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张合斗文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合淡淡的说:“是到了结束我们之间恩怨的时候了,一决生死吧。”
文丑笑了一声:“好,就让我们用手里的长枪来说话。”
二人不再多言,举枪相迎。高手对决,不需要太多的开场白,手里的家伙比嘴皮子更加有说服力。那些啰啰嗦嗦,打之前还要问候对方父母的人,一般武艺都不咋地,之所以讲一大堆,是怕一会儿挂了,没话讲了。张合和文丑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追求绝对的枪艺,一个追求男人的阳刚。
二人的枪头撞在一起,花火四溅,**的战马因为受到强大的阻力,前蹄高高跃起,两声长嘶。第一合,二人膂力相当,打了个平手。力量难以压过对方,就只能靠技巧了。张合首先发难,回马就是一枪,直奔文丑后心,利用白蜡杆的弹性,枪头抖动不定,令文丑难以格挡。文丑虽然块头不小,但不失灵巧,俯下身去,反手横扫一枪,击中张合枪杆,将白蜡枪荡起,化解了这次进攻。文丑见张合枪头弹起,门户大开,猛地一拉缰绳,转过身来,一柄红缨枪直刺张合胸口,速若闪电,张合并不惊慌,大喝一声,突然发力,将处于上扬状态的长枪压了下来,白蜡枪在张合的力量下已变成弓形,又是一声刺耳的金属撞击,文丑的红缨枪被压了下来。他们再一次打成平手。
二人酣战上百回合,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仍难分胜负。燃烧的房屋,嘶喊的士卒,组成了他们殊死搏斗的最好背景。文丑面目扭曲,却非常兴奋,这种战斗是他一直追求的,是男人的战斗,阳刚的战斗,战胜眼前的对手,将成为阳刚的最**。张合汗流满面,却内心狂野,丝毫不逊自己的枪艺,激发了他强烈的求胜**,打败文丑,他就将独步天下。
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文丑说道:“张儁乂,你个人妖。”张合听到这话,胸中燃气一股无名之火,爆喝一声,挺枪刺向文丑,文丑横枪相迎。
文丑以为肯定能档下这一枪,可是,他错了。啪嚓,枪杆断了,冰冷的枪头插进了胸膛,一股腥臊从口中涌出,时间仿佛静止了。文丑没有了握枪的气力,松开双手,跌下马来,他不知道,张合为什么一下子有了这么大的力气。
张合走到文丑身前,问道:“你为什么说我是人妖?”
文丑艰难的回答说:“那是因为你的枪法很强,强的像妖怪一样,但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我只能说你是人妖。”说完,竟露出了笑容,但那笑容立刻就僵住了。
文丑死了,死的很男人,很阳刚。如他所愿,死在了战场上,死在一个象自己一样阳刚的男人手里,他没有遗憾,笑了。文丑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斗士的武魂,如果可以为文丑书写墓志铭的话,我愿意写上:文丑,一个阳刚的武者。
张合站在文丑的尸体前,苦笑着,人妖,原来是个褒义词。
战至黎明,信都城落入了刘吉手中。逢纪被俘,誓死不降,引颈而亡。看着冀州军押解着大批俘虏从眼前走过,刘吉心生感慨:三战袁绍,消灭了他手中很多名将和大批军队,历史上着名的官渡之战恐怕是被自己搅黄了,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于那些俘虏,刘吉只做了一通政治攻心,愿意投靠自己的,就留下来,剩下的,就遣散了。刘吉是个怕麻烦的人,不想为关押俘虏劳神,至于这些人会不会回到袁绍那里,重新和自己做对,他并不关心。刘吉认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都是要被打倒的,和自己做对的人都是反动派,这些道理是他在后世学到的,是谁说的,他记不得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刘吉不想和袁绍一直打下去了。
袁绍得知重镇信都失守,大为震惊,命令高览郭图从渤海出兵攻打,同时让德州的颜良相助。颜良的军队刚出城没多久,接到斥候报告,前方有冀州猛将许褚阻拦,就灰溜溜的退了回去。这高览虽说也是河间四大名将之一,但远不如文丑阳刚,郭图也和田丰差了一截,所以二人更不是刘吉荀彧们的对手,打了几次败仗,就撤了回去。要问袁绍为什么不派出第一谋士田丰,那是因为这两个人正在闹别扭。田丰建议袁绍与公孙瓒和好,调回北方的军队,全力对付刘吉,但袁绍就看公孙瓒不顺眼,认为公孙手下有刘关张等猛将,兵力雄厚,远比刘吉的威胁大,任田丰死谏不听,并渐渐冷落了田丰。

刘吉见袁绍没了动静,留下张合沮授两万兵马驻守,便撤回到邺城。
一日,荀彧报告刘吉,有两个人要引荐,刘吉把他们迎大厅,得知这个消息,韩雪莺也跑过来看热闹。
雪莺细细打量起来:这二人都大约三十岁上下,形神儒雅,一人国字脸,中等身材,另一人略瘦,长的和荀彧有点像。
雪莺还在揣摩之中,只见荀彧指着一人说道:“此乃吾从侄荀攸,荀公达。”
荀攸上前行礼道:“闻文若叔父所言,刘牧守胸怀大志,才思敏捷,武艺高强,乃是明主,故前来相投。”又对雪莺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刘牧守义弟韩英大人了,今日一见,也是气貌非凡。”荀攸虽然比荀彧大了六岁,但论辈分,却是荀彧的侄子。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雪莺对荀攸顿生好感,还礼道:“公达兄过讲了。”
刘吉暗喜:据说这荀攸才智过人,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荀彧这次可是给我推荐了个上好人才。于是说道:“早闻黄门侍郎荀攸乃忠义之士,当日刺杀逆贼董卓,胆色过人,水页深感佩服。今得公达,我必重用”
荀攸赶忙拜谢。介绍完荀攸,荀彧又指着另一个人说道:“此乃陈群,陈长文。长文品学兼优,乃是一辅世良才。”
刘吉对陈群倒是没什么印象,但他对荀彧的眼光还是很相信的,说道:“既是文若所荐之人,必有过人之处,你来相投,我必不会亏待。”
陈群谢道:“多谢主公,文长愿效犬马之劳。”
虽然刘吉不知道陈群,雪莺却了如指掌:政治97的男人,绝对的内政高手,陈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儿子陈泰,也是一代名将。香水男这次可是立功了。
刘吉虽然相信荀彧的眼光,还是想试一试他们的成色,问道:“我冀州土地富饶,兵强马壮,与袁绍有不共戴天之仇,吾欲发兵灭之,你二人对此有何看法?”
荀攸答道:“公达窃以为此计不可,袁绍虽新败于主公,但根基尚存,我冀州一年之内,三次征战,兵马劳顿,当休养生息一段时日,再作打算。况且冀州之地,中原要冲,周围群雄林立,主公麾下虽不乏能征善战之士,但相比其他诸侯,并无绝对优势,不可盲目攻伐。”
刘吉满意的说道:“公达所言甚是,我们自当韬光养晦。至于这修养之事,你等有何高见?”
陈群回答说:“若想增强我们的实力,兵员和粮草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黄巾作乱以来,流民四起,主公可适当吸纳,划归田地,安顿下来,并冀州百姓鼓励生育。至于粮草,可实行屯田制,武帝元狩四年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主公可以借鉴。”
刘吉喜道:“文长高论,水页受益匪浅。想安心休养,就必须稳住袁绍那厮,我打算亲赴渤海,与袁绍和谈。”
荀彧慌忙说道:“此行凶险,恐袁绍有所歹念,文若愿意代往。”
刘吉说道:“文若忠心,我心领了,只有我亲自去,才能彰显诚意。不过你大可放心,我不会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
雪莺也吵着闹着要去,说是要保护刘吉,刘吉推辞不掉,就答应下了,令荀彧在自己离开邺城的这段时间,把持大局,并派审配先行一步,到渤海打点前站。
荀攸和陈群对刘吉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既见识到他的用人不疑,又见识到他的魄力。但刘吉明白,想要让属下彻底臣服,还是需要时间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