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意外惊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张辽回到洛阳的消息时,蔡铭刚好又送走了一位反悔应征的太学士子。
“这已经是第五个反悔了的太学生了。”
蔡铭苦笑着对钟繇说道。
之前蔡铭总共征召了九个太学生,十九个鸿都门学的学生。但是自打灵帝收回蔡铭的三千精兵之后,短短三天就有五个太学生反悔,三个鸿都门学的学生反悔。这么多人反悔,摆明着不看好自己,多少让蔡铭有些失望。
钟繇也有些郁闷,同样苦笑着笑了笑摇头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在他们看来米贼势大,能不能平定,本就有所疑虑,自当求其安便,岂有为未知富贵愿触冒死祸。”
蔡铭也知道这个理,只是知道是一回事,但是心理面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冷哼道:“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像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米贼别说不过数万,就是十万二十万,我也不放在心上。有道是富贵险中求,他们连这么一点风险都不愿意承受,只想着坐享其成,那有那么好的事。”
蔡铭正说着,就见派出去打探张辽的消息的下人回来。
那人看到有其他人在就要到蔡铭身边像蔡铭单独回报。
蔡铭罢了罢手道:“这里没有外人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那人闻言道:“主人让关注的张辽将军已经回到洛阳了。”
蔡铭大喜道:“张辽回到洛阳了?”
下人回答道:“是的主人。就在刚才张辽将军带着新征的一千丹阳兵回到洛阳。”
蔡铭得到下人的确认后,高兴地喃喃自语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你总算没让自己失望,赶在自己离开之前回来了。”
蔡铭挥手让下人下去后。钟繇看蔡铭高兴地样子,不解的问道:“这张辽是何许人,让易之这么在意?”
蔡铭道:“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年十六便已举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到洛阳,后又被何进招入北军,为军侯,被遣往河北募兵。”
“没有家世背景,在先祖获罪的情况下,能够先后被郡守,刺史关注,十六岁就被举为郡吏,十八岁就担任军侯,也确实是不简单。”
钟繇听到蔡铭介绍张辽后说道。
不过钟繇还是不解,像这样年少有为的少年,洛阳并不少。更何况张辽还只是个武人。因此钟繇实在是有些不解蔡铭为何会对他如此关注。要说蔡铭缺少战将,也不对,就钟繇所知道的,蔡铭本身就能文能武不说,家中执事黄忠,麾下徐晃,高览都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傅彪,傅彤,刘辟,龚都,张达甚至杨欢也都武艺不凡。
钟繇的不解蔡铭自是看在眼中,只是张辽此时还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战例功绩可言。自己总不能跟钟繇说他是未来五子当先的魏五子良将之首,威震逍遥津以七千人大败孙权亲率的十万大军,可止吴国小儿夜哭的名将,著名的战术家。
蔡铭正有些尴尬的不好像钟繇解释,又有下人来报说有人在门外闹事。
蔡铭不由得松了口气,暗道来得真及时,忙问门子道:“知道是什么人吗?”
门子回道:“还不知道,来人有两批,还没有献上拜帖就在门口吵了起来,只是其中一个大叫着说是来应征的要主人亲自出去迎接他。”
“哦,是主动来应征的,并且点名要自己亲自去迎接。”
蔡铭大感有趣,这个时候还有人主动来应征,不管是什么人,就凭着他这种勇气,自己也该主动去迎接。
蔡铭像钟繇告罪道:“元常请稍候片刻,我这就去看看,说不定真能迎得一位大才呢?”
钟繇却并不愿意一个人在这里干等,而且也确实想去看看是什么人物,于是笑着道:“我陪你一起去吧!我也想去见见这个时候还敢主动送上门来的人物。”
两人来到门口后,就见门口一左一右对立站着三人。
左手一人黑袍长须,手持一把素纸折扇,腰间还别一大号的黄皮葫芦,看上去颇为怪异。
右手边有两人,为首者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彪形大汉。此人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气质却是刚猛绝伦,给人一种燕赵豪侠的慷慨英气。站在他后面的青年虽然也是一副游侠打扮,看上去却是丰采高雅,威严有度。
两人虽然是游侠,腰悬宝剑,身材体量看上去都极为彪悍。但是此时却像个受委屈,被欺负了的小媳妇一样,敢怒而不敢言的,极为愤怒的怒视着左手边那人。
两人受委屈的样子看得蔡铭极为想笑。但是蔡铭只是略一打量,就笑不出来,眼睛发亮的盯着为首的大汉,暗道:“此人绝对是个高手,而且是高手中的高手。”
蔡铭心中一凛,就要像大汉打招呼,就听得耳边一声冷笑道:“难道世人称道,有匡世经纬之才的蔡易之,眼中既然只有匹夫。”
蔡铭豁然转身,喝道:“你是何人?敢小视匹夫,难道你不知专诸、聂政、要离之故事?”
那人依旧冷笑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况侠以武犯禁,今国乱岁凶,四方扰攘,游侠匹夫不思报国,怒而杀人,其罪大焉。”
“哼!”
蔡铭也被其撩得火起,冷哼道:“夫九河盈溢,非一卖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今子责匹夫以清宇宙,庸可以水旱而累尧、汤乎?况且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是于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那彪形大汉,听得蔡铭话语,只觉得一股遒劲的本源之气灌满他的胸膛。
那人激动得脸色潮红,扑通一下拜倒在蔡铭脚下道:“谢大人为我等游侠匹夫讲公道话,先生真我等游侠知己也。我王越虽只是个粗人,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却也知道士为知己者死。只请主公收留,越愿为主公效死力尔!”
蔡铭大惊问道:“你是王越,辽东燕山王越,十八岁匹马入贺兰山,只身取羌族首领首级而归,无人敢当其锋的大侠王越。”
“回主公,我就是燕山王越。”王越恭敬地回道。
“好。好一个辽东大侠。”
蔡铭慨然唱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唱完之后,蔡铭感慨道:“侠者,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观今之侠士,怒而杀人,持强凌弱者众。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寡。”
王越听后,有些脸红,当今所谓的侠士,虽然不乏捐躯酬知己,古之侠士的典范。但是更多的是横行乡里,危害一方,持强凌弱的亡命之徒。像蔡铭所说的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者少之又少,而且似乎也不是侠士的行为典范。

王越还在惭愧,又听到蔡铭说道:“在我看来,为侠者,当在国家危亡时,捐躯赴国难,国家按平时造一方之福,国家动荡时保一方平安,人心不古时竖不灭之正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吾等当共勉之!”
王越听后更加惭愧,正色道:“如此大侠才是我辈楷模,我等愧煞了。今后我王越必以主公所言侠士标准为准则,立志爱护百姓,造福一方。扭转大侠的名声。如违今日之言,天人共戮之。”
王越刚说完完,那边先前一直与蔡铭抬杠的黑袍怪异文士,拍着酒葫芦高声赞道:“好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论,好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士道义标准;好一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游骨诗,此诗可有名字?”
“侠客行。”
蔡铭言简意赅的说道。
那人听完之后,转身正儿八经的朝王越一拜道:“在下颍川戏忠,先前多有得罪,还望王大侠莫要见怪。”
王越本就是豪爽之人,朗声笑道:“不怪不怪,越先前也有不对。”
戏忠说完之后复又对蔡铭道:“忠囊中羞涩,酒葫芦空空,正要讨一份酒水,听说大人要征召属官,不知忠可当得?”
“这人也是来应征的,看这人性格怪异,恐怕之前嚷嚷着要自己亲自出来迎接的人,就是他了。可是戏忠这个名字却没听过,想来不是什么历史名人,不过,看其打扮样子,虽然怪异却也能看出是文士打扮。不管他是不是名人,有没有才能,人家自己送上门来,好歹也是个文人,自己却是不能拒绝,就权当是千金买马骨吧!”
蔡铭心中有了计较,忙不动声色的笑着应道:“能蒙先生能信任和支持,我高兴还来不及。”说完拉着戏忠的手,邀请戏忠与自己并肩进屋。
戏忠却并没有马上动身,而是学王越一般,突然朝蔡铭下拜道:“颍川戏忠拜见主公。”
蔡铭一愣,忙下意识的扶住戏忠,心中却是激动不已。这可是第一个拜自己为主公的文士。
古代对主公的称呼是极有讲究的不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被称为主公的。
一般只有三种情况可以称主公。第一种,臣下对君主的称呼。第二种,仆役对主人,或门客对主人的称呼。第三种,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
现在这种情况,蔡铭既不是君主,也不是宾预宴的男主人。戏忠称蔡铭为主公,明显就是将自己当做蔡铭的门客。否则得话,仅仅只是应征为蔡铭的属官的话,若是巴郡太守下面的属官就应该称蔡铭为府君;若是建威将军下面的属官就应该称为将军。
因为此时,天下还未乱,天下的君主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皇帝刘宏。在《三国演义》中,在董卓之乱前,里面下属只要不是其门客或仆人,都只是以官职来称呼其长官的。演义中最早出现主公的称呼,是董卓控制了朝廷后,李儒称董卓为主公。其他的则是在诸侯讨董时,那些诸侯属下开始称呼他们为主公。
就像现在,因为蔡铭还没有拿到太守官印,正式就任太守,钟繇等人虽然已经答应蔡铭应征,但都还是按照平时的称呼来称呼蔡铭。除了刘辟、龚都等下人,是没有人称呼蔡铭为主公的。
见到戏忠拜蔡铭为主公,跟着出来的钟繇也有些意外,古代的门客地位是很不稳定的,并且一旦拜了主公是不可以像其他属官一样身份自由,随时可以决定自己的去留。因此若不是决定要死心塌地的追随某人,与其荣辱与共是不会轻易拜主公,自降身份成为门客的。
钟繇在蔡铭后面默默地注视着戏忠,越看越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好似曾经见过似的,突然问道:“你是戏志才?没想到多年未见,你变化好大,我都快认不出了。”
戏忠以蔡铭见过礼之后,又听到钟繇的话,笑着像钟繇见礼道:“见过元常先生,没想到先生也在。”
钟繇和戏志才两人叙旧不谈。蔡铭却是被两人的谈话惊得目瞪口呆,心道:原来戏忠就是戏志才,自己早该想到才是。只是没想到,戏志才这么年轻,看上去也就与自己差不多。而且一直以来受演义影响,蔡铭只知道戏志才,以为戏志才就是他的名字,却没想到志才是他的字,而忠才是他的名。
知道戏忠就是戏志才后,蔡铭不由得心中狂呼:“挣大了,真的挣大了。”
只是蔡铭很不解,自己发出去的征召文书,还不到十来天,他怎么这么快就赶来了,于是问道:“志才,你是接到我的征召文书赶来的吗?这么快赶过来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吧!”
“征召文书?”
戏志才闻言一愣,随即高兴地笑道:“没想到主公也知道戏志才,不过我并没有收到主公的征召文书。早在数月前,我就已经离开颍川游学。前几天才到得洛阳,听说了主公的事,又在各餐馆流连了几日,了解了主公的故事,这才冒昧前来应征。”
“哈哈哈哈!这就是缘分,是老天要将志才这等大才赐以我。”
蔡铭听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巧合,更加高兴,开心的大笑着。
来连日来,因为太学士子,反悔,爽约带来的郁闷一扫而空,有戏志才,王越的投效,比之那些普通士子可是强了百倍不止。
而且令蔡铭没想到的是今天的意外收获还不止如此。回到大厅时,王越像自己介绍他的弟子。另蔡铭没想到的事那个看上去同样豪迈热血的青年游侠,既然也是一位在历史上留下贤名的大才。
青年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
历史上,崔琰初为袁绍谋事。袁绍败亡后,曹操辟他为官。琰刚正不阿,官做到尚书。
崔琰除了他的品德才干为人称赞,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器晚成的大才。
他少好击剑,尚武事,曾仗剑游侠天下州郡。直到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崔琰已经二十三岁,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琰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琰乃归,以琴书自娱。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十三岁才复为曹操辟为别驾从事。
《先贤行状》称“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於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如此买一送一的好事,蔡铭自是十分高兴。不过考虑到崔琰此时还是那个游侠崔琰,还未兑变为后来的名士能臣崔琰。因此不得不好好考虑,以后如何找机会劝他从学,并且为他找一个好老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