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学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到万松书库看最新的更新,名字是东汉末年平民风云录!谢谢大家的支持!
**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也是贾谨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到全国各地去实际考察一下现时空的阶级状况,就现实条件来说不具备;不要说糟糕道路状况更不要说落后交通工具,就眼前的流民问题就不能让自己摔手不管!不过还好,凭着他半吊子的历史知识,大致也清楚那么几个阶级的:平民(包括农民、部曲、流民、一部分破产商人、贩夫走卒等,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庶族(在土地兼并中取胜的平民,正在兴起的阶级)、士族(门阀地主,据着统治地位,汉朝大权旁落就是其为始作俑者)、皇族(包括皇室、外戚、宦官等,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还有就是依附某个门阀豪强或在各个势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商人(包括大商人,小商人等)。但原历史告诉贾谨:以后的三国也好,两晋也好、南北朝也好,最后斗争的结果是士族取胜!尽管曹操想扭转这一局面,让庶族出头,但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也无能为力了!
摆在贾谨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自己要推翻是势力最强大的士族和皇族,它们占据了社会最主要的资源,包括物质上的和道义上的;而自己要依靠的对象是看起来力量最小但人数最庞大的平民,是现时空自我解放的力量,也是最革命的;而庶族和商人最终也会分化而投靠这两大阵营,其决定因素在于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属于可以争取的一派!而两大阵营最大的冲突就是土地问题。
如果真的按贾谨设想的那样成功的话,历史走向又不知走向何处了。如果成功,这些立有战功的人会不会转变成的地主(也就是庶族)?而自己是不是也会被推上皇位,成为历史上的刘秀与朱元樟,由义军首领成为最大的地主?因为毕竟还没有新的阶级产生呢!虽然有了商人,但它们还不构成一个阶级,如果不想重蹈历史复辙的话,那就必须催生和壮大这个商人阶级,而要建立社会主义这样的制度就不是贾谨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的了!想到这些,贾谨脑子也是一团浆糊。后来一转想,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命去做些事呢,想那么多做什么,先把眼前事做好:依靠老百姓,建立军队,推翻汉王朝,建立百姓作主的政府!以后的一切就要看历史的契机吧!
一想到目前的窘境,贾谨心里就不断叫苦,现在所有人还处于半饱状态,思想又不统一,对前途感到渺茫。尽管在开荒,很多人包括周仓和程远志心里也还存有顾虑:万一土地开垦出来了,贾公子又把他们赶出去,那又得做流民,那时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针对这种情况,贾谨想只有统一大家思想,形成合力,才能克服万难。可如何统一思想呢,认字的人都不多,怎么办呢?
…………
教师出身的人往往总是忘不了学校,于是在山神庙后一座新木房子建好了!贾公子,噢,不是,是贾教师要求所有识字的人都到那个房子里上课!由他亲任教师,公子夫人庄芳任助教。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校(学校的名字叫代汉学校,就是取代汉王朝的意思,但贾谨就是秘而不宣,由此可见的“狼子野心”,所以这个学校就没有名字了!)迎来了近百名学生。尽管都是成年人,但谁也没有见过学校原来是这样的,比原来的官学或私学要大好多,人就更不用说了!外面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因为谁也没听说过学校这东西。

一个大大的教室里,近百名学生席地而坐,每个学生面前用木格子平铺着一层厚沙!在他们前面是一张木桌子,贾公子叫它是讲台,木桌子前面是一副很大、很光滑的黄色木板子,贾公子开始叫他黑板,后来改叫黄板;本来就不黑,怎会叫黑板了,叫黄板才对,还是贾公子有才!
贾谨瞧着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在自己手中诞生,心里却哭笑不得!这里是第一所“师范”学校,因为这近百名学生就是将来的“老师”。
第一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着重讲流民悲惨生活产生的根源。不是天,不是命,更不是什么报应,而总根源在于皇帝、宦官、士族、豪强等的侵吞、兼并和无穷剥削。
第二讲:刮风下雨打雷闪电陨石流星是自然现象。着重讲自然现象有规可寻,并非神灵作怪,世上不存在什么神灵!(从而慢慢引申出君权并非神授,皇帝并非天子。所以皇帝并非不可打倒的!)
第三讲:阶级的划分及我们的出路。着重讲当今天下的几个阶级及其特点,认识所处的阶级弱点与不足,提高觉悟!
第四讲: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创造奇迹。
……………………
想改造人们一些思想上沉淀下来的东西可不是一天就可以达到的,但贾谨就有这个耐心,别忘了他是教政治的。第一天讲,大家无动以衷;第二天讲,开始有赞同的;第三天讲有反对的;第四天讲有争论的;……总之三个月过去之后,尽管近百名学生将信将疑,但思想开始松动,思维开始运转,开始用新角度看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让这近百名学生变成“教师”,让他们教不认识字的所有流民(45岁以上不用)。就由认字开始,然后再讲其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来“硬”的,每天不认识多少个字,饭量由原来的一干一粥,变成半干一粥,另半干奖给认字多的!为了吃饭,每个人拼了命在认字,而这些经短期培训的“教师”把半信半疑的问题却全兜出来卖,结果全都相信了!这是贾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而对于王义他们带过来的六十二名兄弟(其他跟周成他们出去筹粮去了),贾谨把他们秘密编为特务排,自任排长兼指导员。当然对他们贾谨是考察过的,忠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贾谨知道,历史上这时期的军阀壮大主要是吸入了黄巾军的精华和骨干才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机会与其让军阀们发展成撕杀工具,不如让其成为解放自己和天下百姓的战士。所以必须派人渗透在将来的起义军或官军中去,也就是搞兵运。他们与谍报人员不同,他们最后是要战斗在明处的,是军中骨干。所以必须把后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教会他们,例如政治委员制度、士兵委员会制度等。只可惜贾谨知道的就这么多,又不是神仙,更不像别的穿越者,知道自己要穿越什么知识都具备或者是穿越后什么知识都懂都会。而贾谨绞尽脑汁也就这半吊子水平了,所以也只好亲历亲为,为他们做示范,当然不是标准的示范了!但贾谨还是相信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总能成功的,要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