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第一次补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母没有想到玉凤会这么晚了还回来。林江没有说什么,只是阴着脸。叶利拿出学校寄来的成绩单,玉凤一看,竟然有一科要补考,难怪父母那么着急。玉凤的成绩虽然在中专学校不算很好,但也不至于不及格。玉凤想了一下,一定是自己补的期中考试,老师没有算上成绩,于是玉凤给父母说清楚了原因。父母一听是因为老师的失误,就没有再责怪玉凤。
玉凤在家里依然帮着父母做事情。虽然玉凤读的是高职,但村里人也搞不懂那么多,就把玉凤当大学生看。以前读小学时,见面村里人有时叫初中生,读初中时见面叫高中生,省略了高中直接读高职他们就改叫大学生了。玉凤帮母亲洗衣服时,村里人看见了总是说“大学生洗衣服呀?”,怪怪的语气好像大学生就不能洗衣服了。也许在他们看来大学生是很有才能的人,就不应该干洗衣服这样的小事。玉凤帮家里挑水仍然避着周围的邻居,以免他们嘲笑林江,林江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说他没有儿子,也怕别人说他的女儿不像女儿,像个男孩做着男孩做的事情,怕别人说玉凤以后嫁不出去。
暑假里天气比较热,也是农村里农活最多的时节。高温催熟了玉米,几天前还是青叶子的玉米几天后外壳就已经干了,应该掰回家脱粒晒了。玉凤虽然自幼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的体力,但在背挑拿担之类的重力活上与男孩子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这个季节收玉米,小刚一担可以挑走一百多个玉米棒子而玉凤只能背走三四十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玉凤相信勤能补拙,她早上比小刚早出门,太阳晒人时收工比小刚晚,延长自己的劳作时间,收回家的玉米棒子数量亦不会比小刚少多少。
收回家的玉米棒子还需要脱粒晒干。林江嫌手工脱粒太慢机器脱粒要花钱。玉凤便中午手工脱粒。于是三个人一起手工脱粒,一个玉米棒子,一背兜玉米棒子,一撮箕玉米粒,一筐玉米粒,在三个人的辛苦劳作下,将近两千斤的玉米粒终于脱粒完毕。
玉米粒晒在地坝里,为了及时晒干装入柜子里,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必须去翻晒玉米。那几天天气是一年中最热的几天。林江中午会小睡一会儿,玉凤便在厨房屋檐下看书。厨房外有一株竹子,因此屋檐下总会有几分凉意。父亲在午睡,玉凤就去翻玉米。太阳毒辣辣地照着大地,空气中没有一丝风,知了在梧桐树上无力地叫着,干裂的地面泛出一片白光。玉凤穿着凉鞋翻玉米,隔着鞋也能感受到地面逼人的热气。翻完玉米,玉凤又坐下接着看书。

玉米收完后就要收水稻。玉凤家的田分散,田块面积也小,若请人收割人请少了一天也收不完,再说请人的花费也不小。劳力人很能吃,请四五个人得买上一块五六斤的肉就要花三四十元,再加上啤酒小菜,请四五个人不算工钱也要一百多元。玉凤上高职每年都要五六千,林江想能省就省吧,就决定自己每天打点自己收割。
叶利的例假来了,不宜下田,就在家里晒谷子割猪草牛草喂猪煮饭。玉凤一早就跟着林江下田去了。玉凤放下裤脚以保护腿脚不受虫咬,挥动着镰刀割下已经成熟的谷穗,随着谷穗的断落,躲藏在谷林的蝗虫仓促乱飞,纷纷寻找新的藏身之处。每天和太阳抢时间,抢了半个月总算把谷子全部打回家了。打完了谷子,玉凤就每天在家里割猪草牛草帮忙养猪,亦或是挑水,反正都是玉凤做了十余年的农村事情。
因为要回学校补考,玉凤比正常的报到时间提前了两天回到学校。玉凤发现和自己一样遭遇的还有学梅,不过学梅在补考前拿着自考准考证找到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就把学梅的成绩更改了,学梅就不用补考了。学梅叫玉凤也拿准考证去找老师,但玉凤的准考证还在同学那里,而且那个同学依然联系不上,玉凤只好去补考了。
玉凤的成绩真的不错,按照学校的奖学金算法,不算补考那科的成绩,玉凤也是班上的前几名,但因为有补考,奖学金离玉凤远去了。如果玉凤当时像学梅那样办理了成绩更正,玉凤就是班上的一等奖学金,奖金有三百元,比叶利在村校代课一个月的工资还多。玉凤看着离自己而去的荣誉,没有哭没有流泪,她相信这个教训对自己的价值会比三百元更多。长华并不知道玉凤的成绩一事,奖学金发放时,长华在玉凤怀里哭诉仅因0.1分,就让她由二等奖学金变成了三等奖学金,能得到的钱也由一百五十元变成了五十元。玉凤任由长华哭,在玉凤看来,能哭出来也何尝不是一种放开自己呢?
(在校读书十几书,唯一的一次补考,玉凤反而没有哭,可能这就是她小事哭不停大事绝不哭的性格吧。玉凤以为唯一的一次补考是因为老师的过错,会记恨这个老师一辈子,谁知毕业离校后就去淡风清了,只是希望其他的学生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其实人生中很多事情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再说这个老师其实也挺可怜的,妻子练法轮,他从**把妻子带回来,儿子也是疯疯癫癫的,生活不能自理,年近六旬的他经常穿着两只不一样的解放鞋来给学生上课。
但愿一切都会好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