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风波又起 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铭女儿的出生,在洛阳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在当时士人普遍有着很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除了钟繇,曹操等好友送来贺礼外,就只有同为光禄勋的僚属或想通过蔡铭走通张让关系的洛阳小吏前来道贺。
别人如何看蔡铭不管,不过蔡铭却是对自家的女儿宝贝得不得了。
虽然女儿很小,而且蔡铭带她的时间远不如张瑛多,但是小宝贝却很粘蔡铭,只要蔡铭一对她笑笑,她都会开心的手舞足蹈,笑得咯咯响。而张瑛这个和她朝夕相处的妈妈,哄她却要像马戏团的小丑,又唱又跳,她才肯一展笑容,使得张瑛直喊不公平,说小丫头太偏心了。
而且每天只要蔡铭一回来,小丫头就闹着要蔡铭抱,蔡铭离开时也总要哭闹上一会才会消停。
小宝贝的粘人不但没有让蔡铭生烦,反而使得蔡铭对她更加的宠爱,当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每天回来空暇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老婆一起逗弄宝贝闺女。
在张瑛和蔡铭这对小夫妻的精心呵护下,小丫头长得很快,一般正常宝宝心智发育的水平大致应该是: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可是小丫头才五个月就已经能够稳稳地坐着,六七个月的样子就能够扶着站住,让蔡铭自豪不已,认为这都是自己的优良基因所起的作用。
娱妻弄子的生活很惬意,不过这段时间,朝中却并不是很平静,而且也总会有些事情时不时的会牵连上自己,好在此时的蔡铭已不像初来洛阳时那般孤立无援,到也都能有惊无险的一一化解。
而且自从黄巾起义之后,不论是灵帝刘宏,还是张让等十常侍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灵帝刘宏先是不得不启用原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也不可能会重用的外戚势力何进为大将军总领军务。之后又解除党锢,启用那些名声卓著,却似乎并不怎么在乎灵帝的权威,让灵帝刘宏极为恼火的士林名流。
可惜尽管这样,士人似乎还嫌不够,携平定黄巾起义之大胜,再次将矛头指向十常侍,指向鸿都门学。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灵帝迫于无奈不得不解散自己亲自筹建的鸿都门学,同时装作亲信士人,疏远十常侍。
但是士人近乎逼宫的强势却让灵帝很恼火。使得灵帝刘宏一方面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不得不大量提拔启用士人名流,一边只要有借口就不断地罢免那些无偿任用的士人,空出官位更加疯狂的买卖官职。因此自中平元年到中平三年,朝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几乎没有几个能够在一个位置上呆满三年。
如此频繁,且大面积的罢免朝中高官,只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空出更多官职用来交易,这样荒唐的事也只有灵帝刘宏这样荒唐的皇帝才能做得出。
可是就是这样,灵帝刘宏似乎还是过得并不怎么省心。
中平元年之后,虽然中原黄巾起义已经平定,但是全国各地叛乱不断,各地的小股黄巾也从来就未曾肃清,于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形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
灵帝刘宏就想不通,这天下哪来那么多叛贼。中平元年平定中原黄巾乱贼,中平二年好不容易再次平定了凉州的叛乱,到现在益州的五斗米教之乱又一次摆到了灵帝面前。
五斗米教之乱其实早已经开始。
光和年间(178年-184年),张修在巴蜀、汉中一代传道。其方法和张角有些相近,例如用符水治病。但是总体而言,更接近于张道陵的教派,例如也设有祭酒,学习《道德经》,供奉五斗米等,因此历史上也将他的这一派道法称为“五斗米道”。
中平元年,中原黄巾起义时,张修同时在巴郡发动起义,攻略郡县。
只是因为朝廷鞭长莫及,一直未能派出大军平定,虽然张角兄弟剿灭后,张修遁走,但是其留下的十数万教徒,依然控制着巴郡和汉中两郡,他们攻略诸郡,占领城池,杀害官吏,劫掠世家为祸巴蜀。
而且益州不同于中原,因为远离中原,入蜀的道路又非常难走,使得益州俨然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
特别是汉中和巴郡被张修的五斗米教攻占之后,米贼只要封锁这两个地方,就几乎完全切断了益州与朝廷的联系,想要进军益州平定五斗米教乱党就必须得先攻下汉中和巴郡。
但是远征益州路途遥远不说,进蜀的道路更是难于上青天,而且五斗米教在两地经营了十来年,群众基础巩固,即使是张修遁走之后,依然牢牢地占据了两地,在汉中和巴郡站稳了脚跟,巩固了对两地的统治。
在加上对外地的封锁,使得朝廷缺乏对两地情况的了解,没有可靠地消息情报,征讨根本就无从着手。
特别是因为路途遥远,若要由朝廷出大军远征的话,后勤支援极不方便,大军远征所耗人力物力财力是征讨中原黄巾乱党贼的数倍。尤其是中原先是经历了黄巾之乱,之后又有凉州的叛乱,两场大战过后,朝廷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钱粮来支持远征。
因此虽然早就知道益州的情况,但由于这些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朝廷对益州米贼的征讨只能一拖再拖。
最后经过诸多考量,灵帝刘宏不得不打消由朝廷派大军征讨的打算,最后定下格调,分别像两地派出太守,由太守便宜行事,自行讨伐自己郡县的米贼。朝廷只会象征性的给每位太守一千兵马,以及最多不超过三千兵马的名额,而这些不足的兵马还得由太守自己征召。
总共三千的兵马,而且还有两千是由自己自行征召的新兵。而且对益州目前的情况毫不知情,如此苛刻的条件,没有谁有把握能够完成征讨任务,安稳的坐稳那个极富挑战的太守位置。
因此自打灵帝刘宏定下格调来之后,尽管灵帝刘宏难得大方的不在收两地的买官费,但是
已经一个多月,数次朝议却一直未然派出两地郡守。
灵帝自然也知道这个任务很艰巨,非常人能够胜任,因此并很难得的没有强制点将,不但太守之位免费奉送,还同时打包送出,讨字号杂号将军并乡侯的爵位封赏,希望能够有人能够主动请缨,为君分忧。
可惜灵帝的愿望是美好的可事实却是残酷的,一个多月来,根本就没人敢于主动过问此事,就更别说主动请缨。
眼看着实在无人敢于挑此重担,安定两郡,讨伐米贼之事,只能暂时不了了之,就连灵帝刘宏亦将要淡忘时,事情却再次起了变化。
这个变化的引起,又是源于袁氏兄弟对蔡铭及公孙瓒的不忿。其实与其说是不忿,还不如说是眼红。
按理说袁绍兄弟出身当今除了皇室之外的第一世家,家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之位,只有别人羡慕他的份,怎么也不可能会对别人眼红。
可是蔡铭的横空出世,凭借其惊人的才华,以一个地方小家族的庶子身份却处处压他们兄弟一头。后又有公孙瓒同样是庶子出生,同样是年纪轻轻,短短几年纵横辽西,威振烏桓,被拜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
公孙瓒远在辽西不说,毕竟相隔万里之遥,眼不见心不烦,可是蔡铭可就在洛阳,抬头不见低头见。
原本之前蔡铭迫于压力取张让孙女张瑛,他们还以为蔡铭与张让联姻会让他名声扫地,在士人中投不起头,就算是依靠张让一时得意,但终究还是要自绝于人。

那知道,通过之前的谣言,以及后来对旱灾、蝗虫灾害的应对,加上最近征讨黄巾与卢植等人三人的密切配合,使得他名声更甚,还都是让人烈血沸腾的年轻人心向往之的正面名声,让那些受其恩惠的愚鲁世人包括士人都惦记着他的好。
黄巾之乱平定之后,蔡铭更是凭着军功封为列侯,拜为将军。
现在又有卢植、朱隽等人为他造势,使得他能够左右逢源,不但能够得到宦官的助力,又能够被士人名流认可。
可是他们兄弟呢?两人都已经三十多岁了,还只是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品秩不过六百石,更别说封侯了。以至于现在的洛阳,年轻人集会,只要提到青年名士,说到年少有为,首先提到的一定是蔡阳的蔡铭,其次就是白马将军公孙瓒,甚至是江东猛虎孙坚,而不是他们袁氏兄弟。
这一次的益州五斗米之乱,朝廷的尴尬,灵帝刘宏的无奈,却又一次让深通政治斗争的袁氏兄弟看到了拉蔡铭下马的机会。
两人一番合计之后,直接找到了大将军何进。
“大将军,可是在为益州五斗米教的事而苦恼?”
袁绍进到何进时,何进正在看着益州的地图。
要说五斗米教之乱,除了灵帝刘宏之外,也就何进最为苦恼了。
何进能够升为大将军就是因为黄巾起义,而且征讨不臣,平定逆贼正是他的职责。因此他很担心若是没人能够担此重任后,灵帝刘宏会不会以此为借口,罢免他的大将军之职。
何进虽说是为了自己的的官位担心,但是话不能这么说,在袁氏兄弟面前还是得装作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叹道:“不得不担心啊!米贼占据两郡已经两年多了,若是再不平定的话,一旦他们消化整合了两郡的实力,恐益州危矣!”
“大将军勿忧,我大汉数百年基业,能臣虎将无数,米贼不过是疥癣之疾,他们蹦跶不了多久,益州也乱不了!”
袁绍一边劝解着何进,一边笑着说道:“我们兄弟次来就是为益州米贼之事,为大将军分忧来的。”
何进眼睛一亮,看着袁绍赞道:“国难方显脊梁本色,本初愿意担此大任真大汉之脊梁也!”
“咳咳咳!”
袁绍差点被呛到,心道:谁跟你说是我自己去了?若真让自己陷进去,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朝中这么多能臣名将都不敢接此烫手山芋,自己自认可没有这份本事,而且袁绍也不认为朝中有谁能够在那般苛刻的条件下完成安定地方,讨伐米贼的重任。
袁术有点幸灾乐祸的看着袁绍尴尬的样子,突然之间发现,若是能够迫使自家这位便宜兄弟去,似乎比让蔡铭去接这个注定完成不了的讨伐任务似乎更好。到时不管他能不能活着回来,都将不再威胁到自己对族长位置的争夺。
不过这也只能自己想想而已,家族族长的争夺,只能放在暗处,私底下,由自己兄弟互相较量竞争,可万万不能明目张胆的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家族不和,否则将直接失去对族长位置的争夺。
袁绍不经意的瞪了一眼袁术,虽然袁术沉默不言,不过两人从小一块长大,为了更好的表现从而竞争族长的位置又斗了十多年,就算不看袁术的样子,袁绍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不管袁术的幸灾乐祸,袁绍有些尴尬的讪笑着对何进说道:“大将军说笑了,绍虽然很想为国分忧,可惜才德浅薄,又未曾经历过兵事,纸上谈兵,做个安平太守或许可以,可要是在这般艰难的条件下,不但要安定地方民生,还要统军讨伐作乱米贼,绍自问没有这个本事。”
说到这袁绍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绍虽然不行,但是有两人完全能够胜任,此二人不但年富力强,而且文武兼备,多谋善战乃是安定汉中、巴郡,讨伐两地米贼的不二人选。”
“是那两位有此能力?”
何进急问道。
何进虽然也知道大汉并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不过就目前而言,卢植和朱隽都已经上了年岁,恐怕不适合爬山涉水,远征益州,皇甫嵩与张温一个在冀州一个在长安,而且两人连年征战也需要一定时间休整。
除了这几人之外,何进实在想不出还有何人能够像袁绍说的那样既年富力强,又能够担此重任,以一千部队就能够有把握以少胜多,剿灭有十数万兵力的米贼,安定汉中和巴郡两个益州大郡。
“建威将军蔡铭!中郎将公孙瓒!”
袁绍说道。
“蔡铭!公孙瓒!”
何进一愣,随即摇头道:“公孙瓒威震辽西乌桓不说,可是你也太瞧得起蔡铭了。想他不过一黄口孺子,虽然跟着卢植等人沾了点光被拜为建威将军,但毕竟年轻,又是一书生,哪有能力统帅大军远涉江湖,到万里之遥的益州去安定郡县,并独立行征讨之事。”
其实何进心里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我知道你们很蔡铭,怨不得他早死,想要借此机会借刀杀人吧!但是为了顾及袁绍的颜面,这话自然不能说出口。
袁绍对于何进对蔡铭的评价是深有同感,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生出知己之感。他也并不认为蔡铭有战报上说的那么神奇,好像火烧长社,破广宗真的是他的计策一般,肯定是卢植他们顾虑张让使坏故意捏造出来的功劳。
当然了,想是这么想,但是为了将蔡铭拉下马来,袁绍还是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好好夸奖一番蔡铭道:“大将军有所不知,那蔡铭先后多次为卢植、朱隽、皇甫嵩献计献策,每有计策无有不应念的。而且他不但计谋出众,三步一某七步一计,同时还是一名万人敌的绝世虎将。八百军士闯营不折一人,火烧敌营大破波才可是有目共睹,又在万军之中生擒张角,斩敌上将如探囊取物。
这些都是出于卢子干、朱公伟等人之口,大将军想必知道以卢公的口碑自然不会乱说。而且我族中也多有军士将校随军,都说明这些消息绝非凭空杜撰,都是真实的。你说如此文武兼备,有勇有谋,就连卢子干、朱公伟等人都赞叹不已的青年俊彦岂不正是安定两地,讨伐米贼的最佳人选。”
“这,那些传言是不是真的不说,可是益州不同于中原,安定汉中、巴郡也不仅仅是讨伐米贼之事,还有恢复民生,守郡安民的重任,所以单凭那些也不能说明他就一定有能力平地米贼,保郡安民,牧守一方。”
何进还是有些犹豫的说道。
“大将军多虑了!”
袁术见何进已经有些意动,知道只要在添一把火就可能说动何进,不由得放下兄弟间的隔阂,帮腔道:“以益州的复杂地形,以及遥远的路途,中老年将领根本就吃不消,因此注定讨伐大军的统帅只能是年轻的将领。也只有年轻将领不但身体强壮,能够在在那种条件下有精力统军作战,而且只有年轻人才会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才会有此胆量和魄力接此重任。而年轻人中除了公孙瓒和蔡铭,大将军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说道这,袁术降低声音道:“再说蔡铭可是张让的假子,就算他失败了,皇上也只会迁怒于张让,与大将军有何干系?”
“对呀!蔡铭是张让的人,自己又何必要为他担心,若是他侥幸成功了,作为大将军自己脸上也有光,失败了,以士人对张让的痛恨,就算自己什么也不说也肯定会有不少士大夫跳出来痛打落水狗。而且还能卖袁氏兄弟一个人情,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何乐而不为呢?”
何进略微思索,即反映过来与袁术兄弟相视而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