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致富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末考试结束后玉凤回家山村家里帮助父母收割玉米水稻。学校周围的农民因为交通方便种菜卖,每家每户都修建了漂亮的小洋楼,买了送货车,据说在学校不远处的那个村里有个厂,员工很多所以带动了周围的经济发展。玉凤一直没想清楚那个地区到底先交通方便才有厂农民才发展还是先有厂带来了交通的方便和农民的发展?玉凤很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自己的家乡太落后需要发展,谁能带领大家致富,玉凤不知道,村民不知道,政府也不知道。
镇上到村里还是有一条村村通的公路。修这条公路时,村民们还出了钱。村委会很明确划分了费用:十六岁以下的和五十五岁以上的每人十百六十元,其余的每人二百七十元,凡事费用未交清的村民需要村委开据证明之类的一律不接受。玉凤读中专时按学校的要求必须拿户口去,这需要村里签字同意迁出玉凤的户口。当林江拿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找到负责人时,那干部不急不徐地说:“这孩子考上学也是好事,迁出户口以后就是铁饭碗了,你们家公路钱先结清了来吧。”“孩子她大伯你看,这只是迁孩子一个户口,我家里前有后后交的钱孩子的还是结清了的,我们两个大人还在这里,难不成我们还跑了吗?”“那好吧,好歹我也是孩子的大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这签字我现在就签了,不过这公路款你可要及是交呀,孩子考上学你也是文化人的父母,可别拖孩子的后腿呀。”“是,是,是,改天我就来交了。”
玉凤初读初三那年就开始修这条公路。村民们乐意修路,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吗,村民们有的是热情有的是力气,但修路却没有他们出力的机会。村委们把钱收到后,请了挖掘机来挖路,据说挖掘机一个小时就是五百块。村民们赶集时转了很多弯路去看挖掘要修路,速度是比人快很多倍,就是钱太贵了。一条十来里的公路,修了一年终于修好了。邓爷爷说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这话应该不假。公路修起了,雨天照样不好走路,从镇上到村里学校上课的孩子和老师们都是穿雨靴,到了学校再换鞋。晴天的时候车和人都很好走了。村里毕竟还是有些人学会享受,有了公路又有摩托车在跑,这些人赶集就不用再走路了,摩托车送到镇上很方便,只是代价是十块钱。这条路有了之后先致富的一部分人应该主是这些摩托车吧。

玉凤假期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农活做家务,几乎没有同学的消息。初中的同学只有几个有联系。假期里一个人在村里有时真的觉得很孤单,却也无奈。父母依然吵架,伯父依然不在家,更多的时候玉凤选择一个人静静的幻想,幻想着如何改变这个家,如何改变这个村庄,当然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要让自己能给村民带来希望。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漫无边际的大山要怎么改选才能让这附近的几个山村的人家致富呢?种地应该是不行的,贫瘠的山地经常滑坡,种上的庄稼还不知能否有收成;山上的刺猬野鸡也会来吃掉庄稼,他们也是为了生活。
暑假结束后返回学校,玉凤听说学梅假期没有回家,和几个同学去打工了。学梅他们在冰糕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跟吃跟住三百,两个月的假期学梅赚了六百元。玉凤又听说外班的一个男生假期做健身器材的销售赚了两千多。玉凤想学梅他们在外打工工作应该不比自己在家里难多少,可在家里做了那么多父亲却还是骂自己,小刚出去打工了,也不知道小刚现在在做什么了。玉凤听了学梅他们的消息后心里很羡慕,暗下决心第二年的假期也不回山村去了一定要在外打工赚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