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征讨藏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众人吃惊的样子,最夸张的是糜环,居然叫了出来,宋扬不由想笑,不过现在只能一拜,说道:“我正是柴桑太守宋扬,请大家恕我隐瞒之过,我也是身不由己啊,本来不想打扰陶公,可还是,哎,请众人末怪。”
那糜竺反应最快,忙说道:“原来是少艾兄,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有幸到我府上一住,三生有幸啊,还说什么见怪啊!”
而此时糜环更是一句话也不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直看着宋扬,宋扬被看得浑身不自在,忙说道:“多谢子仲兄,今日已有所打扰,先告辞了。”
陶谦一听,笑呵呵的说:“正好,少艾,今日就到我府上住。”
宋扬一听,正是求之不得,忙说道:“那打扰陶公了。”
出了糜府,宋扬才松了一口气,糜环那杀人的眼光真厉害,害得自己浑身冷汗直流,下次遇见她自己要小心点。
再来就是陶谦的过分的热情,其实自己也知道陶谦并非三国演义写的为人温厚纯笃,史书上评介他是“昏乱而忧死”的军阀。桀骜不逊、志大才疏,但自己不这么认为的。
其一,杀曹嵩这事。史书记载大抵如此,的确是陶谦手下干的,但他不知情,确有治下不严之罪,但比之曹操公然屠城,又算得上什么?
其二,别驾从事赵昱。史书上说“别驾从事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疏,出为广陵太守。”别驾从事和太守哪个职位更高,前者亲近州牧,后者是掌握一郡实权,互有长短罢。而这是陶谦提拔的赵昱。即使后来陶谦疏远赵昱,也还是给了一个不小的官,正常的人事安排而已,比袁绍宰了田丰强。
最让人不得理解的是说他在下邳阙宣自称天子,勾结土匪。陶谦以堂堂州牧,居徐州多年,会去勾结一个土匪,有点可疑。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指出“按谦据有徐州,托义勤王,何籍宣数千之众,而与之合从?”
总的来说,陶谦也是割据的诸侯,但现在天下大乱,割据州郡的比比皆是,为什么说他不是呢?而他心存汉室又有几个人可比?此时曹操还没有迎汉献名义上的正帝,连统都没有。他治理徐州还不错,比之周围州郡来要好得多,仅此一点他就很值得肯定了。陶谦让徐州,也是有可信之处的。陶谦若生于治世,可为三公一级的人物,但他和刘表一样,不具备在乱世中发展的能力,这是毫无疑问。
另外,陶谦得罪了曹操,后来魏的史官还敢不敢为他说好话?依魏国史料而成的后汉书和三国志对陶谦的评价有些不公。为什么在非魏国史料中却没有陶谦的劣迹呢?
种种现象,宋扬知道要小心点,不然自己恐怕会有危险。
次日,徐州议事厅,陶谦把宋扬一一介绍给众人,曹豹,许耽,章诳,靡竺,靡芳,陈登,等众历史名人。
宋扬知道徐州丹阳兵的实力,但他们的统帅曹豹,许耽可是差了太多,让这样的人统兵,怪不得徐州只能自保,不能向外发展。
二糜自己昨天就见过了,而当介绍陈登时,宋扬特别留意,陈登长像很平凡,看起来也不高,不过是给人感觉很深沉的那种。不过想到陈登在徐州攻防战的时候竟可以把吕布**于鼓掌之间,把曹操耍的团团转,可见此人智力之高。
记得史书上记载陈登字元龙,徐州人也。机敏高爽,博览载籍,雅有文艺。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迁典农校尉。兴修农业,广积稻谷。曹操以登为广陵太守,登阴合众以平吕布。拜伏波将军。登在广陵,广施仁德,明审赏罚,民畏爱之。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登鲜克周章众,斩虏万数。敌举兴众返向。登以兵不敌,又划某谋克敌,斩首万级。迁东城太守。建安十二年卒。

可以说陈登是个将才,自己一定要招揽啊。
在议事厅宋扬得到了一个消息,孙坚死了,孙坚得到玉玺后在回来的途中被刘表伏击,自此两家结怨,后孙坚不听众人劝告,跨江击刘表,最终被蒯良设计,战死于岘山,年三十七岁,其长子孙策用虏将黄祖换回孙坚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看来历史就是历史,自己已经叫鲁肃写信告之,居然孙坚还是死了,哎,只能说是天意啊。
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宋扬想了想,要想让众人认可,自己可要有点成绩,想那琅琊境内,藏霸,孙观、吴敦、尹礼、昌稀黄巾余党连连做乱,曹豹屡战不克,反损兵折将。黄巾余党作乱必定影响商业,受其危害最大的应该是糜家,然后陈家必定看风转舵,所以此仗自己得必胜,才能受众人的支持,想到这,宋扬连夜去见陶谦。
见到陶谦后,宋扬说道:“这几日多谢陶公照顾,扬不日就到回柴桑了,恩情无以报答,扬闻琅琊境内,藏霸,孙观、吴敦、尹礼、昌稀黄巾余党连连做乱,愿为陶公讨之。”
当陶谦听到宋扬提议后,想了想,问道:“不知道,少艾你要多少兵马?”
宋扬答道:“两千足矣。”想当初,孙策三千人马就平定了江东,自己两千足矣。
陶谦笑道:“好,明日议事厅,我再宣布。”
次日早,议事厅,当陶谦向大家宣布这件事的时候,众人皆然,不过很快反应,糜竺当然非常愿意宋扬出兵,乃出列道:“少艾文武双全,此战必能大获全胜。”
有赞同的,必然有反对的,只见曹豹出列道:“那黄巾有十万之众,宋兄你以两千人马,岂不是羊入虎口?”
宋扬笑道:“黄巾余党虽有十万之众,但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超过三万,而且都是有勇无谋之辈,我自有妙计破敌。”
听到宋扬的话,陶谦站了起来,“好,少艾,我就借你两千兵马,助你破敌。”
“谢陶公。”
回到自己地方,宋扬把众人召集过来,说明了事情,大伙都非常高兴,好久没打仗了,大家都憋坏了。而最兴奋的是典韦,又可以杀敌了,别说有多高兴。
宋扬看了看郭嘉,乃问道:“奉孝有可良策破敌?”
郭嘉只是笑笑,并不回答宋扬,宋扬知道三月之约未到,也不多问了,让众人回去准备。
次日,宋扬率众人向琅琊出发,在研究过地图后,宋扬与众人制定了兵出即丘,屯住利城,北取东安,南进阳都的战略。
一路上,到也平静,一日,人报有一将来投,只见那小将一身白甲白袍,坐骑白马,手拿银枪,若不是自己在汜水关前见过赵云,真会以为他是赵云。
那小将一报姓名,居然是徐盛,徐盛字文向,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期同丁奉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孙权参加了合肥之战,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徐盛多有涉及,屡立战功。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期,徐盛成为驻防吴国东侧的大将,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曾献策火攻曹丕亲自率领的魏军,取得大胜,曹丕被迫退走。
没想到,他这么早就来投奔,宋扬任命他为帐前校尉,随军讨伐黄巾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