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节 艰苦教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凤在老村长家核算工资信息。乡亲们每次来换货玉凤就会结算工资,还是习惯性地按月为周期来分析这些数据。通过鼓励措施的提出,乡亲们的产量逐步提高,也许是自身技术熟练的结果,也许是家人地加入,只要能提高产量就是大家都高兴的事情了,就是一件好事。
正在此时,玉凤的手机却响起了。“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我是林玉凤。”“玉凤呀,我是陈芳。”“二婶呀,有什么事情吗?”“我想做打火机组装,可以吗?”
陈芳,麻三的妻子。在女儿已经十二岁时,躲过计生办的眼睛,偷偷地生了一个儿子航航。五六年过去了,村里的学校因生源不足已经停办了,航航只能去街上的镇中心校读书。那么小的孩子,不可能像父辈那样走读;中心校又没有住校。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街上租房子住读。那么小的孩子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于是陈芳就去街上照顾航航。尽管蔬菜、米这些都从山村家里带去,可每个月不能带去的水、电、气及房租之类的总要用四五百,航航一学校结束,总要用掉两三千,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的确不是小数。陈芳不在山村老家,老家里里外外的事情全落在麻三身上。地里的庄稼要种,赶集的日子还要去街上补补鞋赚点钱补贴家用,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麻三,这日子也太难了。
陈芳听说村里那些做打火机的,一个月最少也能做七八百,考虑到自己要带孩子,做四五百应该不困难,这也足够母子两在街上的花费了。像陈芳这陪读的妇女们一商量,于是就让陈芳给玉凤打电话,想在街上做打火机组装。
“二婶,对不起!你们家庭的情况我很清楚,的确也应该支持你们。可这打火机毕竟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您身边又有小孩子,我本着安全出发,确实不能发货给您。”
“玉凤,帮助一下二婶吧,我们家现在的确很困难。”
“二婶,我知道你们陪读家庭的困难。我们村去的这十几个家庭,我个人认为你们陪读的家长可能回到村里来,换成孩子们的姐姐去照顾。”
“姐姐们来,我们不放心!只大十来岁的姐姐们,现在也是贪玩的年龄,管不住弟弟妹妹们呀!”
“我是这样想的,你们这十几个家庭里,好像有六个是超生的,其中有四家都有姐姐。四个姐姐去照顾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上课去了,几个姐姐也可以再看书学习。我们村里现在发展项目,以后会需要很多有知识的人。为什么要让姐姐们出去做服务员呢?不如现在多学点以后就在本村工作,还能照顾着父母。”
“我和他们几个商量一下。你的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回到山村可以多赚点钱,大孩子在这里学习,小孩子有了学习的榜样,也会跟着学习。大孩子多学点本领,在村里能找到工作。这真是不错的主意。”
玉凤挂断电话后开始想,开发区完成后,如果生源能够保证的话,村里的学校一定要恢复。这种陪读家长太辛苦了。而且在街上住,家务也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想想自己小时候,放学回家后,不是弄猪草就是帮着父母种菜,那种劳逸结合的生活,好像也并不苦。尽管那时候赚钱机会不多,一学期几十元的学费,相对于现在对家庭的压力,就轻松多了。
规划区有建设工地上,各项目建设工地上都只有努力流汗工作的乡亲。玉凤给乡亲们安排了休假日。老的少的乡亲在村里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有钱赚。每天都有轮休的乡亲。当然仍然有人在闲着,这个人就是不愿意劳动的黑四。乡亲们利用这个机会在村里赚钱,休息的日子就在家里陪伴家人,基本上没有人去陪黑四打麻将了,甚至连文涛这样开摩托车的,空闲时间很多的也不陪他了。文涛挺聪明的,在看到土路修成水泥路时,就知道摩托车的作用范围将变小。在别人还在想着怎样开摩托车赚钱时,文涛已经开始了货车驾驶的学习。文涛知道,随着各项目的基建竣工,货车在村里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大。忙着为将来赚钱做准备,文涛也没有那个闲功夫陪黑四打麻将。没有人陪着玩的黑四,就像个孤魂野鬼假的在村里东游西荡。胡珍见村里比黑四还小的都找玉凤在村里找到了工作,轩还像游魂假的在村里漂,气得在屋里直跺脚。

通过吸收乡亲们的鸡鸭,林小刚的养殖万不得已经有几十头猪、几千只鸡、几千只鸭了。林小刚的养殖厂由于很多乡亲都有股份,建厂的速度比修自家的房屋还快。仅仅一个月,养殖厂就投入使用了。持股收购的鸡鸭住进了养殖厂。村兴养殖厂正式营业。
这时林小刚进一步理会明白创业与打工的不同。作为养殖厂的负责人,所要负责的事情远远超过事前的想像,也是在此时才明白好面子的林江为什么会让玉凤来管理打火机组装。资金仍是让林小刚最头痛的事情。每天几千张嘴要吃东西,饲料的消耗大得很。饲料要不断地向供货商取,最害怕的就是发生病疫。十年前的梦想就是因为病疫袭击放弃的。
林小刚再来找玉凤时,那种信心十足的神气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身心憔悴的疲惫。“玉凤,救救我吧!我真的快不行了,看破我们一起上学七八年的份上,救救我吧!”玉凤去规划区时路过林小刚的养殖厂,已经大致明白了林小刚的养殖厂现状。
为了节约经费,也是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林小刚的养殖厂就只有四个员工,这还包括了作为管理者的林小刚。林小刚作为负责人,处理一切对外联系的事务,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梁芳和林渔以及小刚的女友刘琴则全职负责牲口的饲养。在牙打工中是为了赚钱,加之从来没有看书看报的习惯,他们的依然像小打小闹那样,牲口饿了叫了就放食。为了快速催肥,加速资金回笼,他们给牲口只喂饲料。至于牲口的饮水,药品之类的,没有在意,甚至连粪便的处理也很随意。整个养殖厂很朋的臭味,过往的乡亲都要掩鼻绕道而行。
玉凤看到小刚焦头烂额的困状,就给小刚提出了许多建议。(一)鸡鸭进食要做到定时定量,可以固定为一在喂几次,每次喂多少。早食要喂饱喂好,那样肉鸡肉鸭可以长膘增重快,蛋鸡蛋鸭可以多产蛋。(二)全部喂饲料成本太高,改为饲料拉米糠以降低成本。至于米糠的来源,可以在附近几个乡镇定点收购。两三毛一斤的米糠即便加上运费,也会比饲料的价格便宜。(三)粪便及时处理,给鸡鸭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以免不洁净的环境滋生病菌。(四)做好免疫工作,在鸡鸭采食高峰期可安排饮用药品,针花在夜间进行。(五)充分利用政府支持,适当利用银行信贷缓解资金压力。
林小刚看着玉凤写给他的这些建议,很多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的。林小刚觉得很有收获,拿着玉凤给他的建议回到了养殖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