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最后的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樊城大捷?”刘备惊呆,两眼直直盯视着跪禀在帐内的斥候。
“报!”“快传!”诸葛亮见刘备仍处于惊喜之中,忙朝帐外喧道。
“三将军已回来,随同的还有彭忠将军等数十人。”又一喜讯传到。
“主公!三将军回来了,随同的还有找寻收集船只的彭忠将军,想必又是一大喜讯。”诸葛亮只好打断刘备的惊喜,在其耳畔轻身说道。
“翼德!”刘备一声大呼,忙不迭的奔出帐内,其人众人尽随其后。
“翼德!子丑!可有好消息传回?”不等两位将领站好位列,刘备就仓促问道军情。
“大哥!俺也是在回程时才发现下游逆江而上的船队,仔细察看才发觉是子丑,招呼这小子后就急急的赶了回来。具体的还是亲自问子丑好啦,俺老张快要饿死了,要找点东西填填肚子才成。”“准!来人,速去备点酒食,让随同两位将军前来的兵士也一起吃点东西。”刘备喜悦万分的下令道。
“子丑,快说说尔等准备的如何?”刘备扔下张飞,再次追问起转移军民的首要问题。
“回主公!忠这次随同大哥(PS:甘宁是彭忠结义兄长)遵照军师之策前方巴蜀一带收集船只,可效果不佳。一是需要的船只数量巨大,二是需要的时日紧急,三是江面、地势、气节不利于出行,故能征集前来的船只实在不多,在两月之中,大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集到三千余大小船只,此次全由忠先行负责带来,途中由于天气遭遇大雾,折损翻覆了二十余只小船,好在操舟之人多熟悉水性,故没有人员伤亡。大哥现今仍留在巴郡、涪陵一带,继续征集招揽船只船工。”彭忠慢慢的把此行的点点滴滴一五一十的禀告于刘备,让聚精会神听取消息的刘备神情越加严峻,浓黑的眉毛也皱在一起,垂膝的大手不安的互相交搓不已。等见彭忠回禀完之后,刘备朝身畔站立的诸葛亮谨慎问道:“军师,三千余船只可供军民转移否?”
诸葛亮闭目沉思,片刻回道:“主公!巴蜀一带,滩险水急,不利于大船行进,故而在此一带行走的船只大都为小船,可供乘坐的空间也不宽敞,亮以前曾听闻过过往此地的商旅说过,由于这一段水道危急,礁石密布,没有丰富经验的船工驾驭小船轻舟,根本没人会从此段冒险顺江而下,全都会作出走旱道的保险之旅。因此亮大胆猜测,此番随同子丑将军同来的船工对操舟的经验绝对高超,遗憾的是可以搭乘的数量远远不及吾军等候在此地的军民总数。不知亮的预料可对否?”诸葛亮一边阐述沉思后的结论,一边打眼看着带着赞可之色望着自己的彭忠。众人从两人之间的神色已然猜出,诸葛亮所言,正如实情。
“那依军师看来,这此三千余艘船只可供多少人顺江去往夏口长公子驻地?”刘备紧张的依然是新野百姓能否安全脱离曹操追兵。“此次忠带来的船只基本每艘可搭载十五至二十余人。据统计船只除已翻覆沉江的二十三艘除外,当初大哥交付吾手的还余下三千七百五十七艘可供使用。”彭忠及时禀明船只数量,让在场的众人均在沉思计算起来。
还是诸葛亮脑子灵光,最先开口即说道:“3757艘船只,鉴于安全保险考虑,每艘船只按照二十人搭乘计算,可搭乘75140人离开,而跟随吾军的新野百姓就达十万之众,这点船只远远不够。虽说樊城一役,二将军等驻守樊城的将士们为吾军大撤退又争取到不少的时日,可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死守樊城也不是最终的办法,因此留给吾军的时间不多矣。还望主公造作定夺才是。”
刘备不开腔了,背着手来回踱布,显示出内心的踌躇:船只明显不够,人多舟少,可又不得不撤离,到底该怎么办?难道老天真要亡吾不成?思来想去,刘备也没想出个稳妥的计策,最好还是求教于军师诸葛亮道:“军师!事不宜迟,还是请军师给吾军指出个明路才成,否则这跟随吾刘备的军民可就……”

“主公不必急虑!前次亮所出三策,均按照未能收集得船只来定计,然现在已有三千余船只,足供吾军撤离大部,而追随吾等的百姓可令其向襄阳城中请求收留,待日后吾等如能寻得治地,可再行回到襄阳召集这些百姓。”诸葛亮侃侃而谈,视乎出现的船只数量也尽在其心中掌控,故谈吐中也有板有眼,分析清楚明确。可刘备听后,脸色比之刚才更显难看,随即喏诺的问道:“军师,非要抛弃这些百姓才能成事?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了吗??备实在是舍不得抛弃这些一心一意追随的百姓离去啊。”
“主公!这可关系到吾军的生死存亡啊。万万不可……”大帐内一片吵杂,在场的几乎所有将领和文臣都纷纷出言劝阻刘备至今还要带同百姓的信念。
刘备充耳不闻,只把坚定的目光投注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脸上,迫于刘备的眼光,诸葛亮脸色略显羞态,半天也不敢开口回答问话。“军师!难道尔愿意看着这些年一直支持吾等扩军、发展的朴实百姓就此投向蔡瑁之流的小人统驭,难道愿意放弃这些军中不少将士的父母亲人不顾,这会让将士寒心的呀。军师!备这里求汝了,如还有别的计策,不管多危险,备都愿意担之任之,绝不反悔!”
面对刘备的苦苦哀求,帐中大多人都面露愧色,此时此刻,刘备的仁性伟大正教育着这些在大敌来临前做出过小人之心打算的英杰内心,不由的把刘备更加看得高尚仁厚许多。
“主公……亮实还有一计可用,不过这一定计,危险万分,如中途出现一点别的变故,吾等将死无葬身之地。如无必要,亮也轻易不愿用之。”“军师快快道来。”“此计就是当日所出的下策,吾军转道去往西陵登船,借大江隔断曹军追兵,吾等才能得逃出险。此中仅凭吾军现有的马匹数量,远低于曹军,如真要使用次计,就需早日启程才是。”迫于刘备的仁义,诸葛亮最终还是说出最后的办法,实属无奈之举。
刘备闻听,细细回想当日诸葛亮所出三策:“上策,占领荆州,举荆州一州之力力抗曹操大军。中策即放弃跟随百姓让其进入襄阳或自生自灭,自己率大军上传撤往安全的夏口等地徐图东山再起。下策,穿荆山,过长坂,经当阳走夷陵,最后由西陵搭乘等候的船只再次顺江逃遁。唯独只有下策可以与新野百姓同行,完成当日对百姓的誓言。刘备内心波动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主公!如何定夺,还请快速决断,否则关将军为吾等拖延的时日可就化为泡影了。”诸葛亮在旁催促道。
刘备权衡再三,抛却不了新野百姓当时欢迎自己驻留时的画面,最终长身而起说道:“就照军师之下策行军,此地三千余艘船只,留出1300艘船只等候由樊城撤离至此地的关羽军搭乘顺江之下夏口,剩余2457艘船只立即搭乘数十万百姓中的老人和孩子及妇人先行去往夏口,这队人马交由江郎带领五千兵士负责,文官除军师诸葛亮和掌管粮秣的简雍两人,其余尽上船先去往夏口,长公子刘琦也同船而去,两位夫人和公子也同舟前往。抛开负责安全的五千兵士,和一些文官、家属,近2500艘船只还可搭乘44000余人,这些首批搭乘者交由军师诸葛亮、简雍两位先生审核,即时开始。其余众将先去准备撤退事宜。明日一早,开始有序登船,下午大军开拔撤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