管他们付出的并不少,但却很少得到城里人的尊重,相反更多的只是歧视。
退耕还林提出时,政策解释成林后,在林区内的居民必须搬家,为了方便生活,村民们会集中居住,老年人按照国家低保领取生活费,其他的则一次性安置。新农村建设之风的步伐来到村里,玉凤回来时就已经看到了。邻村花菜村的白庙子已经夷为平地,叶利讲到那就是本村油菜村的新农村住宅地。油菜村的村民不愿意去,原因是大家认为那里以前是一个庙,到那里去居住男的会死老婆,女的要死老公,那块地风水不好。照此情形,油菜村的住宅地肯定要另选地方。
玉凤走在油菜村熟悉的道路上思考着。新农村住宅解决了乡亲们的住行问题,更重要的生活来源又怎么解决呢?年轻的全部外出打工了,以前只是壮汉们外出打工,有人笑称农村是613899部队。就是说剩下的是过6.1节的儿童、过3.8节的妇女和过9.9节的老年人。现在过妇女节的也跟随着自家男人出去了,或卖水果或擦皮鞋或打些零工,孩子们也随着农民工子女进城相关政策的落实去了城里读书。住在山村里的就只是一些年老体弱力衰的老年人了,就算以后在新农村住,他们不用挑水砍柴种菜,但他们想说点心里话时找谁说运呢?万一生病了又怎么办?06年太热了报纸报道过有的老年人独住,死了尸体发臭了才被发现,想想都觉得可悲。村里的乡亲们素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如果死了连收尸的人都不在身边,想来是多么心寒!

玉凤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自己改艳为凤,许多老师都戏称玉凤会是这穷山里飞出的凤凰,甚至在玉凤初中毕业时村长也说是全村的希望。玉凤想大家都寄予的希望在自己身上,总自为他们做点什么才对得起大家的厚望。
回到城里后玉凤一直在想到底才能让外出的乡亲们自愿回到山村,这肯定得让乡亲们回到油菜村的生活比在城里还好才行。在油菜村能发展什么呢?油菜村青山透水的地方,玉凤不希望看到滚滚浓烟臭水横流。“我们镇被誉为养殖大镇,镇政府说养殖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把路修到家门口,以方便买卖。”玉凤忆起叶利的话突然灵光一现,油菜花村发展养殖业是最合适的。以前乡亲们农业为主养殖为辅,现在不能耕种了就要以养殖为主。
玉凤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养殖业的相关报道,得到了肯定回复,只要养殖成了规模,养殖业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城里差。当然,这付出和收获总是相连的,这世上不会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玉凤在群里向群友们提起养殖业,如玉凤预料中的一样没人感兴趣。抛开养殖业资金投入高回笼慢不谈,仅是养殖业的辛勤就没有几个人能接受。群里热衷发言的大都是80年代出生的独子独女,从小被长辈们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宠溺,从未吃过苦,他们更喜欢没有压力不苦不累的办公室工作,看到玉凤提出养殖业,有几个女群友甚至夸张地说受不了动物粪便的臭味,听到就恶心。
玉凤觉得在村里发展养殖业,应该是自己的事业,不管前方道路如何艰辛,不管用多少年去努力,这个梦一定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去实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