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驱逐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设计和建造能力是通过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对口支援获得的。当时.从苏联引进的1艘‘自豪‘级驱逐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里是中国海军最大、最好的作战舰艇,同时也为中国海军驱逐舰盼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豪‘级驱逐舰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前设计的老式备雷驱运舰,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中国海军的需要,所以中国海军开始计划在引进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驱逐舰。此时.中国海军通过实际使用已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和维护经验,而从苏联引进的56型高速鱼雷火抱驱逐舰(苏联‘科特林‘级)的图纸和资料则成了中国第一代05l型‘旅大‘级驱逐舰的基础。05l项目虽然稍后经受了中苏关系紧张和国家经济困难调整的影响.但为了海上运载火箭测控编队提供护航警戒的需要,该项目还是在1966年夏季正式开始。
根据国内装备技术的条件和国外海军技术的发展,05l型在设计过程中将反舰导弹作为替代鱼雷的主要对海作战武器,并采用130毫米57倍径舰炮完成对海和对空作战的任务,反潜武器则装备了2座12管火箭式深弹和4台深弹发射炮。该型驱运舰在完成时的技术状态虽然相对国外同期驱逐舰有着明显差距.但对当时只拥有4艘引进进改装的旧驱逐舰和少量近海舰艇的中国海军来说,其提供的水面作战能力是海军战斗力上的巨大跨越。
051型驱逐舰在舰体,动力、武器和电于设备方面全面立足于国内,是中国海军首次依靠国内技术力量为发展远洋海军建立的基础。在为我国运载火箭试验船队护航时,海军以05l型为护航舰的远洋舰队首次进入第二岛链外的海域。使中国海军第次将战斗触角伸展到了远离第岛链的大洋深处。拥有051型驱逐舰的中国海军终于摆脱了‘船小炮少‘的困境,再也不会出现西沙海战中用猎潜艇去对抗驱逐舰的被动局而。同时,中国海军也通过装备051型驱逐舰而真正成了海军,而不是早期的沿海护卫队。
051型驱逐舰之所以能在国内巨大的经济和技术用难情况下得以完成制造和服役,最大的促进因素就是为了为远程运载火箭全程试验海上落点测控编队提供全程护航警成的任务。该型舰虽然在技术性能和战术指标上基本与50年代国外同类舰艇类似,但是国内薄弱的基础在其建造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早期服役的05l型驱逐舰中有多项成品缺装或处于试验状态,尤其是缺乏能够满足现代化战争要求的防空和反潜武器系统,上暴露出了很多严重问题。
051型驱逐舰的第一艘105号虽然在1971年就已经交付海军,但其大量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仍然处于实验状态。以致已经完成的多艘051在服役多年后仍然无法全面形成战斗力,直到1980年正式批生产的定型舰108号交付,051型驱逐舰才算真正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标准。
作为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有着非常重要的装备和技术意义,但同时也可说是世界上最后一种采用传统观点的驱逐舰.虽然中国的兵器工业和电子工业界己经在05l型的舰载系统上尽了全力,但是基础条件的限制仍然使其防空、反潜装备和电子设备远远落后于时代。O5l型驱逐舰在综合战斗力上明显低于当时美、苏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同类舰艇.缺乏防空导弹武器的051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是放大后的远洋导弹艇。马岛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与阿根廷海空军的对抗使中国海军见识到了现代化战争的威力,缺乏战争准备和现代化装备的阿根廷海空军虽然在战斗力上淡不上强大,但仍使英厦皇家海军的驱护舰队受到了巨大损失。而中国海军80年代初期最现代化舶051型在面对类似攻击时几乎不存在战场生存能力。
051型驱逐舰的批量建造和服役使中国海军获得了急需的中型水面作战舰艇,而且也为海军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通过对05l型的长期应用所取得的经验和分步骤采取的改进措施,中国海军用了近l5年的时问才使05l型具备了有限的现代化战争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海军对051型驱逐舰进行了多次改进改装.被称为‘旅大‘III的166号导弹驱逐舰直到1990年才进入海军服役。中国的船舶科研单位和海军为了尽可能挖掘051型平台的潜力,还在这级别的驱逐舰发展过程中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和资源,自动指挥情报系统、三坐标雷达,综合电子对抗系统、HHQ-7防空导弹、YJ-8反舰导弹、改进得电子设备和舰载直升机等都曾在051型的不同型号上应用过,世是因为05l平台对应用国产和引进的舰载高技术武器存在困难,以致其各改进型号在综合战斗力的发展上并不能让人满意,尤其是反潜和防空装备上的缺陷始终限制着05l型改进型的战斗力。脱离了战斗机掩护的05l型基本上不具各对抗国外70年代水平的空中打击的能力,而其舰体空间狭小和基础技术条件差的问题更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潜力。
●洋为中用的首次探索和失败
上世纪伯年代后期.中国海军曾经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装备发展**,但经济和技术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很多项目并没有取得成果,在这些项目中.新型驱运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新型驱逐舰项目提出装备较为全面的舰载武器和现代化的电子作战系统的要求,但国内在燃气轮机、防空导弹、反潜导弹和多种型号的雷达和电了设备方面几乎都是空白,过大的技术跨度和薄弱的基础条件之间的矛盾使新型驱逐舰项目的进展极其困难,当时国内所有的技术条件甚至无法满足已经降低了技术指标的新型驱逐舰的要求。中国海军发展新一代驱逐舰的努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度陷入停滞,但同期局部战争的经验却已经证明05l型完全无法满足战争的要求,能够满足现代国海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海军很早就认识到了水面舰艇缺乏防空能力这个缺陷.但是国内防空导弹技术却在短期内无法满足水面舰艇防空的要求,海军即使对H0-6l这种算不上先进的导弹也只能望之兴叹,7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开始考虑引进国外的防空和反潜武器来改装051型,使之真正具备在现代化作战条件下进行有限外海作战的能力。1982年爆发了马岛海战用事实给了中国海军极大的震撼.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在拥有远比05l型先进的防空武器的情况下,仍在阿军飞机攻击之下损失惨重,其远征舰队甚至一度被区区儿枚‘飞鱼‘导弹逼到了战败的边缘。中国海军在改进051型的计划中曾经考虑过用英国的防空导弹来解决舰队防空的阿题,但马岛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防空武器的表现和国内经济上的困难。导致计划中的051型现代化改装工作无法得到真正落实.而国内舰载防守导弹技术发展的缓慢也使中国海军始终无法具备真证可靠的导弹防空能力。
早期利用国外技术改装051型的工作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没有完成,但是解决中国海军驱逐舰技术落后的问题到80年代已经刻不容缓,而05l型的基础条件也决定了利用其技术建造新舰完全没有前途。在新代驱逐舰的研制中,海军装备科研单位将技术验证作为重点,利用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装备技术交流方面的良好局面,采用国内设计舰艇配合引进动力和武器的方法发展新一代驱逐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促进了双方在军事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从80年代开始大规模从西方国家引进军事技术和成品装备,得到了利用国外技术来推进国内舰艇战斗力发展的机会,引进技木的成功使中国海军得到了第一种具备导弹点防空系统的052型‘旅沪‘级驱逐规。在设计上.052型驱逐舰采用了更加适合远洋作战的船体线型,由此开始的新线型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新舰艇。
052型新平台提供了更大的燃料和设备空间,改善了生活条件。该型驱逐舰用引进的燃气轮机、防空导弹、电子设备与国产的舰载武器和电子系统相综台.综合战斗力基本达到了国际海军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标准,虽然仍不具备远洋作战所需要的区域防空系统,但在防空、反潜、电子战和平台本身的技术指标上都已获得了非常大的跨越。052型的出现应该说是中国将西方先进技术与国内最新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引进国内短期内无法完域的动力装置、防字导弹和电子设备,然后再通过对引进装备的应用和仿制来提高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
052型采用了全新的舰体设计和材科。动力装置、反舰导弹、直升机、防空导弹、反潜鱼雷和雷达电子设备来自国内和国外多个途径,因此新舰体和全新舰载的协同和综合是当时所面对的最大难关。052型的设计和舰载系统中存在太多的新技术和缺乏验证的新装备,因此,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中国海军放慢了装备更新的速度,对于052型所采用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技术验证和实践探索。
052型两艘觑(112、113号)的建造期正好是中美关系由热转冷而中俄关系由冷转热的过渡时期。中国与西方舟军事技术方面从合作到封锁的转变直接体现在052的发展过程之中。紧随着中国与西方疏远后是与前苏联的接近.052型两艘舰在很多方面又体现出中国海军装备由西向东发展的过程。
两艘052型驱逐舰建成后,其后的完善和发展就因引进国外系统受限而停滞了下来.与此同时。护卫舰开始大批量建造并改进改型,由此可见中国海军主战舰艇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虽然052型驱逐舰的建造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该型舰确实是中国海军驱逐舰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个重要环节。
孤独的167舰展现出的技术缺陷
052型驱逐舰的尴尬处境使中国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产舰艇战斗力的努力瞬闻停顿了下来,但是中国海军驱逐舰发展的步伐却并没打因此而停顿。1995年,大连造船厂又把一艘全新的驱逐舰送上了船台。这艘编号为167的驱逐舰在结构设计上与早期的051型完全不同,吸收了062型成果的新舰体.采用了适合远洋作战的舰型井明显加大了排水量,在舰体和上层建筑上也采用了部分缩减雷达信号特征的措施。167舰的出现是中国海军依靠国内力量向大型化远洋海军发展的叉一次探索,其外在特点明显表现出追赶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意图。不过,167舰的性能也表现出中国海军装备技术条件对海军舰艇发展的限制。
167舰的建造解决了驱逐舰大型化所需的舰体建造和动力装置的问题。但是舰载武器系统的落后却使该舰无法真正成为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舰艇.尤其是防空能力薄弱的问题并没有因装备HHQ-7点防空导弹和76A自动舰炮而得到解决。167舰上的HHQ-7点防窄导弹与‘江卫‘II护卫舰上的完全相同,这就像一个彪悍的铁甲骑兵手中却拿着一面茶杯大小的盾牌一样极不相称。缺乏区域防空能力的167舰仍然无法脱离陆基战斗机的掩护范围.在战场上和‘江卫‘II护卫舰所起的作用并没有什么区别。庞大的舰体和高昂的造价所换来的却不是强大的战斗力,又一次表现出中国舰载武器系统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平台的尴尬。
167舰的建造更多的是在国内相关技术完善之前所进行的基础开发发,整体设计目标除了完成一个大型水面舰艇的基础平台之外,也可以为当时正在开发和准备引进的先进作战系统提供一个试验平台。更加重要的是,167舰的使用过程完善了舰用动力和大排水量舰体的设计,其多次远航也验证了国产舰艇设计和建造水平已经能够满足新代中型舰艇的要求,16T舰在主体材料和动力设备上的全面国产化更是相对112、113舰的巨大进步。正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中型水面舰艇平台的基础设计和制造能力,海军才能够将资源和力量主要集中在新一代舰载武器的研制和综合方面。
112、113和167舰的先后出现代表着中国在驱逐舰设计和制造方面已经突破了重要关口,但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紧张的海上局势却没有留给中国海军按部就班发展的机会.中**工系统在海军装备技术上的表现就是孤零零的167舰。在中国船舶和兵器工业难以迅速满足海军对先进术面舰艇的迫切需求时,海军开始在加强新代舰艇研制的同时引进国外成品舰艇和舰载武器。引进国外成品舰艇的代表就是规格和排术量与167舰类似,但在舰载武器类型和战斗力上却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现代‘级驱逐舰。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是苏联海平作战舰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作为强调多舰种配台编队作战的苏联海军的装备要求发展的。该缓舰虽然具备了对空、对舰和反潜作战能力,但其后两项作战能力仍然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中国海军引进‘现代‘级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驱逐舰远洋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却有效地填补了新驱逐舰完成之前
的战斗力空隙,并且使中国海军较早地接触到了具备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水面作战舰艇.而且,伴随‘现代‘级获得的ss-N一22和sA-N-7导弹武器系统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加速了国内装碑的技术发展。
‘现代‘缓驱逐舰在综合战斗力上确实明显超过中国海军当时最好的112、113和167驱逐舰,但‘现代‘级采用的技术和装备毕竟都是苏联上世纪70年代的标准,而且苏联舰艇在设计和制造标准上与偏向西方的中国海军差异较大。所以中国海军在采购‘现代‘级的同时并没有试图引进‘现代‘级的制造技术。
‘现代‘级驱运舰使中国海军羡幕的并不是其ssIN22对水面目标的强大攻击力.而是其sAN7区域防空导弹。中国海军现役和研制中的反舰导弹在技术和应用水平上并不比ssN22差,但却非常缺乏,叉无法在短时问里独立完成类似sAN7的中程防空能力。sAN7及其改进型sAN12虽然在射程上还不能真正满足为舰队提供区域防空的要求,但
是能够完成单舰和小编队的区域防空,因此168驱逐舰和新型护卫舰上采用了类似的系统实施舰队内层防.空,通过与防空驱逐舰装各的远程导弹之间的配合来满足海上舰队防空的需要。
170的爆发和无奈
驱逐舰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和多用途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建设思想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大型化趋势.新型护卫舰在排水量上也已经达到中国海军早期驱运舰的标准,而以168和170为代表的新一代驱逐舰在排水量上也比052型有明显的增加,孤单的167舰作为‘中华第一舰‘的境遇存2I世纪初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海军多用途驱逐舰的代表是新建造的‘四大盘刚‘.168和170的服役使中国海军驱逐舰与国外同类艇艇的技术差距大幅度缩小,它们也接近了国外最新一代驱逐舰的标
准。我目造船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工建造了4艘新一代驱逐舰.而这4艘舰虽然采用了基本相同的舰体设计和动力装置,但在舰载武器的组成上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一方面表现出海军舰艇在建造上开始注重标准化,另方面也体现出中国驱逐舰开始由前两代重视对海攻击向多用途方向发展的转变。
170舰最值得称赞的就是类似‘宙斯盾‘的相控阵雷达和新型远程防空导弹。不过,通过与国外海军装备的区域防空驱逐舰的对比可以发现。类似于新型远程防空导弹的sAN6大都装备8000吨以上的大舰,美国海军的‘标准‘II中远程防空导弹虽然体积和重量远远小于新型远程防空导弹(‘标准‘II的弹体规格和重量与sAN7类似).但仍然需要较大的排水量才能同时保证4面相控阵天线和导弹系统的要求。作为新一代区域防空驱逐舰,170在排水量上虽然要比052型有一定的增加,但对于其执行的任务要求来说,满载排水量6000吨左右的驱逐舰相对于庞大的新型远程防空导弹来说仍显得过小,尤其是装备有相控阵雷达和大型远程防空导弹的l70舰对排水量更加敏感,作为‘小船扛大炮‘典型的170舰在性能和总体设计上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这给有限的排水量却装载了过多和过大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给舰艇抗风浪和抗打击能力都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而且,为了安装庞大的导弹系统还不得不对其他方面做出了妥协式的削减。

新驱逐舰发展的思考
168和1704}驱逐舰的建成和服役给中国海军舰队添加了新的血液。存这两型先进驱逐舰基本完成的同时,中国造船厂又出现了级与之不同的新型驱逐舰。这两艘舷号为115和116的新舰采用了与167基本相同的舰体设计,但却通过装备引进的俄罗斯sAN_6区域防空导弹而成为大型防空驱逐舰。作为和170舰基本同时建造和服役的防空导弹驱逐舰,115、116舰在舰载导弹武器的技术性能指标和战术应用上也基本相当,两者之问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采用俄式sAN6防空系统取代了国产新犟远程防空导弹。如果对两型舰所采用的防空导弹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比较.那么新型远程防空导弹和sAN6在绝大部分性能指标和练台作战性能方面比较接近,但是采用类似‘宙斯盾‘系统固定相控阵雷选的新型远程防空导弹要比采用旋转相控阵天线的sAN6更先进.而115、116舰为装载sAN6发射装置更是完全占用了直升机机库的空间。115、116舰的动力系统目前看来还是采用了与167舰类似的蒸汽轮机,这在本世纪内出现的新型驱逐舰中属于绝对的另类。稍早的05l型虽然采用了比较传统且技术上略显落后的蒸汽轮机动力,但其舰体设计上却非常类似采用燃气轮机的同类型战舰,167舰采用的国产蒸汽轮机在动力性能和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受到广泛关注的167舰开始海试后很久都没有被准确地判断出动力装置的类型。如果单纯从外形角度分辨.167舰更接近采用燃气轮机的‘无畏‘级而不是蒸汽轮机的‘现代‘级,也就是说.170型改装燃气轮机在技术上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
115、116舰在动力和武器系统上的表现较之170型似乎是技术上的倒退,而且在167舰成熟的舰体、动力系统上采用引进的防空导弹装置,这无论是在技术标准上还是在整体发展潜力上都是在开倒车。中国海军虽然在新型舰艇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稳妥的思想,但是绝对不可能在l70型完成后无理由地再接收战斗力略差的115、116舰,也就是说,这2艘舰一定在某个方面具备现在的170型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这个优势完全可以弥朴战斗力上所存在的差距。可以说115、116舰与170型比较中最大的优势是技术成熟和稳定可靠.采用了经过长期使用检验的船体、动力又配合引进的成熟武器系统,其可靠性和形成战斗力的速度都不是170型可以比拟的。170型全新的舰体、动力和舰载导弹武器系统在技术上的跨度过大。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就很有可能对战斗力造成巨大的影响.中国海军现在正处于装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的战争危险和大编队配套的需要都对区域防空驱逐舰有很高的要求。中国海军还不敢把赌注都投入到技术性能和风险都较高的170型之上.所以全而利用成熟技术的115、116舰就可以在必要时成为海军的‘主心骨‘,而且,通过115、116舰的缓冲还能够为170型的后续改进和发展留出时间和机会。
技术条件与中国驱逐舰发展的关系
中国海军研制驱逐舰的工作至今己经历了超过40年的时间.虽然现在看来中国海军在驱逐舰批量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新型驱逐舰的产量还无法与早期的05l型相比,但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并不是技术退步或者简单的成本问题,而是中国海军对驱逐舰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战斗力要求更高了。海车开始批量装备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在规格尺寸上已经相当于051型驱逐舰的标准,而其上的舰载武器性能和综台战斗力更是明显超过05l型最好的改进型,甚至比115、116舰还耍好。中国海军现在对驱连舰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解决简单的有无问题.而是综合考虑新舰的远洋适应性、舰载武器完善程度、人员生活环境和整个舰队的装备发展.
如果仍然沿用早期近海防御的作战思想来发展舰队的装备技术,那么中国海军新型护卫舰就应该可以基本满足中型水面舰艇的需求,目前海军大规模发展中等偏大的海上舰艇平台和相关技术,其最终目的已经远远超过了近海防御性的标准。中国海军目前装各的新型护卫舰在综台战斗力上完全能够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朝雾‘级通用驱逐舰相抗衡,甚至在防空、反舰武器装备条件和综合作战能力上还有所超越。驱逐舰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舰队中最重要的成员.现代驱逐舰不但可以用来为更大型的舰艇护航以组成远洋作战编队,而且可以通过多艘舰或以驱逐舰为核心组成的小编队,完成些对抗强度小大或者作战要求较为灵活的海上军事任务。l68、l70型和ll5、116舰的先后服役代表中国海军已经有能力操作中等排水量的水面舰艇.而且也能够随着舰队装备发展和战略调整来获得更新更大的驱逐舰。
通过对中国海军不同时期的驱逐舰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技术条件基础是驱逐舰技术的决定性因素。很多时候.中国驱逐舰的发屉往往只是受到某个因素的限制就出现了停滞,而技术瓶颈的突破又是新型驱逐舰在综合战斗力方而取得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动力装置始终是中**队在发展坦克、汽车、飞机和船舶时的重要瓶颈.在国外海军主要舰艇的动力装置基本上已经普及燃气轮机的今天,中国的发动机工业竟然还拿不出个真正满足需要的船用大功率燃气轮机。052型驱逐舰在动力装置上出现的困难以及167舰在新舰体上采用技术相对落后的蒸汽轮机,都证明了中国艇用燃气轮机在科研和生产方面的巨大困难。中国海军目前装备的驱逐舰舰分别采用了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两型主动力装置,这样虽然在燃气轮机国产化水甲较低的情况下满足了舰艇动力可靠性的要求.但同类型舰艇采用不同的动力装置却对后勤保障产生了较大髟呐。
舰用燃气轮机在综合性能上要明显超过目前最好的蒸汽轮机国外新型驱逐舰几乎全部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装置,但中国海军现在还在生产装备蒸汽轮机的115,116舰并引进了新一批‘现代‘级。可以说国内在高性能船用燃气轮机的生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至少短期内还无法满足海军大规模舰艇发展的需要。
中国海军驱逐在高性能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上存在的缺陷是明显的,世115、116舰和168、170型的服役毕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为驱逐舰提供动力装置,即使是燃气轮机的供应瓶颈在短期内无法克服也不会阻止海军新舰的发展。115、116舰的出现在舰体和动力方面所体现出的进步并不明显.但它们却是真正完全出国内独立供应的中型水面舰艇平台-能够独立建造、独立维护和自我改进的蒸气轮机可以补充国产燃气轮机完成前的空缺.还可以在海军获得满意的燃气轮机之前都分满足驱逐舰动力装置的要求。
舰用燃气轮机和航空用祸轮发动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国外很多成功的舰用燃气轮机都是采用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改进研制的,中国海军使用过的LM2500和用于电网发电的FT8都是其中的典型。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与国外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结构设计、寿命和可靠性上的问题影响了舰用燃气轮机的发展,但是这些长期制约中国舰用燃气轮机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已经有逐渐被克服的表现,中国航空动力科研单位近些年推出了多款非常出色的航空动力装置,其中被称为‘昆仑‘和‘秦岭‘的发动机已经批量装备国内高性能战斗机,而更先进的‘太行‘则代表着国内最高技术术平。虽然目前国内发展的燃气轮机还无法替代进口动力装置,但是既然这个‘种子‘已经发芽并迅速成长起来,那么国产燃气轮机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刻自然也就为时不远了。
中国海军最新一代的168和115,116舰装备的反舰导弹从外部特征上看是典型的YJ8系列导弹,而170型则采用了体积更大和外形区别明显的新型反舰导弹。作为世界上高性能反舰导弹的科研生产大国,中国为自己的舰艇提供反舰导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联想到‘现代‘级驱逐舰被宣传为‘航母杀手‘的ssN22没有成为国产新舰的装备,可以感受到中国海军对国产反舰导弹技术性能和战斗力的充分信任。新一代驱逐舰在反舰导弹装备上的做法与170型已经装备新型远程防空导弹后又在更新的115、116舰上装备性能类似的引进sA一N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海军驱逐舰的舰炮发展过程同样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往装备上的体现.051型和052型驱逐舰上采用的是76式双130毫米和79式最100毫米中口径舰炮,中口径双管舰炮的装备体现了中国海军比较重视舰炮以对海(地)为主兼顾对空作战的意图。新一代115、116舰和168、170型的主炮采用了高射速的单装100毫米火炮.以弱化对海(地)攻击能力来换取更好的对空作战能力。最新的‘江凯‘级护卫舰更是用76毫米速射炮来进一步提高对空效能。中国海军驱逐规主炮口径和类型的变化体现出了海军装备与战术的发展,反舰导弹的大规模装备和性能提高基本上取代了舰饱的对海(地)攻击任务.点防空、区域防窄导弹和近防火炮也能够构建出多层次的防空火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攻击能力的提高也基本取代了海军舰炮的火力支援任务。中**队多兵种协同作哉能力的提高和高技术装备的发屉,已经在规载武器的类型和战技指标等报多方面改变了海军原有的作战思想。
中国海军装备的新一代防空导弹驱逐舰是新装备建最中的亮点.同时也是海军建设大型海上混合编队起步的发令枪。两型区域防空导弹驱逐舰的服役使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第一次拥有了真正的区域防空导弹,而170型上的四面相拄阵天线且然在性能上也许还有不足。但在系统的组成和硬件条件上已经站到了与强手接近的位置上。中国海军新一代防御导弹驱逐舰在技术和战术上取得的进步无疑是跨越式的.但是通过170型和115、116舰的先后出现,仍可以看出海军在远程区域防空导弹的技求和应用上还不断完善,在装备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到舰艇编队战斗力发展的问题。中国海军现役的新型远程防空导弹和sAN6在弹体.发射装置的体积上与陆基型号基本相同,虽然海、陆基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的类似能够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通用性和经济性,但是目前两型远程防空导弹的发射装置采用的都是前苏联的设计方法.存在着占用空间大、发射装置数量少和缺乏通用性的缺陷,与西方国家广泛装备的M41模块化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差距仍比较明显。新一代防空驱逐舰中无论是满载排水量6000吨的170型还是看起来略大的115、116舰,相对于舰载新型远程防空导弹和SA-N一6的体积与重带来说仍显得过小。把这两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装载在排水量有限的舰体上,对于这两型舰的武器系统战斗力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中国海军在170型及115、116舰上装备新型远程防空导弹和sAN_6,并不是因为它们在性能上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中国海军在为防空驱逐舰选择导弹武器时只有这两个型号可供挑选,170型及115、116舰的出现除了体现出中国海军装备发展水平和强化舰队防空能力的决心之外.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目前的舰艇与舰载武器制造水平仍然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新型护卫舰虽然只是大批最建造的中国海军新一代通用护卫舰,但其舰体布局和舰上采用的新型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却展现出了发展的新契机。新型护卫舰采用的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在尺寸和形式上与M4I非常接近,这表示该导弹发射装置具备发展成通用舰载导弹发射系统的潜力。如果在115、116舰或者排水量更大的新舰上采用类似新型护卫舰上的导弹发射装置,那么随着舰体尺寸增加所产生的变化将会明显扩大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只要对该系统发射单元的尺寸和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就能够增加50%以上的发射单元数量,可以利用同样的发射装置发射两种类型的中程防空导弹,使防空导弹的射程由现在的5~45千米提高到5~110千米。通常.装载一枚sAN12导弹的发射单元完全可以装载4枚sA-N9或类似规格的点防空导弹,这样可以保证一套发射装置能够使用从近程点防空判远程区域防空的多个型号导弹。改善通用性后的改进型导弹发射系统不但可发射防空导弹,而且可发射改进的YJ_8反舰导弹或者体积类似的火箭助飞鱼雷.必要情况下还可装载射程在l500干米左右的巡航导弹.从而使中目海军驱逐舰从海上战术装备发展成战略打击力晕的组成部分。
综合中国海军近年来建造的三级6艘驱逐舰备方面的表现,笔者认为目前出现的几级驱逐舰仍没有摆脱类似052型和05lB型的技术验证的意图.它们都不太可能发展成中国海军的标准驱逐舰.而应该是海军获得综合战斗力较为平衡的新型驱逐舰前的先导舰。
对中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的综合评价
从中国海军驱逐舰发展的需求和未来舰队建设的情况来看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为中国海军标志出了新的。中国海军三代驱逐舰发展的过程既艰苦又效果显著.其技术上的进步虽然并不比国外驱逐舰更明显,而且其综台战斗力和系统协调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却是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实实在在获得的。作为中国海军现役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驱逐舰是中国海军技术发展的代表,其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常规技术向高技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深刻地表现出中国海军技术基础对海军装备发展的作用。
中国海军装备的新代驱逐舰拥有较为现代化的舰载武器系统,尤其是中、远射程的区域防御导弹从根本上突破了长期限制驱逐舰战场生存能力的瓶颈,新一代驱逐舰已经出现了舰体条件无法满足舰载武器的问题,在与大舰载小弹的167舰形成鲜明对照的同时体现出中国海军装备技术的迅速发展。
中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的关键进步是突破了长期约型号技术的多个瓶颈.技术上的这些提高所依托的是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海军水面舰艇的技术发展需要依靠整个国家的工业和科研系统的共同支持.中国海军驱逐舰从051型判现在的115、116驱逐舰的几次进步,都是根据同时期基础条件的发展,按照成熟可靠和积极稳妥的方针推进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逐步完善和分阶段提高的特点。海军舰艇在应用思想和技术手段上的进步确实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现代化高技术装备的发展不可能摆脱基础工业和科技条件的限制,贪大求全和盲目超越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海军装备发展的速度,反倒有可能因要求与基础的脱离而造成巨大损失。中国海军驱逐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80年代初预速而不达的失误,但也有过从052型到168,170以及从167到115、116舰这样小步快跑的成功。
在看到中国海军驱逐舰的技术条件和综合战斗力大幅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170型和115、l16舰的同时出现而感受到问题的存在。115、116舰的服役证明目前170在动力、武器和电子技术方面仍然无法全面满足海军的要求,且其动力装置、棚控阵雷达和新型远程防空导弹的背后都有引进国外成品或技术的影子。中国海军驱逐舰的发展可以看作海军大型舰艇发展的缩影,透过新型驱逐舰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发现中国要想真正成为海军装备技术强国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