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喜结良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独自走在后花园中,宋扬不禁想到自己回到三国时代已经快大半年了,没想到自己真得回来了,忽然,一阵琴音打断了宋扬的思维,对了,蔡琰还在自己府上,虽然还没成婚,但毕竟已经定了亲了,所以,蔡琰住在太守府。
宋扬顺着琴音,来到了蔡琰房间外面,宋扬敲了敲门,“谁?”“是我!”“啊!”门开了,蔡琰红着脸看着宋扬,“琰儿,好久没和你聊天了,害你又独自弹琴,是我的不对啊!”说完,宋扬就抱住蔡琰,蔡琰一声轻叫,红唇已经给宋扬的嘴堵上了,宋扬粗野地吻着蔡琰,恨不能立刻融化她,以解这么久的相思之苦,蔡琰被吻的娇喘连连,双手死死地缠着宋扬的脖子,紧闭凤眸,脸上绯红,艳光四射。
宋扬胸中爱火欲焰熊熊燃烧,动作越来越粗犷,一把用牙齿轻咬住香舌,开始用力的狠**着那香香甜甜的津液,只把蔡琰魂儿都吸到九重天外。一只手紧紧的匡住蔡琰纤腰,另只手抚摩着蔡琰的身子,摸着就攀上了那傲立的双峰,蔡琰仿佛给电击了一般,一下子软倒在宋扬的怀里。
宋扬乘势搂着蔡琰倒在了床上,开始慢慢脱下她的衣裙,当最后一件亵衣也滑落在地后,那惊心动魄,秀美可餐的**完全展现在眼前,宋扬感觉整个人都燃烧了。那白腻如玉般的肌肤,柔嫩光滑,坚挺的胸部饱满结实,色泽晶莹,如玉如脂。盈盈一握的蛮腰,纤细狭长。两腿修长优美动人。整个人如浑玉雕成,迷人致极。
宋扬感觉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刺激,两人的身体一接触,都如触电般,兴奋的抖动起来,刺激的宋扬马上挺了进去,蔡琰双眉微皱,轻声“啊”的发出痛苦的声音,慢慢地蔡琰的眉头舒展开来,满脸兴奋,呻吟声此起彼伏。屋内恩爱缠绵,娇啼不断,一时满堂春色,过了好一会慢慢的两人身体重合在一起,好似一体,从此在无分别。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扬醒了过来,看见蔡琰醒梦正酣,娇躯如八爪章鱼,手足把自己缠的结实,生怕自己再离去一样。宋扬忍不住在蔡琰的额头轻轻一吻,蔡琰这时眼睛微睁,醒了过来,看见宋扬,满脸红晕地道:“我是不是在做梦啊。”
宋扬道:“琰儿,今生我决不负你。”蔡琰脸更红了,“有你这句话,我死也满足了!”
宋扬看着**过后的蔡琰,脸上残留着**后的红晕,小嘴吐气如兰,浑身散发着那诱人的气息,不由欲火又起,低声问道:“还要不要再来一次?”
蔡琰初享**,那里受地了连续欢好,连忙讨饶道:“人家那里还疼呢,你也怜惜下人家嘛,这次就饶了琰儿吧,以后琰儿再好好满足你。”说完,脸羞的通红,埋到宋扬怀里。
宋扬听了,呵呵一笑,道:“这是你说的哦,这次我就饶了你,下次你可赖不掉。”用力的把蔡琰搂在怀里,说着缠绵的情话。
第二天,宋扬向众人宣布自己和蔡琰的婚事将在三天后举行,众人都连连道喜,最高兴的是两人,一个是蔡邕,自己的女儿能嫁个好夫君,做父亲的也高兴,另一个却是阿九,自己从没遇见办喜事,所以阿九特别的高兴。
三日后,宋扬和蔡琰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在婚礼上,一个人的到来使宋扬高兴不已,那就是顾雍的到来,老师嫁女儿这种大事,徒弟当然要来了,宋扬本想和顾雍好好聊聊,但今天日子太特别了,只好忍住。晚上,宋扬被灌的大醉,送入洞房后,宋扬蔡琰两人恩爱缠绵,被浪翻滚下,娇啼不断,满堂春色。

等二天一大早,宋扬醒来的时候,蔡琰脸带甜笑,睡梦正酣。不由温柔的轻吻一口,小心翼翼出了房门,朝大堂而去。
自己今天第一件事就是召见顾雍,顾雍到来后,“元叹,终于把你盼来了。” 顾雍说道:“宋大人有礼了!”两人互相吹嘘了几句,宋扬就说出正题,“元叹啊,不知道你觉得我柴桑的风土人情怎样?”“这……”“元叹,但说无妨!”“治安不错,军队的训练也很不错,但恕我直言,宋大人手下好象缺乏个好的内政人才。”
“哈哈,元叹,你一说就中,所以我才请令师将你找来啊!希望你能入仕我柴桑!”“这……”宋扬赶紧又道:“元叹,不必犹豫了,在我这,必能一展你今生所学!”“敢问宋大人,为什么认为我一定能治理好柴桑?”“哈哈哈!蔡邕之徒应该不是浪得虚名的吧,再说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顾雍一听,往地上一跪,“元叹必以死以报主公知遇之恩,主公在上,受我一拜!”宋扬赶紧把顾雍扶起,“我得元叹,大事成以!”心中想道,这古人怎么这么好骗啊,哈哈!不过搞内政的已经有了,“元叹,我封你为主薄,总理柴桑所有事务!”“是!属下必不负主公所托!”
有了顾雍处理内政后,柴桑变的更加繁荣,在加上宋扬重商的政策,附近很多商人都到柴桑做生意,是柴桑迅速成为南方一个大城。在此基础上,宋扬建立了柴桑书院,自己担任挂名的院长,而让蔡邕担任副院长,负责培养和发现人才。
而此时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汉灵帝死了,宋扬知道乱世就要到来,让鲁肃,徐晃,廖化加紧练兵,随时准备出征!
汉灵帝中平六月四月夏,灵帝崩,然蹇硕等十常侍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袁绍挺身而出,带御林军五千,与何进,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员,相继而入,就灵帝柩前,扶立太子辩即皇帝位。百官呼拜毕,袁绍入宫收蹇硕。硕慌走入御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绍谓何进:“中官结党,今日可势尽诛之。”张让等知事急求命与何后,张让幸。
二日,董太后便临朝,垂帘听政,封太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何后见董后专权,告以何进。次日早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中,合仍迁于河内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追索印绶。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已废,遂以金珠结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因此十常侍又得幸。
六月,何进暗使人鸠杀董后于河间驿庭,举柩回京,葬于文陵。时有司隶校尉袁绍入见进:“张让段珪等流言于外,言公鸠杀董后,欲谋大事,乘此时,不诛阉臣,后必为大祸。”何进告于何后,太后不允。绍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何进大喜道:“此计大妙。”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主簿陈琳,骁骑校尉曹操苦谏不从。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
西凉刺史董卓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郞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带谋士李儒,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自此汉末终大乱将至,群雄并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